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3.2017届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26 浏览数:143

一、单选题

1.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中国的国家结构体系具备了逐渐脱离 三代 时期多元化的联邦治理模式而向单一制中央集权模式转型的客观条件。这里的 客观条件 最主要是指(  )

A.分封制的瓦解,郡县制的形成B.宗法制的瓦解,皇帝制度确立C.分封制的瓦解,实施郡国并行D.秦灭六国后,实行三公九卿制

2.

荀子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起他的政治思想,他认为只有通过改造人性,才可使人人皆为尧舜,而人性的改造则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  )

A.荀子在儒家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B.儒家学派吸收了其他学派的主张C.统治者已施行儒法并用的治国思想D.儒家与法家事实上已经融为一体

3.

关于《史记》的史料来源,司马迁在《五帝本纪》中曾说: 余尝西至崆峒,北至逐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 ;在《儒林列传》中曾说: 余读功令(国家对学者考核和录用的法规)”;在《项羽本纪》中又说: 吾闻之周生曰, 舜目盖重瞳子 ,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

A.司马迁主要通过文献查阅史料B.司马迁通过实地考察获取史料C.《史记》选择史料有多种来源D.《史记》的史料记述来自见闻

4.

《旧唐书》记载,唐朝初年,中原地区 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 这说明当时(  )

A.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江南B.北方地区仍没有得到有效开发C.北方农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D.北方农业落后是由于人烟稀少

5.

明代万历年间的刑部尚书王世贞曾说: 百余年来,天子不独断必有所寄,不能不归之内阁而至嘉靖中,遂操丞相之柄,而出其上。 关于明代内阁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成为辅佐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B.阁臣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C.成为控制六部的最高中央机构D.权势日重皆因君主集权的结果

6.

数据统计是研究经济史的重要途径。观察下图,可以得到的正解结论是(  )

A.官营手工业束缚了中国经济发展B.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C.开放通商口岸加速中国经济发展D.列强侵略是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

7.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东王杨秀清诰谕英国使节: 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天下之内皆兄弟也。立埠之事,侯后方定,害人之物禁。 这反映出太平天国(  )

A.同意对列强开放通商口岸B.允许除鸦片贸易外的通商C.形成完整的对外贸易体系D.主张自由贸易将不受限制

8.

1902年严复在论及中国教育时说: 必将阔视远想,统新故而视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而后得之。 严复的这一看法体现的文化理念是(  )

A.会通中西B.中体西用C.全盘西化D.革故鼎新

9.

黄炎培回忆: 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革命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以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 。材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  )

A.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B.使国民体质大幅度提高C.使民众的思想极大地解放D.使社会风俗彻底地改变

10.

1925年3月,孙中山在《致苏俄遗书》中说道: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晚年为了继续完成 民族革命 (  )

A.提出了三民主义B.倡导了三大政策C.领导了辛亥革命D.主张 平均地权

11.

在全面侵华战争期间,日本为瓦解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投放了大量歪曲真像的宣传画。某种意义上,此类宣传画里也隐含着一些历史信息,是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材料。下面两幅宣传画从侧面说明了(  )

A.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成员B.日本侵华大大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C.蒋介石牺牲民众利益来换取英美援助D.中国甘愿充当英国抗击日本的炮灰

12.

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 到现在为止,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 这一思想(  )

A.有利于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B.后来发展成 另起炉灶 的外交政策C.后来发展成 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D.成为 求同存异 主张的理论基础

13.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方向。推动了 两个转变 初步实现的历史事件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B.农业集体化的完成C.土地改革的完成D.一五计划 的完成

14.

万民法又被称为 裁判官法 ,是因为裁判官告示是其最重要的渊源。告示一般包含三种因素:①现存地中海各国商法中的某些规定;②剔除了形式主义僵化刻板内容的部分市民法旧法;③裁判官个人的公允正义观念。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万民法多借鉴外邦人的法规B.万民法比公民法更灵活C.自然法是万民法的思想基础D.万民法全盘否定公民法

15.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展开,基本上局限于社会上层,参与其事和直接受其影响的多半是文化人、城市富有者以及高级神职人员。这一现象表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  )

A.缺乏广泛性的群众基础B.资本主义尚未出现萌芽C.社会上层热衷古典文化D.封建保守势力异常强大

16.

