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87. 江苏省2017年高考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27 浏览数:2987

一、单选题

1.

分封制是西周宗法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秦汉以后尽管郡县制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行政区划,但封国制度一直不同程度的以不同方式被历朝历代所保留。如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和明朝初年的封国制。分封制存在反映了(  )

A.宗法观念根深蒂固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顺应当时统治需要D.统治阶级的个人喜好

2.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 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以部内州军市征所算之名品,参酌裁减,以利细民。 又诏: 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这些举措(  )

A.打破了城市的市坊界限B.增加了政府财政的收入C.导致传统经济政策瓦解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3.

《礼记》中写道: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先秦思想家中最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4.

《卷珠帘》的歌词是一首优美的词。词之所以在宋代得以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

A.君主专制的强化B.程朱理学思想引领C.商品经济的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5.

西方 史学之父 希罗多德在撰写《历史》时,公开声称: 我的职责是把我听到的一切记录下来,但我没有任何义务来相信每一件事情。 可见,希罗多德认为(  )

A.历史的研究从来没有止境B.撰写历史要尊重客观事实C.史料占有是研究史学关键D.二手史料没有参考价值

6.

张德坚《贼情汇纂》记载,东王、北王、翼王上奏请天王: 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 天王批道: 胞等所议是也,即潜佐将施行。 这一举措(  )

A.违背革命的最初设想B.吸引地主阶级参加革命C.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D.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7.

民国三年正月初一,刘大鹏在《退想斋日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叛逆逼民遵行新历而民皆置若罔闻,仍行旧历而以今日为元旦,民情不顺逆,亦可概见。这从根本上说明(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专制主义思想充斥社会C.政府政策力度影响较小D.社会习俗变迁步履维艰

8.

1931年9月,国民政府实业部颁布的《奖励工业技术暂行条例》规定, 凡中华民国人民研究工业技术,对于工业上之物品或方法首先发明者 ,得依本条例 给以专利权10年或5年,前项专利权以全国为区域 。这一举措(  )

A.是抗战时期的应急措施B.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C.发挥了政府的经济职能D.限制了官僚资本的膨胀

9.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的资料记载: 在治安战期间的某战场。敌我的势力范围犬牙交错,变化无常。有关敌人准确位置的情报很不可靠,甚至在我方势力范围内部深处经常潜藏有敌人的军事力量 。据此可知,此时(  )

A.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B.全民族抗战尚未形成C.国民党已经停止抗日D.国共两党停止了合作

10.

2016年6月,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上指出, 2015年,中国同其他成员国贸易总额,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之初的7倍 针对 恐毒合流 现象突出,中方建议赋予地区反恐怖机构禁毒职能 。据此可知,上海合作组织(  )

A.发挥了经济区域组织作用B.以经济和安全先行为宗旨C.凸显中俄两国的主导作用D.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

11.

下表反映了1978年至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B.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C.计划经济退出历史舞台D.企业自主权不断扩大

12.

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此次教育改革(  )

A.是对传统教育体制的彻底否定B.践行了 三个面向 的方针C.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D.贯彻了 科教兴国 的战略

13.

罗马法是简单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后世民法法典编纂的楷模,它建立在高度的理性基础上。罗马法的理性在于注重求实精神,崇尚理性抽象;在于衡平性的创法,使法律与时俱进。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史实是(  )

A.习惯法重视平民利益B.成文法只适应于罗马城邦C.公民法强调法律程序D.万民法注重调节经济纠纷

14.

14—15世纪,欧洲的人们逐步背离上帝,崇拜自我或崇拜世间的人或物,并鲜明地提出了 服从你的意欲而行 。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资本主义萌芽兴起B.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C.生物进化论的传播D.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15.

14世纪末,欧洲市场利息为20%到30%,而到了16世纪中期,利息率已不及这个数字的一半。到了18世纪,利息率有时甚至降到3%以下。出现上述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C.重商主义D.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6.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希望自己能被称为 德国皇帝 ,这一要求遭到帝国内各邦君主的反对,威廉只得宣布为 德意志皇帝 ,在国内事务上作为普鲁士国王主持联邦议会。 。下列与材料中德意志管理模式相似的是(  )

A.英国的内阁制B.中国元朝的行省制C.美国的联邦制D.法国的议会共和制

17.

