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3.2017届 四川省德阳市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6 浏览数:122

一、单选题

1.

自秦至唐,政府先后推行授田、占田、均田,到清嘉庆、道光年间,还有人提出 限民田 均贫富 抑兼并 的主张。这说明(  )

A.政府重视保障土地私有权B.土地国有成为大势所趋C.限制地权有一定社会基础D.均平理念已成社会共识

2.

汉武帝任命外戚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并领尚书事、为中朝之主。从此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成为惯例。这种做法(  )

A.使相权受到了制约B.导致武将专权局面C.致使行政机构膨胀D.推动决策权的转移

3.

宋代理学家指出,孔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困厄万端;颜渊一箪食、一瓢饮,穷居陋巷,但他们化解了身处逆境引起的外感之忧,便自得其乐。这反映出宋代理学家(  )

A.重视人的内在完美B.反对人对物欲的追求C.强调对物理的探究D.忽视道德教化的作用

4.

清代康熙、雍正年间,减免土地税成为惯例。常常 一年蠲及数省 一省连蠲数年 ,全部免征当年的应纳钱粮。这一做法旨在(  )

A.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为推行新税制创造条件C.推动土地租佃关系的发展D.增强民众对朝廷的认同

5.

1887年,盛宣怀的电报总局与英国大东、丹麦大北公司签订 齐价合同 更得分收每年五、六十万,岁入共二百数十万元 。这表明中国近代电报业(  )

A.实现与洋商的平起平坐B.在国际竞争中颇具优势C.挽回了国家的部分利权D.受到政府的鼓励与支持

6.

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多篇文章,重点围绕 公德 自尊 爱国心 独立性 自由观念 等进行了探讨。梁启超发表这些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批判封建伦理旧道德B.强调维新变法的重要性C.增强国民的公民素养D.为建立民国作思想准备

7.

1934年,由于美国大量高价购买国外白银,致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在三个月内白银外流量就达2亿元之多。对此,国民政府(  )

A.强化经济统制B.推行币制改革C.扩大财政赤字D.扶持官僚资本

8.

1982年,可口可乐公司在北京各大商场展开产品促销,这是中国当代市场上第一次卖场促销活动。对此,北京各大报做出激烈反弹,如《北京日报》发文认为引进可口可乐浪费国家大量外汇资源。外经贸部也做出停止可口可乐内销的决定。这表明(  )

A.政府机关权力意识浓厚B.百姓缺乏正确的消费观C.市场经济未被普遍认可D.阶级斗争思维仍然存在

9.

据古代雅典著作《诉美狄阿斯》记载:美狄阿斯在公共场合同德摩斯提尼发生了争执,并打了德摩斯提尼一拳。对此,德摩斯提尼并没有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还击,而是提起诉讼,对美狄阿斯进行控告。这一个案可以说明当时雅典(  )

A.同态复仇习俗已经被废止B.司法诉讼程序非常严谨C.法律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D.司法判决均能秉公处理

10.

表1是学者对出席1787年制宪会议的全部55名代表们财产状况和职业的统计。作为史料,它可以(  )
表1 制宪会议代表财产状况和身份分布表

财产状况和身份

拥有公债券

土地投机商

高利贷者

奴隶主

从事商业、制造业和航海业

小农和技工

人数

40

14

24

15

11

A.佐证美国宪法内容的局限B.表明美国工业资本的崛起C.证明制宪过程的尖锐冲突D.说明美国宪法缺乏权威性

11.

1850年代以前的英国,离婚诉讼的判决程序烦琐,并且费用高昂。1857年,《婚姻诉讼法》通过,将离婚诉讼的判决从教会法庭转向了新设立的离婚法庭,并降低了离婚的费用。上述变化反映了当时英国(  )

A.妇女获得经济独立地位B.传统婚恋价值观的瓦解C.司法裁定效率显著提高D.个人自由观念普遍发展

12.

