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71.2017届 江西省九校高三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6 浏览数:479

一、单选题

1.

在中国古代, 联缀使用最早见于先秦时代的《易经》中,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而 文化 一词正式出现是在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中, 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据此可以推知,将 文化 二字合为一词的本义是(  )

A.先秦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B.儒学中治国平天下的内容C.以道德礼乐去教化、感染D.起用知识分子以治理国家

2.

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室语》中说: 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 王夫之指出: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贼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家一姓之私也。 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上述两人的思想主张从根本上反映了(  )

A.社会治安恶化导致民不聊生B.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诉求C.民本思想代替君主专制观念D.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成为主流思潮

3.

廉政文化是政治文化的一个分支,它以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并构建了一定的政治结构为前提。中国古代王朝在廉政文化建设措施方面对于当今最有借鉴意义的是(  )

A.裁之以法 B.饶之以财 C.约之以礼 D.使民以劝,绥谤言

4.

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其基本思想,是说教育首先要传授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 下列能反映他主张的是(  )

A.中学的内容概括为经、史、子、集,尤其强调 明纲 ,以此主张君主立宪
B.把西学概括为西史、西艺、西政三部分,借此强化封建君主专制
C.否认有 生而知之 天才 ,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提出了要顺应自然规律
D.立足于人权思想,提倡自由平等,肯定人民为国家主人,同时号召人民舍身卫国

5.

某生在整理归纳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史时,粗略地绘制了中美关系发展趋势图,下列对A. B.C.d四段关系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a段是由于美国长期坚持独立的侵华政策B.b段是由于中美战时同盟关系和 铁幕 演说
C.c段是由于美国对新中国的敌视和孤立政策D.d段是由于世界局势的变化和中日关系的推动

6.

下表数据整理自《中国经济网》,以此为史料探究民生问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008年—2013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及城镇登记失业人数表(单位:万人)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1113

1103

1168

1221

1226

1310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886

921

908

922

917

926

A.发展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B.经济发展难以满足就业需求C.城镇化过快增强了失业风险D.保障就业乃改善民生之本

7.

2014年7月,人民日报网评论文章: 邓小平理论体系为中国梦的实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夯实了物质文化基础。 下列相关说法与材料主旨相符的是(  )
①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②解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③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合理性
④破除姓 框框,冲破了 所有制崇拜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8.

2016年9月4日夜晚,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震撼盛放。在最自然的美景与全息高科技的辉映中,在东西方文化的完美交融里,这台 既有国际范儿,又有中国风,更有杭州味道 的水上交响乐实景演出,美妙绝伦,摄人心魄。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里,中华文化始终处于领先地位B.文艺演出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文化和艺术的最高水平
C.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民族的文化能够相互融合D.中国借助文化活动向世界传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9.

下面是1901年、1981年印度妇女就业分布简表。表格信息客观上反映了印度(  )

时间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01

74%

15%

11%

1981

82%

7%

11%

A.现代化技术的引进B.妇女受教育程度不断降低C.经济发展水平下降D.经济发展使妇女回归家庭

10.

反全球化运动犹如一面镜子,将全球化的各种负面影响或弊端及时映照出来,促使全球化推动者在推进全球化的同时,也不得不关注全球化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并由此对全球化的规则、进程、方向等方面进行调整,从而促使全球化世界通过 真正的全球治理 ,朝人性的全球化、公正的全球化、平等的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化方向迈进。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反全球化运动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B.反全球化运动阻碍全球化
C.经济全球化弊病重重D.反全球化运动积极制衡经济全球化

11.

学者托尼·朱特在《沉疴遍地》中写道:新一代的保守主义者才有胆量挑战他们的前任的 国家主义 ,提出激进的方案,来解决他们所称的野心过大的国家的 硬化 及其对私人主动性的缓冲作用。这表明(  )

A.斯大林模式受到广泛重视B.对凯恩斯主义产生了质疑C.主张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D.经济大危机使人总结教训

12.

除了心灵情感的神圣性和想象力外,一切都不可靠。啊!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是为了感情而非思想。 与材料相同流派的作品是(  )

A.鲁迅《狂人日记》B.罗贯中《三国演义》C.海明威《老人与海》D.雪莱《西风颂》

二、材料阅读

13.