下图是赫鲁晓夫拥抱肯尼迪的漫画,下面的小人物是卡斯特罗。这一事件说明(  )

A.大国之间的博弈就此消失B.紧张的国际局势得以缓解C.美苏超级大国影响力削弱D.苏联争霸的优势明显体现

18.

下表为美国《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中部分削减的内容及金额(单位:10亿美元)据此可知美国政府政策调整的依据是(  )

内容

1982

1983

1984

医疗、社会保险

35

48

59

医疗、住房补贴

1

12

17

其他项目

218

297

353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B.经济复苏 局面的出现C.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失灵D.福利国家 政策的破产

19.

这种革命不是伽利略物理学对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那种以否定为主并最终取而代之的革命。 任何一个更为普遍的理论,都应当将先前所应用的、并在广大范围内所证实的理论作为一个局部情况,包含在本身之中。 上述评论的科学理论(  )

A.是对经典力学的彻底否定B.冲击了封建神学统治C.拓宽了研究世界的视角D.从微观视角研究世界

20.

注重细节的真实性,用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社会生活,以形象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来感染人,使读者如入其境的感觉。 符合这一特征的文艺作品是(  )

二、材料阅读

21.

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此极为关注。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夫长吏多出于郎中、中郎,吏二千石子弟,选郎吏又以富訾,未必贤也……今则不然。累日以取贵,积久以致官,是以廉耻贸乱,贤不肖混淆,未得其真。臣愚以为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以给宿卫,且以观大臣之能;所贡贤者有赏,所贡不肖者有罚。夫如是,诸吏二千石皆尽心于求贤,天下之士可得而官使也。

——摘编自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二 今一国之士多者千数,或流徙异邦,或取给殊方,面犹不识,况尽其才力。而中正知与不知,其当品状,采誉于台府,纳毁于流言。任己则有不识之蔽,听受则有彼此之偏。所知者以爱憎夺其平,所不知者以人事乱其度;既无乡老纪行之誉,又非朝廷考绩之课;遂使进官之人,弃近求远,背本逐末。位以求成,不由行立,品不校功,党誉虚妄。损政制道五也。

——摘编自《晋书》

材料三 科举考试成为了把各种信仰、种族、观念、家庭背景、经济利益不同的人与国家政治取向联结在一起的纽带,成了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整合社会各种力量的粘合剂。庞大的中国拥有如此众多的民族和各种利益不同的集团、人群,不但没有向西欧那样分裂成众多小国而是不断走向统一,科举考试制度的凝聚作用不可忽视。

——摘编自杨光《科举考试拯救了中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初官僚存在的问题并概括汉代对举荐人赏罚的标准。(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九品中正制度存在的弊端。(2分)
(3)结合材料三说明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变化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度的积极影响。(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三十年来中国的新政,始终以海防为中心。经过长期经营,多以为纵不能抗衡西方大国,要足以与日本相敌,而事实证明大为不然。在此之前,已有人认为应改进政治制度,至是倡之愈力,甚至……称道日本各项政治日新月异,中国亦宜于此致力。又指出中国人才无教,学非所用,偶然更置一二,并不能转移大局。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二 吾乡李尚书端棻亦遭严遣,尚书学问渊雅,性情笃厚,徒以为人所累,致罹党祸,都人士莫不怜而惜之,新会某孝廉(注:梁启超),乃尚书典试粤东所得士,继之以婚姻,……寓尚书宅,地近则言易入(指受到梁启超蛊惑)。当变政之前数月,新政逐日举行,朝野震骇,尚书时为仓场侍郎,封奏独伙,均系变法维新,与平素旧学宗旨大不相符,门生故旧,纷纷訾议。余目睹党祸已成,窃代忧之。

——(清)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材料三 知识精英也是通过不断反思失败的教训来寻找新路的。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现状忽然使人们发现:我们学习的西方的东西都是表层的、肤浅的;西方的制度是建立在其深厚的文化渊源之上的;而中国文化、中国的国民性是我们建立西方政治制度的最大障碍,唯有对中国的文化进行彻底的、全面的改造,才能实现中国的富强。

