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系统
你好
请登录
|
注册
|
返回主站
我的组卷
在线测评
我的收藏
错题本
百万富翁
纠错 | 建议
5034.2017届 河北省保定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7
浏览数:1983
下载本试卷
全部加入试卷
一、单选题
1.
西周时所有国家大事,君王都要以宗主的资格,按照礼制,到宗庙向祖先请示报告。君王要发布命令,包括作战命令,必须在宗庙发布。君王要授给臣下官职,必须在宗庙举行册命礼。由此得出西周时( )
A.王权从属于神权
B.礼制制约了西周王权
C.分封制下等级森严
D.统治者借助祖先祟拜进行统治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
孟子曾说,君王有重大过错,他们便加以劝阻,反复劝阻了还不听从,他们便改立君王。黄宗羲认为,设立学校,不是为了养士,更不是为了科举,要使学校成为舆论、议政的场所。由此看出两者都( )
A.颠覆了儒家君臣关系的理念
B.指出了皇帝制度存在的弊病
C.具有朴素的民主色彩
D.认为民权绝对高于君权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
《三国志·卢毓传》记载:卢毓于曹魏之时两为吏部尚书,前后历五、六年,
“
及选举,先举性行,而后言才
”
。这表明当时选官制度( )
A.较好地反映了民意
B.仍以德才为主要标准
C.受世家大族影响较大
D.被科举制取代具有必然性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4.
隋至唐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本不负担琐碎事务;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下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
“
丛脞芜杂
”
的表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上述变化( )
A.反映出对官员的专业化要求加强
B.协调了中央政府各部门的关系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进一步遏制了专制皇权的膨胀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5.
宋朝,理学家以思辨性的哲理否定了先前儒学较为粗糙的
“
天命
”
观和
“
天人感应
”
神学目的论。完成了自宋初以来思想家们致力于建立一种直接把宇宙本体论与儒家伦理学统一起来的哲学体系的尝试。宋代理学这一
“
尝试
”
( )
A.实现了道德、礼教与生命信仰的合一
B.使《四书》《五经》处于同等重要地位
C.使理学背离了世俗化趋势
D.表明儒学对其他文明的排斥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6.
咸丰、同治以后,当时无论是朝廷谕旨,还是大臣章奏、公文函牍中,都把指称士大夫的
“
绅
”
与指称商人的
“
商
”
并举为百姓之首,亦即社会的中坚。无论何事,首先推列
“
绅商
”
以为倡导。由此可以看出( )
A.政府开始放松了对民间资本的管理
B.社会等级秩序有了根本性变化
C.商人的地位有了较大提高
D.民族资产阶级队伍有所壮大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7.
1922年上海的公共汽车公司在报纸上打出这样的营业广告。
“
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请看欧美列强由人力车而马车,由马车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省时间,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
”
。这则广告( )
A.旨在引导民众正确看待西方文明
B.认为新式交通有助于提高效率
C.说明新式交通已为广大人民所接受
D.体现出了对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8.
20世纪20年代,历史学术界曾围绕屈原是否真有其人展开激烈争论,到30年代初,史学界更为关注的重心则是
“
屈原的诗篇为我们树立了多么崇高的爱国文学传统,鼓舞了几千年来民族的自豪感情和献身精神
”
,这种变化的出现主要基于( )
A.文化上对民主精神的反映
B.国民党对文化的统制政策
C.受到当时民族使命的影响
D.部分史学工作者对传统的轻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9.
《十二铜表法》第七表《土地权利法》第9条规定:
“
高度达15呎的树木,为使其阴影不至损害近邻地区,其周围须加修剪。如果近邻地区的树木因被风吹,倾斜到你的地区来,你可以根据十二铜表法提出收拾它的诉讼
”
,第10条规定
“
允许收集从近邻地区掉下的橡实
”
,以上材料说明十二铜表法( )
A.规定行使权利不得侵害他人利益
B.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罗马平民的利益
C.形式繁琐僵化缺乏灵活性
D.强调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浸犯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0.
在某一时期,生活节奏加快,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等社会思潮并存,文艺领域也出现了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等流派,生物学领域也打破了神学创世说的禁锢。上述现象的出现( )
A.受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影响较大
B.推动了人文精神不断走向成熟
C.得益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
D.反映了当时社会存在诸多矛盾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1.
