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5.2017届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新高考联盟高三5月教学质量测评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7 浏览数:200

一、单选题

1.

老子的 无为 思想强调 少私寡欲 ,要求统治者减损欲望,放下贪欲。孔子也把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作为对君主的要求。这种现象(  )

A.反映春秋战国时期个人私欲膨胀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体现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D.导致了贵族社会逐步瓦解

2.

秦代北方的郡只相当于今天的一两个地区,河东郡就略似今天山西省的临汾、运城两地区;而南方的郡有如今天的一个省或更大,九江郡起初就相当于今天安徽省及江西省的大部。后来南方政区的幅员越变越小,其政区幅员的变化效率比北方要快。这种变化表明(  )

A.统治疆域的扩大B.北方经济的衰落C.中央集权的加强D.政区细化的趋势

3.

三国时期,官学一蹶不振,家庭教育模式兴盛。王租要求子孙 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 。诸葛亮也在《诫子书》中提出: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些家庭教育观,可以反映出当时(  )

A.儒家思想日益衰落B.贵儒 尊道 C.传统文化走向断裂D.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4.

唐代大理寺是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刑部是中央司法行政机关,御史台是中央监察机关。凡 国之大狱 ,即皇帝交办的重大案件或疑难案件,由以上三个机关各派官员进行会审,称为 三司推事 。对这一设计理解正确的是(  )

A.体现司法制度的完善B.实现了司法的公平公正C.反映司法分权的趋势D.有利于君主对司法干预

5.

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下列选项中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近代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C.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D.中国正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6.

辛亥革命后,以 民主 民权 民国 国民 等命名的报刊,据不完全统计达500余家。1913年7月,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平均每10人就有一份。 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士,但报纸发表之意见,由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这表明(  )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民主政治体制保障了言论自由C.全国人民的政治热情空前高涨起来D.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达到顶峰

7.

世界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 这种社会和思想的酝酿,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这场 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 的主要影响是(  )

A.推动现代科学的传播B.促进民众的思想解放C.加速国家统一的进程D.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

8.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就阿尔巴尼亚等国提案进行表决,结果131个会员国中,一共有76票赞成,17票弃权,35票反对,这使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时间提前了。这一外交成就(  )

A.与中美正式建交不无关系B.这是非洲国家联合支持的结果C.表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D.表明美国的霸权政策不得人心

9.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四条规定:现行窃盗被捕的,处笞刑后交被窃者处理;如为奴隶,处笞刑后投塔尔泊峨岩下摔死;如为未适婚人,由长官酌处笞刑,并责令赔偿损失。材料体现出罗马法的主要特点是(  )

A.内容细致,可操作性强B.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保留较野蛮的习惯法D.突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10.

马丁·路德曾指出: 所有节日都应当废除,唯有礼拜日应该保留。假若有意要保留圣母和较大圣徒的节日,就应当把它们并入礼拜日,或在节日仅举行一个早晨弥撒,把那日的其余时间仍用为工作的时间。 这一观点(  )

A.有利于促进工商业发展B.将矛头指向 因信称义 C.强调市民要禁欲和节制D.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11.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之初,古希腊时期雅典人在马其顿的大举进攻面前不肯齐心抵抗,以致城邦沦陷的历史事实得到广泛宣传;而随着战争的结束,斯巴达人随时都准备为国家的利益而献身却成为反面的例证。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

A.牺牲个人利益以巩固国家的重要性B.动员美国民众参与对英战争的迫切性C.独立后维护自由和个人权利的重要性D.古希腊政治体制孕育了美国共和政体

12.

1929年,苏联在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提出了工业品产量扩大180%、生产资料生产增加230%、农产品增加55%、国民产值增加103%的目标;同年底,斯大林号召 五年计划要四年完成 ,计划指标又向上作了大幅度调整。围绕这一计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体现出巩固新生政权的迫切性B.促进了苏联工业的超高速发展C.工业发展计划背离了客观实际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宋代明州地处东南沿海,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快速发展的经济,成为宋代与日本、高丽,以及东南亚各国贸易的主要港口,在宋代对外贸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宋浮化三年(992年),两浙路市舶司迁至明州,其对外贸易地位迅速上升,明州市舶务一度成为两浙地区唯一从事对外贸易的管理机构,直到南宋灭亡。宋代时明州人口大量增加,经济迅速崛起,大规模兴修水利,为明州商贸活动提供了保障,也为海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物质基础。隋朝开通了南北大运河,唐代又开凿了宁波到杭州的杭角运河,明州经济腹地更加扩大了。浙东运河的开通,使明州实际上成为大运河的南端终点,加强了与全国其他地区的交流,也扩大了明州的经济腹地。

