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78.2017届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黑龙江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6 浏览数:123

一、单选题

1.

战国时期出现的国家授田制度,即在国家掌握大量土地的前提下,根据国家户籍中的户口数,以户口登记为前提,计户授田。这种授田制(  )

A.促进了庄园制类型经济的发展B.导致了租赁关系盛行C.有利于提高受田者生产积极性D.消除了土地兼并隐患

2.

据《汉书》记载,汉废帝刘贺因 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 而被废黜。2016年,在海昏侯墓即刘贺之墓的考古发掘中,却出土了编钟、琴瑟、包括《论语》、《礼记》等内容的大量竹简木牍,以及绘有孔子像的屏风。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文献记载因受编纂者主观影响而价值不大B.了解刘贺的真实面目须多种史料相互印证
C.出土文物证明刘贺是一个不学无术的粗人D.史书上 荒淫无道 的记载是对刘贺的丑化

3.

中国山水画往往通过对自然界的赞美来表现出人的理想心态及人格。许多画家在创作中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并对人类心意与自然物性的对应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画家们在作画时力求简单、随意,把画作为纯粹的内心直觉体验。这表明中国山水画(  )

A.注重营造温馨的气氛B.体现出儒道思想的影响C.都用于表达政治观念D.力求再现客观真实世界

4.

某学者发现,江南制造局翻译了一批蒸汽机专著,有相当的群体阅读过这批书籍。在19世纪晚期,这批书籍被分别收录入西学丛书,并流传到日本。这表明该批译著(  )

A.有利于培养各种洋务人才B.开启学习西方器物的历程C.东传日本发挥了更大作用D.有利于促进东亚的近代化

5.

八七会议通过的《最近职工运动议决案》指出: 工人阶级应该时刻准备能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以乡村农民之胜利为依据,推翻反革命政权,而建立革命平民的民权的城市政府 。材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  )

A.确定了土地革命的方针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摆脱了共产国际的影响D.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6.

下表是1953—1959年内地基本建设投资统计表

年份

投资总额亿元

比重100

注:沿海指粤、闽、浙、苏、鲁、冀、辽七省和京、津、沪三市,其他省区为内地

沿海

内地

沿海

内地

19531957

23008

26275

467

533

1958

10505

16345

3924

6076

1959

12658

22314

3619

6381

此表反映了这一时期(  )

A.沿海地区成为大跃进运动的重灾区B.内地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沿海地区C.全国工业重心实现了向内地的转移D.国家重视改变经济布局不合理状况

7.

今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圈发展规划,它将成为 一带一路 中21世纪海上丝綢之路的新支点。粤港澳大湾区有别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其他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观念,其最为独特的优势是(  )

A.跨制度合作、丰富 一国两制 内容B.解决港澳青年成长就业问题C.面向海洋、承载更多对外开放的功能D.显著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

8.

亚里士多德认为古代雅典的最高司法机关 陪审法庭 最能体现雅典政体的民主性质。这主要基于它(  )

A.确保公民受到最公平公正的审判B.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C.陪审员产生的方式和履行的权力D.对公民大会决议有最终核准权

9.

15世纪之前的欧洲,肖像画是国王、教皇、圣人和其他社会体系中高高在上的那些大人物的专享。到了15世纪,人们喜欢将家庭成员的肖像挂在家中展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追求生活上的自我满足B.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C.科技发展导致绘画水平提升D.宗教改革开阔了视野

10.

1925年苏联确定工业化的方针后,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粮食供应越来越困难,工业资金也愈发紧张。为了保障战略的实施,苏联采取的主要政策是(  )

A.实行农业集体化B.提高出口创汇额度C.大力发展轻工业D.追求提高农业产量

11.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时英国拒绝加入,因为它认为同欧洲大陆的亲密关系与自身利益相悖。直到1973年它才成为欧共同体成员国。仅仅两年后,就发生了脱欧公投,当时留欧派在投票中以67%获胜选择继续留在欧共体中。这反映了(  )

A.英国与欧洲国家关系处于敌对状态B.英国的政治走向取决于民众的意愿C.英国的自身利益影响着政治走势D.经济全球化获得了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材料阅读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由于宋明之间中国白银需求增长一直快于供给增长,明代白银购买力相当于宋、元时期的两倍。而美、欧正处于 价格革命 时期,导致中国商品以白银为计量单位所表示的相对价格极为低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价格优势。有些外国学者则估计美洲白银总产量的1/3—1/2都流入了中国。

——摘编自《剑桥中国明代史》

材料二 1888—1900年,中国进口有限地超过了出口,每年平均入超40,876,000海关两。1900年以后入超大大增加,1901—1911年每年平均达121,377,000海关两、在1894年至1911年期间,清政府向外国人签订的贷款达746,220,453两库平银。其中330,587,160,两贷款用作兴建铁路之用,以后用铁路本身的收入偿还、除了铁路建设的巨额借款外,借款主要用作中日战争的军费(119,838,648两)以及中国必须支付这个战胜国的巨额赔款(263,176,701两)。……从1902年起至少要筹措同样多的款项已偿还每年的庚子赔款、在清朝的最后几年,归还各项借款和庚子赔款的数额每年合计达四千六、七百万两。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三 18世纪的中国和印度还占有一半以上世界财富,1900年中国却沦落到工业化程度最低、最贫穷的国家之中。当时世界80%的工业产品都来自欧美,10%来自日本,中国仅占7%。

