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19.2017届 湖南省六校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7 浏览数:213

一、单选题

1.

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写道: 西汉经商为富的人,虽富而不荣;耕读传家的,虽贫而尊。一旦显扬,远为富人所不及——因此商人只要家境粗给,也便急于改业,让他们的儿子离市场,进学校。 材料主要反映出(  )

A.西汉商品经济的发展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西汉文化教育的普及D.汉武帝后儒学地位提高

2.

下表是明代前期徽商州祁门土地买卖时的契约数和使用的通货情况。此表反映了明代前期(  )

时间

契约张数

使用通货的类别和次数

洪武至宣德年间13681435

42

宝钞27、布12、稻谷1、银1

正统至弘治年间14361505

123

31、稻谷3、银89

A.货币经济发展尚未成熟B.社会经济出现大幅衰退C.商品交易秩序较为混乱D.土地集中程度愈来愈高

3.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 为守令者既不得其职,将欲议其法外之意,必且玩常习故,辟嫌碍例,而皆不足以有为。 对材料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集权过甚导致地方行政效率低B.地方势力的膨胀削弱了中央集权C.加强对地方官府监察的必要性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

4.

明清时我国产生了手工业行会组织,行会对产品的数量、质量、品种和规格、原料采购、产品销售价格、吸收学徒的数额、年限、工资水平、技术传授范围、劳动时间长短,都有严格规定,以垄断本地区行业的业务。据此材料可推知(  )

A.中国已产生了工业垄断组织B.行会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C.明清时期出现跨地域性商帮D.工商业经济得到稳定发展

5.

张岂之在《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中指出: 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 材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  )

A.结束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B.使民主共和的政治现念深入人心C.推翻了中国两千年封建统治D.促使传统价值观念丧失正统地位

6.

下表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简况表(部分),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A.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B.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C.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D.清朝实行新政的推动

7.

1948年8月,国民政府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发行金圆券,规定以金圈券1元比法币300万元、以金圆券1元比东北流通券30万元的比价兑换,金圆券发行总额以20亿元为限。同时收兑民间黄金、白银、银币和外国币券,禁止任何人持有;限期登记管理民间存依在国外的外汇资产。国民政府上述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挽救其财政经济危机B.加强国统区的经济统制C.扰乱解放区金触秩序D.推动货币的现代化转型

8.

下表是1950年至1956年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统计表

年份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

673%

49%

284%

354%

258%

257%

342%

——据《中国统计年鉴》(1982年版)

上表主要反映当时中国(  )

A.打破了美国的经济封锁B.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C.实行 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D.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9.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雅典)最初为君主政体,不久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他们全为贵族。急速发展的贸易创制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材料反映雅典政治民主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贵族与旧政体的矛盾B.中产阶级与农民的联合C.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D.门阀寡头政治过于集权

10.

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议会成了许多人升官发财的终南捷径,所以议员席位的价格也不断增长。在一个地方,1689年8磅6先令8便士可买得一个议员席位,但到1727年,一个伯爵为买这个席位却花了900磅。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

A.君主立宪有名无实B.议会为贵族所控制C.封建地主地位下降D.议会权力得到增强

11.

1922年5月,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法令,允许出租土地,期限一般定为三年,特殊情况可为六年。法令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但主人必须同农工一起劳动,此外在承租土地上不得使用雇佣劳动力。颁布法令的主要目的是(  )

A.允许商品货币关系存在B.防止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复辟C.促进农业的恢复和发展D.创造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条件

12.

欧共体成员国签署《单一欧洲协定》,旨在实现 没有疆界的欧洲 ,即消除抑制欧共体成员国之间自由贸易的壁垒。该协定正式生效后,美国明确表示这对美国构成了威胁,认为这将 是一座拒绝美国商品于国门之外的欧洲堡垒 。这表明当时欧共体(  )

