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6.2016—2017学年度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30 浏览数:319

一、单选题

1.

儒家主张 有为 ,强调个人对家族、国家的责任;道家倡导 无为 ,醉心于个人对社会的超脱。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儒道两家完全对立B.道家是对儒家补充完善C.儒家比道家更先进D.儒道具有不同的处世观

2.

与李斯比较,董仲舒要高明得多,他以 六经为指针,寻找到了与地主制经济、宗法专制君主政体比较相吻合的文化形态。 董仲舒 高明 在(  )

A.鼓吹 以吏为师 B.倡导 儒法结合 C.高举 崇儒更化 D.抨击 无为而治

3.

宋以后的医家有影响者多是在理论上有所阐发,而以技术扬名者即所谓 传奇式医家 则很少见。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在于(  )

A.理学的影响B.医学技术不受重视C.政府的重视D.医学理论并未完善

4.

梁启超、谭嗣同倡民权共和之说时,将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孙中山等革命派在宣传民权主义时,也借助《明夷待访录》。材料意在说明《明夷待访录》(  )

A.倡导民主制B.具有资产阶级思想C.具有普适性D.促进近代民主发展

5.

康德认为,希腊哲学最重要的时代始于苏格拉底。康德做出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在于,苏格拉底(  )

A.批判宗教神学的危害B.注重对人性本身研究C.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D.倡导人独立理性思考

6.

它是当时处于萌芽状态的资产阶级为发展起政治和经济利益,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开展的反对教会精神为代表的封建文化的斗争。 材料评价的是(  )

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7.

图1是法属波利尼亚于1983年的一枚人物纪念邮票。该人物被纪念主要是因为其(  )

A.拉开了宗教改革序幕B.领导了法国启蒙运动C.开创了近代科学体系D.挑战了神学创世学说

8.

启蒙思想家们出版了普及科学知识的《百科全书》,大量发行通俗易懂的文章和小册子。启蒙思想家们的做法(  )

A.提升了民众的教育水平B.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C.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开展D.意在瓦解封建神学统治

9.

北宋苏轼道: 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 。并把当时某些人读书不认真,归罪于书籍易得。导致当时 书籍易得 的主要原因是(  )

A.市民阶层的扩大B.造纸技术的改进C.政府垄断的放开D.印刷技术的进步

10.

举凡商人生活的一切方面,几乎无不在明代商贾小说的表现范围之中,商人已经成了商贾小说的主角。 这主要反映了明代(  )

A.商人地位得到了提高B.商业经济的繁荣C.小说创作进入新阶段D.市民阶层的扩大

11.

书法家沈尹默道: 王羲之不曾在前人脚下盘泥,依样画着葫芦,而是要运用自己的心手,使古人为我服务,不泥于古,不背乎今。 据此可知,该书法家(  )

A.称赞王羲之富于创造B.批判王義之对传统的抛弃C.强调王羲之贡献巨大D.指出王義之受推崇的原因

12.

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指出:在牛顿诞生后的数百年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大都是基于牛顿的理论和发现。该修学者意在说明牛顿(  )

A.成就突出B.深受人们欢迎C.影响巨大D.改变人类进程

13.

《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轰动,教会及封建御用文人污蔑达尔文的学说 亵渎圣灵 ,进步学者则积极宣传和捍卫达尔文主义。这主要表明《物种起源》(  )

A.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B.存在着严重缺陷C.引发了科学领域大论战D.促进了社会前进

14.

图2所示为2016年参与新春 网络红包 活动的受访中国手机网民参与目的分布。这主要反映了(  )

A.中国网民规模的扩大B.网络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C.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D.手机日益受到广大网民青睐

15.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建议:聘请洋人当指导,仿造西洋船舰火器;对于能制造西洋舰船火器的人,授予科甲出身。上述建议(  )

A.推动西方文化传播B.表明国人开始学习西方C.具有离经叛道的意味D.促进了晚清军事近代化

16.

