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5.2017届 河北省唐山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7 浏览数:474

一、单选题

1.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税制改革,如齐国实行 相地而衰征 、鲁国实行 初税亩 ,规定不论 公田 私田 都要按亩纳税。这一时期的改革(  )

A.巩固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度B.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趋势C.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实践运用D.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

2.

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第三次是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这种现象说明(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B.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C.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D.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

3.

士子外用儒术以处世,而内修禅学以修身,宋代这种修禅之风在士大夫中流传日盛。 这表明当时(  )

A.异质文化融合,儒家与时俱进B.修禅之风盛行,官场生态恶化C.士子表里不一,社会风气沉沦D.理学陷入困境,亟待推陈出新

4.

1853年,清朝户部下文: 凡川、粤盐斤入楚(湖北),无论商民,均许自行贩鬻,不必由官借运……令四川、广东各督抚招来商贩,远赴邻村。 导致这一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是(  )

A.区域经济差异B.国内政治形势C.抑商政策松弛D.列强侵略深入

5.

图5是20世纪初发行的川汉铁路股票背面示意图。该图片可用于研究近代(  )

A.洋务运动的影响B.西学东渐的进程C.民族企业的效益D.辛亥革命的背景

6.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谈到: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

A.中苏两国关系不断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B.毛泽东把农业农民问题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
C.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必要D.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政策造成了严重后果

7.

1970年6月,中央提出恢复 文化大革命 后业已停止的高等学校招生,招生对象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招生办法是 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 这种做法(  )

A.实际上恢复了高考制度B.导致教育质量大幅下降C.贯彻了新中国教育方针D.体现了拨乱反正的要求

8.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章第二条明确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这意味着(  )

A.一国两制 构想付诸实践B.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建立C.港人治港 原则最终确立D.中国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

9.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材料说明(  )

A.经济发展推动罗马法完善B.罗马法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律C.罗马法程序严谨内容详尽D.自然法理念适应了近代社会的发展

10.

针对美国1787年宪法,民主派领袖杰斐逊称总统制为君主制的 新版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总统权力很大B.杰斐逊拒绝1787宪法C.总统其实就是君主D.美国政治是假民主真专制

11.

1951年,美国把苏联、中国等对日战胜国排除在外,单独和日本媾和,签订《旧金山合约》,并在第二条规定。 日本放弃对南沙群岛及西沙群岛的一切权利、权利根据和要求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南沙群岛主权争端事关中美关系B.日本承认南沙群岛主权属于中国C.美日埋下南沙群岛主权争端祸根D.美苏关系决定南沙群岛主权归属

12.

1957年10月4日,苏联宣布成功把世界上第一颗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卫星送入轨道。美国官员宣称,他们不仅因苏联首先成功地发射卫星感到震惊,而且对这颗卫星的体积之大感到惊讶。这表明(  )

A.苏联在宇宙探索方面占据优势B.美苏争霸开始进入了太空领域C.苏联体制显示出巨大优越性D.美国在新科技革命中甘拜下风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据考,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句话源于顾炎武,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中有如下一段话: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进一步阐述: 夫以数千年文明之中国,人民之众甲大地,而不免近于禽兽,其谁之耻欤》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已耳! 今欲国耻之一洒,其在我辈之自新……夫我辈则多矣,欲尽人而自信,云胡可致?我勿问他人,问我而已。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
材料二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曾一度支持用暴力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1903年他游历美国,在这片曾被他称作 世界共和政体之祖国 的土地上,他见到了世纪之交的怪物——托拉斯,见到了马克·吐温笔下暗箱操作的 黑金政治 。更见到了华侨社会帮派林立、互相残杀的种种丑陋现象。回国后,他冷静想了想,认识到以中国之大,国情之复杂,民众素质之低下,搞起革命来,一定是多年大乱。而最终收拾残局的人,一定是有极大能量和权术的独裁者,到底还是专制。梁启超给革命开出的公式是:革命——动乱——专制,给立宪开出的公式是:开明专制——君主立宪——民主立宪。梁启超在政治上是 善变 的,但他坚持反对封建专制,争取民主宪政的斗争原则始终没变,既反对守旧不变,又反对急进飞跃。梁启超善于弃旧迎新,他的思想紧随时代发展变化,与时俱进。他的善变更是他的可敬之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与梁启超思想的异同点,并指出顾炎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15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政治主张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10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美国人乔·尼尔森总结了一套焦点讨论法,可以帮助人们更清晰更深入的思考,为学习注入现实生活的意义,并且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有效的逻辑框架,帮助他们厘清自己的思考。该方法依次涉及四个思维层面:
客观性层面:处理信息和感官的察觉,即为了得出事实;
反应性层面:与个人感受、情绪、记忆、联想有关的个人反应;
诠释性层面:有意义的联系、整合、理解、领悟;
决定性层面:讨论问题的影响、结果和新方向,探索知识在日常世界中的应用。
材料二 194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要求国会批准《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咨文中说: 我们必须把和平机构坚实的放在……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之上……国际经济合作的基础就是布雷顿森林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建议书。
请运用焦点讨论法的四个思维层面解读材料二。(要求:史论结合,表述合理)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王安石变法是宋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自宋哲宗元祐初年高太后、司马光等人废除新法,到今天历史已走过了900多年。900多年来,有关评议和研究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论著可谓是汗牛充栋。仅以20世纪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研究、评议王安石的传记、变法史实的专书达90余种,发表论文约千余篇,而这些论著又是毁誉、褒扬,莫衷一是。王安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好象一个谜似的,为人们所不理解。封建时代的学者把他看做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的异端,而20世纪初期的资产阶级学者则把他捧到天上,好象在千年前他就是一个为资本主义世界设计的大人物。20世纪50—70年代,史学界普遍接受列宁的评价 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进入80年代以后 抑王扬马 的观点又流行一时。实际上900多年来对王安石变法的评议,其所以跌荡起伏、毁誉不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着900多年的 社会气候

——李华瑞2007年11月10日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讲演稿

(1)根据材料,概括九百多年来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几种基本评价结论。(9分)
(2)指出影响研究评议王安石及其变法背后的 社会气候 。(6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总结起来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它坚信,如果苏维埃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的和必要的。……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它应该是我们的政治参谋班子在目前这个时刻进行工作的出发点。要以象解决战时重大战略问题一样的彻底精神和慎重态度,必要时,还要在计划工作方面作出同样大的努力,来处理这个问题。我不能在这里试图提出全部答案。但我愿意表白我的信念: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的,而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

——1946年2月美国驻苏联大使乔治·凯南国务院电报第511号

(1)根据材料,概括乔治·凯南的基本观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份乔治·凯南的历史影响。(6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此皆为邦大略,小弟於此类凡涉时势二字,极深思索,故於古所无者兴之,恶者禁之,是者损益之。大率法外辅之以法而入於德,刑外化之以德而省於刑也。因又揣知圣心图治大急,得策则行,小弟诚恐前後致有不符之迹,故恭录已所窥见之治法,为前古罕有者,彙成小卷,以资圣治,以广圣闻。恳自今而後,可断则断,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不致自负其咎,皆所以重尊严之圣体也。或更立一无情面之谏议在侧,以辅圣聪不逮。诸凡可否,有宜於後,不宜於今者,恳留为圣鉴,准以时势二字推行,则顶起天父、天兄纲常,太平一统江山万万年矣。

——洪仁玕《资政新篇》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洪仁玕著作《资政新篇》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洪仁玕其人的看法。(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