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79. 甘肃省2017年第二次高考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甘肃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7 浏览数:130

一、单选题

1.

中书、尚书在两汉时期为少府所属机构,其长官虽掌管机要,但 去公卿甚远 。魏晋以来, 浸以华重 。唐朝时 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 。这表明(  )

A.中书、尚书机构长官位尊权重B.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D.中书、尚书令与公卿矛盾尖锐

2.

宋太祖定下了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的家法,以后的历代皇帝也都秉承这一精神,坚持 与士大夫治天下 ,以致 终宋之世,文臣无欧刀之辟。 这反映了宋代(  )

A.文官政治的形成B.重武轻文的风尚C.以文治国的方针D.兴文抑武的国策

3.

明代中叶以后……湖广地区以种粮为主,而山东、河南许多农民则以种棉为业;苏州、福州发达的丝织业所用的生丝,要从湖南运来;而松江的棉布业,又要靠山东、河南出产的棉花。这主要说明明中期以后(  )

A.涌现出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B.男耕女织的传统社会分工开始打破C.出现了资财雄厚的豪商大贾D.生产部门间地域分工趋势日渐明显

4.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中记述道: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辞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由此可见(  )

A.戏剧表演的内容都是历史事实B.戏剧反映了当时农民的心声C.戏剧发挥了对民众的社会教化功能D.戏剧与文人学子的教育形式相同

5.

1793年,英国以祝贺乾降帝80寿辰为名,派马戛尔尼为首的使团到北京,提出开放宁波、舟山、天津等地为商埠,割让舟山附近的岛屿与广州附近的地方,滅轻税率等侵略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拒绝。这反映了(  )

A.中华传统礼仪得到英国认同B.英国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C.康乾盛世促使沿海开埠通商D.清政府坐失发展经济的良机

6.

徐中约曾指出: 西方文明在其它地方显得极有创造力且生机勃勃,但在与中国的直接对抗时,它加速了(中国)旧秩序的瓦解,却没有提供替代它的新秩序。 这说明(  )

A.中国人期望西方文明带来和平稳定B.西方留给中国构建新秩序的任务艰巨C.中国旧秩序比西方文明更具优越性D.西方文明对中国的破坏性大于建设性

7.

蒋立文认为,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开办银行,为工商业提供贷款服务;裁撤厘金、苛税;劝用国货、抵制洋货等。这些政策虽未完全实施,但在一定程度上(  )

A.有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独立和发展B.推动中国大批轻工业产品输入欧洲市场C.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D.促使西方列强工业品逐渐退出中国市场

8.

孙丽在《 两弹一星 人文精神哲学反思》一书中说,中国研发 两弹一星 旨在维护本国安全、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 两弹一星 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这说明科学技术(  )

A.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B.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C.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D.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宁

9.

下图为2016年4月21日在雅典举行的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圣火采集仪式。圣火起源于古希腊神话传说,相传普罗米修斯瞒着宙斯偷取火种带到人间。他怀有一种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能够创造并拯救人,至少能够毁灭奥林匹斯众神。这—希腊神话传说(  )

A.注重人的价值和作用B.契合了基督教原罪说C.成为古希腊史的佐证D.体现了现代奥运宗旨

10.

近代法国先后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86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世界各国中实属罕见。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C.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D.外国侵略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11.

齐世荣在《世界史·现代卷》中指出: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认识到在—个小生产占优势的国家里必须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联合绝大多数居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恢复和发展唯一能使农民经济同社会主义经济结合的环节。 这一环节是(  )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B.生产和销售关系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商品和货币关系

12.

