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91.2017届 江西省新余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9 浏览数:146

一、单选题

1.

先秦时,王作为奴隶主阶级的最高代表,利用国家机器来控制宗教,使之为自己的统治服务。但是,一旦有人将祖先、上帝搬出来,王有时还是不得不忍让三分。这反映出当时(  )

A.宗教的权力处于君王之上B.宗教是国家统治的主要形式C.宗教制度被奴隶主贵族接受D.宗教还未完全与王权相结合

2.

著名史学家何忠礼先生曾指出: 在唐朝选官制度中,除科举制外,公卿大臣也有权公荐举人,考试成绩好坏,并不能成为做官的唯一标准。 据此可推知(  )

A.科举制没有改变平民的等级观念B.士族门第的特权有增无减C.科举制初立时考虑协调政治矛盾D.科举取士不能满足人才需求

3.

据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统计,中国国内市场四大类商品货值所占比重如下表,它反映出该时期(  )

1920%

1936%

农业产品

423

430

手工业制造业产品

322

255

近代工业矿业产品

127

194

国内产商品合计

872

879

进口洋货

128

121

A.列强在华势力减弱B.经济结构得到优化C.传统生产方式稳固D.官僚资本迅速扩张

4.

读1952年与1957年中国农业经济主要数据对比图,1957年中国农业经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B.农业合作化的推动C.产业结构的优化D.市场需求量的扩大

5.

加尔文教牧师的布道鼓励教徒把日常世俗生活的成功视为是自己属于被选之列的一种可能的证据。这样一来,个人就必须把为了找到某种这类的证据而努力作为他的宗教义务的一部分,把真正履行世俗职业推崇为个人道德行为的最高形式。这种说法体现出的思想理念是(  )

A.自助者天助之 B.有善始必有善终 C.上帝平等待人 D.天生我材必有用

二、材料阅读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宋史》载: 宋之为治,一本于仁厚。凡赈贫恤患之意,视前代尤为切至。 对宋朝慈善救济史研究颇有心得的张文先生指出: 宋朝社会救济处于中国古代社会救济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 邓云特先生在《中国救荒史》中说: 两宋灾害频繁度之密,盖与唐代相若,而其强度与广度则更过也。 降至唐宋之际,财富力量的崛起更为显著 ,唐宋土地私有产权制的兴起,在摧毁原有政治高压下超稳定土地关系之时,使得对财富的追求成为与过去相别的无关品性高雅之事。由于传统中国社会的农业经济受季节的影响波动较大,极易出现季节性受灾人群。故而,宋朝政府亦非常重视对本朝民众的季节性救济,给以从医疗到贫寒物资之发放的多种救助,帮助民众暂渡难关。张文先生总结认为: 宋朝社会救济从总体上来说的确成就不凡,使得宋朝社会的安全运行不至于出现太大的问题,从而也使宋朝对社会的控制较为稳固,避免了社会处于失控状态。

——《唐宋变革视野下的宋朝慈善救济》

材料二 二战后,德、奥和意大利有约2000万难民,是饱受战火浩劫的欧洲国家根本无力接收并安置的。杜鲁门政府为解决欧洲的难民问题在国内积极倡导立法,美国历史上第一步难民法《1948年战争难民法》最终制定。其将在战后因种族、宗教或政治观点将受到政治迫害或害怕受到政治迫害、不能或不愿回国的人列为接纳难民。在1950年的难民法修正案中,将流亡美国的波兰难民,捷克斯洛伐克以外的其它东欧国家的难民也纳入安置范围。并规定: 为了维护国家安全,推进国家情报工作的完成,向将会有力推进反对共产主义事业的难民发放500个签证 。从1946年到1994年,美国共接纳了2471628人次的难民,其中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占了95%左右。70年代中期之后,美国接纳难民的能力下降,接纳大量逃离共产主义国家的人,成为了美国社会沉重的负担。社会各界民众都要求政府改革现有的难民政策,严格限制难民入境。出于反共和和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198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1980年难民法》,有选择地允入难民。

——摘编自李晓岗《难民政策与冷战外交》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代社会救济兴盛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12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分析二战后初期美国实施难民政策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美国难民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结合中外历史的相关史实,围绕 海洋的利用与控制探讨 三角模式 ”。(要求:可以从材料中提取一条信息进行探讨,或提出新的观点加以说明;也可以对材料信息进行修改,并进行论证、需明确写出观点,解读须有史实依据。)

四、材料阅读

8.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二战初期,德国海军潜艇司令卡尔·邓尼茨依靠潜艇单干,在战争爆发的第一个月里平均每天击沉盟军13艘舰船。希特勒批准了邓尼茨建造潜艇的计划,德国国内的潜艇造船厂由3个发展到16个,制造速度每月增加到20—25艘。当时英国很多人认为德国承诺过不会不警告就击沉没有任何护航的船只,而英国人发明的声经常杷海底的石头、沉船、和鱼群与潜艇一起探出来。1940年9月2 日,英美两国签署协议;英国把巴啥马群岛、牙买加群岛等英属殖民地的海空军基地主权转让給美国99年,美国送給英国50艘驱逐舰用于护航。为了生存,英国科学家研制出新型雷达,英国海军部在苏格兰的赫布里底群岛的托贝小镇新建了海上训炼基地,学习航海和反潜机能。到1943年夏天,德国进攻的势头被成功遏制,邓尼茨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坦承:在1943年5月,他知道德国已经输掉了大西洋战争。

——摘编自《二战时大西洋上的潜艇战》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时英德潜艇战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中潜艇战的影响。(6分)

9.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冯梦龙 (1574—1646年)出生于南直隶苏州府,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通俗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他认为通俗文学为 民间性情之响 天地间自然之文 是真情的流露。在《叙山歌》中,他提出要 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 的文学主张。在传奇《酒家佣》的序文中曾这样说道: 世人但勿以故事阅传奇,直把作一具青铜镜,朝夕照自家而孔可矣。 他的那些记录当时的历史事件的著作在当时具有很强的新闻性;供市井细民阅读的拟话本、长篇说部,小说类书,以及剧本民歌、笑话等有更大的读者群。

——摘编自《冯梦龙通俗文学观浅析》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冯梦龙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冯梦龙文学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