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23.2017届 湖北省六校联合体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7 浏览数:213

一、单选题

1.

汉代《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引用了一首被公认为中国最古老的诗歌,内容是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这首诗(  )

A.承续了《诗经》的写实风格B.是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艺术再现C.说明了汉代重视诗歌的创作D.反映了秦汉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

2.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本富最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 。材料反映出(  )

A.司马迁肯定求利的正当性B.司马迁肯定 重农抑商 的合理性C.《史记》开创经济史叙事D.汉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环境逐步恶化

3.

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中说: 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秦王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徙民实边,修长城B.建灵渠,出兵南越C.统一文字,焚诗书D.除谥法,废 封建

4.

根据下面的两幅图片,可以得知(  )

A.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生产和贸易B.古代中国科技的实用性与稳缓性C.古代中国科技的传统性和落后性D.闭关锁国政策遏制了科技的进步

5.

有学者在解释明清江南经济发展时提出 内卷化 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在小农经济的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事实下,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个体中单个人的劳动效率一直得不到有效提高。这种 没有发展的增长 可以用来解释(  )

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B.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转型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迟滞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6.

当清朝在两次鸦片战争战败,太平天国起义对社会经济破坏严重的背景下,以曾国藩和李鸿章为代表的中兴大臣,开始主动改革开放,发展 洋务运动 。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诞生了一批亦官亦商的团体—— 绅商 。绅商的诞生(  )

A.客观上推动经济结构的变动B.导致清末政治的日益恶化C.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D.促成 四民社会 的解体

7.

20世纪20年代,春晖中学名师荟萃,夏丐尊、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匡互生、蔡元培、李叔同(弘一法师)、何香凝、黄炎培、柳亚子、张闻天、俞平伯、蒋梦麟、于右任……等众多名士前往任教。由此可见(  )

A.我国高中教育当时处于起步阶段B.民国政府重视中等教育发展C.教育兴国得到部分知识分子认可D.民国中学教育贯彻共和宗旨

8.

下图是一张新闻照片,显示的是1938年9月18日,济南街头人们手持五色旗游行,队伍中出现两个玩偶,一个是 祸国殃民的蒋介石 ,一个是 助纣为虐的宋美龄 。这种宣传主要是为了(  )

A.消减中国人民的团结抗日意志B.揭露蒋介石对中国革命的破坏C.表达中共 打倒美蒋 的态度D.表示山东军阀对中央政府不满

9.

任教大冶师范的王路先生,看到窗外翻飞戏水的小燕子,触景生情创作了著名儿歌《小燕子》。但《小燕子》在创作发表之初却迎来了非议。王路也因此历受磨难,被戴上右派的帽子下放到黄冈。据此可知《小燕子》创作于20世纪(  )

A.40年代B.50年代C.60年代D.70年代

10.

罗马法是奴隶制国家时期的法律,但 在一个长达一千多年的奴隶制社会中,生成了商品生产社会第一个较完备的法律。显而易见,这样一个法律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制度完全不相吻合,是一种与奴隶制社会的国家本质完全不同的法律。对于罗马社会,至少是对于罗马政治制度和国家管理来说,罗马法其实是一种完全异质的法律,是一种非社会本质的法律。 (选自江平《罗马法基础》)下列能够解释这种现象最有说服力的理由是(  )

A.罗马法学家对法律制度研究的贡献B.罗马社会农商并行发展的双重经济C.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相互结合的产物D.罗马周边国家既有法律制度的影响

11.

文艺复兴名义上是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文化,实际上是创造一种反对封建神权的新文化,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是世界的主体,应该从神学教条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恢复自己的价值和尊严。可见,人文主义之 的意义在于(  )

A.奠定了近代人权的基础B.有助于共和制取代君主制C.推动 新航路 的开辟D.促进近代自然科学的独立

12.

下表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概况。以下对此表的解读,比较合理的是(  )

年份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高收入国家工业的全球比重

40%

38%

36%

34%

31%

中收入国家工业的全球比重

28%

34%

43%

37%

36%

低收入国家工业的全球比重

22%

27%

37%

36%

43%

A.低收入国家普遍实行计划经济体制B.中收入国家经济干预八十年代最强C.高收入国家已完成第三次科技革命D.产业的适时升级换代是世界级课题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5分)
材料一 1215年,为平息贵族和教士对自己的不满,英国国王约翰签署了《自由大宪章》,英国形成了 有限王权 的传统。1258年,为平息一触即发的贵族叛乱,亨利三世同意了贵族会议起草的《牛津条例》,建立起雏形国会。1637年,由于国王查理一世的暴政引发苏格兰起义,进而导致国王与议会的全面对抗。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克伦威尔成为护国主。克伦威尔死后,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直到1688年光荣妥协,王权才又一次受到议会的削弱。1689年2月威廉正式继任英国王位,为威廉三世。同年3月,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此后英国国王必须按照议会的意志行事。从此国王成为虚君,英国成为君主立宪国家。1721~1742年,政府工作由罗伯特·沃尔波尔主持,他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任首相。直到1832年改革前的一个半世纪,英国还是一个十足的贵族国家的旧英国,包括议会在内的整个国家政权仍受王权、土地贵族势力所操纵,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

