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52.2017届 江西省五市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7 浏览数:117

一、单选题

1.

史书中关于汉武帝与其丞相田蚡有这样一段记载:丞相入朝奏事,推荐了一些人担任官员。皇上说: 你任免官吏任免完了吗?我也想任免一些官吏。 这则记载反映出(  )

A.从无为到有为转变很有必要B.中外朝制度削弱了君主专制C.地方王国问题仍然威胁皇权D.官吏任免权全操于丞相之手

2.

黄仁宇认为宋代理学 与汉代从美术化的眼光看世界不同,认为宇宙之上构成包含无数之因果关系,而人之能为善,与自然法规(他们称为天理)相符。 与汉代儒学相比较,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发展主要在于(  )

A.以天人合一的观点宣扬儒家伦理B.从哲学角度开辟儒学发展新路径C.借鉴因果报应宣扬封建等级观念D.通过格物致知方法探索自然规律

3.

明清时期曾出现过江西人口大量移入两湖地区的 江西填湖广 移民浪潮。有 居楚之 家,多豫章(指江西)籍 之说。下列关于这次移民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A.源于经济发达地区对后进地区的引力B.明清时期两湖地区商业盛行商帮外出C.推动 湖广熟,天下足 局面的形成D.古代人口迁移完全源自政治因素推动

4.

清雍正五年浙江布政使孔毓璞请求: 蒙圣谕藩臬(官员)皆赐折奏。仰恳圣恩,赐臣一例用折。 孔毓璞从而获得了越过一切中央机构直报皇帝的密奏之权。材料反映清朝(  )

A.非理性化统治的趋势日益明显B.军机处设立带来保密性的加强C.议政王大臣会议开始受到制约D.地方实力的加强迫使中央妥协

5.

有人谈及洋务运动时说: 中国在外交上的一贯的失败也愈使自强运动看来差劲。……1860年间的改革在实践方面很严肃地向前跨步。因其如此,改革者尚要以传统的名目自保。他们小心谨慎,但传统中国之架构已被他们打下了一个大洞。 材料主要强调洋务运动(  )

A.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侵略B.因阶级局限无法突破传统惯性C.中体西用的做法导致成效甚微D.步伐谨小慎微但仍有开拓之功

6.

下图是1912年3月时任中国邮政总办的法国人帛黎主持印制的奇特的邮票。上面有 大清国邮政 临时中立 中华民国 字样。下列关于这组邮票说法正确的是(  )

A.反映法国对中华民国政权的承认B.说明当时中国内政外交全盘失手C.迎合了国民对旧政权的怀念心理D.暗含列强对中国政治变动的观望

7.

下面表格是日本统计的在某一战场中的日军伤亡数字。以下对表中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项目和时间

上海方向

华北方向

19378

234

1112

1346

615

2367

2982

同年929日前

2528

9806

12334

2300

6262

8562

同年1014日前

3908

15843

19351

不明

同年118日前

9115

31259

40374

不明

A.表明中国抗战减轻盟军压力B.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C.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结果D.中共持久抗战日军伤亡巨大

8.

1982年,中央下发通知,以 投机倒把罪 抓了一批走在市场经济 风头浪尖 上的人。在个体私营经济发源地温州,五金大王胡金林、矿灯大王程步青等八人受到关押或其它处罚,被称为 八大王 事件。该事件的发生说明(  )

A.良好地规范经济秩序B.合理进行了宏观调控C.所有制改革需要推进D.市场经济具有盲目性

9.

民主制天然有压制少数的倾向,专制则天然有压制多数的可能。适当的法律和由法律治国比依赖专制者的智慧或公众分裂且飘忽不定的意愿都更公正,更稳定。多数人的意志并不必然有益于多数人,而且操纵多数人的意志比操纵少数人的意志还容易。 符合上述材料观点的说法是(  )

A.直接民主有效地保障了公民的利益B.凌驾于法治之上的民治非最佳选择C.平民政治虽有缺陷但远胜专制政体D.只有民主没有法律不符合民众心理

10.

14世纪中叶,黑死病(鼠疫)爆发,整个欧洲大约有2500万人死亡。它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天主教宣扬的救赎理论更为人深信B.追求现世享受的人文主义不断兴起C.导致对天主教进行改革的愿望强烈D.主张自立自主的理性主义蔚然成风

11.

1782年,英国诺思—福克斯内阁因议会通过不信任案被迫集体辞职。24岁的小皮特上台组阁,再遭议会不信任,但他寻求国王的支持,解散了议会下院,重新选举,最终取胜。下面评论正确的是(  )

A.此时国王行政权力仍然很大B.小皮特破坏了民主化的进程C.行政权扩张打破了议会制约D.是责任内阁制下的正当行为

12.

