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1926年11月,田中义一谈道:
“我考察世界趋势与将来之帝国,痛感倾注主力于产业政策之必要,即所谓提倡产业立国论来寻求国民奋起。我国天然资源匮乏,同时人口增长率位居世界之首。……确保粮食充实,工业原料,实在是决定帝国命运之至为重大问题。为此,就要在与帝国有密切经济关系的大陆方面,寻求确保原料之途。
”……田中义一内阁时期(1927年4月20日开始),日本三次出兵山东,召开东方会议等,开始全面实施自主的对中国政策。
——摘编自文春美《二战前日本政党内阁时中国政策变化的原因分析》
材料二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敦促日本领导人本着对历史负责的志度,切实正视和反省其侵略,以诚实态度和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受害国人民和国际社会。
——摘编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为30万遇难同胞致哀》 (1)根据材料一,分析田中内阁调整对华政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确立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的现实意义。(9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