4953.2017届 山东省菏泽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6 浏览数:130

一、单选题

1.

学者何新在《哲学思考》中提到:儒教有两个发展阶段,在夏商周,是敬祖事天的原始儒教;……以后,是敬祖事天尊孔的国家宗教。在这种国家宗教中,孔子由一位学者、思想家而被教主化、神圣化了。材料观点反映了(  )

A.儒家的政治化趋势B.儒学思想出现质变C.中央集权逐渐强化D.儒学的不断世俗化

2.

下面分别是安西榆林窟的壁画《牛耕图》和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农作图》(局部)对下图信息的合理解释是唐代(  )

A.二牛抬杠法推广B.耕作技术的进步C.农民生活的艰难D.佃耕制度的形成

3.

南宋后期的谢维新说: 今世俗所谓布者,乃用木棉或细葛、麻苎、花卉等物为之。 此后,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材料表明南宋以后(  )

A.种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B.经济重心基本转移至南方C.衣被原料受到政府关注D.中原成为棉花种植的中心

4.

元代行省的军事权专门由佩金虎符的丞相、平章等官提调,钱谷财赋由朝廷指定的一至二名官员掌管。材料说明元代行省制(  )

A.削弱了政令的执行力B.改变了地方官员的权力来源C.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据D.致使相权削弱君权强化

5.

某学者认为,历时两年的长征,中国共产党坚持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该学者意在说明(  )

A.中共在长征中面临双重阻力B.长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C.长征是中共的北上抗日方针D.长征促进了中国革命形势好转

6.

日本投降后,美国一些不法商人通过军舰大肆进行走私、贩私活动,使得大量低价商品长驱直入并在华倾销,青岛民族资产阶级兴办的工厂仅有四分之勉强能够维持运转。这反映出(  )

A.民族工业发展环境仍未改变B.美国继日本后控制了中国C.二战后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D.抗战结束后国内物资匮乏

7.

孙中山根据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中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 加以糅合、陶铸。他认为, 博爱和我们的民生主义是相通的 ;是 人类宝筏,政治极则 ;是 吾人无穷之希望、最伟大之思想 。这反映出孙中山心中的 博爱 (  )

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矫正B.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C.目的是赢取更多革命同情D.是对大同社会美好设想

8.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外交上对美国、苏联的盟国和与其接近的国家,或定为 美帝国主义的走狗、帮凶 ,或视作 修正主义的伙伴 赫鲁晓夫的走狗 ,推行四面出击,打倒一切的外交路线。有学者称之为 黑屋外交 。在当时,这种外交政策的推行(  )

A.加剧了冷战的紧张程度B.恶化了自身的处境和形象C.有助于计划经济的实施D.否定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9.

有学者认为,雅典的五百人会议较之四百人会议 不在人数的增加,而在于成分的变化 。该学者观点说明了五百人会议(  )

A.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特权B.增强了公民民主观念C.有利于调动公民参政热情D.巩固了雅典民主政治

10.

但丁在谈到公民与国王的关系时指出,公民不为他们的代表而存在,百姓也不为他们的国王而存在;相反代表倒是为公民而存在。材料反映出但丁(  )

A.鼓励公民追求生存自由B.重视公民的政治权利C.引用了 民贵君轻 思想D.主张恢复人的自然权利

11.

光荣革命后,英国两党领袖在联合政府中争执不休。1694年,威廉三世罢免了一批托利党大臣,建立了辉格党占优势的政府,其中由最受威廉三世宠爱的几个辉格党大臣组成内阁。这一史实说明当时英国(  )

A.君主立宪制已名存实亡B.国王的行政权没有受到约束C.内阁是国王的秘书机构D.议会对王权仅起到有限制约

12.

