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9.2017届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7 浏览数:137

一、单选题

1.

自殷周以来,中国古代宗族制度经历了先秦典型宗族制、秦唐间世族(士族)宗族制、宋元间大官僚宗族制、明清绅衿富人宗族制。这一变化表明,中国古代宗族制度(  )

A.社会功能逐渐减弱B.政治功能趋向增强C.主体呈平民化趋势D.始终坚持儒学主导

2.

东汉时女子赵娥砍死杀父仇人后 诣县自首 ,县令尹嘉钦佩赵娥的孝行,但又因国法 杀人者死 而犯难,拒绝受理此案,并辞官而去。最终汉灵帝下旨,免去赵娥的死罪,还封她为 孝女 烈女 。这反映了当时(  )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B.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C.地方官员懒政现象突出D.执法行为具有随意性

3.

唐代有很多描绘商人生活的诗篇,如元稹的《估客乐》和刘禹锡的《贾客词》等,大多极力渲染商人和农民的苦乐之别。而到了宋代,文学作品更多宣传的是商人和儒生的苦乐之别。由此可见,宋代(  )

A.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B.财富多寡决定人的社会地位C.儒学的义利观遭到颠覆D.政府政策变化提升商人地位

4.

宋代读书人无论在位与在野都敢于品评朝政,力争 正君心 得君行道 ,但明代知识分子很少议论时政,王阳明就要求门人恪守 君子之思不出其位 。这主要由于明代(  )

A.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B.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C.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D.政治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

5.

下图为中国近代某一时期设立厂矿的趋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商品经济基本取代了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B.辛亥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些障碍C.外国对华的资本输出逐渐减弱D.清末新政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6.

甲午战败之后,满族人士寿富、盛昱等人的言论已超越 满汉畛域 ,呼吁各民族团结御侮;民国建立后,人们有意识使用 中华 一词来命名各种事物,政党、团体等都是如此;五四时期, 中华民族 概念更是贯穿于言论和行动中。这体现了(  )

A.满汉民族差异已经消失B.近代思想与社会政治具有联动性C.政权变更引发民族认同D.资产阶级政党主导了思想的变迁

7.

据一位日本学者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中国进口轻工业产品下降的幅度有3/4,从占进口总额的一半多,下降到只有14%。重工业产品主要是机器的进口,1912年占进口总额的7%,1936年则增至47%。这(  )

A.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B.避免了 大危机 对中国的冲击C.反映了中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D.改变了中国近代的工业布局

8.

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建设成就表

时间段

制定或修订的主要法律

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

1982年宪法、选举法、刑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20世纪90年代初到党的十五大召开

公司法、银行法、劳动法、合伙企业法、价格法……

1997年至今

证券法、反垄断法、行政复议法、侵权责任法、立法法、反分裂国家法、物权法、社会保险法……

这表明,三个时期法制建设的共同点是(  )

A.完善法律程序B.突出社会立法C.维护国家统一D.注重经济立法

9.

法国学者库朗热说:“(雅典)公民的义务不只限于投票。轮到时,他要担任他所在区域或部落的官员,他每年平均有两次要担任审判官,所有的公民在他的一生中至少有两次参加五百人元老院的机会,如果被人投票选中或抽签抽出了自己,他更可任城邦中的执政官:长官、将军、民政官做法(  )

A.使政治实践长时间停留在较低水准B.激发了全体居民的参政热情C.使公民政治分工得到进一步的明确D.注重发挥政治精英主导作用

10.

1791年12月,由美国国会决议并经各州批准,通过了10条修正案,构成了美国的《权利法案》,保证了言论、出版和宗教信仰自由,规定了陪审团的审判权和诉讼程序,禁止对公民的 无理审查和扣押 ,规定不能强迫被告自证其罪。该法案(  )

A.弱化了各州的权力B.保障了全体民众的基本权利C.限制了政府的权力D.落实了《独立宣言》的各项原则

11.

从革命性质分析,俄国革命实际上经历了三种革命:即发生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等工业中心的无产阶级革命,发生在广大农村的以农民夺取土地为主要方式的农民革命,发生在民族民族革命。最终,力量弱小的布尔什维克党赢得并巩固了政权。据此判断,俄国革命的成功主要是由于无产阶级(  )

A.有效调动了各种社会力量B.坚持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C.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突出了农村革命的主体地位

1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资金都是有条件的,受援助国须实行其建议的经济改革。从1980年起近20年时间里,菲律宾接受了其援助资金,却因降低关税壁垒、实施贸易自由化的措施导致外国商品蜂拥而至,经济陷入长期衰退,贫困更加普遍。这实质上反映了(  )

