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94.2017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地区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验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31 浏览数:113

一、单选题

1.

据史书记载,西周后期,周夷王在盟会上, 烹齐哀公于鼎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与郑国兵戎相见,被郑国军队射中肩部。这反映出(  )

A.地方郡国势力膨胀B.诸侯王与周天子平起平坐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D.周天子的地位在日益衰落

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追尊秦庄襄王,并通过营建极庙、陵墓、刻碑等措施反复强调其 始皇 的身份,将自己置于 帝者之祖 的位置。其主要目的是(  )

A.恢复周朝的宗法制度B.强化政权的合法性C.消除前朝的政治影响D.开创新的皇帝制度

3.

李鸿章奏称,奉命议和, 始尔各使竟将开议照会驳回,几莫测其用意之所在 ;继而送来《议和大纲》十二款, 不容改易一字 。与“《议和大纲》”相关联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4.

1931年,赵镜元在《全国义勇军运动》一文中写道: 自辽吉事件发生,国人痛夫暴日之侵凌,国难之未已,于是全国之义勇军运动,中央倡之,学界导之,各界从之,呈风起云涌之观。 辽吉事件 意味着(  )

A.中华民族觉醒意识的升华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C.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D.国民政府全力支持义勇军运动

5.

下列图表中,导致美国驻台湾军队 人数 军官衔级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美国驻台湾军队人数

美国驻台湾军队最高军官衔级

1972

9800

中将

19741975

4500

少将

1976

2200

准将

1977

1400

上校

A.美国严格执行中美建交公报B.美国放弃了对台湾的军事支持C.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得到发展D.美国军事战略重点转移到欧洲

6.

公元52年罗马帝国的 克劳狄元老院决议 规定,如果一个女自由人与属于另一个人的男奴在其奴隶主正式反对的情况下仍继续住在一起,那么这个女自由人本身以及此结合产生的后代都将成为该奴隶主的奴隶。反之,则不做规定。此项规定的目的在于(  )

A.维护奴隶制度B.限制妇女地位C.保证自由人的身份与血统D.不承认奴隶与自由人婚姻

7.

约翰·亚当斯于1766年1月在《波士顿报》上发表文章写道: 如果有哪个年幼的国家值得爱护,那就是美利坚;如果有哪群人民应当得到荣誉和幸福,那就是它的居民。 作者的观点反映了(  )

A.美利坚民族对国家的认同B.国家源于社会契约的认识C.要求脱离英国独立的主张D.捍卫新生国家利益的意识

8.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增加了总统解散众议院必须获得参议院同意的规定,而议会的不信任权却没有类似的限制。与英国相比,此规定的政治影响是(  )

A.让总统权力进一步扩大B.使议会的权力急剧膨胀C.有助于权力结构的制衡D.导致倒阁现象频繁发生

9.

几百年来,亚洲问题主要是在亚洲之外决定,这种倾向现在还存在。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以后要忽视亚洲国家对它们自己或它们邻国的想法,将是不可能的。 尼赫鲁这番话的背景是(  )

A.印度实现了独立B.日内瓦会议的召开C.万隆会议的召开D.不结盟运动的开始

10.

欧洲在国际政治中举足轻重。下图黑色部分为某国际组织的欧洲成员国,据此判断该组织是(  )

A.1946年的联合国B.1949年的北约C.1967年的欧共体D.2005年的欧盟

11.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主张 轻关市之征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主张 市利之租必重 。两者主张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宗族利益不同B.治国思想不同C.两国传统不同D.直接目的不同

12.

唐代《水部式》规定:渠道上设渠长;闸门上设斗门长;渠长和斗门长负责按计划配水;大型灌区的工作由政府派员督导和随时检查;有关州县选派男丁和工匠轮番看守关键配水设施。发生事故应及时修理,维修工程量大者,县可向州申请支持。这实质上表明唐代(  )

A.重视灌溉水利资源的使用B.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C.形成了体系完善的水利网D.为农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13.

检索《四库全书》,关于 平均赋役 均平徭役 均徭役 均赋税 平差役 一类的词语,出现有905次之多。这种现象说明统治者旨在(  )

A.实现社会均平理想B.限制土地兼并C.防范隐匿人口现象D.维护小农经济

14.

历史上的徽商活跃在中国的都市和乡镇,形成了 无徽不成镇 钻天洞庭遍地徽 的民谚。此类 民谚 较早流行于(  )

A.黄河流域河套地区B.陕西关中地区C.长江流域江南地区D.两广岭南地区

15.

据统计,从1904—1908年,每年根据《公司律》正式登记注册的企业公司数量都在50到60家,到1912年,运作的本国企业已有20749家,其中绝大部分是小型或中等规模,只有750家企业雇工超过100人。这表明(  )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B.民族企业发展有较大局限性C.清政府严格限制企业的规模D.民族企业发展迎来短暂春天

16.