新政期间,罗斯福取消民用工程局临时救济性的做法,而实施 以工代赈 的公共工程计划。该政策实施的深远影响是(  )

A.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B.缓和社会矛盾C.激发失业者自力更生的精神D.缓解失业压力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韩非子对法的说明尽管还不是严格的逻辑学上的定义,但在那时已经是表述最准确、最能反映法律内涵和外延的定义。商鞅、慎到都有法律之外无赏罚的思想,但他们的表述都不是十分系统,也不是丝毫没有歧义,韩非子则消除了这些歧义。韩非子继承了法家 有法必依,行赏不失疏远,行罚不避亲贵 的思想。韩非子还看到,人们常常更习惯于以道德标准衡量是非并予以毁誉,这种不一致会妨碍赏罚的劝禁作用的发挥,他主张 赏誉同轨,非诛俱行 。韩非子还提出: 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

——摘编自《法家的法律思想研究》

材料二 晚清形式主义法治观认为:儒家之人治主义不切实用,其立论根据也多不合逻辑,以视法家理论之精密,步步踏实切近人事者,诚不可以道里计。 上下吾国历史数千年间,其足以称大政治家者未有不足法治之精神也 ,所以,管仲、商鞅,尤其是韩非子等人的法律理论皆被冠以 法治 之名进行探讨。实质意义的法治观则认为,所谓法治国,并不仅是以法律来治国,而是看重人民权利,专制时代不承认人民有人格,更不承认人格上有民主、自由、平等的权利。

——摘编自《中国近代法治理论的形成及演变》

(1)根据材料一,指出韩非子法律思想的贡献。(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晚清形式主义法治观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历史原因。(12分)
(3)概括材料二中 实质意义的法治观 ,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说明。(7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的范畴,且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历史特征。目前学术上认为经济全球化最初发端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15世纪以前,东西方社会既不需要,也不可能形成复杂的社会分工,因而也不可能在大的范围内形成持久的经济和文化交往。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 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

——摘编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研究》

上图反映的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历史阶段及史实。请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阐述你对该论题的理解。(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5.

【历史——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元朝末期,阶级矛盾和蒙汉民族矛盾尖锐。元顺帝即位后,驱逐权臣伯颜,任命脱脱为中书右丞相,开始了 至正更化 。脱脱上任不久,宣布恢复科举,对汉人择优录取。在宣文阁内重开经筵,当时的经筵基本上是 与时政得失有当匡救者,未尝缄默 。至正五年,元顺帝特诏命24名官员分赴各地宣抚民众,并给予宣抚使特权: 体察官吏贤否,明加黜陟;民间一切兴利除弊之事,悉听举行。 元颇帝还下令官府设置常平仓、义仓,以应付突发性自然灾害。
元顺帝虽对改革重臣赋予充分信任,但君臣之间同样存在着矛盾与隔阂,17年间有七任丞相相继执政,而他们的改革路线又各有侧重。当时,太子党与顺帝党的斗争,伯颜与燕帖木儿家族之间、脱脱与伯颜之间、哈麻与脱脱之间也存在激烈斗争。这些斗争极大削弱了统治阶级的力量, 至正更化 亦被葬送其中。

——摘编自《元末至正更化探究》

(1)根据材料,概括元朝 至正更化 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实行的意义。(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至正更化 失败的原因。(6分)

16.

【历史——选考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面对猛烈攻势,法军和驻法英国远征军节节败退。(1940年)5月31日,德军绕过设防坚固的 马奇诺防线 ,出其不意地以大批军队直插阿登山脉,迂回攻入法境。6月5日,德军突破 魏刚 防线,直逼首都巴黎。法国宣布巴黎为 不设防城市 ,德军兵不血刃占领了巴黎。6月16日,雷诺辞职,贝当出任总理,决定停战投降。6月22日,法国与德国签订停战协定。法军全部解除武装。法国投降,英国陷于孤军作战的境地,为了侵犯英国本土,德国沿欧洲北海岸集中了大量船舰和陆军。为了取得制空权,德国于7月起对英国展开了 空中闪击战

——整理自《德国占领下的巴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沦陷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沦陷的影响。(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