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65. 新课标全国Ⅰ卷2017年高考猜题卷(一)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全国卷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5 浏览数:695

一、单选题

1.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 大黄金时代中的平民却可重新获得知识技能,爬到贵族地位,担任政府官员和累积财富。 这种变化产生的政治背景是(  )

A.西周建立起分封制度B.分封制度走向了崩溃C.郡县制在全国被推广D.实现了 大一统 局面

2.

下表为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中的统计表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

东晋

北宋

比例

4%

17.2%

24.5%

46.1%

上述变化的最大影响是(  )

A.扩大了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B.为官僚体制提供了高素质人才C.为寒门子弟提供了参政机会D.有利于克服察举制任人唯亲的弊端

3.

李贽认为: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可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李贽(  )

A.肯定人的私欲的正当性B.强调私欲是唯一的人性C.颠覆程朱理学的人欲观D.批判了大公无私的思想

4.

夫西人立国……育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戎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 该材料反映了早期维新派(  )

A.学习西方技术B.学习西方制度C.中体西用精神D.全盘西化理论

5.

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不仅邮政、机器之啧有烦言,若轮舟,若铁路,其兴办之始,士民皆心惊目骇而指为不祥……今(甲午中日战争后)轮舟、铁路明效彰彰矣……故丁男亦得其佣值,红女愈广其营生,则机器之效又彰彰矣。 这最能说明(  )

A.民族工业发展促进国人思想解放B.甲午中日战争激发了国人学习西方的热情C.工业文明导致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D.国人为了生计逐步接受西方工业文明

6.

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 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 该电文 证明(  )

A.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B.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C.敌后战场在抗战中起了重大作用D.敌后战场的抗战支援了正面战场

7.

1949年,毛泽东访问苏联。会谈中斯大林再三问毛泽东: 你来一趟是不容易的,那么这欢我们该做些什么?你有些什么想法或愿望? 毛泽东说: 恐怕是要经过双方协商搞个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应该是既好看,又好吃。 其中 又好吃 是指(  )

A.中苏结盟共同对抗美国B.维护社会主义国家团结C.有利于新中国站稳脚跟D.双方互相提供经济援助

8.

《十二铜表法》第8表规定: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这表明古罗马的司法原则是(  )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严守契约规定C.严格等级与 同态复仇 D.追求公正至上

9.

艾赛亚·柏林曾说: 牛顿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同时,它从他那惊人的成果中获得了信心并由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说明(  )

A.经典力学直接导致了启蒙运动B.牛顿思想全面影响了法国社会C.启蒙运动有利于经典力学发展D.科技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条件

10.

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载: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 材料反映出麦迪逊主张在美国实行(  )

A.联邦制 分权制衡B.人民主权轮番而治C.邦联制分权制衡D.内阁制差额选举制

二、材料阅读

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康有为的 经世之学 是以托古改制为形式的, 是对儒家经典意义的延伸而非否定。西方的影响使他的经解绝对的非正统 ,但绝不是 非儒 ’。这种既不抛弃传统又在器物层面上实行西化的要求决定了康有为不得不用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来重新解释传统的儒家经典,以使传统的儒学适应现实的需要。……(康有为)在潜意识上无疑还是 蕴含着对西方近代文明深刻的疑忌,强烈的不满乃至发自内心的痛恶 。可以认为,康有为的思想反映了在 中国农业社会与西方工业社会的矛盾时代 ,中国知识分子试图挽救 中国思想之没落 ,并努力 种下新思想的种子 这样一种挽救民族危亡的举动的必然产物。

——摘编自郑军《康有为对传统儒学的改造与维新变法理论的构建》

材料二 作为思想启蒙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为封建统治者服务且有碍于社会发展的成分,批判的矛头直指以封建统治者意识形态出现的儒家学说。但必须注意,这种批判是在民族危亡时进行的,它不是纯学理意义上的一般学术批判,而是以文化力切入点,以实现民众启蒙、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为目的的社会运动。这就决定了这种批判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偏激色彩和以偏概全的倾向,但这种倾向恰恰是五四知识分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政治责任感和自觉担当意识。

——沈永刚《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传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有为思想所体现的 时代矛盾 ,并分析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由此说明应如何正确评价新文化运动。(10分)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应如何正确对待孔子与儒学。(3分)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0—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洲

时期

中国

1015世纪

远洋航海技术

宋元明前期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

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

1819世纪中叶

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

中西科技成果比较示意图
比较材料中的中国和欧洲科技发展成就,提取两项历史信息并加以说明。

1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启动经济改革计划。1932年8月,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制定的兵工整理计划,一方面,对全国的兵工厂提出了三个原则:对地处沿海的兵工厂进行迁移;对靠近前沿的兵工厂亦应迁移;其位置颇适于国防之地位的兵工厂则加以扩充;另一方面, 济南、金陵二厂,以国防上见地,固应移于安全地点,以因迁移而致绥靖所用之弹药减少供给起见,除必要者外,暂不移并 。1935年4月,国民政府成立 资源委员会 ,隶属于军事委员会。其主要任务就是创办与国防有关的工矿企业。1936年3月,资源委员会根据国防需要和可能的经济能力,拟定了一项重工业建设计划,预定于三年之内,在中部的湘、鄂、赣等内地建设与国防需要直接相关的重工业和矿业,奠定我国冶金、燃料、化学、机器及电器工业的基础。

——据《抗战前国民政府经济备战的军事价值初探》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国民政府经济改革的主要活动和目的。(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上述经济改革的背景和影响。(8分)

1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战后不稳定的最后一个主要原因是存在着这样一个棘手的事实,即 德国问题 不仅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得更加难以处理和更加紧张了。……当巴黎和约条款带来了更多的耻辱时,大多数德国人都纷纷对这一 奴役性条约 和同意这些条款的魏玛民主政治家们进行谴责。

——[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如果有人提出这么一个赤裸裸的问题, 打仗干什么? 对第一次战争的回答是 该怎样安排欧洲 ;对第二次战争则仅仅是 这个重新安排了的欧洲该不该保持下去

——摘编自[英]泰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 德国问题 不仅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得更加紧张了。(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泰勒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这个重新安排了的欧洲 是怎样被破坏,又是怎样 保持 下去的。(11分)

1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醇亲王爱新觉罗·栽沣于1901年被委派充任头等专使大臣赴德国道歉谢罪,拒绝德皇跪拜要求。1908年11月,其子溥仪入承大统,载沣任监国摄政王。次年,代理陆海军大元帅。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被迫辞去摄政王职,闭门家居,次年,被迫同意儿子溥仪退住。1928年迁往天津幽居,后又去东北,拒绝日本人劝降要求,并怒斥其子溥仪投靠日本,之后返回关内居住。解放后,载沣将醇王府贡献给人民政府以作公用。
载沣曾自撰一副对联: 有书有富贵,无事小神仙。

——摘编自曹鸿涛等《一百年前的80后》等

(1)根据材料,指出载沣见证了近代中国哪几次重大的历史转折。(8分)
(2)材料显示了载沣有哪些可敬之处?你惩样看待载沣自撰的对联?(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