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45. 广东省茂名市2017年高三级第二次综合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7 浏览数:260

一、单选题

1.

孟子曰: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由此可见,孟子主张(  )

A.推行仁政以德服人B.仁义教化德威并施C.加强集权扩充地盘D.武力称霸统一天下

2.

王祯《农书》卷十一: 围田,筑土作围以绕田也。盖江淮之间,地多薮泽,或濒水不时濞没,妨于耕种。其有力之家,度视地形,筑土作堤,环而不断,内容顷亩千百,皆为稼地。……虽有水旱,皆可救御。 材料反映了(  )

A.开发围田有助于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B.开发围田是人地矛盾紧张的产物C.开发围田是当时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D.开发围田是政府推动的结果

3.

王昶在《军机处题名记》所载, 内而六部各卿寺及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外则十八省及边疆将军、办事大臣,迄于属国,有事无不综汇 。材料表明军机处(  )

A.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B.是国家重要的监察机构C.是权力最大的决策机构D.是国家重要的军政部门

4.

材料:1753—1851年广西人口、耕地面积和额定地丁银变化表

时间

人丁万口

耕地面积

额定地丁银

1753

1976

87401

——

1820

7429

89812

393545

1851

7823

89620

694984

据上表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可能是(  )

A.广西农民生活处境艰难B.广西受到外国侵略加剧C.广西小农经济发展迅速D.广西较早接受国外先进农业技术

5.

有学者在评价洋务运动时指出: 当时中国并非—个近代化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 该学者旨在说明(  )

A.中国不具备近代化的客观条件B.中体西用完全脱离了中国实际C.政治体制改革是近代化的前提D.洋务运动失败具有内在必然性

6.

1937年11月20日国民党发表《国民党移驻重庆宣言》, 国民政府兹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此后将以最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以中华人民之众,土地之广,人人抱必死之决心,……外得国际之同情,内有民众之团结,继续抗战,必能达到维护国家民族生存独立之目的。 这反映了国民党(  )

A.以空间换时间保存自身实力B.对抗战形势有比较客观的认识C.受毛泽东《论持久战》思想影响D.未做好积极抗战的准备

7.

1966年之后,与中国建交和半建交的40多个国家,30个与中国产生外交纠纷,4个宣布与中国断交。毛泽东承认 我们现在孤立了,没有人理我们了 。面对这样的外交局面,中国决定(  )

A.一边倒 向社会主义阵营B.研制原子弹加强国防力量C.必须改善与美国的外交关系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8.

公元前349年,一位雅典政治家指出城邦的危机: 雅典公民们,你们曾经拿起武器反对斯巴达,保卫希腊的权利。但现在,你们不情愿作战,拖延缴纳要保卫你们自己财产的战争税。你们过去常拯救希腊人,现在失去了自己的财产,却仍坐以待毙。 此一危机最可能是(  )

A.公民精神逐渐沦丧B.军事力量走向衰落C.阶级矛盾非常尖锐D.奴隶制度正在瓦解

9.

洛克在《论财产》中指出:财产权起源于劳动,土地所有权的获得是由于耕作,而北美的印第安人长期在一块土地上狩猎,无法获得其土地的所有权。洛克的观点反映了(  )

A.资本主义国家关注财产权的归属问题B.欧洲人轻视印第安人狩猎文明C.欧洲人为在北美的殖民扩张进行辩护D.欧洲人注重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10.

在17到18世纪,英国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多条主干道,并对河流河床进行综合整治,最终打造成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运输网,这些措施(  )

A.引发了英国交通领域上的革命B.推动了英国对外进行殖民扩张C.加速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

11.

1933年4月5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人民上交全部的金币、金条,停止黄金的货币流通,美联储以20.67美元比一盎司来收取老百姓手中的黄金。1934年1月15日,罗斯福签署《黄金储备法案》,将黄金由每盎司20.67美元提升到每盎司35美元。这些举措是为了(  )

A.增加美国黄金储备,推动美元升值B.推动美元贬值,对外转嫁危机C.使美国成为黄金储备最高的国家D.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12.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于沛说: 历史研究,无论其研究的内容是多么遥远的过去,在本质上却从不曾脱离现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史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就是倾听时代的呼声,回答时代要求解决的重大问题。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历史研究关乎国家兴衰和民族兴亡B.以古喻今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功能C.历史研究是为现实政治服务的D.历史研究体现鲜明的时代精神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从男尊女卑的观念出发,统治者制定了一整套法律、伦理道德的原则,用以规范和限制女性的行为……中国古代把 主内 作为对女性的角色定位,把相夫教子作为女性的天职……

——摘编自《中国古代社会女性的独特贡献》

材料二 如今女学堂也多了,女工艺也兴了,但学得科学工艺,做教习,开工厂,何尝不可养活自己呢?也不致坐食,累及父兄,夫子了。一来,可使家业兴隆;二来,可使男子敬重,洗了无用的名,收了自由的福。

——《秋瑾集》(1874—1907)

