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24.2017届 江西省赣州市高三3月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摸底考试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7 浏览数:135

一、单选题

1.

科学界认为由于跟天体运行情况如太阳黑子活动频繁相关,导致公元前五、六世纪左右,世界各地祖师辈出、群星灿烂,东西方哲人交相辉映,如中国的孔子、印度的释迦摩尼、西方的苏格拉底等。这些人物中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相通之处是(  )

A.为统治阶级著书立说B.强调和谐的人与人的关系C.充满了人文主义色彩D.探究自然哲学的基本原理

2.

管仲被称为 商业经济的鼻祖 。他主张: 丹砂之穴不塞,则商贾不处。富者靡之,贫者为之 ,下列选项最接近材料观点的是(  )

A.寓税于价 B.俭则伤事 C.工商皆本D.统制经济

3.

十八世纪的中国有较多的外国商人前来购买茶叶、生丝、大黄和其他货物,停泊在广州的外国船舶数目从乾隆十六年的 19 艘增至乾隆五十二年的 81 艘,东印度公司驶往中国的船舶经常装载 90%(有时高达 98%)的黄金,只有 10%的货物是商品。这反映出当时清朝(  )

A.逐渐放弃海禁政策B.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对外贸易处于顺差D.对民间贸易加以严格限制

4.

在1861年给皇帝的奏折中说: 今捻叛燃势于北而太平于南,使我军耗资疲怠。蛮夷趁虚而入以图制我,如不抑怒而奋敌,恐遭大难矣。然倘无视其害,不予应付,奈何遗悲于子孙乎……为势所迫交友求和,实为攻防之策 。材料所蕴含的奕 的外交思想是(  )

A.远交近攻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独立自主D.攘外必先安内

5.

一、二、四三个主力方面军,也要大会合了……蒋介石想阻扰我们的会合,企图消灭我们这一个再消灭另一个的计划,完全失败了。我们三只铁拳在一条火线上合起来作战,一定更有把握,打更大的胜战。一战消灭敌人的几个师几个纵队,铲除一切抗日障碍。 材料中的会合指的是(  )

A.井冈会师B.陕北会师C.会宁会师D.新四军与八路军会师

6.

下列对表格反映的事实解读正确的是(  )
1971—1972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统计(表2)

时间

国家

1971

1972

亚洲

科威特、土耳其、伊朗、黎巴嫩、塞浦路斯

日本、马尔代夫

非洲

尼日利亚、喀麦隆、塞拉利昂、卢旺达、塞内加尔

毛里求斯、多哥、马达加斯加、乍得

欧洲

圣马力诺、奥地利、比利时、冰岛

马耳他、英国、荷兰、希腊、联邦德国、卢森堡

美洲

秘鲁

墨西哥、阿根廷、圭亚那、牙买加

A.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结果B.中国开始超越意识形态的外交C.不结盟运动推动的结果D.新中国外交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7.

下面是某一时期经济发展情况:工业年平均增长率,英国为 4.1%,美国为 2.8%,中国为 18%;钢的年平均增长率,英国为 5.7%,美国为 3.9%,中国为 31%;中国农业也有相当的增长,年平均增长 4.5%,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

A.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B.二五计划时期(1958—1962)
C.三五计划时期(1966—1970)D.中国改革开放初期(1979—1982)

8.

马克思说: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 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 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这表明(  )

A.罗马私法有利于调整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某些问题B.罗马的私法发展比较滞后,影响罗马社会的发展
C.罗马法不是罗马社会发展的产物D.罗马法促进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生

9.

《全球通史》中指出:伊比利亚国家之所以从事海外扩张仅仅是因为它幸运地兼备有利的地理位置、航海技术,然而 1560 年前后……长期的衰落就开始了,这就是帝国繁荣数十年后突然无可挽回地衰落的根本原因,材料中衰落的根本原因指的是(  )

A.政府未能及时进行圈地运动B.缺乏从事帝国贸易所必需的航运业
C.海外扩张阻碍了早该实行的制度改革D.蔑视商业成为当时贵族及其他各阶层的国民准则

10.

著名哲学家勒内·笛卡尔(1596—1650)的名言是 我思故我在 ,伏尔泰对这一观点也说: 我们确实知道我们存在,我们感觉,我们思维 这表明他们主张(  )

A.反对蒙昧主义B.理性至上C.认识你自己D.思想自由

11.

图片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也往往能反映重大的历史事件与史实。观察图片6和图片7,与之相符合的主题是(  )

A.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 B.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
C.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 D.废除了余粮征集制

12.

