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 云南省2017年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云南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7 浏览数:171

一、单选题

1.

根据学者许倬云的统计,春秋时期政要人物516人中出身寒微者135人,占总数的26%;到了战国时代,在713位政要人物中,出身寒微者243人,占总数的34%。对此现象出现原因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宗族制度彻底瓦解B.世家大族向士族转化C.宗法制度开始下移D.私学教育的迅速发展

2.

《史记》中有 以末致财,用本守之 的观点,南北朝时《齐民要术》中表达了 夫治生之道,不仕则农。若昧于田畴,则多匮乏 的观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工商皆本观念强化B.商品经济日渐成熟C.做官成为多数农民的追求D.以农为本的观念根深蒂固

3.

南宋末年,吴自牧创造了一句后来非常著名的谚语: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从中我们可以判断在南宋(  )

A.茶叶的种植已经遍及全中国B.米饭取代了面食的主食地位C.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基本确定D.商业发展促使饮食习惯趋同

4.

张集馨,清朝道光九年进士及第,任职翰林院。道光十六年五月二十四日,经皇上钦点,派任山西朔平知府。五月二十五日,皇上召见张集馨进行行前训话。此事例反映了在清朝(  )

A.皇帝亲掌国家的人事大权B.地方官选任制度简单高效C.国家高度重视山西的治理D.吏部的选官职能完全丧失

5.

列强 一词在甲午战争后开始使用,到20世纪初普遍使用。这说明中国人(  )

A.终于认清了西方国家的侵略本质B.对自己弱国地位有更清醒的认识C.传统世界政治观念已经土崩瓦解D.对世界政治版图有了充分的了解

6.

下图是上海美光染织厂的广告画,该画最早可能绘制于(  )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7.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且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有学者把1949年前的中国称为现代化早期,而将1949年之后视为中国现代化的大规模工业化时期,主要理由是1949年后的中国能够(  )

A.组织一切力量实行国家工业化B.充分激发起全民族的建设热情C.继续发挥战争中形成的动员能力D.实现独立自主不再受外国的干涉

8.

到1956年年底,中国超过96%的农户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这表明(  )

A.农村土地改革顺利完成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C.农业集体化已基本实现D.民主革命任务基本完成

9.

1619年,耶稣会传教士金尼阁抵达中国澳门。这次远行给中国带来了七千多本书,其中包括两本哥白尼撰写的《天体运行论》。此时传教士来华的背景是(  )

A.启蒙运动动摇了传教士的信仰B.宗教改革间接引发了西学东渐C.文艺复兴冲击了宗教神学权威D.生物进化论冲击了神学宇宙观

10.

1815年后, 自由主义 激进主义 社会主义 保守主义 个人主义 女权主义 民族主义 等思潮先后在欧洲涌现。这些学说井喷而出主要是为了解决(  )

A.君主专制制度与代议制的矛盾B.工业革命和法国革命引发的社会矛盾C.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日益激烈的矛盾D.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

11.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曾经说过: 风景画是给那些无力画人物的人准备的。 而风景画却是19世纪印象派画家的重要题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印象派画家追求创新,努力颠覆传统的风格B.风景画易于描绘光与影,符合印象派的追求
C.印象派画家摆脱宗教的束缚,描绘田园风光D.印象派画家追求内心的表达,题材相对次要

12.

经济学家凯恩斯指出: 雅典之所以伟大,是不是因为有劳雷恩银矿?波斯帝国获得东方各地长期积累的贵重金属,亚历山大大帝将秘藏的贵金属扩散,那是不是促进了地中海沿岸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迦太基与罗马争霸的历史?欧洲中世纪长期停滞,是不是因为贵金属极度匮乏? 该段文字所包含的思想可以用来解释的历史事件是(  )

A.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发生B.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明清城市奢靡之风。这股风气先由城市传到市镇,再影响到周围的农村。而且奢靡消费风气波及到社会下层,使过去官方所订立的身份等毁制度崩解。人民对城市的观念亦有改变,不再把城市当成权威所在地而视为畏途。城市文化也在这时有了进步,尤其是印刷技术的进步带动了出版事业及新闻传播工具的多元化。小说的普及流传是在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戏剧作家,而且在城市产生了许多有名的戏班。