康有为在《保国会土讲演词》中指出:西方 重学校,讲保民、养民、教民之道,设议院 ,与儒家经义相合,铒以致强大;而清朝的经济、教育及政治制度不符儒家经义,导致其弱。康有为作出上述论的主要目的是(  )

A.传播西学B.变革现实C.维护儒学D.对抗革命

17.

新文化运动是基历次改革与革命运动都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人们从热衷于直接的政治革命转而从民族文化的反省和重建上下工夫。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新文化运动(  )

A.受到了革命运动的冲击B.放弃了政治变革的要求C.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发展D.重视思想文化观念革新

18.

孙中山既接受了维新派把民族独立与社会变革密切联系起来的观念,但摒弃了政治上君主立宪的妥协倾向。这表明孙中山(  )

A.不注重中西思想的融合B.强调对传统文化的借鉴C.缺乏对西方政治的关注D.思想具有鲜明的革命性

19.

《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了一系列经典著作从来没有讲过,但却符合马列主义原理原则的观点、概念、论断。下列各项可以说明的是(  )

A.工武装装割据 思想B.人民民主专政思想C.中国革命两步走思想D.社会主义两类矛盾学说

20.

海外有媒体曾这样形容邓小平——他是 中国的梦想家 、为中国人实现自己的梦想开拓了一片新天地。该媒体称赞的是,邓小平(  )

A.带领中国走进改革开放新时代B.打开了中国通向世界的大门C.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D.提出了实现国家统一的构想

21.

新时期文艺经历了从80年代初歌咏健康自然人性的文化小说,到寻根思潮对民族文化血脉的发现和重构;从90年代中期的 人文精神大讨论 ,到近年来对底层生活农民命运和反腐倡廉的关注,这表明新时期文艺(  )

A.注重人文关怀B.强调历史理性C.重在现实批判D.借鉴先进理念

22.

图3为2013年春教育部发布的西部地区教育变化这表明(  )

A.国家重视对西部地区的支持B.西部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C.西部教育经费来源的广泛性D.少数民族的教育水平得到提高

23.

在巴尔扎克之后的一百多年中,福楼拜、左拉、萨特等无数作家与艺术家深受其作品的影响,不断丰富并尝试新的艺术表现手法。材料意在说明巴尔扎克(  )

A.成就巨大B.深受推崇C.勇于创新D.影响深远

24.

针对图4《雕塑家》,有人指出雕塑家和胸像的脸部造形獅较为清晰可辨,而这离头部的手、脚与家具则激烈扭曲、断裂,甚至和其他形体的线条连在一起。据此可知,该绘画作品(  )

A.强调人物真实刻画B.追求微妙色彩变化C.表现手法比较抽象D.注重神韵意趣结合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伏尔泰(1694—1778年)实际上是启蒙运动的化身,他用各种各样的文学形式对广泛的主题进行评论。伏尔泰最大的成就可能是在先前笛卡尔主义盛行的法国支持了英国式的经验主义。这不仅意味着他鼓动法国思想家接受牛顿的得到经验证实的科学体系,而且也意味着他鼓助他们在知识倾向上减少—些抽象的和理论的东西,更多地解决日常问题。
伏尔泰致力于评论当时的问题,是公民自由的热心代言人。在这方面他的战斗口号是 清除丑行 ,所谓 丑行 指各种形式的镇压、狂热、偏执。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认为 因为意见不同而迫害他人的人与怪物无弄 。因此,他在给一个反对者的信中写道: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这句话后来 直被作为个人自由的最高原则。在所有的偏执中,伏尔泰最痛恨宗教偏执,因为它完全建立在愚蠢的迷信基础上。伏尔泰也常常抨击世俗国家实行专制统治。特别是他认为英国的议会制度比法国的专制制度更可取,同时国家的政策导致无意义的战争时,这些国家的行动就是犯罪。
伏尔泰作为乐观主义启蒙原则的宣传家使他的思想——通过 清除丑行 使人类迅速向前发展对那一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1)根据材料,概括伏尔泰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伏尔泰思想的影响。(6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大约每经过一代人的时间,即20~30年间,中国就要更迭和流行一种新的文化思潮。19世纪60—90年代,主要是求强求富的洋务思潮;19世纪90年代—20 世纪初年,主要是要求建立西方式民主制度的民主主义思潮;在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主要是追求个性解决的思潮,但为时不久,马克思主义就取代它而为先进的中国人所接受。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已不再是原始的萌芽狀态,以大机器生产为 特征的近代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并逐步发展,资产阶级随之产生并逐渐成长,它要求创造和发展为他服务的新文化,这就使传统文化产生了危机,并不得不向近代转型。但是,中国近代社会并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不是如何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而是如何挽救民族危机的问题。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方向,它的内容,它的特点,也都是由这个危机和解决这危机的要求所决定的;它对西方文化的选择,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改造,都是为解决这个危机服务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文化思潮的特点。(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变的因素。(6分)