货币体系的变迁既是经济发展的反映,又对经济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到1600年,(中欧)这种贸易造成每年大约有20万公斤的白银流入从宁波到广州的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对丝绸的旺盛需求引发了土地使用方式的重大变化……到1700年大约一半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低处种植桑树、棉花、甘蔗和水稻,高处种植玉米和红薯)。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1976 年1 月,IMF 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 在牙买加首都金斯顿召开会议,达成了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新协定,史称《牙买加协定》。《牙买加协定》的主要内容有三条,一是取消各国货币平价和各国货币围绕货币平价与美元形成的中心汇率,承认浮动汇率合法并允许成员国自由选择汇率制度;二是黄金非货币化,取消黄金官价;三是增加成员国缴纳的基金份额,成员国可以自由进行特别提款权(SDR)交易。由于缺乏能够取代美国提供新制度安排的国家,牙买加体系事实上仍然以美国为核心制度提供者。美国的权利在市场化旗号下得到了事实上的增强,但同时其义务却弱化甚至虚化了。

——洪波、虞红丹《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牙买加体系的特点与问题》

材料三 俄罗斯总理普京表示:美国就是世界经济的 寄生虫 。尽管美国国会民主、共和两党就提高债务上限问题达成一致,但这只是推迟了更加综合解决方案的采用。 14万亿甚至更高的巨额债务,说明美国在靠举债生活,这对于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来说是非常糟糕的。这意味着,他们入不敷出,并把自己问题的部分负担转嫁到全球经济头上……过着寄生虫的生活。 普京同时表示,美国债务问题一旦发生,……一些国家,如俄罗斯和中国的外汇储备持有大量美国债券,将会因此遭受重大损失。普京透露说,一些专家认为,美国的兴趣在于据此宣布美元贬值,并为自己国家主导型出口行业创造更加优惠的条件和解决国内问题。

——中国新闻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布林顿森林体系与牙买加体系的内容有何不同?(6分)
(3)结合材料二、三与所学历史知识回答,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寄生虫"具体依靠的是什么?(3分)美国债务问题一旦发生,俄罗斯、中国等国将会遭受重大损失的原因有哪些?(6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国家权力的实质是社会利益的分配权。国家权力如何保障资本追求利润,同时又化解民生问题的风险?1888年,悉尼·韦伯指出 三百年前,由于害怕那连绞刑也消灭不了的 健壮的乞丐群 ,明智的塞西尔想出了建立普遍的贫民救济制度的办法,即扣除一部分租金和利息来救济那些不能直接享有它们的人。 旧济贫法本质上属于封建时代的社会救济范畴,并不意味现代社会保障职能,但留下了一个以后可资利用的政策工具。

——摘编自吴必康《英国执政党与民生问题:从济贫法到建立福利国家》

结合材料与所学历史知识,围绕 民生规划与效果 自行拟定论题,并作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必须有史实依据)

15.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一条鞭法 是明朝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其徭役制度,由张居正于明朝万历九年(1581年)推广到全国。其内容是: 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 自条鞭之法行,则夏税、秋粮、均徭、带征,确有定额。里胥无由飞洒,奸豪无从规避,简易均平 。刘光济在江西推行一条鞭法, 父老预算无亲徭之苦,无鬻产之虞,无贿赂侵渔之患 。但《通鉴》说, 自嘉靖以来行一条鞭法,颇称简便,然诸役冗费名罢实存,有司追征如故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朝赋役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指出明朝赋役制度改革的影响。(9分)

1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于1901年被委派充任头等专使大臣赴德国道歉谢罪,拒绝德皇跪拜要求。1908年11月其子溥仪入承大统,载沣任监国摄政王,次年代理陆海军大元帅。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被迫辞去摄政王职,闭门家居,次年被迫同意儿子溥仪退位。1928年迁往天津幽居,后又去东北,拒绝日本人劝降要求,并怒斥其子溥仪投靠日本,之后返回关内居住。新中国成立后,载沣将醇王府交给人民政府以作公用。载沣曾自撰一副对联: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
(1)依据材料指出载沣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哪几次重大的历史转折。(8分)
(2)材料体现了载沣哪些可敬之处?你怎样看待载沣自撰的对联?(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