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84.2017届 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7 浏览数:360

一、单选题

1.

(2017·安徽 江淮十校 高三第三次联考·24)自西周末始,井田制已出现瓦解的迹象,到春秋中期, 公田不治 已很普遍,如齐国实行 相地而衰征 ,鲁国实行 初税亩 ,到战国时期,魏国实行 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的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 废井田,开阡陌 。这一变化说明(  )

A.铁犁牛耕导致土地私有制的产生B.商鞅变法标志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各国变法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D.土地制度的变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2.

(2017·安徽 江淮十校 高三第三次联考·25)以下图表内容为《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部分)》。它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点是(  )

遗产项名称

批准时间

传统桑蚕织技艺

200910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200910

雕版印刷技艺

200910

中医针灸

201011

中国珠算

201312

二十四节气

201611

A.技艺先进B.实用性强C.体系完整D.注重实验

3.

(2017·安徽 江淮十校 高三第三次联考·26)有学者指出:明朝完整的科举考试共有三场,不仅包括《四书》《五经》的记诵,还包括诏、诰、表、判和策问等内容,八股文只占第一场中的一小部分。假如只知道有第一场,那么这个所谓科举,只不过是其全部内容的1/4甚至1/5而已。材料旨在说明(  )

A.科举考试存在复杂程序B.应该全面评判科举制度C.八股文不利于人才选拔D.应辩证评价八股文考试

4.

(2017·安徽 江淮十校 高三第三次联考·27)《康熙江西志》对景德镇御窑的生产有如下记载, 工匠自洗补至入窑,必看坯胎堪否,然后盖匣封固,起火烧造。如绘画中小器,亦须细看,上下四周,有无疵缪,必体质完美,方可入窑。不然,则徒劳罔功矣。 该记载内容主要反映出(  )

A.制瓷工匠工作异常辛苦,常徒劳罔功B.景德镇瓷器工艺先进,产品精湛完美C.瓷器烧制过程工序复杂,技术难操控D.工匠制作瓷器时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5.

(2017·安徽 江淮十校 高三第三次联考·28)1916年2月,胡适与陈独秀通信,表示有 今日欲为祖国造新文学 之意。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正式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这场文学革命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改变了民国政府教育的旧体制B.清除了封建主义的文化残余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促成了白话语体的广泛应用

6.

(2017·安徽 江淮十校 高三第三次联考·29)下图是一张苏维埃银行发行的股票原件图案。据此可知,当时苏维埃政府(  )

A.积极开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革命斗争B.重视采用现代金融措施克服经济困难C.以发行股票为手段废除封建剥削制度D.借助发行股票有效地巩固了红色政权

7.

(2017·安徽 江淮十校 高三第三次联考·30)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主动对华提供贷款,三次贷款共25000万美元,年息均为3厘。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再次主动给中国3亿美元贷款,年息1%,分10年还清。苏联的这两次主动对华贷款(  )

A.都与当时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有关B.都有利于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C.都明显提高了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D.都长期影响了中国基本国策的制定

8.

(2017·安徽 江淮十校 高三第三次联考·31)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

A.建立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外交关系B.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框架

9.

(2017·安徽 江淮十校 高三第三次联考·32)有学者认为, 雅典民主政治与以选举为原则的现代民主政治有着根本的不同。在雅典人的思想中,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分析里,选举所代表的不是民主政治,而是贵族或精英政治,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则是平等。 这一平等原则在雅典政治生活中主要体现为(  )

A.建立公民陪审法庭B.实行抽签和轮流执政C.定期召开公民大会D.全面推行陶片放逐法

10.

(2017·安徽 江淮十校 高三第三次联考·33)英国经过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的经营方式以后,在1600 —1800年农业技术和生产能力都出现了转折。1700年后谷物和面粉的出口大幅上升,到1750年总数达20万吨,是当时的 欧洲粮仓 。英国成为 欧洲粮仓 的根本原因是(  )

A.工业革命对农业的有力推动B.农业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提高C.新的生产关系对农业的促进D.谷物和面粉大幅出口的刺激

11.

(2017·安徽 江淮十校 高三第三次联考·34)1865年美国非洲裔第一次参加林肯总统第二任期就职典礼的游行;1917年妇女第一次参加威尔逊总统就职典礼的游行;1963年第一次由一名女法官主持约翰逊总统宣誓仪式;1981年里根总统就职典礼电视转播第一次为有听力障碍者提供闭路字幕。这些 第一次 折射出美国(  )

A.民主制度在发展中逐渐完善B.总统就职宣誓仪式能与时俱进C.妇女的政治地位在不断提高D.总统就职典礼缺少统一的仪式

12.

(2017·安徽 江淮十校 高三第三次联考·35)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时空的界限被打破,现实与非现实的东西交织在一起,神奇的描写与现实的反映达到一种奇妙的结合;在许多超现实主义的小说中,我们还能见到时间的分割、时间的变形等。这反映出(  )

A.现代科学技术影响文学创作题材B.现代文学风格在不断的推陈出新C.超现实主义已成为当代文学主流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促进文学发展

二、材料阅读

13.

