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6.2016—2017学年度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27 浏览数:201

一、单选题

1.

中国古代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中央政府鞭长莫及,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通过建立巡视制度,防范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职掌巡察的监察机构通常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扰,便于独立行使职权。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根本目的是(  )

A.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B.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C.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D.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

克利斯提尼创新十个地区部落,代替四个血缘部落。他把全阿提卡分为三十个区,其中十个区在雅典城及其周围,十个区在沿海,十个区在内地。每三个不同的区,即一个城郊区、一个沿海区、一个内地区,合为一个地区部落。这一举措(  )

A.使工商业奴隶主获得参政议政权B.分散氏族贵族力量摧毁民族制残余C.使雅典民主政治进入 黄金时代 D.对威胁城邦民主的人具有震慑作用

3.

2017年1月27日,美国新上任总统特朗普发布 禁穆令 ,限制来自叙利亚、伊拉克、伊朗、苏丹、索马里、也门和利比亚这7个主要穆斯林国家的公民进入美国,要求来自该多个国家的难民在120天内被禁止人境美国。2月3日,美国华盛顿州西区联邦地方法院法官詹姆斯·罗巴特作出裁决,在全美范围内暂停实施特朗普颁布的限制难民等群体入境的行政令。材料反映了美国政治制度的(  )

A.联邦制原则B.两党制下的对垒角逐C.分权制衡原则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4.

阅读下面三幅图片,表述正确的是(  )

A.图1和图2的经济主张是继承发展关系B.图1和图3都建立了农民阶级政权C.图2和图3都主张与西方国家平等交往D.图2的主张符合近代历史发展潮流

5.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他们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这表明辛亥革命(  )

A.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B.对美帝国主义抱有幻想C.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D.完全抛弃中国政治传统

6.

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

A.打击对象基本相同B.领导力量基本相同C.革命性质基本相同D.革命道路基本相同

7.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这次国际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8.

欧共体成立后,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从20世纪70年代起,欧共体国家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了共同政策,对外尽量 用一个声音说话 ,进—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这种联合(  )

A.恢复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B.完全摆脱了美国的控制C.导致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D.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9.

宗庙之牺(祭祀用的牺牲品)”变为 畎亩(田地)之勤 ,这种现象开始出现于(  )

A.西周B.东周C.秦朝D.西汉

10.

古诗《朱陈村》中这样描述:“……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该诗歌反映的经济生活图景是(  )

A.自然经济B.长途贩运C.工场手工业D.资本主义萌芽

11.

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这种 工商食官 是指(  )

A.官营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民营手工业D.工场手工业

12.

明清时期,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这反映了(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赋役征银促进了农业的商品化

13.

阅读下面三幅图并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北宋东京城与唐朝长安城最大的不同是(  )

A.早期金融机构林立B.出现地域性商帮C.广泛使用货币交易D.打破了坊市界限

14.

宋代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上谕大臣……又曰: 广南市舶(市舶司,为掌管海外贸易征税、管理外商及收购舶来物货的官署),利(利税、利润)甚厚,提举官(管理市舶事务的官员)宜得人(用人得当)而久任。庶(期望)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减轻人民的财力负担)也。 这说明宋代(  )

A.发展朝贡贸易解决财政危机B.严格奉行重农抑商政策C.市舶贸易日益受到政府重视D.贸易主要出于政治目的

15.

不少学者认为,单就航海技术而言,中国人早就具备了发现美洲甚至环球航行的条件,但事实上中国人却与地理大发现失之交臂。造成这种悲剧的文化心理原因是(  )

A.实行海禁、闭关锁国B.中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C.天朝上国 的观念D.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16.

十六世纪未至十七世纪初,英国王室土地入不敷出,大批馈赠或出售土地,如当时女王就将其名下的土地分送给近臣(价值达81.7万英镑),还有大量非贵族商人、手工工场主及一部分富农购置大批土地也跻身于贵族行列,从他们中间游离出相当—部分人(新贵族)从事经商、圈地和海盗活动,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开始与自己原来所属的封建阶层分道扬镰。材料说明(  )

A.王室出售土地受商业革命影响B.王室出售土地受价格革命影响C.长期战争使王室土地收入锐减D.该现象巩固了封建地主的地位

17.

海权论 的集大成者马汉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认识到发展海权、控制海洋对国家繁荣强盛具有决定性影响,并得出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性领悟,即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就能控制海上主要战略通道和海上贸易这一主要的国家富源,便可控制世界财富和资源的流向,从而决定—国兴衰并影响世界历史进程。标志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的事件是(  )

A.1488年非洲好望角的发现B.1588年打败西班牙 无敌舰队 C.1651年《航海条例》的颁布D.1763年在英法七年战争中取胜

18.

黑奴贸易开始于15世纪,欧洲殖民者把非洲的黑人贩卖到美洲充当奴隶,大量的非洲黑人就这样来到了美洲。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但英国人后来居上,成为 三角贸易 的主要经营者。1841年在英国的倡议下,英国、奥地利、法国、普鲁士和俄国在伦敦签订了《取缔非洲奴隶贸易条约》,英国转而成为最积极的废奴倡导者。英国前后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外贸政策的调整B.黑人奴隶的反抗C.人道主义的觉醒D.工业革命的开展

19.