——摘编自《世界历史》解说词

材料二 英国在19世纪的法律改革中,虽制定了大量的制定法,但判例法的传统和地位并没有改变,英国的普通法、衡平法、陪审制度、对抗诉讼模式对英国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英国是传统的市场经济国家,市场经济下利益冲突推动英国注重通过立法手段协调各种矛盾,确保经济的健康发展。英国是判例法国家,法官可以创法,但随着议会主权的确立,议会立法成为主要立法途径,议会也确立了严格的审读程序。19世纪以来,英国颁布了疾病保险、工伤保险、老年保险、失业保险等一系列法律,构筑起覆盖面广、项目齐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英国社会的长治久安,令世人瞩目。

——摘编自李大伟《英国法治现代化经验的当代启示》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政治传统的基本内涵和政治民主化进程的特点,并分析英国政治民主化能稳步推进的原因。(1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法治建设对当下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何启示?(9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日本现代历史学家宫崎市定从交通角度研究世界史,打破了现代文明在欧洲起源的 思维框框 ,并提出了现代文明在东亚起源,而在欧洲开花、结果,并在世界范围内壮大的新文明观: 交通在历史上的意义,本来就不止于把东洋和西洋结合。交通并不是一种扎带,把两种东西生硬地绑在一起,而是像两个皮带连接在一起的齿轮,一边转动而另一边也会同时转动。把世界人类看成有机生物,可能更为适当也未为可知。这个生物在世界上到处都扎根,在一处吸收到养分,立刻又循环到另一部分。在东洋吸收的营养,在欧洲结集,成为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的动力。用长远的历史眼光去看,这个营养再次成为新的活力,向世界重新分配的日子当会再来。
运用相关史实论证宫崎市定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雅典历史上有两次重要的改革。公元前621年,在平民的压力下,贵族表示让步,授权执政官德拉古进行改革,制定了成文法。德拉古制定的法律,课罪极重,处刑严峻。他仍站在氏族权贵一边,从维护贵族的利益和安全出发,竞允许债权人可以将逾期不能归还负债的债务人及其家属卖至国外或沦为奴隶。对纵火、杀人、渎神乃至一般的盗窃,即使只是盗窃水果或蔬菜,也都要一律处以死刑。公元前594年,梭伦在平民的支持下,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并进行了重大的政治改革。梭伦改革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最主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债,取消以往一切公私债务,废除债务奴隶制,并由国家赎回因为负债而被卖到国外为奴的雅典人。这一法案,以 解负令 闻名。在政治制度上,梭伦根据财产多少将全体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

——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1)比较材料中提到的两次改革的异同点。(9分)
(2)对材料中提到的两次改革进行简要评价。(6分)

1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靖国 二字取义于中国古籍《左氏春秋》第六卷僖公二十三年秋 吾以靖国也 ,意为 镇护国家,使国家永保安宁 。之后,在历次对外战争中阵亡的军人、军属和准军属均被供奉于靖国神社。1945年前,其他神社均归内务省管理,唯独靖国神社归陆军省和海军省管理。二战后,如何处置神社,是美军占领计划的重要内容。
材料二 鉴于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因此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准备将其烧毁,但罗马教皇代表布鲁纳·比特鲁对麦克阿瑟说: 不管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向为国家捐躯的人们表示敬意是人类的 自然法 。烧毁靖国神社将是一种犯罪行为,也会在美军历史上留下污点。 麦克阿瑟接受了他的劝说。但是,促使麦克阿瑟改变主意的根本原因,是美国担忧烧毁靖国神社将遭到日方激烈抵抗。在当年题为 关于靖国神社将来的见解 的机密文件中,有这么一句话: 应该保留靖国神社,废止恐怕反而会增加事端。 最终,盟军总司令部于1945年12月15日颁布了以切断国家对神道的保护等为内容的《神道指令》。

——摘编自冯玮《靖国神社有难除》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二战后靖国神社应被关闭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麦克阿瑟没有关闭靖国神社的原因及后果。(9分)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朱元璋是为百姓所熟知的最著名的 草根皇帝 之一。朱元璋幼名重八。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出身贫寒,大饥荒时一家人几乎死尽。为生活所迫,先为僧,后参加红巾军郭子兴部下反元,在郭子兴手下屡立功勋,深得信任。郭子兴之子郭天叙死后,朱元璋接管全军。接着,朱元璋向将江南进军,1356年攻占集庆(南京),并改名为应天。此后,朱元璋以应天为根据地,相继攻取常州、江阴、常熟、徽州(今安徽歙县)、扬州等地;并接受徽州老儒朱升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的建议,在应天屯田,兴修水利,恢复农业生产势力不断壮大。随着势力的增强,朱元璋先后消灭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割据势力,并暗杀韩林儿统一南方。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同年,派大将徐达、常遇春北伐,将元朝末代皇帝顺帝赶出关外,正式统一南北。朱元璋即位后大力加强君主专制,废除宰相职位,集大权与一身;大兴文字狱,压制社会思想,制造恐怖气氛;大兴 胡、蓝党狱 ,大杀功臣,造成社会的恐怖万分;建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严密监视社会舆论;大封诸子为王,驻守地方,意在维护统治。朱元璋可谓功过参半的君主,他的一生充满了神奇色彩。1398年,朱元璋病逝。

——摘编自人民网《中国古代十位草根出身的皇帝》

(1)依据材料,概括朱元璋的 发迹 历程。(6分)
(2)依据材料,分析 朱元璋可谓功过参半的君主 的原因。(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