下表反映了苏联农业发展状况,这集中体现了苏联(  )

时间

粮食产量

粮食出口

1930

8354亿千克

483亿千克

1931

6948亿千克

518亿千克

A.农业集体化导致了粮食产量的下降B.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刺激加大粮食出口C.牺牲农业以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对外关系改善导致了粮食出口的增加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历代均重视对边疆的治理。秦将郡县制推行到边疆地区。汉王朝除了设置郡县外,还设立属国管理内徙边疆民族,使其成为汉王朝边疆防御的重要力量。唐朝追求 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 ,实行开明的治边政策。另外,为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元朝通过设立行省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清王朝从中外一体(内地与边疆为一个整体)的认识出发,以积极态度治理边疆各民族,使其起到 屏藩 拱卫 作用。在实际运作中,突出改革行政体制,如中央设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地方则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统治体制。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 民国初年,边疆问题突出,但是北京政府由于诸多原因,无暇筹边。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开始注意边疆问题。为实现边疆的内地化,国民政府在边疆推行省县制、改土归流,改革盟旗制度等,以达到政治的一体化。制定并实施了开发和建设边疆的一些列经济政策,如在边地屯垦及移民实边,改善边疆的交通与邮政,改良边疆民众的生产技术,设立边疆金融机构并兴办实业等,以此来发展边疆地区的经济。同时开展边疆教育,提高边疆各民族的文化水平。国民政府政府还下令改正西南少数民族称谓,取消歧视称呼。

——摘编自马玉华《治边政策:从清代到民国的梳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治边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古代治边政策的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治边政策相比,国民政府的治边政策有何发展,并分析其原因。(13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我国国务院的六次机构改革

时间

数量

备注

1982

61

人员51万减到3万,部委领导平均年龄从64岁减到60岁。

1988

60

调整和减少工业专业经济部门,撤销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核工业部,组建能源部。

1993

59

首次提出政府机构改革的目的是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1998

29

撤销了电力工业部、冶金工业部、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等几乎所有工业专业经济部门。

2003

28

建立国资委、银监会,组建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改为国家发改委,计划从名称中消失。

2008

27

明确提出大部门制,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等部门。

——摘编自陈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历程述略》

解读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政府机构改革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南北朝时期,佛教势力发展很快,僧侣不须纳税服役,部分寺院积聚起雄厚财富,控制着大量土地和劳动力,灾难时,不但不对灾民施以援手,反而趁机吞并土地。北周武帝执政后,为实现天下一统,于建德三年(公元574年)下诏废佛,把北周境内几百年来僧侣地主的寺宇、土地、铜像、资产全部没收,充作以后伐齐的军费之用;同时把近百万的僧侣、僧祇户、佛图户编入民籍,进行生产;又选其中壮丁为兵,扩大府兵队伍。建德六年平北齐后,武帝又令断齐境佛法。据《历代三宝记》称: 周武帝一世……毁破前代关山西东数百年来官私所造一切佛塔,扫地悉尽,融括圣容,焚烧经典。八州寺庙出四十千,尽赐王公充为第宅,三力释子减三百万,皆复军民,还归编户。 周武帝灭佛,达到了他的预期目的,用他的话来说,是 自废(佛)以来,民役稍希,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西伐妖戎,国安民乐,岂非有益!

——据余世明《北周武帝改革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周武帝废佛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周武帝废佛的影响。(9分)

1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出于对国家积贫积弱的忧心和对 祖宗之法 的怀疑,北宋神宗即位后,即命王安石推行变法。为了及时有效地制定和推行新法,宋神宗特命设置了 制置三司条例司 ,在这个机构中,他听从王安石的举荐,起用了一批主张变法的新人。随着新法的出台、实施,朝内外一批守旧势力开始攻击新法。面对种种阻挠,神宗力排众议,先后罢退了一批对变法持否定意见的官员,继续支持新政。但守旧势力的攻击并没有停止,特别是随着变法的逐步深入,触及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越严重,守旧势力的进攻就越猛烈。逐渐的,神宗开始左右摇摆,他一边安抚守旧派大臣,启用曾被罢退降职的旧派人物,一边坚持改革,以平衡新派、旧派的力量。最终,神宗在曹后、高后再次流涕,向神宗哭诉 安石乱天下 的情况下,罢王安石相,变法遭受严重挫折。

——据杨硕《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神宗在王安石变法中的主要举措。(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神宗在王安石变法中的作用。(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