下图为英国在不同时期城市和农村人口比重统计表,造成英国人口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7世纪中期

18世纪中期

19世纪中期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78%

22%

67%

33%

48%

52%

A.农业生产的严重萎缩B.国家户籍管理制度改革C.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D.大量外来移民涌入城市

20.

荷兰东印度公司与美国垄断公司的不同之处是(  )

A.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B.垄断经营C.政府的特许D.只有经济职能

21.

杨宁一教授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里写道: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大致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第二阶段的工业革命是在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取得了比第一阶段更多、更重要的成果。这说明(  )

A.技术发明源于生产实践B.科学理论推动技术发明C.社会根本矛盾发生变化D.技术发明英国一枝独秀

22.

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 英国制造 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飘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豪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调敝、经济箫条的状况。这主要表明近代中国(  )

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主动融入全球化进程D.商品经济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23.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使 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 ,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湖北官织布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十万多匹。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 创见之事 。这说明洋务运动(  )

A.全面学习西方卓有成效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C.实现了自强求富的目的D.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24.

下图为1912年~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示意图。此图说明(  )

A.民族资本无法与外国资本竞争B.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C.国际局势影响着民族工业发展D.国民政府倡导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二、材料阅读

25.

交通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和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隋王朝在天下统一后即做出了贯通南北运河的决定。隋开运河有经济方面的动机。 中国古代很长时期内,经济重心一直在黄河流域,北方的经济比南方进步。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400多年的混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与此相比,南方经济获得迅猛发展,成为全国经济重心。隋统一全国后,格外重视这个地区,但隋定都长安,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随经济重心的发展变化南移。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长安需要与富庶经济区联系,需要南方粮食物资供应北方,不论是中央朝廷还是官僚贵族或是北方边境。同时,长期的分裂阻断社会南北经济的交流,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却要求南北经济加强联系。
隋开运河不仅仅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也有政治方面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门阀世族大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力量相当强大。隋统一后,他们依恃其强大的势力,企图与中央政权抗衡。这一尖锐矛盾在江南地区一直存在,使隋政权面临严重烕胁,隋统治者要实施对南方的有效统治,贯通南北运河势在必行。同时,北部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对隋亦是大患,隋王朝派出大量军队驻扎边境,这些军队仅靠屯田是不够的,必须依靠江淮和中原粮饷供应。路途遥远, 开凿运河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百度百科

材料二
材料三 19世纪40年代美国领土的急速扩展,为原本居住在东部地区的居民源源不断西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修建太平洋铁路不但与美国的 西进运动 有关,也大大推动了 西进运动 。西部广阔,肥沃的土地等着更多的人前去开垦、耕种,大大小小的金矿银矿也缺人开采。而东部反过来又为西部的各种自然资源提供了加工地和市场。美国东部已经有了非常密集的铁路交通网,但在密西西比河以西几乎是一片空白,地理和交通的原因使得西部成了美国相对独立的地区,不仅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也成为国家稳定统一的隐患。太平洋铁路西段要穿越整个地势险峻布满坚固花岗岩的内华达山脉,工程极为艰巨且修建费用十分昂贵。当时南北战争正在进行,处处需要用钱,但林肯总统却对太平洋铁路计划十分感兴趣,坚决支持这个计划,国会最终同意并通过太平洋铁路法案,法案规定发行政府债券作为修路资金。太平洋铁路从1863年开始动工,1869年建成,费时6年,穿越了整个北美大陆,全长3069公里, 这条铁路大动脉的建成,大大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以及西部的开发,也为美国社会的融成一体提供了条件,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这条铁路成就了现代美国。

——百度百科搜索整理

(1)依据材料一,概括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历史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准确揭示图1、图2、图3之间的内在关系。材料二所对应的工业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7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太平洋铁路修建的历史背景。依据材料一、三,归纳隋朝开通大运河与美国修建太平洋铁路有哪些相同的历史意义。(12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近世的改革事业,来源是很远的,蓄势是很久的。这种变动,不发则已;一发之后,就如悬崖转石(看得他似乎也有顿挫,其实算不得什么),非达到目的不止。所以现在正是个变动的时代;正是个变动了,方在中途的时代。要讲什么保存国粹,什么变动得不可太快,都是白说掉的话。这个无关于是非,且亦无所谓是非,只是大势如此。

——吕思勉《中国通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晚清 改革事业与大势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清雍正帝也强调 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为末也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要求官员留心劝导,让百姓重视本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教材

材料二 甲午战争前后中国近代企业统计表

时间

类别

厂矿数

资本额千元

占总资本额的百分比

甲午中日战争前

商办

53

4707

224%

官督商办、官办

19

16208

776%

甲午中日战争后

商办

63

12465

70%

官督商办、官办

18

5345

30%

(1)依据材料一,清朝此时奉行什么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对古代中国产生过怎样的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二,相比甲午战争前,甲午战争后中国近代企业发展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5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清政府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有何历史意义?(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