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0.2017届 湖南省衡阳市高中毕业班联考(三)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7 浏览数:132

一、单选题

1.

春秋战国时期的 ,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不阿权贵,却可以 为知己者死 。但后来,独立人格在士大夫身上渐失,他们依傍古人,拘泥经典,热衷仕途,委身皇权。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儒家思想正统化B.小农经济的发展C.专制制度的加强D.科举制度的僵化

2.

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使民间技术的传习也成为顽固的传统。直至当今各地仍有所谓 祖传秘方 的说法。产生这种传习方式的原因是(  )

A.为避免技术竞争而采取的保护措施B.手工业发展促使专利保护意识增强C.商品流通领域形成了市场垄断现象D.政府引导社会力量重视工商业发展

3.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当一个人看见小孩子掉进井里面,必然会动恻隐之心,倘若顺着这种恻隐之心自然发展,他必定会奔走呼救。王阳明意在强调(  )

A.格物致知B.内心反省C.心外无物D.天人感应

4.

明初规定 凡内外管属衙门官吏,有系父子、兄弟、叔侄者,皆须从卑回避 ,吏部选任官员 南北更调,定为常例 ;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加重其职权;后又设六科给事中,使之成为另一套独立的监察体系。由此可见明代监察制度(  )

A.利于政治风清气正B.防止了官员的腐败C.开始形成独立体系D.推动人才选拔公正

5.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 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材料说明孙中山实行民生主义的目的是(  )

A.奠定政治革命社会基础B.改革社会财富分配不均C.实现生产资料国民共享D.推翻欧美在华殖民统治

6.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洋务工业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但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终究是一种畸形物。以下对于洋务工业 是一种畸形物 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有利于西方列强的侵略B.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促使封建经济开始瓦解D.抑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

7.

1927年11月初,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在上海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狠批毛泽东放弃进攻长沙、转向井冈山是 完全违背中央策略 ,是 单纯的军事投机 ,应予开除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这次会议(  )

A.是王明 倾错误理论突出例证B.力图压制工农运动避免国共新冲突C.直接促发了毛泽东创立苏维埃政权D.反映当时党中央缺乏灵活务实方针

8.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由此表明土地流转(  )

A.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权性质B.更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C.取消了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D.终止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

梭伦说: 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他将其制定的法律刻画在16块白色的牌子上并公之于众,同时要求所有公民与官员发誓遵守这些法律。对此正确理解的是(  )

A.梭伦确立雅典居民平等公正原则B.梭伦以立法形式确立了民主政治C.城邦法律是西方各国的立法蓝本D.城邦法律是民主制度的重要基础

10.

英国社会史学家阿萨·勃里格斯曾这样描述: 像过分拥挤和贫民窟这样的词,在19世纪初尚感新鲜,而到该世纪末,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其现实性,每一个大城市都有一个或几个挤满了工人的贫民窟,仅在伦敦万人聚居的贫民窟就有20个以上。 为此,英国政府(  )

A.以行政权力的运用来取代自由贸易B.以殖民扩张和掠夺转嫁国内危机C.以扩大城市规模来加快城市化进程D.以税收和济贫政策实行福利调控

11.

关于罗斯福新政,有人认为 新政 的一些措施是抑制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还有人谴责 新政 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上述认识的出现是源于罗斯福新政(  )

A.有悖资本主义传统经济政策B.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发展C.导致经济出现 滞胀 局面D.不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稳定

12.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来到。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现今总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下列作品与材料相同流派的是(  )

A.《战争与和平》B.《红楼梦》C.《悲惨世界》D.《等待戈多》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孝经》开宗明义地说: 夫孝,德之本也。 从周代至春秋,孝的初始含义主要是尊祖敬宗,另外还包含生育子女、传宗接代。春秋至战国之际,经过儒家的阐释发挥, 善事父母 最终成为 的核心内容。孔子把孝的含义归纳为三:一是无违;二是能养;三是有敬。曾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孝道思想,将孝道与忠君联系为一体,使之成为政治原则。而到了汉代,封建统治者则从实践上使其政治化,孝由此成为 以孝治天下 的工具。 以孝治天下 的思想,将本来规范血缘家庭的伦理范畴变成国家的政治哲学,严重地扭曲了孝的本义。在封建社会后期,竟得出了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的残酷结论,其精神实质已经背离了传统儒家的孝道原则。