——摘自杜君立《历史的细节》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海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政府财政状况恶化的原因和影响并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1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法国大革命极度暴烈。这是不妥协的必然结果,国王和贵族首先不妥协,接着所有的派别都不妥协。但法国大革命最终还是失败了,它没有能建立起新制度,也就是没有能到预定的目标。结果,经过拿破仑的个人独裁,又回到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后来,法国陆续采用一系列的革命手段来解决问题,包括1830年革命、1848年革命、1870年革命,每一次革命中又有好多次晓得革命或暴力夺权事件。从1789年到第三共和国最终确立,也就是19世纪70年代中叶,将近90年的时间里,法国政局动荡,出现过三个共和国、两个帝国、两个王国,可是到第三共和国形成时,法国人终于学会妥协了,而到了这个时候,政局也就稳定下来,大革命所追求的共和制度终于确定下来,但那是各个派别妥协的结果, 共和 就是所有的人都有一席之地。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材料二 美国的民主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 妥协 来完成的,学者们一般以 三大妥协 来概括费城制宪会议。这就是大州和小州就国会代表权达成的妥协、南部和北部就税收和代表权上如何计算奴隶人数达成的妥协;北部和南部就管理对外贸易和征税达成的妥协。其实,制宪会议上意义重大的妥协还有不少,至少应包括两院制和总统选举等问题上的妥协,然而,这仅仅只是美国民主实践过程中无数重大妥协行动的开始。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解读并综合上述两则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其它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

四、材料阅读

1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义庄之制创始于北宋范仲淹,继为他族所仿效,成为构成宋代以后家族制度的一个基本要素。范仲淹入仕之后禄赐有余,于庆历、皇祐年间(1041—1053年),于苏州吴、长洲两县,逐次购置田产千亩,设立义庄。范氏义庄对族人的赡给,1050年时都有详细的规矩,大致上是计口逐日支米一升,每年支衣一套,丧葬嫁娶皆有补助。赡给对象以居住在苏州的族人为主,外乡的亲戚如却有急需,也酌量予以济助。
义庄到南宋时期已成社会上一种普遍的制度,明清时期更为盛行。义庄设置普遍化之后,经常由族人共同合作设置,同时也考虑到过分的济助会造成族人的懒惰。如,清代葑门陆氏义庄的赡族规条中,更指出 男丁自十七岁至五十岁,理宜勤俭谋生,非鳏寡孤独老疾可比,本不在应给之例,其有势处贫人,尚安分者,不得不于常格外,暂为酌给 。南宋建阳麻沙刘氏义庄: 患苦乡闾、害及族党者,虽贫勿给;男婚越礼、女适非正者,虽贫勿助 范仲淹最初订立的义庄规矩,以周济族人的日常生活为主,到熙宁六年(1073年)的续订规矩,才有于族人中选有学问品德者为教授,教导族中子弟,由义庄給予津贴。南宋以后的义庄,有不少与义学相结合,以义庄收入,延请师儒,教育族人,使族人不致因清寒而无法向学,对于参加科举考试的子弟则给予路费。

——摘编自梁庚尧《中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出宋代至清代义庄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至清代义庄制度的作用。(7分)

1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在对广岛进行打击之前,日本领导人提出条件,要保留天皇的权力和军队不受约束的权力,战争部长等人在坚持 将战争进行到底,维护我们的国体 ,日军统帅部已经准备采取 决定性行动 ,设想沿日本海岸部署军队,以击退美国人的登陆。此时,美国人在冲绳和其他外国岛屿却遭遇了困难。在欧洲战场,1944—1945年,美军有18万多人死亡,东京8月14日遭到了超过千架飞机的猛烈空袭,第二天,天皇在广播中就宣布了投降的决定,而不是在广岛遭到原子弹袭击的那一天。在促成日本投降的各种可能性中,是苏联决定不让日本人心存调节的希望,在日本北海道不远的色丹登陆,才迫使日本军方终于签署了投降书。对日使用原子弹解释为一种皆在恐吓苏联的开枪警告,是冷战的爆炸性序曲。
当8月6日和9日两颗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高空爆炸的时候,当场死亡的人数达20多万。原子弹体现了西方盟国为结束二战而在多大程度上不惜将道德禁忌弃之不顾。1953年7月签署停战协定结束朝鲜战争时,为何这场冲突会逐渐地平息下来,而不是升级为一场超级大国之间的全球性冲突?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解释是,第一颗原子弹试验。

——摘编自(英)尼尔·费格森《世界战争与西方的衰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的影响。(6分)

1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华衡芳(1833—1902)是中国清末数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他十分重视数学史的研究和整理工作,认识到中国传统数学在算法的重要缺陷和算理上的不足,需要通过借鉴吸收西方先进的数学知识及相应理念,于是将西方传入的自然科学知识融入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道之中,使得西方传入的科学知识能植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土壤中。在西方科学知识的引进上,华衡芳兼顾技术书籍和基础理论书籍的翻译;而且通过对算数和其他科学之间关联的总结和反思,尝试对不同学科进行系统思考,认识到不同科学背后的联系,继而认识到自然科学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并致力于在中国建立自己的科学体系。华衡芳没有将自己的研究局限在实验室和书斋中,在洋务运动中与徐寿一起合作完成了中国自主开发生产第一艘蒸汽机船的全过程,成功地研究出氢气、硝酸等等重要工业原料和化工原料,满足了当时生产的需求。

——摘编自王志伟《华衡芳的科技观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华蘅芳的科技观。(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蘅芳的科技观的影响。(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