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8.2017届 河南省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1 浏览数:201

一、单选题

1.

有学者认为: 秦亡以后,历代统治者大多耻于与法家为伍,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理论面临着要么改变、要么消亡的命运。 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法家思想(  )

A.是主张专制集权的思想理论B.不利于政治局势长期稳定C.是秦朝暴政形成的理论依据D.违背了儒家伦理道德规范

2.

《汉书·食货志》记载: 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驰商贾之律,然市井子孙亦不得为官吏。 汉武帝时盐铁官营,大商贾桑弘羊、东郭咸阳等相继任官,出现了 吏道益杂不选而多贾人 的局面。这表明西汉(  )

A.商人地位受制于国家政策B.抑商政策仍在不断强化C.利用官营政策调解阶级矛盾D.商人群体壮大威胁统治

3.

抗战时期,汪伪政府禁止在报刊杂志上发行不利于 中日亲善、中日提携 诽谤南京政府 的内容。这是因为(  )

A.抗日救亡成为时代主题B.众多大众传媒服务于抗战C.大众传媒引领社会思潮D.报刊杂志可引导社会舆论

4.

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总结发言中,毛泽东指出: 新中国与苏联应该站在一条战线上,是盟友,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进行声明。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我们也不急于去解决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 这反映了当时(  )

A.冷战爆发影响中共决策B.帝国主义国家封锁了中国沿海C.中共需要苏联经济援助D.新中国推行 一边倒 外交方针

5.

下面是古代雅典公民告发将军的案件统计表(部分)材料反映了古代雅典(  )

被告发的将军

罪名

审理机构

审判结果

审判时公元前

伯利克里

挪用公款

陪审法庭

罚款

430—429

修昔底德

叛国

-

缺席审判,死刑

424

埃及纽斯海战的8位将军

未打捞战士尸体

公民大会

8人判死刑6人被处死,

2人缺席审判

406

提莫马库斯

叛国、盗用公款

陪审法庭

缺席审判,死刑

360

提莫修斯

叛国,受贿

陪审法庭

罚款

356

A.陪审法庭是最高权力机关B.直接民主确保了司法公正C.公民有依法审判的权利D.公民有较大监督和问责权

6.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在以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反映时代精神的新思想的同时,又特别重视继承和利用在中世纪遭到摧残的古希腊罗马的 世俗文化 ,并以此作为反对封建神学的思想武器。这反映出(  )

A.人文主义者反封建的软弱性B.文艺复兴摧毁了神学世界观C.古希腊罗马文化有反专制色彩D.文艺复兴歌颂自然与人性

7.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海外支出费用激增,国内黄金储备急剧减少。与此同时,西欧和日本却出现了美元过剩现象。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国际金融体系失去了稳定性B.美元的价值逐渐下降C.美日欧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D.美国经济实力逐步下降

二、材料阅读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8世纪早期,英国城市人数约占总人口的20%—25%,1801年为33%,而到1851年时,英国已有580多座城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54% ,英国已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城市就业机会增多,形成了一股吸引农村移民的强大拉力。随着技术革新在棉纷织领域的展开,轻工城市率先异军突起。煤炭工业、冶金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一批能源和重工业城市。另外,交通运输业的变革,亦给英国平添了一批新的交通枢纽城市。城市化改变了英卧的经济地理状况,使英国由一个封闭分散的农牧社会变为一个经济一体化的城市文明社会。

——摘编自陆伟芳《简析近代英国城市化的特征》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商埠的开放成为中国近代份岸城市兴起的契机。1842 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由广州一口贸易变为五口通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除开放沿海一系列口岸以外,又增辟了长江流域的沿江口岸。与此同时,在我国广大西南、西北的内陆边疆地区,陆路商埠城市也得到一定的发展。这类城市在北方有张家口、库伦、恰克图;西北有嘉峪关、喀什、伊犁、塔城;西南有云南的河口、思茅,广西的龙州,西藏的亚东、江孜等城市。以上内陆城市与沿海、沿江城同组成了我国近代口岸城市体系。

——摘编自田兵权《中国近代城市转型问题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实现城市化的有利因素,并分析其影响。(1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口岸城市发展的特点。(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口岸城市的形成与英国城市发展的不同。(8分)

三、开放性试题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伴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但郡县制与封建制相比要好得多,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分析材料,以 制度创新与实践 为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观点,论述须有史实依据)

四、材料阅读

10.

【历史——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漕运是利用水道调运漕粮的一种专业运输,明代对漕运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明初,朱元璋建都南京,由于运河不通,北运漕粮多取海道。永乐即位以后,迁都北京,罢海运,转河运,以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山东、河南等为有潜地区。明初,潜粮无定额,每年多寡不一。成化八年,始定年漕运额为四百万石,这一数额为清初所沿袭。一年一度的潜运往返时间较长,为了不耽误次年漕运,宪宗时,规定各有漕省的漕船必在九月初一以前抵达京师。世宗时,进一步具体规定南方各省漕船的出发和过淮时间。景泰二年设漕运总督,总理漕政,下辖各类漕运官吏和漕司,领十二把总,由十二把总率卫所屯丁分运各有漕地区漕粮。明代漕运,朝廷规定可以附载其他货物,业城镇的兴起。沿途出售。漕运中的这一现象,有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并推动一些商业城镇的兴起。

——摘编自《漕运的历史演进与阶段特征》等

(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漕运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漕运制度改革的影响。(7分)

11.

【历史——选考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祖冲之, 专功数术,搜拣古今 ,广泛收集从上古时代起直到6世纪他生活的时代止的各种文献资料,进行了认真的考察。他还 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 ,在天文历法方面,编制了一部新历法,即《大明历》。曾经设计制造过水碓磨(利用水力加工粮食的工具),铜制机件传动的指南车,一天能走百里的 千里船 以及类似于木牛流马的陆上运输工具。最值得一提的是,祖冲之则将圆周率推算到更加精确的程度。据《隋书·律历志》记载,祖冲之确定了兀的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过剩近似值3.1415927,π的真值在这两个近似值之间,即3.1415926<π<3.1415927精确到小数7位。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成果,直到约一千年后,才为15世纪中亚数学家阿尔·卡西和16世纪法国数学家韦达所超过。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祖冲之科学研究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祖冲之在中国科学史上的地位。(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