A.世界银行的影响力下降B.世界经济中南北问题突出C.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放缓D.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瓦解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所谓 富民 阶层,是中唐以来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又称 富室 富家 富户 ,还可称 大姓 望族 豪族 兼并之家 等。他们主要以农业为致富的途径,也包括了以工商等其他途径。作为一个在社会经济分化中产生的新兴阶层, 富民阶层具有区别于其他社会阶层的显著特征,即没有政治特权,仅仅占有财富和拥有良好的文化教育,依然属于 的范畴。作为富民家庭,维持其家业不败,一是靠财富,二是靠文化教育。明代影响较大的富民大姓,大多是发迹于宋,壮大于元。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从事手工业、商业的富户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发展起来。时人王世贞曾指出: 盖东南者,国根本也。富民者,东南所恃以雄者也 。到了清代,富民阶层仍是社会上最具有影响力的阶层之一。在拥有经济力量之后,富民努力通过读书应举,谋取政治权力,出现了 百姓之富者争出金钱而入学校 的状况。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璟《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 18世纪的英国尽管存在严格的社会分层,但社会分层并非一成不变,它具有更强的流动性和开放性,其典型特征是出现了更多向上、向下的流动,而这种流动同经济和社会变化的过程相吻合。英国贵族的开放是单向度的,主要是允许贵族家庭成员向下流动,社会的中下层几乎不可能成为社会上层的一员;中间阶层不仅在数量上迅速扩大,而且发展出自己的意识形态,正在变成一个界限逐渐明确的集团,他们以自己的商业财富和生活背景为荣,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并开始谋求政治权力和地位;社会下层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为新社会准备了一个重要的部件。社会流动是英国社会整合的一种有形方式。

——摘编自舒小昀《18世纪英国社会流动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 富民阶层 形成和发展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社会阶层流动的特点及其影响。(13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历史示意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工具。
根据示意图,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充分,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表达清楚)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康熙统治后期一直准备立储之,但未对储君的人选表明态度。雍正继位后,吸取前朝建储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切身经历了九龙夺嫡的痛苦,因此对皇位继承制度进行改革,创立了秘密建储制度。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上谕: 今联诸子尚幼,建储一事,必须祥慎,此时安可举行,然圣祖既将大事付托于联,朕身为宗社之主,不得不预为之计。今朕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诸王大臣或宜知之 。此外, 又另书密封一匣,常以随身 。雍正帝用此方法将皇位传给皇四子弘历,这是秘密建储制的第一次成功运用,相对于嫡长子继承制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的原则,秘密建储制 择贤而立 的思想是很大的进步,皇帝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其思想、作为、素质等因素深深影响着国家的兴亡,历史上因 嫡长子继承制 继位的昏庸无能之辈导致国家衰亡的实例不少,加之乾隆帝在位时期的大作为,更显秘密建储制的优越性。此外,长子继承制意味看 公开立储 ,这就很容易导致皇子与大臣结成党派,康熙时期形成的 太子党 四爷党 八爷党 等党派,不利于政局的稳定,而秘密建储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党派之间的斗争。乾隆四十三年谕旨: 不可不立储,而尤不可显储,最为良法美意,我世世子孙所当遵守而弗变者 ,从而将秘密建储作为制度正式确立下来。

——摘编自单精《略论清朝中秘密建储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前期皇位继承制度改革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前期皇位继承制度改革的意义。(9分)

1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军队在斯大林的默许下,越过三八线,朝鲜半岛爆发内战,美国认为朝鲜发动这场战争是受苏联的指使,于是迅速作出反应,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第七舰队进台湾海峡,7月7日,在苏联代表未到场的情况下,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美国为主的 联合国军 介入战争,并将战火烧至鸭绿江边,丹东被炸。在金日成求苏联未果的紧急情况下,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顶着重重压力组建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朝鲜战争结束。1954年,日内瓦会议也未能解决朝鲜和平统一的问题,南北双方从终点又回到起点,朝鲜战争使东北是各国重新组合,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战前美苏均势变或了苏、中、朝北方三角关系和美、韩、日南方三角同盟的对抗,出现了美苏冷战 大气候 下的 小气候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美苏冷战结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美苏冷战结束,西欧冷战的标志 柏林墙 倒塌,德国终于实现了国家民族的统一。然而作为半岛分裂的标志 三八线 岿然未动。可见,朝鲜战争给南北朝鲜人民的伤害一时间还是难以消除的。

——摘编自王秀丽《朝鲜战争与东北亚政治格局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鲜战争规模迅速扩大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朝鲜战争的影响,(9分)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京剧被称为 东方歌剧 ,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京剧形或以来出现了众多名伶大师。其中表演艺术最代表性、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当属梅兰芳。梅兰芳(1894-1961),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0岁登台,擅演青衣、花旦、刀马旦各个行当剧目。他尊重传统,大胆革新,在京剧艺术的唱法、念白、做功身段、武打、表演、伴奏乐器等各个方面都有新的发展与创造。1913年首次到上海演出,使很快风靡了整个江南。1918年后,形成独具一格的 梅派 。梅兰芳也是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曾三次赴日、一次赴美、四次赴苏进行演出,获得盛誉。这些活动传播了京剧艺术,增进了国际友谊,更使京剧跃入了世界戏剧之林。在抗战时期,他排演了唤起爱国精神、伸张民族正义的剧目。北平沦陷后,他罢歌息舞蓄须明志,虽然生活极度困难,但他决不为敌伪登台演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先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院长,为祖国建设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摘编自1961年10月刊《戏剧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梅兰芳开始走红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梅兰芳。(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