(2017·安徽 江淮十校 高三第三次联考·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唐代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主体是家庭,但是其管理主体是各级官府或国家。官府主要通过均田制来保障农民有基本的生产资料一农田来耕种,同时建立常平仓、义仓,对灾民进行基本的生活保障。另外,唐代政府还通过对老年人免除徭役、高牟改授的方式以及官员致仕(官员正常退休)制度,保障在以家庭养老为主要方式的中国古代社会中老人有一个相对幸福的晚年。同时,唐代统治者在法律制度方面对妇幼进行一些特殊的规定,以保证这些弱势群体的利益。另一方面是民间性的保障体系,包括宗教组织特别是佛教寺院开展的慈善救助,宗族宗党内部和部分富人的救助保障以及商会行会等民间团体组织开展的救助工作。

——张莉《唐代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得失及当代启示》

材料二 戊戌变法的领袖康有为坚信,只有国民摆脱了穷与弱,国家才会变得强大起来。戊戌变法失败后,他周游欧美各国,在吸收欧美各国先进福利思想的基础上,撰成《大同书》,在批评中国传统宗族慈善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了恤穷慈善观,描绘了大同世界中社会福利事业开展的精美蓝图。在蓝图中,他构想出公养、公教、公恤等带有浓厚理想色彩的慈善公益体系。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他的福利思想的最初来源就是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和均乎思想。后来,他吸收了西方各种流派的思想,将它发展为自己的福利思想观,主要体现在民生思想中。同时,孙中山十分推崇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并将它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社会理想:实现社会主义之日,即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

——李瑞《建国前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发展概述》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思想家有关社会福利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13分)

14.

(2017·安徽 江淮十校 高三第三次联考·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首开 创新理论 的先河,该理论对西方的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发展理论和经济发展阶段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 经济发展 ,是 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或者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 新组合 引入生产体系。熊彼特所说的创新、新组合和经济发展,包括:引进新产品;引用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的供应来源;实现企业的新组织。

——摘编自范建平《熊彼特及其创新理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 创新与经济发展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5.

(2017·安徽 江淮十校 高三第三次联考·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弘羊在汉武帝时直接掌管中央财政近三十年,《史记》称赞桑弘羊 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桑弘羊以前,许多经济行政权由中央与地方分掌,形成经济上的割据状态。他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推行均输政策,设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掌各郡国均输事务。将以前由各郡国经办的贡物运输集中到中央处理。
统一全国粮食、盐铁等财政行政。到武帝后期,盐、铁、均输已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再加上铸币权的集中,中央掌握经济命脉。他肯定山林川泽为国家所有,故应该加以控制,不能自由开放,他认为山泽之利必在深山穷谷之中,如果自由开放,事实上归豪强所专有,如此,小则兼并百姓,大则危害国家。他认为农业不是致富的唯一本源,商业也是致富的本源。他认为没有商业,则财富之源流断绝,而财物的消费即会缺乏,他从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工说明商品流通的重要性。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桑弘羊经济改革的内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桑弘羊经济改革的作用。(6分)

16.

(2017·安徽 江淮十校 高三第三次联考·4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日本,根据政治立场与历史观的不同,对参与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认识差距很大。以致出现多种称呼,如大东亚战争、中日战争、太平洋战争、十五年战争、美日战争、远东战争等。日本的学界和教科书较多采用太平洋战争这一名称。这一名称起源于1945年底在日本报刊连载的《太平洋战争史》。驻日盟军司令部试图通过太平洋战争史观的历史叙事,以获得日本社会对处理战犯问题以及民主改革问题土的支持,在当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日本保守派偏爱使用的名称是大东亚战争,这一称呼在1941年的日本大本营会议中首次确定,声称日本为了解放亚洲而驱逐欧美势力,通过圣战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日本投降后,驻日盟军司令部曾明令禁止使用大东亚战争一词,但在1951年签订的《旧金山和约》生效后,该命令失效,同时,日本政府至今也没有禁止使用大东亚战争一词。

——摘编自周俊《八年抗战还是十四年抗战?日本视角下的战争认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对近代侵略战争认识出现差距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太平洋战争 大东亚战争 名称存在的问题。(9分)

17.

(2017·安徽 江淮十校 高三第三次联考·4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黄遵宪(1848—1905)早年即经历动乱,关心现实,主张通今达交以 教时弊 。从1877年到1894年,他以外交官身份先后到过日本、英国、美国。经过亲自接触资产阶级文明和考察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他树立起 中国必变从西法 的思想,并在新的文化思想激荡下,开始诗歌创作的新探索。
他深感古典诗歌 自古至今,而其变极尽矣 ,再继为难。黄遵宪的诗 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 ,广泛反映了诗人经历的时代,具有深厚的历史内容。反帝卫国、变法图强是他诗歌的两大重要主题。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黄遵宪的诗歌,较早地描写了海外世界以及伴随近代科学而涌现的新事物,拓宽了题材和反映生活的领域,写出了古典诗歌所没有的新内容。黄遵宪提出 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 ,他的诗本着 善作 的精神,沿着 矜奇 的趋势,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的独特面目。梁启超誉其为 独辟境界 ,是 诗界革命 的巨匠和旗帜。

——摘编自孙静《黄遵宪与诗界革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遵宪 诗界革命 的主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黄遵宪提倡 诗界革命 的历史因素。(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