——高龙川《新文化运动与近代学习西方运动热潮的终结》

(1)指出材料一中 新政 的具体事件,结合所学归纳该事件对中国产生的最大影响。(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李端棻在维新变法中的态度,据此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近代化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四、材料阅读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列宁在晚年概括总结十月革命时,说: 遇到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时所造成的那种革命形势的人民,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 挺身起来斗争 这种斗争至少会使他们有一些机会为进一步发展文明争得并不十分寻常的条件 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基本条件

——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

材料二 1920年1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发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列宁强调要通过租让制发展苏俄经济改善工人生活,同时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

——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世界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主义苏联在短短十几年里,成功地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走完了西方几乎花二百年才走完的路程。……1929—1933年期间,苏联大批引进先进技术设备,高薪聘请大批外国专家和技工,派遣2000多人出国考察、学习和留学。

——《苏联兴亡史》

(1)材料一中 挺身起来斗争 指的是什么?据材料一概括其历史意义。(3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 租让制 的含义,据材料归纳苏俄这一举措的目的。(3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的开展提供的有利条件。(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前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3分)

24.

A(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496年,孝文帝针对北魏各部族没有姓氏的情况,发布 制定姓族 诏文, 详定北人姓 ,共一百二十姓。规定正员郎以上的高官须由鲜卑八姓、汉族四姓者担任,其余各姓只能充任—般官员。
材料二 有人认为: 对于鲜卑族的灭绝,孝文帝有责任,因为是他将鲜卑族的一切符号抹去,加速了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的衰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北魏 姓族 改革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改革的作用。(4分)
(2)结合所学评价材料二的观点。(6分)

25.

B(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917—1979年的六十多年间,爱因斯坦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几经浮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四 时期,爱因斯坦曾两度访问中国。 五四 的许多激进分子,为了表明列宁的民主是与爱因斯坦的革命科学相结合的,提出了 民主和科学 这个通俗口号。中国人认为革命飞跃和爱因斯坦主义是一致的。

——A.弗里德曼《爱因斯坦和毛:革命的比喻》

材料二 今年(注:1979年),是爱因斯坦诞生一百周年……我们纪念他,因为他不仅在科学上作出了和哥白尼、牛顿相媲美的成就,而且还是一个真正的高尚的人。他一生中坚持不懈地反对侵略战争。他是一个反对法西斯和军国主义的不屈的战士……爱因斯坦和美国罗斯福总统的长子詹姆斯·罗斯福一起,在美国发起成立援助中国委员会。爱因斯坦在为美国两千个城镇发动援华捐款作了积极的努力。

——摘编自《爱因斯坦在中国》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归纳当时提倡爱因斯坦主义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归纳爱因斯坦的精神品质。(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2分)

26.

C(10分)【探索历史的奥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大津巴布韦附近的山上,有许许多多花岗岩岩石,这些岩石由于日夜光照的温差而自然分裂成平整的石片。如果人们在岩石上烧火、然后突然往上面浇水,岩石也会整整齐齐地裂开。大津巴布韦的人,就用这个办法取得平整的石片。然后用硬槌修饰成石砖而不必施用水泥黏合。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围墙平整且稳固,高高耸立而坚固不倒。入口处则用木头和硬梁修建。起初,房子是建在山上,久而久之,也在谷地里建房子。

——译自戴维·比奇《津巴布韦初中新历史》

材料二 大津巴布韦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当时的人依靠简单的刀耕火种维生,既没有灌溉,也不用人工施肥……一旦耗尽了原先耕地的地力,就迁到别的森林地带去。然而,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耕种的土地必然越来越多,休耕土地的数量越来越少,原来的农业周期被打乱了。这样,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过度的放牧和人口大量涌入新地区。这种现象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这就注定了大津巴布韦必然要被废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非洲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大津巴布韦的建筑特色,依据材料分析形成这一特色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大津巴布韦废弃的原因。(4分)

27.

D(10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其街道的风格、古建筑和装饰物,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西递、宏村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是特色传统建筑的典型作品,是人和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材料二 徽州古村落的营建,无论大小聚落,因是聚族而居,所以均以宗祠为中心,环围此中心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徽州古村落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将浓郁的徽州文化与园林情调综合起来,这是纯粹的农业聚落所没有的,也正是徽商文化的产物。明清学人评价徽商,称其为亦贾亦儒,贾而好儒,咸近士风。

——王星明、罗刚《徽州古村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出皖南古村落的历史价值。(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徽州古民居的布局特点。(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