列宁提出:
“
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和中世纪制度、和小生产、和小生产者散漫性联系着的官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则是幸福。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为此,苏联( )
A.加快了农业社会改造步伐
B.一度推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
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飞速发展
D.形成了影响深远的社会发展模式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2.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人获得的工资占他们所生产商品总价值的17.5%。在个入收入方面,1920—1929年,占美国人口总数1%的最高收入人群的平均可自由支配的年收入从7492美元提高到13114美元。上述现象( )
A.有利于增加对工业企业的投资
B.是凯恩斯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C.能够促进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
D.反映了美国经济存在潜在危机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华北、华中地区被作为日本在战争期间经济立足的基本
“
生存图
”
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在上述地区都扶植了相应的傀儡政权,以便于其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掠夺。日本对华经济掠夺依据其制定的政治、经济侵略方针经过全面经济掠夺的准备阶段,全面统治和经济掠夺阶段,全面法西斯统治和疯狂开发掠夺三个阶段。日本对华经济掠夺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有学者指出,日本的侵略至少使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延误了20年时间。
——《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经济资源的掠夺与影响》
材料二
早在1931年9月,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就主张::中国求自卫应统制经济。
”
另一学者张素民认为:
“
为苏民困,为速行工业化计,我国必须实行统制经济
”
。当统制经济这一学说在学术界深入讨论时,国民党以及政府上层、特别是掌管财政经济的各部门首长立即予以热烈的响应。在统制经济思想的指导下,国民政府于1935年制定了《三年国防计划》,并加快了金融改革与金融统制、重工业建设和铁矿统制以及交通运输建设的步代,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的研究》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概括日本对华经济掠夺的特点,并谈谈你对
“
日本的侵略至少使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延误了20年时间
”
的理解。(13分)
(2)报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初国民政府推行统制经济政策的背景和作用。(12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世界历史的大事,也是中学历史教科书不可回避的内容。1923年民国政府出版的《高级中学公共必修的文化史学纲要》首次出现了与马克思主义有关的内容——工业革命及其影响(劳工状况及社会主义)。1929年的《初级中学历史暂行课程标准》的表述上则略去了
“
社会土义
”
,简化为
“
工业革命与劳动问题
”
。1936年的《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和《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表述一致,均为
”
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
。1940年的《修订高级中学历史科学标准》和1948年的《修订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表述均为
“
工业革命及帝国主义之发展
”
。
结合材料及有关历史知识,对民国教科书(历史课程标准)关于工业革命及马克思主义描述的变化进行解读。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击败了颖川汝南的黄巾军。曹操接受枣袛建议,在许昌一带开垦土地,实行屯田。枣袛首先将荒芜的无主农田收归国家所有,将招募到的大批流民按军队的编制编成组,由国家提供土地、种子、耕牛和农具,由他们开垦耕种,获得的收成由国家和屯田的农民按比例分成。据记载,从魏郡颖川屯田所
“
奏页举,比之郡国
”
及何晏等
“
共分割洛阳王典农部桑数万项,以至朱光屯皖,男女数万口
”
。屯田实施的第一年,就得榖百万斛。关中百姓流入荆州者十余万家,及闻本土安宁,货企望思归。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屯田积谷这项措施,把
“
出门无所见.白骨敝平原
”
的悲惨景象,变成了充满生机的
‘
鸡犬之声相闻
”
的状况。屯田制不仅在当时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略论曹操屯田兴农思想及其影响》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曹操实行屯田制的背景及特点。(9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曹操实行的屯田制产生的影响。(6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法国在洛迦诺会议上,坚持援引《国际联盟盟约》第十五、六条,
“
如果德国进攻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不论国际联盟能否认定德国为侵略,法国都可进行干涉。
”
……法国在洛迦诺公约中同意保西不保东实出无奈,非为引德东进。
材料二
面对纳粹德国的扩张野心,1938年9月19日,英法联合照会捷克政府,压制捷克接受德国关于割让苏台德地区的无理要求,捷克政府被迫接受。9月30日鉴署《基尼黑协定》。同日,捷克政府在英法的强大压力下被迫接受该项协定。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法国在洛迦诺会议上和慕尼黑会议上对德国的政策。(8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洛迦诺公约》和《墓尼黑协定》对德国的影响。(7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于成龙,出生于乡绅之家,二十三岁参加科举考试,始登仕宦之途,他为清朝著名清官,政绩卓著。广西任县令期间,每天召吏民来
“
从容问所苦
”
,宣谕朝廷慰抚之意。康熙六年,提升于成龙任四川合州知府。到任后,立即着手整顿经济,招集百性开垦荒芜土地,由当地官府货给种子和耕牛,迅速恢复生产。康熙十三年(1674)再调任武昌知府,配合朝廷参加平定三藩之乱。他以
“
招抚
”
为方针,查清事件原委后,发出安民告示,使绝大多数协从百性归家,事态很快趋于缓和。
“
福建
”
任内,在他主持之下,解除千余名百性
“
通海
”
罪名,使其免遭屠戮而获释。此外,还纠正官僚、势豪贿通学政、科考中舞弊之风。
于成龙日常食用极为简陋,
“
日食粗粝
”
,
“
佐以青莱
”
。他面对江南习俗侈丽,讲究吃穿玩乐的风气,率先示范,大力倡导节俭。在他的倡导与强制下,
“
相率易布衣
”
,士大夫家减舆从,仪仗从简,毁掉涂有各种如色的华丽装饰,婚嫁不用音乐,社会风气有了明显的改变。康熙时期,于成龙被人们誉为
“
天下廉吏第一
”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说于成龙政绩卓著的依据。(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于成龙作为
“
廉吏
”
对后世的积极影响。(7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