——摘编自巫仁恕《激变良民——传统中国城市群众集体行动之分析》

材料二 清朝末年(新政时期)至解放期间,中国城市改造体现在诸多方面:城墙被拆掉,商业利益的重要性超越了传统城墙提供的安全感和威严性;街道被拓宽拉直,并铺设成柏油路,设置照明街灯,植树也成为建设 花园城市 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广场和体育场等新的公共空间的开辟,最明显的是,天安门被改造成一个公共广场;图书馆、礼堂、电影院和百货公司等新式建筑物的出现,促进了新形式的人际交往和新型社会关系的出现。

——摘编自周锡瑞《重塑中国城市——城市空间和大众文化》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和晚清民国时期城市发展的异同,并指出导致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1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的变化。(9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650—1940年非洲、欧洲及亚洲的移民图

——摘编自(美)帕特里克·曼宁《世界历史上的移民》

(注:图中方形为移民的出发地,圆形为移民到达的目的地。)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移民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874年,板垣退助组成 立志社 ,大力提倡 天赋人权 主张 人民尽皆平等,无贵贱尊卑之别 。同时,呼吁为伸张人民的权利,必须建立民选议会,给人民以选举权,租税共议权,才是拯救国家之道,甲午战争爆发后,板垣退助立即率领自由党转而积极支持政府的预算方案及对外战争,并在1895年发表了自由党与第二届伊藤内阁的合作宣言,板垣在第二年获得政府内务大臣的职位。中国学者如此评价板垣退助: 虽然有进步的政治思想,并能果断实践,但在对邻国关系上却坚持武士阶级的反动立场。 实际上,在板垣退助等近代日本改革者的眼中,民权与国权是对立的统一体。对内争取民权,对外争取国权,两者相辅相成。

——摘编自王新生《日本简史》

(1)根据材料,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概括板垣退助在19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所发生的变化。(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板垣退助言行体现出的明治维新的特点。(7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英美一直在秘密地研制原子弹,准备用于打击德国.斯大林认为,美国的原子弹有两个作用:第一是缩短战争的时间,不让苏联在打败和占领日本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第二是作为战后美国从苏联那里索取让步的手段。
政治学家喜欢用 安全困境 这个概念,指的是一个国家为了自身安全而采取行动,但它在这样做时会损害另一个国家或另外几个国家的安全,而当那些国家也采取措施来维护它们被损害的安全利益时,它们采取的措施又反过来危及第一个采取行动的国家,结果就出现了一个不断加深的互不信任的旋涡。

——摘编自(美)约翰·刘易斯·加迪斯《冷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 安全困境 理论,分析原子弹的出现加剧了苏联与英美之间互不信任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原子弹的出现与美苏冷战之间的关系。(7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看曹操的功过,很少人把他的诗文放在 大账 上,因为,对曹操这个人而言, 惊天动地 的事情太多了。其实,从他的诗文中,更易见其心志和品德。骂 曹贼 者,是哪些人呢?不少是站在刘汉集团利益上的人。
欲全面认识曹操,知其行,也需知其言。他生于 乱世末局 ,堪称是 乱世英豪 。他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亦是文学家、诗人。曹操之功,大于其过。仅统一中国北方这一条,当是大功,其文其诗,又属大家。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一诗,就颇显英武豪情: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世间万物,盛盛衰衰,生生死死,虽然各有不可抗拒之规律,然而人并非无所作为。人的精神状态,人的修养心身之道,于大自然面前,具有一定的功力。这功力,显示着无限的人生价值。与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这种人生哲学比,曹操的人生哲学,给人以积极向上的鼓舞。

——摘编自庹震《史街拾墨·大账》

(1)根据材料,指出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曹操经常以反面人物形象出现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评价曹操可以采用的方法。(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