1640—1660年革命期间,尽管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处死了国王、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建立了共和国,但仍有学者认为,与前者相比,从历史的视角来看,1688年 光荣革命 的革命性更强。这是因为(  )

A.前者的革命措施过于超前且多暴力B.后者通过不流血的温和方式成功夺权C.前者的革命影响波及面过窄且短暂D.后者成功引发了不可逆转的政治转型

17.

某学者在论及西方历史上的某一文艺思潮说: 他们或对过去充满缅怀或对未来充满憧憬,但唯独对现实充满仇视。 此文艺思潮应属于(  )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18.

1936年,美国国会通过《土壤保持和作物调配法》,该法规定给土地休耕的农场主休耕补贴,换得他们放弃种植,削减粮食生产。该立法主要是为了(  )

A.加强土壤保持以维护生态平衡B.减少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C.通过补贴促进国内货币的流通D.取得农场主对政府政策的支持

19.

苏联解体以来,围绕着如何评价十月革命,俄国人展开了一场大规模且持续不断的争论。下图是俄国人对十月革命看法的变化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资料来源:全俄民意调查中心网站

A.民众主流认为是悲剧性革命B.越来越多的人持冷漠化态度C.认同伟大革命的人日益增多D.形成了肯定和否定两大阵营

20.

当前正在兴起的一种 反全球化 浪潮,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此起彼伏的贸易保护主义,到英国脱欧,再到推翻区域自贸协定,乃至退出世贸组织,从纯粹的民间非主流呼声变成 大嘴 特朗普等政客堂而皇之的说法。这些现象表明(  )

A.全球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B.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C.南北方国家之间矛盾重重D.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弱化

二、材料阅读

21.

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文学作品往往是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在当时文人看来, 这种文学形式 小道 ,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 雅正 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

——摘编自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

材料二 宋代之后起源于昊地(今天苏州、上海一带)水上人家的 吴歌 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从 劲歌狂舞 逐步变为 浅吟低唱 。……明朝万历首辅沈一贯陈述1598年的社会情景说: 往时私议朝政者不过街头巷尾,口喃耳语而已,今则通衢闹市唱词说书之辈,公然编成套数,抵掌剧谈,略无顾忌。

——摘编自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被称为 小道 文学形式是什么?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文学形式 兴旺 的原因。(5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以后中国文学创作的特点。(5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作品和社会生活的关系。(2分)

三、开放性试题

2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是制约中国及亚太地区发展的主导性因素之一,其影响极其深远。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东西方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在政治上控制亚太地区的盟友,实行让步性的经济政策。日本、南朝鲜、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因此出现高增长势头,……由于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禁运政策,使中国这个亚太地区的大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这对 亚太经济合作圈 的形成和亚太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次,美国对其亚洲盟友的援助不是出于发展亚太地区经济的目的,而是深深打上了遏制中国的烙印。

——冀伯祥《试论中美关系转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材料二 1977年7月,中共中央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邓小平的职务,为中关关系的改善奠定了新的政治基础,在邓小平的倡导下,中国共产党内逐渐形成一种共识: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搞改革开放,必须大胆地向西方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而对外开放和引进的重点是美国,这样,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不仅仅是冷战格局中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更是成为保证改革开放路线的关键因素。……1978年1月7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国会议员,在交流到台湾问题时表示:解决台湾就是两只手,两种方式都不能排除。力争用右手争取和平方式,用右手大概要力量大一点,实在不行,还得用左手,即军事手段。

——胡晓丽《中苏关系中的美国因素(1949—1989)》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冷战时期美国对亚太盟友经济援助的目的和影响。(5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的 右手方式 在70年代末的实施表现。(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对中国的影响 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四、材料阅读

23.

随着工业革命进程的不断推进,核心国与外围国的贸易关系不断变化,世界市场也在不断地发展。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原料是煤、铁矿石、棉花和羊毛,粮食则是小麦,所有这些,核心国都可以丰富地生产出来.……说核心国的工业革命不依赖外国,这绝不是夸大其词。到19世纪将近结束时,形势发生了变化,新技术需要电线用的铜,自行车和汽车车轮用的橡胶,内燃机用的石油。人口的扩大,收入的成倍增长增加了对茶叶、咖啡,可可等的需求。
一一阿瑟·刘易斯《增长与波动》
材料二 到19世纪末,英国消费的五分之四的小麦和五分之二的肉类都是进口的。另一方面,不少亚非拉国家已经习惯于满足欧洲某一特定国家,有时是某一特定工业的需求,到1913年时它们已经无法与其他国家、其他产业,甚至无法与自己的近邻打交道了。

