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92. 河南省郑州市2017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6 浏览数:188

一、单选题

1.

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指出: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 立子立嫡 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丧服之大纲四:曰 亲亲 ,曰 尊尊 ,曰 长长 ,曰 男女有别 这表明周朝(  )

A.儒家思想得到统治者的认可并推行B.通过强化等级秩序维护中央集权C.通过规范礼乐制度维护贵族等级特权D.宗法制下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

2.

南朝时期,政府推行一种 土断 制度,即清查大量被 私门 大户 吞噬的人口,把他们编入国家户籍。这一制度(  )

A.造成了国家户籍制度的混乱B.使得均田制得到进一步推广C.使政府脱离了对门阀的依赖D.瓦解了士族门阀的经济力量

3.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说: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下列观点与此相悖的是(  )

A.天之立君,本以为民 B.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C.君臣友朋,相为表里 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

4.

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的谚语十分流行。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  )

A.经济结构出现转型B.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C.农产品商品化加速D.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

5.

下表呈现的信息反映出(  )

地区

广州

上海

年份

1845

1850

1845

1850

茶叶出口

7600

5500

380

2200

生丝出口

6800

4300

6400

17000

对英国贸易总额

3100

1600

1100

1200

A.率先成为通商口岸的地区贸易量增加B.中国对英国的贸易由出超转为入超C.19世纪中期中国外贸中心转移的趋势D.上海取代广州成为了新的经济中心

6.

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写文章称: 实业在英文为Industry,而Industry训为勤,不过吾国 民生在勤 之古义……且在今不知利用祖宗所传之宝藏发挥而光大之,而诵习欧文眉飞色舞,语以相当华文之义,顿露鄙夷之态者,随在而有。 该文章(  )

A.说明中西文化在很多方面有相通之处B.作者目的在于减少新文化运动的阻力C.批评了时人全盘肯定西方文化的态度D.表明传统文化力求保持自身的优越性

7.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四项保证: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这反映了(  )

A.共产党面对国民党围剿被迫妥协B.共产党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遇挫C.共产党适时修正自己的政策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

8.

1961年3月,安徽省委决定实行 定产到田,责任到人 的田间管理责任制。到秋末,扩大到全省生产队总数的85.4%。这项政策(  )

A.试图纠正农村 左倾 错误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提高了人民公社化的水平

9.

恩格斯曾指出,(那时)罗马各行省的社会关系愈益接近首都和意大利的社会关系。极复杂的成分和民族凑合起来的居民分裂为简单的三个阶级:富人、没有财产的自由人,最后是广大的群众——奴隶。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B.平民和贵族矛盾尖锐C.罗马法发展为万民法D.国际交往的日益扩大

10.

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某一运动,使得 地方世俗政府的智力权威取代天主教会的权威 ,使欧洲有80所大学从国际性大学变成了国内大学。这一运动是(  )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资产阶级革命

11.

1787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民众认为,宪法应由人民(通过自己选出的制宪会议)自己来制定,然后把它交给政府,而不应该预先由政府制定它,然后把它 恩赐 给人民。如果一个政府能够制定自己的宪法,那么这个政府也就可以任意改变宪法,从而堕落为暴政。这反映马萨诸塞州民众认为(  )

A.反复无常的政府易走向暴政B.制定宪法要遵循民主的程序C.联邦宪法的内容要体现民主D.制宪会议要由地方选举产生

12.

1957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坚定地表示: 我们绝不能被吓倒……我们必须在这一领域采取积极的行动,以确保广阔的自由贸易区比狭窄的六国市场更具有吸引力。 并且,英国一直声称不能 牺牲自己的利益去成全欧洲大陆国家 。这说明当时英国(  )

