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69.2017届 辽宁省抚顺市普通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辽宁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6 浏览数:1920

一、单选题

1.

周人的金文材料中经常可以见到 膺受天命 受天有大命 等字样。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周人认为政权合理性的唯一标准是 天命 B.以德配天的观念是这一认识的体现
C.周人治国理念无视现实社会生活D.周人政权中宗教色彩浓厚

2.

开元十一年(723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并下设吏房、兵房等五房为独立于六部之外的行政机构,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  )

A.分权制衡原则遭到破坏B.中枢体制的运行程序不断完善C.中书门下成为尚书省的代替机构D.以程序分权为代表的三省制名存实亡

3.

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因而宋代是十足的 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交子的普遍应用B.商业型都市兴起C.理学禁锢社会思想D.宋词成为科举内容

4.

南人官北,北人官南 是明初任官的基本原则,这表明(  )

A.政府在任命官员时重视文化差异互补B.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至明朝基本成熟C.明朝地方势力与官员勾结现象普遍D.宗法关系对当时社会仍有一定影响

5.

有人认为:妥协让辛亥革命成为中国式的 光荣革命 。其中革命派的妥协表现为(  )

A.三民主义的提出B.责任内阁的成立C.《中华民国约法》的颁布D.未进行暴力革命

6.

1907年,张謇在崇明建成大生分厂,并向商部申请了: 二十年内、百里之内不准别家纺纱厂 的特权。据此可知(  )

A.大生纱厂将迎来 短暂春天 B.大生集团存在潜在危机C.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D.张謇投身实业热情高涨

7.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提出: 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统一而能取胜之于外者。 对此国民政府(  )

A.开始对中共红军全力围剿B.放弃对日军的抵抗行为C.请求国际联盟主持公道D.派遣张学良到西安剿共

8.

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 这首歌谣(  )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B.反映了农民的土地需求得到满足C.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调整D.表明集体化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9.

公元前4世纪初,雅典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败坏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被公民大会判处死刑。材料表明(  )

A.雅典的民主政治重视公民意志B.雅典的民主制度日益走向没落C.直接民主必然导致多数人的暴政D.雅典民主程序的运行呈无序状态

10.

下图是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这一期间移民反映了(  )

A.美国本土不受战争困扰B.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C.北美大陆政体优于欧洲D.经济发展改变人口分布

11.

下表反映了美国的官方黄金持有量和对外美元债务变化情况(单位:10亿美元)据此可知(  )

年份

世界官方黄金持有量

美国官方黄金持有量

外国银行持有的未偿付的对美国的美元债权

1951

33.5

22.9

8.9

1968

38.7

10.9

38.5

A.美国金融霸主地位发生根本动摇B.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瓦解C.世界对美元信心有所下降D.美元失去在国际货币中的中心地位

12.

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1931年苏联购买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这表明(  )

A.计划经济体制优于市场经济体制B.苏联迅速实现了全面工业化C.危机迫使美国调整对苏联政策D.经济危机给苏联带来发展机会

二、材料阅读

13.

人类与环境和谐共生是一个亘古的话题,所以对环境保护的历史研究具有现实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先秦时全国人口仅2000万,森林覆盖率达53%,黄河河水清澈。但自秦汉开始,人口成倍增长,至西汉平帝元始2年,已达5959万人。为了解决生计问题,国家鼓励屯垦实边,毁林开荒,黄土高原上许多游牧区被垦为农业区。森林与草原遭到破坏,水土流失日趋严重,黄河由混变黄,逐步淤积成为悬河,频繁地泛滥与改道。宋朝300年间,黄河决口40多次;而明朝近300年,黄河决口竟多达60多次。

——摘编自秦大河《中国人口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材料二 19 世纪以来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既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给其带来了沉重的负面效应,其中大气污染就是代价之一。1952 年发生的伦敦烟雾污染事件,就是最为惨痛的教训。因此,他们也强烈要求对大气环境进行治理。1819年,英国政府召开讨论烟害的第一次委员会,并于1821年制定了《烟尘防止法》。1853年到1856年,伦敦和其他城市先后制定了《伦敦法》等有关防止烟尘的法律,又制定了《制碱业管理法》(1863年)、《河流防治法》(1876年) 。

——摘编自王肃之《英、美、日等国依法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与启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自然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及原因。(1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伦敦出现严重烟雾污染的原因,并概括指出英国治理环境污染所呈现出的特征。(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此图名为《变迁》。图片以中间为分界线,右边为民国时期的服装与建筑风格,左边为清朝的风格,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出服装与建筑随着时代而变迁。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康熙十四年(1675年)立嫡长子胤礽为皇太子。康熙帝多子,在位时间又长,过早地公开册立太子,造成了康熙帝和太子、太子和诸皇子的矛盾和纷争。1723年,雍正帝(康熙四子胤禛)召见王公大臣时宣布: 今朕诸子尚幼,建储一事,必须详加审慎……今朕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御书 正大光明 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诸王大臣成宜知之。 诸王大臣退下,雍正只留总理事务王大臣当面将密封的锦匣收藏于 正大光明 匾后。后来,雍正帝又另书密封一匣, 常以随身

——摘编自戴逸《简明清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雍正帝皇位继承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雍正帝皇位继承改革的影响。(9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亚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1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非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2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出现这一意想不到的结局的一个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初的殖民主义列强空前地衰落,同样重要的是反帝国主义的民主主义情绪在诸帝国国内得到发展。此外,战后的两个头等强国美国和苏联对在损害战败的敌人和被削弱的盟国的情况下获取海外殖民地并不感兴趣,这种情况也有助于殖民地革命。由于日本人以 亚洲人的亚洲 为口号,进行宣传,所以西方帝国主义的政治基础也遭到了破坏。当日本人最后被迫交出他们的占领地时,他们故意将武器留给当地的民族主义组织,从而尽可能地使西方的统治难以恢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在同盟国和日本的军队和劳动营中服役,这种世界范围的殖民地觉醒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最后,如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样,老百姓不仅受到了某些地区的战争造成的穷困和苦难的影响,而且还受到了同盟国关于自由和民族自决的宣传的影响。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亚非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亚非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