——摘编自卢明霞《当代中国孝德研究》

材料二 要使现代人真正从感情上接受孝观念,就必须让孝德回归到家庭伦理的地位,仅仅作为—种子女对父母的爱,消解其在社会生活领域和政治领域中的影响。随着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在现代社会中,家庭生活已退为多层面生活之一,不再是生活的全部。因此,孝德的修养亦非个体道德生活中的核心与全部。在当代,孝德与其他德目应该是并列的,共同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服务。今天,对父母的孝敬应该从现实出发,主要是重感情,重赡养,不应该追求繁琐的礼仪和不近人情的形式。尽管今天的孝行还应该遵循一定的规范,但是决不应该拘泥于规范,而应该以使父母安乐幸福和尊重老人的意愿为原则。

——摘编自卢明霞《当代中国孝德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孝德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代社会孝德变化的原因,并简要说明当今社会弘扬孝德的意义。(1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人类各文明的存在和发展具有一般的基本规律。犹如一个有机体,每个文明都会经历起源、成长、衰落和解体四个阶段。文明兴衰的基本原因是挑战和应战。一个文明,如果能够成功地应对挑战,那么它就会诞生和成长起来;反之,如果不能成功地应对挑战,那么它就会走向衰落和解体。

——【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世界史知识,评析汤因比关于 挑战与应战 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论述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883年,德国制定了《疾病社会保险法》,标志着德国法定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德国的医疗保险现已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
在德国,医疗保险制度是由法定医疗保险、私人保险以及法定护理保险组成。法定医疗保险属于强制性保险,其覆盖面达全国人口的90%以上。1925年,私人医疗保险开始迅速发展,主要投保对象是没有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人群。同时,德国政府注重 有管理的竞争 的理念,这样患者就可以获得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据统计,德国男性平均寿命为72.7岁, 女性为79.0岁。但是,社会福利立法却对长时间在私人医疗保险公司投保、岁数比较大的群体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措施,以增加他们转为法定医疗保险的难度。这些现象的存在就表现出对互助原则的损害。

——摘编自陈成武《德国医疗保障制度及其改革探索》

(1)根据材料,概括德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德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6分)

16.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九一八 事变以后,东北沦陷,以旧军队为基础自发组建了东北抗日义勇军,它的领导人物大多数都是一些旧军官,部队成分比较复杂,有的组织纪律不严,往往抗敌不足,扰民有余。义勇军人数最多时曾达三十余万,活动几遍于东北全境。但为时仅年余,先后失败。尽管国民党政府执行不抵抗和不援助的政策,东北义勇军在装备、训练各方面相形见绌的情势之下,仍然不顾一切,以血肉之躯与敌人相拼,这种爱国精神,是永远值得敬佩的。

——郝银侠《东北抗日义勇军失败之原因分析》

材料二 东北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它开始最早,坚持的时间最长,进行的斗争极端艰苦卓绝,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谱写了中华民族的正气歌,为中国抗日战争、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与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马沈《论东北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北抗日义勇军失败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北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9分)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唐群英(1871—1937),湖南衡山人。女儿与丈夫离世后,她冲破封建礼教,回到娘家。此后,她阅读了《妇女之苦总论》《天演论》《革命军》等著作。她是同盟会唯一的女缔造者。在辛亥革命中,担任女子北伐队长,投入攻克南京之役,孙中山赞她为 创立民国的巾帼英雄 ,授予 二等嘉禾章 。民国成立后,为反对袁世凯操纵临时参议院,否认 男女平权 的主张,她创立中华民国女子参政同盟会,发起和领导了女子参政运动,向封建礼教展开猛烈冲击,时人叹为 中国妇女运动的第一声 。晚年,她从事办学办报,旨在提高妇女文化知识,增进妇女参政能力。一生中创办了《女权日报》等五种女子报刊,创办了 中央女学校 等十所女子学校,被时人誉为 女界孙黄

——摘编自周亚平《唐群英与近代女权运动》

(1)根据材料,概括唐群英的主要活动。(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群英走上革命道路的原因。(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