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96.2017届 四川省绵阳市高中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6 浏览数:198

一、单选题

1.

班固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进行了统计。其中春秋时期没有贵族背景的名人占当时名人数的32%,战国时期没有贵族背景的名人占当时名人数的60%。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推广B.世袭制度的没落C.郡县制的实施D.井田制度的盛行

2.

魏晋时期,孝道备受推崇,为亲人的复仇风气很盛,虽然法令禁止,但总体上对这种行为是默许甚至是褒奖的,这种情况在《孝义传》、《孝行传》、《孝友传》等史书中多有记载。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新思潮冲击儒家传统信仰B.社会动荡,维护家族利益C.国家分裂,法律受到破坏D.民族内迁,尚武风气盛行

3.

唐朝前期,73.02%的水灾都发生在北方,南方多雨区仅占9 8%。仅关内道、河南道水灾频次占唐前期总数的50%以上。安史之乱后,淮南道、江南道水灾频次记载明显增加,史书中还多次出现江南西道暴雨山洪的记录。据此可知(  )

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C.经济重心南移D.政府管理失控

4.

明朝曾依据传统礼制做出严格规定:玉器为皇室专用,公侯及一品至五品官可用金银。这些规定在明朝晚期苏松一带被置若罔闻,富贵人家用金,用玉已成平常之事。这一转变直接反映了(  )

A.社会风尚发生较大转变B.尊富尚利意识蔚然成风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经济结构出现转型趋势

5.

作为一种西洋舶来器物,自行车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中国社会。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却推广较少,这种情况表明,在近代中国(  )

A.器物变革改变民众生活B.近代化转型的过程曲折C.政局动荡阻碍交通进步D.排斥西方世界近代文明

6.

辛亥革命时期,一些刊物大声呼吁 教育救国 , 宣称 强国强种,惟教育者之功。 五四运动前后, 教育先行 教育救国 的观点成为时尚。这主要反映了(  )

A.回应时代挑战的有意探索B.民主革命促进民众素质提高C.国人已找到正确革命道路D.教育近代化取得突破性进展

7.

1939年1月,国民党发布国军第二期作战指导方案,强调: 国军应以一部增强被敌占领地区内力量,积极开展广大游击战,以牵制消耗敌人 。同时,主要部队配置于铁路要线, 保持现在态势 尽量牵制敌人 。这说明国民政府(  )

A.消极抗战的应对之举B.全面抗战的战略构想C.对日军力量的新认识D.战略战术的适时调整

8.

图6为1959—196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曲线示意图。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  )

A.左倾错误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经济调整促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C.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D.中苏关系变化导致GDP 增速波动

9.

在古代雅典法庭上,被告往往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然后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侧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 有罪 无罪 的瓮中。这反映出(  )

A.审判具有形式主义特征B.法庭判决主要依据的是情感C.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D.法官判案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10.

16世纪英国一个典型农户年产5吨谷物,同时期中国长江三角洲的农户年产量仅为英国的40%, 19世纪中叶也没有达到英国16世纪的水平。中英这种差异主要取决于(  )

A.经营方式B.社会制度C.工业革命D.经济政策

11.

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 中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我们认为,西欧国家为维护独立和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向好的方向发展。 这反映了中国政府(  )

A.和法国政府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B.联合西欧抵制美苏争霸C.认识到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D.支持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二、材料阅读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宋朝片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生产率。海港而不是古老的陆路,首次成为中国同外界联系的主要媒介,穆斯林商人和水手成为亚洲诸海中活动的伟大创业者。中国的出口品大多是制成品,如丝绸、瓷器、书画等。而进口品多半是原材料,如香料、矿石和马匹灯。因而,宋期时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不过,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这一潜在的可能从未实现。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500—1800年,欧洲人利用他们与非洲和美洲越来越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尤其是 三角贸易 ,不断扩大对亚洲经济的全面参与。美洲的糖和大西洋的鱼为欧洲人提供了卡路里和蛋白质,亚洲的棉纺织品为欧洲人提供了衣服从而节省出大片牧场,美洲货币的大量供给使欧洲能够追求微观和宏观的经济优势,促进了欧洲的资本积累。经过三个世纪的努力,欧洲在全球最早开始了工业革命,并用进口替代和工业品出口拉动战略,最终抵达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位置。