A.设置贸易璧垒遭到美国反对B.推进一体化与美国形成竞争C.违背美国追求的全球化目标D.挑战美国霸权动摇两极格局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晚明的大变局是在世界潮流的激荡下逐渐显现的。随着地理大发现,百、葡、荷等国开辟了太平洋丝绸之路。全球化贸易浪潮袭来之际,明朝依然沿袭大祖制定的海禁政策,但走私与海禁较量的结果是隆庆开禁,准许人民前往东西二洋贸易,在沿海设关收锐,走私贸易转为合法贸易。这样晚明外贸十分辉煌,物美价廉的丝织品畅销西属美洲,江南太湖流域的南浔等丝绸业市镇的著名品牌 辑里丝 产品在国际市场享有极高的声誉,远销欧美。江南棉布业市镇出产的精品棉布,号称 衣被天下 ,畅销海内外。因此,通过贸易渠道,全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了中国。以利玛窦为代表的欧洲传教士也进入中国,在传播天主教同时,也传播文艺复兴以来的科学文化,使中国在文化上融入世界,同时西学的巨大魅力深深吸引大批在探求新知识的士大夫们,中国人开始真切地了解世界,涌现出第一代放眼看世界的先进中国人: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他们与传教士合作编译欧洲科学普作,向国人普及新的科学理念。当时客观环境处于 天崩地解 时代,有利于基督教义传播,而王阳明心学的兴起,也大大解放了士人的思想,以 异端 自居的李贽,提出 咸以孔于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 。思想界流派纷呈,讲学之风盛行,更多的士子、文人有了自主意识,文人结社蔚然成风,畅所欲言交流心得。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材料二 1862年,美国共和党控制的联邦政府通过《宅地法》及补充立法、沙漠法、植树法等法案,使西部土地迅速被耕种。据统计,1860—1900年,全美资本主义农场数由204.4万个增加到573.9万个,随着耕地面积扩大,经营规模的变化,出现了所谓 大农业 的特征,农业商品化、机械化和资本化的程度加深。在19世纪60年代政府发行国债并调整关税,既筹措了军费,又保护并促进钢铁、煤炭等工业的发展。随着黑奴制废除,奴隶制种植园解体,在自由民中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小自耕农阶层,并兴起了一个以北方资本为动力的新兴工业家阶层。内战后南部许多新工厂拔地而起,纺织、木材、冶铁、肥料、榨油等成为南部新兴工业的骨干,全国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859年的37.2%上升到1889年的77.5%。同时,美国经济组织和结构也发生了巨变,原来是个体独资经营使企业规模受到限制,企业破产和合并成为浪潮,形成了垄断集团,一些股份公司改组成托拉斯组织。

——摘编自何顺果《美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明大变局的特征。(1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下半期美国社会发展与晚明大变局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13分)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英国近现代的政治制度是英国中世纪政治制度的延伸和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变革的并不是英国中世纪的政治体制的机构和框架,而只是变革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政活体制中的阶级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部分内容也被不断变革着,使之更加适合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摘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 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世纪俄国专制制度尚未开始,地方的封建贵族拥有强大势力,甚至中央政府大权也为达贵族所把持。由贵族组成的杜马权力很大,军队也由贵族操纵,彼得一世看到这种政权涣散状态不利于对外战争。因此,他继位后不久就取消贵族代政机关——杜马,而另外成立了从属于沙皇的国务院,国务院是立法机关,也是监督行政机关。他把全国分为八省,派省长到各省替沙皇管理地方,他又改革教会使俄国东正教会完全听从沙皇,他还开始建造舰队,建设海军,成立军官学校,厉行军事管理,是俄国军事力量大大增强。注重发展工业,一面 国家工场,一面奖励私人企业。鉴于在农奴制的俄国缺乏自由劳动力,他下令把乞丐编入工场。1721年允许商人购买农奴,以便于手工工场使用农奴劳动,这样的农奴在人身方面仍是不自由的,在人格上依附于工场主。此外,他还鼓励地主开设工场,用自己庄园上的农奴进行生产,俄国手工工场有课相当的发展。

——摘编自刘祚昌等编写的《世界通史》近代卷上

(1)根据材料概括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及性质。(9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彼得一世改革对俄国历史发展的作用。(6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时美国所谓的军事 情报 已经排除了珍珠港被袭击的可能,理由之一是日军正往西贡(今越南胡志明市)增兵,人人都知道东条英机不可能同时多地发动进攻。
但大家都错了。新年伊始, 大日本 的部队不仅从西贡进军南方,还同时登陆了关岛、中国香港、婆罗洲、威克岛,以及菲律宾群岛。东条英机的战术比希特勒的闪电战更胜一筹。东条英机把从美国西海岸到东京的航线扯开一条巨大的缺口,控制海城占整个世界海城的1/10。德国海军上将德雷尔指挥的德国U型潜艇肆无忌禅地偷袭,也给了东条英机极大帮助,航运从一开始旋很吃紧。而德雷尔决心摧毁英美同盟,遇上任何悬挂星条旗或米字旗的船只,一概击沉,这让海上补给成为奢望。1942年年初,德雷尔的计划似乎就要成功了。几乎每天晚上,美国东海岸的居民都能看到商船受到鱼雷攻击。

——摘编自【美]威廉·曼彻斯特著《光荣与梦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美国在参战初期的作战中处于被动地位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德国U型舰艇偷袭英美船只的意图。(7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陈子昂(661~702年),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唐睿宗文明年间(684年),自蜀进京,考举进士。唐初,继承南北朝时代骈体文、宫体诗的遗风,追求雕词琢句的形式美,内容却空虚贫乏,陈子昂反对这种只讲形式不重内容的文风,他大声疾呼: 文章道尽五百年矣 。必须改变魏晋南北朝以来 采繁竞丽而兴寄都绝 逶迤颓靡,风雅不作 ,发扬《诗经》 风雅颂 和西汉散文的优秀传统,才能使文学振兴起来。他在创作中就是贯穿了 诗以言志 ,文必达意古雅的新文风。他的代表作《登幽州台歌》就是这样。在他的倡导下,文体文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下启唐诗和古文兴起的新局面,陈子昂是促成这一重大转变的先驱人物。唐代人王适称他为 海内文宗 ,是当之无愧的。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陈子昂成为 海内文宗 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陈子昂文风的特点,并评价陈子昂的贡献。(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