27.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戒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秦国在面对强邻魏国的威胁与进攻的情势下,秦献公时代被迫进行改革,但改革力度尚小,到了秦孝公时代,由商鞅主持的变法真正地开启秦国改革的序幕。
商鞅吸取了李悝、吴起等法家在魏、楚等国实行变法的经验,结合秦国的具体情况,对法家政策作了进一步发展,后来居上,变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商鞅领导的全国改革经历了两波,分别发生在前356年和前350年。第一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下:一是编组全民监督网,即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 二是强行小家庭制,力促增产。三是奖励军功。四是重订爵禄秩序等级,以显尊严。第二次改革的内容主要如下:一是禁大家制,行分户令。二是统一度量衡,颁标准器。三是重整耕地,征收口赋。四是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五是迁都咸阳,修建宫殿。

——摘编自李警林《秦国崛起背景下的商鞅国家间政治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能够取得较大成效的因素。(9分)

28.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清初顺治帝汲取了明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认为, 当明之初,取民有制休养生息。至万历间,海内殷富,家给人足。及乎天启、崇祯之际,因兵增蚀,加派繁兴,貪吏滋奸,民不堪命,国祚随失。良足深鉴 。因此,在全国整顿赋役。顺治三年(1646 年),以明万历时赋役旧籍为准,取消所有明末加派,编幕《赋役全书》,到顺治十一年最后完成。《赋役全书》总载地母、人丁、赋税数额及荒亡、开招徕之数等。又造鱼鳞册和黄册,与《赋役全书》相表里。另外,在开征前,还发给花户 易知由单 ,作为交纳赋税和验证的凭据。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清顺治帝时整顿赋役的措施。(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顺治帝整顿赋役的影响。(9分)

29.

B【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1799年,31岁的拿破仑·波拿巴将军发动 雾月政变 ,夺取了政权。在他以第一执政的名义统治法国的最初五年,实现了社会的稳定。
1800年,拿破仑颁布行政法令,整顿了大革命期间的政区,削减了地方选举的各级议会的权力。1801年,他同罗马教皇签订《教务专约》,宣布天主教是 大多教法国人的宗教,国家拿管教会的世俗权力,而教皇的职权则限制在宗教事务范围内。1800年组建法兰西银行,次年成立全国工业促进会,为工业提供补贴和机器设备,鼓励采用新技术。他又十分重视法制建设,1804年4月正式公布实行的《法国民法典》就是他本人不断督促和指导的结果。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1)根据材料,概栝指出拿破仑统治初期的主要活动。(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拿破仑统治初期的活动。(9分)

30.

B【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李诫(约1060—1110年),北宋著名建筑学家。曾任将作监主簿、将作监营建了开封不少规模巨大、华丽精巧的建筑工程。同时,他十分注意 考究群书 ,最终以毕生的精力,在北宋初年著名的两浙工匠喻皓《木经》的基础上,出色地。《营造法式》这一部建筑学巨作的编撰。
《营造法式》共34卷,始编于宋神宗熙宁年间,到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完成,历时30余年。该书分名例、制度、功限料例、图样四部分,是我国建筑史上最详尽、最全面、最系统的建筑学手册,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它的标志着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已发展到了较高的阶段。

——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

(1)根据材料,概括李诫能够编撰出《营造法式》的因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诫《营造法式》的意义。(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