——招弗兰克《 白银资本》

(1)报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简要评价 古代中国成为海上强国的潜在可能从未实现 的观点。(13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宋朝对外贸易架构的市场相比。1500—1800年的世界市场有哪些发展变化。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12分)

三、开放性试题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工业革命 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传统的观点认为工业革命走一场 突变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工业革命 渐进论 兴起。概念之争论体现的是对工业革命总体认识的分歧,这场争论势必还将延续。
有学者对此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经济发展存在渐进性和连续性, 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进步及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突破了传统的生产方式,是社会生产力的一次空前飞跃。工业革命实际上是突变和渐进的结合,它不同于政治革命,但其意义绝不亚于后者。所以,开始于经济领域,继而发展到社会和政治领域的这场重要变革,完全可以称作是一场革命。

——杨宁一《世界近代史的学术动态》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就材料中的一个观点进行探讨(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

四、材料阅读

14.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为了整治吏治,宇文泰将贪赃者放宽到满三十匹才处大辟死罪,这比《梁律》的满十匹处死和北魏北齐的 脏满一匹者死 都要宽松,但这是为了更好地执行法律。他赫然公告: 杀一利百,以清王化,重刑可也。 史书记载,宇文泰 用法颇严 ,一旦发现贪脏枉法的官吏.即给予惩治。对于以前的贪官,宇文泰还制定了 征备之法 ,就是以前犯的事赦免,但只要有线索可以追查到的,一定要追查到底,记录在案,贪脏所得一定要追索回来。……建立文案程式,所办事项都要绩效勾检,确保落实。所有收支都要黑笔记入,红笔记出,收支数据一目了然。
若名历史学家陈寅格对这股起于北疆的政治集团能取得三国竞逐的最后胜利称羡不已: 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但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制度反腐的胜利。

——《人民文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宇文泰整顿吏治的主要措施。(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宇文泰整顿吏治的作用。(6分)

15.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美国国务院历史学家办公室承认, 特刹是到了1947年底和1948年初,日本出现了经济危机,同时又看到共产主义力量的曼延,促使(美国)重新考虑占领政策 。美国当局认为 重新武装日本和一个好战的日本不再对美国构成威胁,相反,真正的威胁来自共产主义特别是亚洲共产主义的兴起 。在这种情况下,原定对日本进行的整肃工作也就成了一出滑稽剧。本来整肃是对日本军国主义 进行必要的政治上解除武装 ,不许军国主义分子担任公职,但真正被清洗的日本官僚上层人物仅为1809人,占应被清洗人物的1%还不到;漏网人中就有今日日本安倍首相的外祖父、甲级战犯岸信介。
事实上,从战后到今天,美国都竭力在实砚百年来使日本臣服于美国的梦想,而对于只有 丢脸意识 而无 罪恶意识 的日本,也正好需要向征服它的美国臣服。一个霸权主义路上逐渐衰落的美国,一个想在美国庇护下重走军国主义老路的日本,两者的结合对世界绝对不是好兆头而是值得高度警惕的凶兆。

——张宏毅《深挖日本否认二战罪行的根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对日政策的变化及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日政策变化的影响。(6分)

16.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分)
材料 汉武帝既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又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皇帝。与他同时代的司马迁评价其 四海承平疲耗中土,事彼边兵,人无聊生。偏观嬴政,几欲齐衡 。百年后的班固则称其 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知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千年之后的司马光则认为: 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指汉武帝能够遵守先王之道,懂得如何治理国家,守住基业),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摘编自姜鹏《汉武帝的三张面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述汉武帝的一生的重大事迹。(9分)
(2)报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分析三位史学家会对汉武帝产生不同评价的原因?(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