政府不是我们的问题解决者,政府本身就是问题。 这是美国总统里根在1981年就职典礼说的一句话。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源于政府缺位引发经济危机B.体现小政府大市场施政理念C.基于对政府和公权力的信任D.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兴起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按照贫困户的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将其分为极贫、次贫等层级,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古代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还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如政府资助贫民春耕的种子。规定扶贫是各政权的重要职责,需设立独孤园等恤养老幼贫疾的常设机构。北朝在以 三长制 重建乡里机构时,特别强调三长有照顾乡里贫弱的责任。

——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中国近代天灾人祸不断,1875—1878年的 丁戊奇荒 使死者超过1000万人。郑观应在上海募捐,英国人李提摩太主张以工代赈,引起他的共鸣。郑观应说: 与其遇患而始图补救,何如未事而预切绸缪。 他建议在社会内部建立稳固的备荒机制,从根本上增强人民抵抗灾害的能力。借鉴西方储蓄信贷制度,鼓励民众储蓄闲钱,以备不时之需。推崇德、法等国的灾害保险制度, 损害分担,荒歉无忧。 主张构建符合近代中国国情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以官绅合力、以工代赈等多元化方式筹资,设立慈善机构,对灾民实施 教养兼施

——摘编自赵伦芬、谢晖《郑观应慈善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思想并说明其当代价值。(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观应扶贫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37年7月7日晚上,有人对正在京郊外卢沟桥上演习的日军进行炮击。……同年8月,在外国权益所集中的上海,有二位日本士兵被人射杀,中日国为此进入全面作战。日军以为如果攻陷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蒋介石就会投降,遂于12月占领南京(这时,由于日军占领,有许多民众死伤,即南京事件)。

——摘编自2001年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

结合所学知识,批驳材料中的说法。(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安史之乱 后,土地兼并激烈,农民破产。唐德宗因窦文场、霍仙鸣护驾有功,归以二人为神策中尉,宦官主管禁军遂成定制。后顺宗继位,年号永贞。以王叔文、王伾为首的一批以科举进身的新官僚发动政治改革运动,史称 永贞革新
当时宦官借为皇宫采办物品为名,在街市公开抢掠,称为宫市。充任五坊小使臣的宦官,也常以捕贡奉鸟雀为名,对百姓进行讹诈。革新派罢宫市、禁五坊小儿, 人情大悦 。?但王叔文等将与其有关系者皆升迁重用,并收受贿赂。韦执谊等不听叔文调遣,革新党派内部分裂。
王叔文试图以名将范希朝为京西兵马节度使,夺取禁军兵权。宦官们暗中阻挠,拒不交出。王叔文又严厉打击意欲扩大地盘的藩镇韦皋。由韦皋发起,大宦官俱文珍为首,大官僚贵族郑絪等支持,迫使顺宗 内禅 ,拥立太子李纯继位。新政推行一百四十六天匆匆失败,王叔文、王伾被贬杀。

——摘编自马立诚《历史的拐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永贞革新 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永贞革新 失败的原因。(9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苏联对日参战后,大有席卷整个朝鲜半岛之势,为阻止苏军占领整个朝鲜半岛,美国提议 以北纬三十八度 为界分别在朝鲜接受日本投降,得到苏联同意。朝鲜半岛解放后,各种政治势力未能形成合力,以意识形态领域的政治思想为标杆,左右两派的分离日趋表面化、复杂化、尖锐化。中国共产党红色政权的建立,东北亚政治格局顷刻间失去了往日的平衡,在东北亚有着重大利益的美国立刻对东亚战略进行调整。
在《朝鲜停战协定》墨迹未干之时,美韩签订了《美韩共同防御条例》,美国进一步将东北亚的军事同盟关系扩大到朝鲜半岛。1951年9月,在美国操纵下的旧金山会议上,达成《旧金山和约》,日本从法律上恢复了国家独立,迈出了重返国际社会的第一步。1961年,朝鲜同中国、苏联正式签订了《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朝苏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周恩来曾经深刻指出: 朝鲜战争是局部的,但是朝鲜战争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摘编自王秀丽《朝鲜战争与东北亚格局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周恩来的观点。(7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俺答汗是蒙古土默特部首领, 雄黠善兵 骁勇方略空群 。统治时期,生产突飞猛进,经济繁荣,生齿日多。但早在明初,明蒙之间的贡市就已中断,烽燧连年不息。 事事仰给中国,若或缺用,则必需求,需求不得,则必抢掠 。俺答汗 无岁不求贡市 ,遭明朝廷拒绝。1541年,蒙古骑兵掠三十八州县,杀戮男女二十余万。
俺答汗爱孙把汉那吉因婚配问题,叩关请降。阁臣高拱、张居正主张抓住机会与俺答汗和解结盟。隆庆皇帝亦主张 华夷一家 并包兼育 。俺答汗得知把汉那吉安好无恙,在妻三娘子的规劝下,俺答汗愿 啮臂盟,世服属无贰 。明朝荣归其孙,许通贡市不绝。俺答汗呈表请封,情真意切。史称 隆庆和议 。从而, 东自海冶,西尽甘州,延袤五千里,无烽火警 。俺答汗病死,三娘子继承他未竟之业,率领子孙,维持蒙汉和睦相处, 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隆庆和议 得以形成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俺答汗。(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