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0.2017届 天津市河西区高三总复习质量调查(二)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天津市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0 浏览数:181

一、单选题

1.

太子年幼继位,年轻的太后临朝,不得不重用她娘家父兄来协助处理政事,外戚骄横擅权,无视幼主。及至皇帝成年,结纳在自己身边的心腹宦官,发动政变,除掉外戚。皇帝亲政后,自然重用夺权有功的宦官,于是又演成宦官专权的局面。这种外戚、宦官的交替专权,成为东汉后期封建政权的一个特点。 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外戚、宦官权力过大B.君主的权力受到制约C.君权至上的结果D.中央集权所致

2.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当时已经出现了铁犁牛耕

B

政府直接经营一些手工行业,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乘原料,生产不计成本

官营手工业产品大多精美,官营手工业比较发达

C

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棉纺织业成为元朝朝廷赋税主要来源

D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洋纱大量进入中国市场

我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因此受到了严重冲击

3.

《公司的力量》一书中如此表述, 在大航海时代带来的时代剧变中,人类数千年来建立在亲友、乡邻关系基础上的传统商业组织,己无法提供足够的人力和资金。商业合作必须跨越血缘和地缘。超越人格和亲情……”,这段话反映了地理大发现以后欧洲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是(  )
①商品种类增多 ②经营方式转变 ③贸易中心转移 ④贸易范围扩大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③④

4.

晚清官员卞宝第认为, 武夷北苑,夙著茶名。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 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满山遍野,愈种愈多。……”等良田于硗确(把良田看作种茶山地),置耕织为缓图。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西方对华经济侵略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B.中国传统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基本瓦解C.外商操纵市场使中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D.洋商收购茶叶引起当地农业生产结构变化

5.

国民觉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等各解放区,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方针是:以集中优势兵力打运动战为主,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基本的作战方法。这一时期解放战争处于(  )

A.战略防御阶段B.战略相持阶段C.战略反攻阶段D.战略决战阶段

6.

在政府的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 混合经济 下,实现充分就业、收入均等、社会福利、社会保障。该政策是(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福利国家政策C.混合经济D.实现国有化

7.

1956年,毛泽东在《 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鉴于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现象,我们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表明党和国家领导人(  )

A.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B.修改了 一五 计划的部分指标C.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 倾错误D.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材料阅读

8.

(20分)新中国建立初期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和政策,结束了近代的屈辱外交,同时又与当时的国际环境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指出,我们应当采取有步骤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控制权的方针。不承认国民党时代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周恩来在阐释毛泽东这一方针时指出:帝国主义总想保留在中国的特权,我们的方针是先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它们活动的余地。

——复旦大学出版社 颜声殻《当代中国外史》

材料二 周恩来说: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制是必经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该受到其他国家干涉……”

——北京大学出版社 袁明《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参加的第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也是一场复杂的多边外交斗争。关于朝鲜问题,朝鲜、中国和苏联代表团提出的主张。因美国代表的阻扰没有达成协议。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会议通过最后宣言,签订在越南、柬埔寨和老挝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统治,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及世界的紧张局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郭大钧《中国当代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方针。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方针实行的意义。(6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周恩来在建国初期提出的外交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原则提出的国际背景。(8分)
(3)材料三中新中国参加的是哪一国际会议?依据材料三,说明这一会议的成果。(6分)

9.

(20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政府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7世纪初,市场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市场的竞争基本是无约束的。工业革命前夕,英国在竞争有序化,稳定市场秩序方面比其他国家取得了更大的成绩。第一,制定保护财产和合同的法律。第二,建立了保护消费者的商品检验制度和价格控制制度。第三,制定了保妒发明者的专利法。专利制度的建立为知识财产的所有权提供了法律依据,从而鼓励了发明。第四,制定了保护投资者的《取締证券投机法》。第五,建立了保护劳动者的评定工资制度、工厂法和济贫法。

——中国人民大学出级社 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1912年8月~1915年9月,北洋政府在对清末新政法规延续和修改的基础上,比较有系纹地制订与颁布了大量经济法规则,形成近代中国经济立法的第二次高潮。先后颁布了《公司条例》、《商人通例》《公司注册规则》,《商业注册规则》,使得工商企业注册制度渐趋完备。以法制建设的方式表現的倡导和规范作用,有益于近代公司制度的形成和规范化。但是,1916年以后,北洋政府在经济立法方面再沒有多大建树,已经颁布的法规也多成空文。

——清华大学出扳社 陈争平《中国近現代经济史教程》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期间,颁布《紧急银行法》,后来制定《银行法》。美国建立了强有的中央银行体系,把货币、信贷的管理权集中到联邦政府的手里。1933年5月,国会通过《证券法》,此后,国会先后颁布《证券交易法》、《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 萧国亮《世界经济史》

材料四 企业法是经济立法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管理的法的依据,用于处理外部关系和内部关系。邓小平在1978年提出经济立法问题,1988年《企业法》实施。以法治厂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中国人民大学出叛社 陈永勤《中国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在17世纪初工业革命前夕采取的经济措施的目的;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专利制度的建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什么保障?(4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北洋政府时期的经济立法措施的意义、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在1916年以后成为一纸空文的主要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实质。(4分)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1988年制定的《企业法》的背景和目的。(6分)

10.

文明的交流,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 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 大跃进 ,捉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据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等

材料二 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大批耶稣会士来华,其中包括利玛窦、邓玉函、汤若望等人。他们在接受中国传统风俗与生活方式的前提下,传播西方文化。地理方面, 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数学方面,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物理机械工程方面,邓玉函、王徽译绘《远西奇器图说》;还涉及天文历算、水利技术、欧洲古典哲学、美术、音乐、建筑等方西,就其知识水平而言,基本上代表当时欧洲知识界的平均或最高水平。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宁欣《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三 在对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研究时,大多数学者只强调西学东渐,而忽祝了中国文化的西传及其对西方文化的积极影响。其实,中西两大文化体系之间蘊含的某些共性及其互相交流的互补,是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狄德罗主持的百科全书派将中国儒家的自然观、道德观和政治理想作为有力武器,用以批判欧洲基督教的神权统治和君主专制。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著名的《人权与公民权宣言》,还可以看到中国孔子思想的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宁欣《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四 中国近代以后西学东渐的历程

鸦片战争后

林則徐(钦羞大臣)雇人翻译《四洲志》《各国律令》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次鸦

片战

争后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上海同文馆(均为清政府

所办)

李善兰翻译《方圆阐幽》、《垛积比类》

徐寿翻译《化学鉴原》

华蘅芳翻译《地学浅识》

徐建寅翻译《声学》《电学》

甲午

战争

大同译书局(梁启超自办)、译书出版社(留日学 生自办)

严复翻译《天演论》《赫胥黎著》《原富》《亚当·斯密著》

马君武翻译《卢梭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

杨廷栋翻译《万法精理》(孟德斯鸠著)

民国以后

陈独秀翻译《现代文明史》(法国薛纽伯著)

胡适翻译《最后一课》(都德著)《弑父之仇》(莫泊桑著)

(1)依据材料一合所学知识,说明阿拉伯人是如何影响西方文明的?(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末淸初时期西学东渐在传播者和内容方面的特点。(3分)
(3)依据材抖三概括明淸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并概括中学西传对近代西方社会的影响。(4分)
(4)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国近代甲午战争前后西学东渐内容的不同,并分析近代西学东渐所体现的时代要求。(5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