1962年2月,美国总统肯尼迪签署3447号总统令,宣布对古巴实施封锁,以便在古巴民众中制造 饥饿、绝望和痛苦 。受此影响,物资匮乏的古巴从1962年起开始实施配给制。据统计,每户每月平均只需花费不到30比索,相当于不到两美元。肯尼迪此举(  )

A.直接导致古巴导弹危机的出现B.体现出明显的意识形态分歧C.丑化了古巴领导人的国际形象D.促使古巴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城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国,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离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的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丝绸之路是汉朝探索出来的,让中国融入世界,并渐而有发言权和影响力的一条大国之道。

——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材料二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特点。(8分)
(2)比较丝绸之路和地理大发现引发的经济文化交流的不同及其主要原因。(17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对西方国家重新开放的 西化 的价值现是对朦胧 富强 价值观的部分否定;仿效苏联式的 社会主义 价值现又是对仿效 西化"价值现的部分否定;而新的 现代化 改革开放的价值观是对原苏式 社会主义 价值观的否定和对 富强 价值现的否定之否定。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根据材料,提取中国人探索现代化道路过程中价值观转变的两条信息,并结合史实予以论证。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服饰在人类生活中最初只是为了实现遮体、避寒的功能,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用衣冠来 昭名分,辨等威 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和继承, 衣冠之治 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一大特色。
康有为将断发易服与强族强国联系起来,可谓掀起了清末服饰变革之最强音。革命派对于服饰变革的诉求比维新派彻底得多,激烈得多,并伴随仇满、反满的民族主义和革命主义情绪,他们认为: 凡种族之别,一 曰血液,二曰风习。 而风习也包括服饰方面,加之结合满清入关时推行血腥的 剔发 易服 政策,因此反满就先划清汉族和满族之间的文化界限。……辛亥革命之后,传统旧服饰所承栽的政治色彩逐渐淡去,新服饰更多体现了民众的个性和自由选择精神。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服装制作原则: 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 ,使服装基本摆脱了等级和伦理制度的干预,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 衣冠之治 也逐渐瓦解。

——摘编张自张晓瑾《清末到民国的服饰改革与社会心理的变化》

(1)根据材料,概括从古代到民国时期服饰功能演变的过程及趋势。(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革命派对于服饰变革的诉求比维新派 彻底得多,激烈得多 的原因。(7分)

1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投降。德国领土由美苏英法4国分区占领。随着美英与苏联在德国的问题上矛盾加深,苏联迟迟不愿让德国各占领区合并,并拒绝西方的经济政策。为此,美国计对将德国西部占领区三合为一。1948年6月18日,美英法三国布由6月21日起西占区实行单方的货币改革。6月22日苏占区也实行货币改革,并于6月24日全面切断西占区与柏林的水陆交通及货运,只保留从西德往柏林三条走廊通道,史称第一次柏林危机,形成第一次美苏冷战高潮。1949年5月8日,德国议会通过新完法。5月12日,美英法三国军事长官在法兰克福批准新宪法,同时公布占领法,标志着西德政府结构基本确立。

——摘编自《三次柏林危机催生柏林墙》

(1)根据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概述第—次柏林危机的背景(9分)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笫一次柏林危机产生的后果。(6分)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初,上自以蕃王,次不当立,每矫情饰行,以钓虚名,阴有夺宗之计。……杨素等因机构扇,遂成废立。自高祖大渐暨谅闇(皇帝居丧)之中,荒淫无度。山陵始就,即事巡游。概然慕秦黄、汉武之事。乃盛理宫室,穷极侈靡。……政刑弛紊,贿货公行,莫敢有言,道路以目。六军不息,百役繁兴;行者不归,居者失业;人饥相食,邑落为墟,上弗之恤也。

——《北史》

材料二 即使怀有敌意的修史者也不能掩盖这一事实,即他的正妻,一个聪慧和有教养的妇女,从未遭到他的冷落而被宫内其他宠妃代替,她始终被尊重,而且显然受到宠爱。隋炀帝毕竟是一位美好事物的鉴赏家、一位有成就的诗人和独具风格的散文家,他可能有点像政治美学家……

——《剑挢中国隋唐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隋炀帝的过失。(8分)
(2)材料二对杨广的评价与材料一相比,有哪些不问?不同的原因何在?(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