材料三 1789年7月14日在法国巴黎,女裁缝、女鱼贩和洗衣妇加入了攻占巴士底狱的行列。10月,一支六、七千人的妇女队伍排在游行队伍的前列,她们强迫沿途所遇的妇女参与进来,涌向凡尔赛,包围了王宫。随后法国革命者对妇女进行了政治教育和动员,他们授给妇女 女公民 的称号,允许她们出席旁听议会和各区大会,接纳妇女进入俱乐部等等,随后妇女们开始组建了妇女俱乐部。1791年9月,从事戏剧创作的妇女玛丽·古兹发表了以《人权宣言》为蓝本的《妇女与女公民的权利宣言》。1792年3月6日,波林娜·莱昂向立法议会递交了一份由319名妇女签名的请愿书,要求成立妇女国民自卫军,保卫祖国。

——摘编自舒丽萍《法国大革命时期公共领域中的妇女》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妇女的地位有哪些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妇女地位变化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巴黎妇女解放运动的特点,并说明理由。(12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女性地位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西方人眼里的 中国形象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两张图片,分别提取信息并进行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周太祖驾崩,晋主柴荣按遗命在柩前即皇帝位,是为周世宗。柴荣面对的是一个四分五裂的中华版图,后周继承五代短命政权的版图只有中原地区,国贫民弱,外敌四起。长期战乱使得百姓流离失所,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诸多割据政权为支持战争,极力压迫百姓。枢密使王朴献上著名的《平边策》,明确国家的统一策略。柴荣随之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柴荣以强有力的手段解决了军人跋扈横暴这个要害问题,斥退老朽,进用贤才,组织干练的文武朝班。一方面通过开科取士,直言极谏等方式和途径发现人才,选拔英才,一方面通过各种考核办法裁汰冗官滥吏;制定刑律,规范行为,保证政治健康发展。再者改革节度使制度,多次变动节度使镇守区域,回收节度使权力。他下令各地将战斗力最强的士兵输送到京城,建立了精锐的禁军,使禁军成为朝廷最重要的军事力量。柴荣还大力招百姓开垦荒田,均平赋役,兴修水利,整顿漕渠。对佛教进行打压,强令僧尼还俗,收回寺院田产,毁掉佛像用以铸钱。……国学大师陈寅恪说: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其实, 赵宋之世 的实际开创者并不是赵匡胤。而是后周世宗柴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后周世宗柴荣改革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后周世宗柴荣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9分)

1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法国为利用各国人民对集体安全和持久和平的渴望,特别是美国的和平主义思潮,争取美国在某种程度上对法国的安全承担义务,巩固自己在欧洲的地位,向美国提出缔结法美双边友好条约草案。美国政府为避免卷入法国在欧洲的纠纷,决定把双边条约变成多边非战公约,以提高美国的国际地位。1928年8月27日,美、英、法、德等15国的代表在巴黎签订《关于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的一般条约》,即《非战公约》。1929年7月24日正式生效。截至1933年,加入非战公约的有包括中国在内的63个国家。《非战公约》包括序言和正文3条。在第1条中,缔约各国郑重声明: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第2条规定:缔约国之间的一切争端,不论性质和起因如何, 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第3条是规定:任何签字国如用战争手段谋求利益,即不得享受公约给予的益处。《非战公约》是在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强大压力下签订的,它只是一般地反对战争而不区分战争的不同性质,而在订约的同时,美、英、法等大国都先后发表备忘录或声明,声称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 诉诸战争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非战公约》签订的背景。(7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非战公约》的评价。(8分)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亨利·福特(1863—1947年),出身于美国密歇根州农民家庭,自幼对机械兴趣浓厚,自学成为一名蒸汽机技术师。1887年进底特律爱迪生电灯公司当技术员,认识到汽油机才是未来的主要动力,1898年辞职成立了汽车公司,连续两次失败。第三次成立福特公司,1908年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属于普通百姓的汽车——T型车,满足了美国平民消费需求。1911年建成第一家汽车装配工厂;1913年,创立全世界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1919年买下了公司所有股份。随后利用花旗银行的资金扩大再生产。福特公司不断研发车型,1927年,公司停产T型福特车,开始制造新式的A型车,1932年又开始制造V—8型车。最终,福特公司成为20世纪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福特本人也被称为 汽车大王 ,其家族成为美国几个主要财阀之一。
材料二 福特曾经说过 只要我还活着,我就打算提供汽车行业的最高薪水 。在1913年时每天的薪金是5美元(在当时来说相当可观)。1914年,首次向工人支付8小时5美元的工资,雇员每天工作八小时。此外福特还奖励雇员的发明创造,让他们分享他们的发明带来盈利。然而,福特绝对反对工会。为了制止工会在他的工厂中活动,他特别雇人研究防止工会产生的方法。直到1941年在福特的工厂中才发生了第一次罢工。1945年福特离开他的公司时,工会才真正能够在他的工厂中立足。
(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亨利·福特能成为 汽车大王 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二,请对亨利·福特的管理措施进行简要评价。(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