A.主张经济全球化B.力图遏制经互会的扩张C.抵制加入欧共体D.不愿放弃自由贸易政策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康熙初年苏州城门外 庐舍栉比,殆等城中 ,闻门外的商业区更是与枫桥镇连成一片,延绵20里之长,成为中国最大的粮食贸易中心。据樊树志统计,与枫桥镇相似的市镇,在正德年间有14个,乾隆时期增加到了26个。19世纪初,府域及近都市镇都已没有了之前的隙地, 房满为患 居货山积,行人水流 ,居民总数约150万。其中,工业人口至少占了有劳动能力的成年居民总数的37.5%,如仅以成年男性居民计,则这个比例曼要上升到75%……清代初期,江南棉布踹染业的中心,由松江转移到了苏州,府城的染坊、踹布工匠 总计约有二万余人 均非土著,悉系外来 。在产业分工中处于较低层级的碾米业、酿酒业、榨油业等,基本上完全转移到了郊区市镇;处于较高层级的丝织业,则基本上转移到了府城。

——据李伯重《工业发展与城市变化:明中叶至清中叶的苏州》

材料二 19世纪时,在伯明翰、曼彻斯特和其他这类城市,在群集的工厂和烟囱之间,还散落着优美的斯居所、俱乐部、交易所、银行、火车站。曼彻斯特已经成了大都市,成为郊区和卫星城市网络体系的中心,其棉纺织业占了英国棉纺织生产的近75%。但是这并没有排斥其他行业的兴起,反而促进了其他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例如利用工业废料生产肥皂、染料、墨水的工业,还出现了一批生意兴隆的苏打生产厂家,又促进了橡胶、酿酒业的发展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据理查德·丹尼斯《19世纪英国工业城市的社会地理》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清时期苏州城市扩张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19世纪初苏州和曼彻斯特城市经济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差异的根本原因。(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革命的发生并非总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地思受着最难以忍受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被革命摧毁的政权几乎总是比它前面的那个政权更好,而且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运用中外近现代史实,结合材料,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有力、论述逻辑清晰、史实正确)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辽圣宗时期,太后与圣宗承景宗改革之势进一步改革。其中,律法改革是圣宗朝改革的重要内容。
统和元年(983年)四月,诏令 北府司徒颇德译南京(今北京)所进律文 。这里说的 律文 ,虽不能肯定就是《唐律》或《宋刑统》,但可以肯定就是中原王朝的律文。《辽史》载: 统和十二年(994年),五院部民有自坏铠甲者,其长佛奴杖杀之,上怒其用法太峻,诏夺官。吏以故不敢酷。 又载 先是,叛逆之家,兄弟不知情者亦连坐,阿没里谏曰: 夫兄弟虽曰同胞,赋性各异,一行逆谋,虽不与知,辄坐以法,是刑及无罪也 因此,他建议: 自今,虽同居兄弟,不知情者免连坐 。太后嘉纳,著为令。原先, 蕃民殴汉人死者,偿以牛、马;汉人则斩之,仍没其亲属为奴婢 ,至此,改为 一以汉法论 。太平六年(1026年)下诏: 若贵贱异法,则怨必生。夫小民犯罪不能动有司以达于朝,惟内族、外戚多恃恩行贿,以图苟免,如是则法废矣。自夸责戚以事被告,不以事之大小,并令所在官司按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圣宗朝律法改革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圣宗朝律法改革的作用。(7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81年里根上台后,他在对外政策方面提出新 遏制 政策。他一再强调,面对苏联 实现统治世界 的战略目标, 西方文明 进入了 最危险的十年 ,美国是 唯一能够担任领导的国家 ,因此,要进一步增加军事开支,大力加强国防。同时发展核和常规力量,全面增强军事实力,重新夺取军事优势,使美国具备同苏联打各种形式和各种规模战争的能力。他不愿同苏联达成重大裁军协议,不给苏联喘息时机。面对美国经济自1982年后的连续增长,里根又企图凭借美国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大大提高美国的核成慑力量,同时造成对苏联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压力,从而拖垮苏联。里根还特别强调对外政策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公开要促进 自由和民主的前进 马克思列宁主义弃置在历史的灰烬之中
1987年以后,里根第二届任期内,他不再强调拖垮苏联,明确表示支持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愿意与苏联做重大裁军交易。从1985年到1988年,美苏两国在扩大双边接触、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了进展,签订了43个双边协议,总之,1987年以来,美苏关系以中导协议为契机,进入一个有限缓和的时期。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概括里根新遏制政策的背景及其采取的措施。(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里根任期内对苏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