罗兰·巴特在谈到某一文学流派的写作风格特点时说:“……写作或作为写作的阅读,是最后一片未被侵占的领域,在这里知识分子可以随意嬉戏,享受能指的奢华,任意地无视爱丽舍宫或雷诺工厂中可能发生的一切。在写作中,自由的语言游戏可以暂时破坏和扰乱结构意义的专制,而且写作—阅读主体能够从单一身份的束缚中被解脱成为一个狂喜弥散的自我。 下列作品与该文学流派的风格特点相一致的是(  )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明朝)洪武初年的监察机关称御史台。洪武十五年(1382 年)十月改称都察院,长官有左、右都御史等,专职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定员 110 人,职纠内外官员。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外出巡按,号称 代天子巡狩 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历代均不能望其项背 。明代还建立御史出使巡按地方的制度,出巡之官受皇帝之命,还可兼管地方其他事务,明代还将地方分区监察与中央按系统监察相结合。
给事中制度是独立于都察院之外的另一套监察体系。明初统设给事中,洪武六年(1373年)始按六部的建制分设六科。洪武十年隶承敕监,十二年改隶通政司,十三年置谏院,成为独立机构。凡大臣奏章发下,分类抄出,其有违误,则予驳正。对御史、给事中违法失职行为的处罚也是极为严格的, 若知善不举,见恶不拿,杖一百,发烟瘴地面安置 。同时也对忠于职守的御史、给事中给予奖励。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近代)美国的建国者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 有限政府 理念的实现。美国没有建立统一的行政监察系统,行政监察的任务被分散在各个部门分别执行。美国的行政监督系统包括议会监督、政府内部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等,其中并没有设立专门负责行政效能监察的机构。在美国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基本是并重的, 好的政府就是高效廉洁的政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实施监察的重要举措并归纳明代监察制度的特点。(14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监察制度与近代美国监察制度的本质不同;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美国监察制度的影响。(11 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民国20年—24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进出口贸易所占的比重(表 3)

国别

进口

出口

20

21

22

23

24

20

21

22

23

24

2271

1444

2155

603

2566

1740

1456

675

2217

1670

1139

795

2664

1616

1387

899

1945

1450

1584

1109

1480

939

3189

291

1347

1199

2727

605

1937

1279

2361

340

1858

1358

2216

358

2150

1211

1679

502

——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从表 3 中提取这一时期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进出口贸易变化的三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算缗、告缗是汉武帝时期实施的一种针对商人和高利贷者的税收政策。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 135 年),开始对商人征收车船税,公元前 119 年,正式颁布实施算缗、告缗令。司马迁《史记·平准书》里有详细记载:商贾以币之变,多积货逐利。于是公卿言: 郡国颇被灾害,贫民无产业者,募徙广饶之地。陛下损膳省用,出禁钱以振元元(百姓),宽贷赋,而民不齐出于南亩(泛指农田),商贾滋众。贫者畜积无有,皆仰给县官。异时算轺车贾人缗钱皆有差(以前轺车、商人所有的缗钱都要征收多少不等的算赋),请逢如故。诸贾人末作贳贷卖买,居邑稽诸物,及商以取利者,虽无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大抵)缗钱二千而一算。诸作有租及铸,率缗钱四千一算。非吏比者三老、北边骑士,轺车以一算;商贾人轺车二算;船五丈以上一算。匿不自占,占不悉,戍边一岁,没入缗钱。有能告者,以其半畀(给予)之。贾人有市籍者,及其家属,皆无得籍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僮

——《史记·平准书》

(1)依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推行 算缗 告缗 的历史背景?(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汉武帝推行 算缗 告缗 的历史影响。(7 分)

16.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朝鲜战争爆发前,苏联的援助主要在于训练朝鲜军队、提供武器装备和制订作战计划,斯大林绝对禁止苏联军人越过三八线、直接介入战争。战争爆发前五天,金日成要求为已经抵达朝鲜的两艘舰艇提供 10 名苏联驾驶员顾问。莫斯科立即答复:拒绝这些要求,以免为美国干涉提供借口。朝鲜战争爆发后,令斯大林和金日成感到意外的是,美国立即采取了干涉政策。美国参战也引起了中国领导人的关注。1950 年 7 月 2 日周恩来召见苏联大使罗申,他强调,如果美国人越过三八线,那么中国军队将以志愿军的方式并穿着朝鲜人民军的制服与美军作战。为此,中国将在沈阳地区集中 3 个军,兵力 12 万人。最后,周恩来询问,苏联空军能否确保对这些部队的空中掩护。实际上,中国的东北边防军是在几天后才正式决定组建的,并限令 8 月 5 日前完成集结。周恩来在做出正式决定之前这样说,显然是有意让斯大林知道,中国领导人是愿意帮助朝鲜的,但同时也要让斯大林明白,苏联出动空军是中国出兵的条件之一。斯大林对此立即做出了回应。7月5 日斯大林回电: 我们认为,立即集中 9 个中国师于中国边境,以便在敌人越过三八线时志愿军进入北朝鲜作战,这个作法是正确的。我们将尽力为这些部队提供空中掩护。

——摘自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不愿意公开介入朝鲜战争的原因(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出兵朝鲜的历史背景(8 分)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共和国的危险来自多方面,除国内时起时伏的王党叛乱、平等派的闹事之外,最大威胁来自法国与荷兰,这些国家的统治者与查理一世有亲缘关系,对英国的事变耿耿于怀。爱尔兰与苏格兰也公开打起造反的旗帜,他们拥立查理一世的儿子为新国王,向英国革命发动挑战。军队不得不投入几条线的战斗,以保卫共和国,同时也保卫革命。1650年9月,克伦威尔在邓巴尔击败苏格兰军主力,取得重大胜利。一年后他又在英格兰的伍斯特消灭由查理二世亲自率领的苏格兰入侵军。1653 年 4 月,克伦威尔派士兵驱逐议会,这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军事政变。自此后,英国革命就迷失了方向:革命是以维护议会的自由权力开始的,反抗国王的专制统治;但现在国王被处死了,议会也失去了权利,起而代之的是一个强制性的力量,它完全以武力为后盾。革命背离了出发点,相反却走向了反面。

——摘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克伦威尔为保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采取了哪些措施?(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克伦威尔。(7 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