——摘编自朱爱武《宋代明州海外贸易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重心从广州转移到上海。新式工厂制度所带来的高效率,奠定了上海在中国近代经济中的地位,成为贸易重心巩固的物质基拙。19世纪60年代,外资保险公司、批发公司、拍卖市场、期货交易等新型组织形式和交易手段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上海市场的专业化程度,导致其他区域的交易市场向上海转移。中外商人在租界内的活动摆脱了中国传统政策的约束,促进了资本的流入及各类近代企业的兴办。与此同时,上海一方面作为新开放的口岸,社会风尚受传统势力束缚较少,对待西方人的态度较为理性,从而大大降低了西方人进入上海的预期风险。上海又是一个移民城市,移民面临的生存压力使其易于接受新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因而加速了正式的及非正式的制度变迁。

——摘编自孙玉琴《简述近代上海汁外贾易中心地位的形成》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明州和上海在对外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12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明州和上海的发展轨迹,概括指出与中国古代相比,近代中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对近代中国的影响。(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有学者主张重新审视古希腊文明中的法治和宪政与近现代西方法治和宪政的关系。

古希腊

近代西方

雅典人认同城邦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离开了城邦,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理由。雅典人没有言论自由、宗教自由等,个人财产不受保护。

雅典城邦的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包揽制定、执行和监督法律的全部权力

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平等参与、直接民主、抽签选举、投票表决、轮番而治以及较短的任期等

——据罗洪洋、赵大华(重新思考古希腊与近现代西方法治和宪政的关系)整理

结合所学解读材料,从上述表格中任选一个主题,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春秋时期以车兵为主、步兵为辅,到战国时期逐渐变成以步兵为主、车兵为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征兵范围的扩大,大批原来居于鄙野的农民被征入伍,他们身份较低,宜于编为步兵;二是车兵受地形条件限制,不能在山林险胆的地区作战;三是坚韧锋利的铁兵器和远射有力的机弩广泛使用,往往使排列整齐的车兵受到巨大损失。骑兵是战国时期兴起的新兵种,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骑兵在对外作战中大显神通。许多使用机弩的战士集合在一起组成弩兵,威力无穷,马陵之战中齐军 万弩俱发 而使敌人一败涂地。由于步兵、骑兵和弩兵的出现,战争的场所就从广阔的平原迅速扩展到山林、江河和险要之地,战争方式更加灵活多变。

——摘编自李学勤主编《战国史与战国文明》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变革有哪些表现。(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变革的影响。(9分)

1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公开提出了美国的援欧计划。马歇尔要求欧洲国家联合起来首先制仃一份复兴欧洲经济的计划,美国则据此计划决定可能提供的援助。英、法两国甘马歇尔计划作出了积极的响应,并邀请苏联参加。6月底7月初,英、法、苏三国商讨参加马歇尔计划事宜。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英法则坚持制定一份统一的欧洲经济计划。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苏联退出会议。斯大林还训斤了热衷于参与马歇尔计划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的领导人,要求他们必须接受苏联的主张。在苏联的影响下,东欧国家也拒绝参加马歇尔计划。1947年7—8月间,苏联先后与保、捷、句、波、罗等东欧国家签仃了贸易协定。该协定加速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市场的形成。

——摘编自哀明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指出围绕马歇尔计划欧洲国家产生的主要矛盾。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矛盾产生的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苏对峙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1909到1918年是鲁迅沉默的十年。辛亥革命特别是二次革命失败后的黑暗现实,迫使鲁迅把早年 我以我血荐轩辕 的爱国热情,沉淀在、包裹在、压缩在冰一样的观察、探索中。国民性的问题并没有解决,革命倒证明了鲁迅早年的看法:办工业兴实业, 黄金黑铁 ,固然不能解决救国问题,去皇帝改共和,也仍然不能使中国兴起。上层是一幕又一幕的政治丑剧,下层却永远沉沦在麻木、 平静 、不觉悟和被宰割的悲惨境地中。鲁迅这时对改变国民性问题的答案,已落实在对各种社会现象和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进行彻底揭露和猛烈批判上。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鲁迅重视 改革国民性 的原因。(6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鲁迅 改革国民性 的表现和影响。(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