1958年6月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企业、事业单位和技术力量下放的规定》。规定要求下放的交接工作 应该一律于6月15日以前完成 。到6月25日,中央工业部门所属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已经有百分之八十左右下放地方管理。 下放 在当时造成的结果是(  )

A.各地经济发展缓慢B.资源浪费和管理混乱C.促进工业化的进程D.人民公社体制的建立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西欧各国经济的增长,美国对外扩张及战争,美国国际收支由顺差转为逆差,资金大量外流,形成 美元过剩 美元过剩 的影响是(  )

A.冲击了布雷顿森林体系B.标志着美元体系的崩溃C.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平衡D.不利于世界经济全球化

18.

黄树东在《大国兴衰》中说,在全球化体系中世界不是变平了,而是变得层次更多了。假如真要说全球化使世界扁平化了的话,被扁平化的是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他们在国际事务中的决策权,是他们对自己权益的诉求。这一观点反映了(  )

A.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B.全球化进程的不平衡性C.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世界联系加强的必然性

19.

南宋思想家叶适认为,朱熹等人是以《孟子》为宗主,视佛、老为同道, 依于神而夸其表,耀于文而逞其流 ,殊不知佛学与中国之学, 皎然殊异,岂可同哉 。其主张是(  )

A.继承孟子的 仁政 思想B.回归儒学本源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D.宣传 三教合一

20.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刊登后,张之洞批评他 忘亲 忘圣 ,翁同龢说他 居心叵测 ,孙家鼐认为必然 导天下于乱 ,湖南巡抚陈宝箴要求皇帝 饬下康有为……自行销毁 。《孔子改制考》遭到抨击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遭遇阻力B.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C.颠覆了士大夫传统认识D.康有为曲解 托古改制

21.

著名翻译家林纾在北京的《公言报》上曾发表致蔡元培的公开信: 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 公开信 的背景是(  )

A.科举制废除B.新文化运动C.十月革命D.五四运动

22.

德意志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娶了一位修女为妻,打破了欧洲中世纪教会修女不能拥有世俗婚姻的规定,以亲身践履自己提倡的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这一行为表明马丁·路德(  )

A.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B.践行 因信称义 C.抛弃自己的宗教信仰D.主张政教分离

23.

法国第一个创办文学沙龙的是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在她的沙龙里话题无所不包,学术、政治、时尚,甚至流言蜚语。18世纪后,文学沙龙话题不仅有文学艺术还有政治科学,有时也会出现激进的思想言论。 文学沙龙 在当时的客观作用是(  )

A.表达了平民的政治诉求B.开启了文艺复兴运动C.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D.推动了文学艺术繁荣

24.

1864年9月23日,德国柏林天文台的天文学家伽勒发现了太阳系中第八颗行星海王星,它是唯一利用数学预测而非有计划的观测发现的行星。这一成果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B.哥白尼的 日心说 C.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5.

1960年,美国电视台首次直播总统候选人辩论场景。有趣的是,同一场辩论,在家里没有电视机、只能收听电台转播的选民看来,两个人基本上打了个平手;而观看电视转播的选民,却一边倒的支持肯尼迪。这反映了(  )

A.尼克松的观点更符合美国社会底层的利益B.美国社会中产阶级青睐出生良好的候选人C.政治候选人的上镜表现对选举有直接影响D.电视台比电台更加善于抓住选民潜在心理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历史上也有贵族等级制。大约3000年前,就有了周天子分封公、侯、伯、子、男等诸侯国的范例。可自秦朝以降,中国古代显贵始终缺少一个类似于不列颠议会的特权机构,不容易形成具有严格等级、相对连贯性和群体实力的贵族体制。而在中古的英国,却由于贵族屡屡比较适度的挑战和制约行为,形成了对君权的掣肘。况且,这些起初带有偶然性的做法,后因频繁出现而具有宪法的含义,终于演变成制度,成为一笔丰硕的政治财富。

——阎照祥《英国贵族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秦朝以降,中国古代不容易形成贵族体制 的主要原因。(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中 政治财富 的形成过程。(6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冬小麦位在五谷之列,为中国传统粮食作物,其原产地却在西亚及西南亚,大约4000年前传入中国。从新疆一路向东,依年代在空间上循新疆—甘肃—陕西—中原形成一条路线,这条路线就是冬小麦传入中国的路径。由 安史之乱 引发第二次人口南迁,北方移民通过水稻复栽技术,主要致力于对水田耕作制度的改造。 靖康之难 发生的时代,北方人口已形成对小麦的嗜食习惯,这种需求推动冬小麦不断向南方扩张。

——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政府同各州大农场主签订了几百个合同,缩减了棉田耕地一千万英亩,小麦耕地缩减八百万英亩,玉米耕地减少近九百万英亩。

——黄绍湘《美国通史简编》

材料三 1930—1932年苏联决定向西欧出口小麦等谷物,1930年初定额是1200万吨,……苏联1930—1933年出口西欧1200万吨谷物赚回外汇4.42亿多卢布。

——李玉贞《档案记载的苏联饥荒(1929—1934)》

材料四 1995—2010年中国小麦进出口量变化

——耿宁《我国小麦的贸易状况及其国内供求安全分析》

(1)根据材料一,归纳 冬小麦不断向南方扩张 的原因有哪些?(4分)
(2)根据材料二、三,20世纪30年代,美、苏针对 小麦 采取的政策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 政策 实施的背景。(6分)
(3)根据材料四, 2000—2004年 我国小麦的进出口贸易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影响我国一阶段小麦贸易的因素有哪些?(3分)

28.