——卡·M·奇波拉主编《欧洲经济史》

材料三 一个名符其实的世界市场业已创立起来,货物、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商品买卖的价格是世界一致的,比方说,在小麦买卖中,商人们每天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了解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价格;然后根据各地的行情将自己的价格加以调整,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责的地方去卖,从这一点来讲,世界小麦的供应干脆就是根据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分配的……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这个世界出现一个统一的经济体制,与此同时,第一次把远方地区带进竞争之中。

——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核心国与外围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5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部分亚非拉国家丧失经济独立的原因。(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国际商品价格调整的因素。(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核心国与外围国之间贸易关系的特点。(2分)

24.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历史上对王安石变法莫衷一是,褒贬不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宋大儒朱熹在讲王安石变法后果时说: 群奸肆虐,流毒四海 。稍后南宋学者罗大经说: 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碎裂者,王安石之罪也。

——摘编自《宋史》

材料二 一千年来王安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好像一个谜似的,为人们所不理解。封建学者把他看做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的异端,而资产阶级学者则把他捧到天上,好像在千年前他就是一个为资本主义世界设计的大人物。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1959年编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南宋学者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外资产阶级学者为什么将王安石捧为 千年前他就是一个为资本主义世界设计的大人物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原则。(2分)

25.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科学研究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科学是随着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成就而前进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认为,科学的价值就在于探寻事物内在的必然真理并对事物进行合理的解释。……他强调观察的作用,认为认识过程开始于外物对感官的作用而产生的感觉,然后上升到抽象的理性思维。……在他看来,科学研究首先必须从仔细观察开始,经过简单枚举法或直觉归纳法,从而上升为一般原理,然后再以一般原理作为推理的前提,运用演绎法推出需要解释的自然现象。

——吴凯《论古希腊时期的科学价值思想》

材料二 在自然科学里,应该像在数学里一样,在研究困难的事物时,总是应当先用分析的方法,然后才用综合的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包括做实验和观察,用归纳法从中做出普遍结论,并且不使这些结论遭到异议,除非这些异议来自实验或者其他可靠的真理方面……而综合的方法则假定原因已经找到,并且已把它们立为原理,再用这些原理去解释由它们发生的现象,并证明这些解释的正确性。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科学研究方法及其局限,说明其科学研究的价值追求。(3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牛顿在科学研究方法上的突破并指出他对物理学的主要贡献。(5分)
(3)据上述材料,归纳亚里士多德与牛顿在科学研究方法上的共同点。(2分)

26.

C【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层累地造成的古史 观的提出和传统古史体系的动摇是我国现代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传统的古史体系中,虽然 三皇 五帝 的组合有种种不同,但在整个封建社会里,人们把 三代 (即夏、商、周)之前的种种 三皇 五帝 ,特别是汉、晋以后出现的 少昊、颛顼、喾、尧、舜 五帝 组合视为信史,却是共同的。之所以如此,是由于 三皇 五帝 的古史体系是以儒家经典为依据,为儒家所编造完善并加以鼓吹的。

——摘编自李学勤《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

材料二 我们从古书里看,在周代时原是各个民族各有其始祖,而与他族不相统属,如《诗经》中记载商人的祖先是 天命玄鸟 降下来的,周人的祖先是姜塬 履帝武 而得来的,都以为自己的民族出于上帝。 后来秦始皇又成了统一的事业,但各民族间的种族观念是向来极深的,只有黄河下游的民族唤做华夏,其余的都唤做蛮夷。疆域的统一虽可使用武力,而消弭民族间的恶感,使其能安居于一国之中,则武力便无所施其技。于是有几个聪明人起来,把祖先和神灵的 横的系统 改成了 纵的系统 ,把甲国的祖算做了乙国的祖的父亲,又把丙国的神算做了甲国的祖的父亲,”如此这般,就构筑出了 三皇 五帝 的古史系统。

——摘编自顾颉刚《古史辨》第四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古史体系是如何确立起来的,并分析其在整个封建社会里被视为信史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传统古史体系构筑的方法及传统古史体系确立的历史意义。(3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顾颉刚等学者 疑古 的学术作用并评价这一学派为破解中国古史之谜所带来的积极影响。(3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