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思想界兴起了一股关注和讨论苏联的热潮,即所谓的
“苏联热
”。以苏联为主题的报刊书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读书杂志》3卷7期设
“统制经济特辑
”,《申报》于1932年1月25日开始在
“专论
”一栏连载数篇《苏联论》。恪守
“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
“四不主义
”训条的《大公报》也大谈苏联,还把《苏联五年计划成功史》誉为
“记者不可不读
”之书。30年代初,谈论苏联己成为一种时尚。
——郑大华、张英《论苏联“一五计划”对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知议界的影响》
材料二 在编制
“一五计划
”初期,中财委根据测算结果,提出工业的发展速度以每年递增百分之十四为宜。周恩来赴苏谈判前,李富春同志把它改为百分之二十点四。这一发展速度和指标的设定是为了出访苏联、听取苏联意见和争取苏联援助做的准备。同时期,在全国范围内也兴起了一股
“俄语热
”。当时流行着一句口号
“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学习了俄语就可以直接接触苏联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直接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到1952年底,中国建立起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
——改摘自孙璐的《苏联对中国“一五”计划经济速度设定的影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知识界兴起
“苏联热
”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
“苏联热
”的变化,并加以评析。(1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