(10分)茶是中国的国饮,兴于唐而盛于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陆羽所著《茶经》系统的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从茶道思想上看,理学思想的兴盛使得儒家的内省观念进一步渗透到茗事之中。一批文化人非常重视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并与儒、道、佛哲学思想交融,而逐渐使人们进入他们的精神领域。北宋的开封社会安定,市民富庶,文化昌盛,为中国茶文化的传承升华提供了文化元素和物质条件,在这一时期,中国的茶文化发展到了相当水平的高度。

——沈冬梅《中国茶文化》

材料二 在古丝绸之路上,茶是其重要商贸物资之一。因此,丝绸之路又被称之为 丝茶之路 。甚至有学者认为茶叶是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贡献。位于亚洲东部的日本和朝鲜实际上与中国文化同源,就茶文化而言,日本和朝鲜早在唐代就开始向中国学习,至宋时日本和朝鲜国内已开始有饮茶之习。此外,南亚、东南亚诸国由于商贸来往和华侨的不断迁入,也有一定的茶饮需求。宋代的饮茶文化影响到日本、韩国等茶道的形成。20世纪时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纷纷从中国引进茶种,聘请中国茶工指导生产与种植,其本族语中的 字也源于对汉语茶字的音译。

——张莉《宋代茶文化的对外传播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推动宋代茶文化 传承与升华 文化元素 有哪些?(5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特点和意义。(5分)

29.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窝阔台即位以后,立即任命耶律楚材主持黄河以北汉民的赋调征收。1230年,他向大汗条陈十八事,主要内容是: 郡宜置长吏牧民,设万户总军,使势均力敌,以遏骄横。中原之地,财用所出,宜存恤其民,州县非奉上命,敢擅行科差者罪之。贸易借贷官物者罪之。
1234年耶律楚材建议, 定制度、议礼乐、立宗庙、建宫室、创学校、设科举、拔隐逸、访遗老、举贤良、求方正、劝农桑、抑游惰、省刑罚、薄赋敛、尚名节、斥纵横、去冗员、黜酷吏、崇孝悌、赈困穷 。关于括编户籍,耶律楚材反对依照蒙古和西域成法,以丁为户,按丁定赋,而坚持遵循中原传统,以户为户,按户定赋。这些都得到窝阔台的支持和允准。
1236年秋,耶律楚材向大汗陈述 裂土分民 的弊害,使大汗同意封地设置官吏须出自朝命,诸王勋臣除常定赋役外不得擅自征敛,以限制诸王勋臣的分封特权。
1236年,他在燕京建立编修所,在平阳建立经籍所,主持书籍的编纂和刊行。1237年,他奏准对儒士进行考试,考经义、词赋、策论,结果有4030人中试。对中试者中间的干才,更予以任用。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八卷·中古时代·元时期(下册)》

(1)根据材料,概括耶律楚材改革的时代背景和主要内容。(9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评价耶律楚材改革?(6分)

30.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14年10月4日德国93位文化界的代表签署了《对文化界的呼吁书》,声称普鲁士军国主义是德国文化免受俄国野蛮斯拉夫专制文明和西方物质主义文明冲击的唯一护卫。1914年10月16日,德国3000名教授(占德国所有教授的80%)在《德意志帝国高校教师宣言》上签字。他们在宣言中宣称: 不仅仅是德国文化的未来,甚至整个欧洲文化都在战争中面临存亡关头。德国文化与欧洲文化的生存都直接依赖于德国军队在战场上的命运。
德国阿尔弗雷德·齐摩恩说,1914年战争不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一场简单战争,它是思想战争一场两个政府、社会、进步的不同和不一致的观念之间的冲突。

——张国臣《一战背景下德国知识界对战争原因的释读》

(1)根据材料,归纳德国 知识界 关于一战原因的释读。(6分)(不得摘抄原文)
(2)结合所学知识,试评析 1914年战争 思想战争 的观点。(9分)

3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关于陈寅恪先生的学术史意义,只有置之于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术转型以及当时的国际学术特别是东洋与西洋 东方学 东洋学 )及 中国学 的大趋势中,才能够得到深入理解。晚清民初即陈寅恪先生进入学术世界前后,中国学术尤其是历史学领域,出现了 历史缩短 空间放大 史料增多 的新趋势,现代中国学术正是在这样的趋势中,同时在西洋与东洋的 东方学 东洋学 )或 中国学 的刺激下,才出现了巨大变化。
陈寅恪与他的学术同行不仅在学术上能够 预流 ,即在大历史问题上与国际学界进行对话与竞争,同时也站在 中国 世界 之间,促使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学术界尤其是历史学界重视新问题、发掘新资料、探索新领域,突破传统汉族中国历史空间,呈现出中学与西学汇通的新取向。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预流的学问:重返学术史看陈寅恪的意义》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上半叶影响 中国学术转型 的主要历史条件。(6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寅恪先生在学术史上的贡献。(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