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0. 新课标全国Ⅱ卷2017年高考模拟考试(三)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全国卷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7 浏览数:299

一、单选题

1.

下图是南宋画家李嵩所作《货郎图》,联系相关史实,这反映了(  )

A.长期边乱对民生的破坏B.文人画的 以形写神 C.该时期 分离D.风俗画对经济生活的再现

2.

宋初, 艺祖有天下,首置诸州通判,以朝官以上充,实使督察方镇 。北宋真宗以后,通判因 太平既久,其任稍削矣 。南宋时期,更是每况愈下,通判对知州 知享平分之乐,而不能为关决之助 。这说明宋朝通判(  )

A.行政地位在逐渐降低B.监察职能在逐渐减弱C.兼具监察和行政功能D.加强了宋朝中央集权

3.

乾隆以后,一些经营地主和富农,或利用自己的土地,或租种别人的土地,大规模的用无田农民从事各种经济作物或粮食的生产,获取利润。这些地主和富农与他们请用的农民 同桌同吃,无主仆名分 。这最能表明(  )

A.当时农村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存在B.明清时期农业取得长足进步发展C.在清中期以后开始出现货币地租D.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促进农业发展

4.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下列与材料核心观点相一致的是(  )

A.合乎本心B.物皆有理C.君主专制是天下大害D.理先气后

5.

据记载,至1894年为止,全国工业、采矿和交通运输业的资产总额6749万元;其中官方资产为4751万元,占70%。而在官办企业中,属轻工业的资产仅占官办企业总资产的10.3%。导致这一情况的重要原因是(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顽固派的阻挠作用C.列强未觊觎我国重工业D.洋务运动的影响

6.

陈独秀认为 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 据此,陈独秀认为真正实现立宪关键在于(  )

A.民众思想得到解放B.建立民主共和制度C.推翻君主专制制度D.传播西方民主思想

7.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说: 还需要尽可能利用城乡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 ;同时又强调了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限制问题, 限制不利于我们的、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方面。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政策始终得到正确贯彻B.公私合营掀起这一政策执行的高峰
C.此时对待民族资本主义政策上存在矛盾D.限制 的是不利于社会主义因素的方面

8.

阅读下表信息,据此解读正确的是(  )

工业投资金额

基本建设投资项目数

行业

比例%

投资主体

比例%

金额亿元

重工业

85

中央

81.8

481.15

轻工业

15

地方

18.2

107.32

——1953~1957年间我国工业与基本建设投资情况统计

A.地方政府资源调控能力不足B.凸显了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C.该时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D.一五 期间工业发展迅速

9.

在14世纪,许多对古代罗马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博学学者定居于意大利的富裕城市中,这些城市的统治者和豪商巨贾,对来自各方的诗人、学者、艺术家,竟相延纳,加以庇护,给他们提供多方面的帮助:优越的创作机会及条件,高层的社会交往以及对作品的推许等。这说明(  )

A.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B.意大利反对基督教禁锢人性C.文艺复兴源于意大利有上层支持D.意大利有着独特的文化环境

10.

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在联邦议会的58个议席中,作为国家统一运动领导者的普鲁士仅拥有17席。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普鲁士有能力(14票足以否决议案)否决任何欲修改宪法等议案,但其他小邦也可以联合以多数票确保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这说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

A.通过行政机构设置维护中央集权B.在权力分配方面有联邦主义性质C.力图维护普鲁士的核心领导地位D.保留了浓厚的封建社会主义残余

11.

1950年,苏联联共(布)中央批判了乌克兰一些地区试行的包产到组和包产到户的做法,并提出在全国合并小集体农庄的任务。联共(布)中央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打压乌克兰的农业经济B.巩固苏联集体农庄制度C.维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鼓励发展苏联家庭副业

12.

最初,美国的居民主要来自西欧,后来扩大到非洲、东欧、亚洲和世界各地。1970年时,美国有2.03亿人口,其中外国出生的人口有970万,到了新世纪之交,在2.63亿美国人中这个数字已上升为2260万。这(  )

A.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B.有利于美国形成多元文化主义C.源于二战后意识形态斗争有所减弱D.说明各非主流群体在美国相互融合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除西周礼制影响外,汉代朝野格外践行 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 的理念。汉朝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岁以上的老人 虽有罪,不加刑焉 。《唐律》规定 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 。南北朝的 孤独园 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洪武十三年下诏: 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 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

——美《社会保险法》(1935年8月)

材料三 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 福利国家 过渡为 福利社会

——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

(1)根据材料一,简要指出我国汉代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罗斯福时期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方面的主要差异。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15分)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九一八 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侵占中国东北地区,3000多万同胞沦为 亡国奴 ,也拉开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东北地区各族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14年的历史长卷,一方面记述了以东北抗日联军为代表的抗日英雄不屈不挠的英雄事迹;另一方面,也记载了日本侵略者残暴压榨、奴役中国人民令人痛心的往昔。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真同志,曾把东北抗联14年艰苦斗争称之为中国革命史上三件最艰苦的事件之一。
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根据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认识。(要求:不可照搬材料,史实正确,逻辑通顺,简明扼要)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丰臣秀吉在进一步统一日本过程中,另在大阪筑城以形成新的统治中心。1585年设立了 五奉行 ,由前田玄以管理京都市政、皇室、寺社;长束正家负责财政;浅野长政、石田三成、增田长盛三人则管理行政、司法和丈量土地。平时分工负责,遇大事则五人合议,妥善裁决。
材料二 在征服战争中,丰臣秀吉没收了战败大名的部分土地,把它分赐给亲信部下,削弱地方大名。借联姻结盟在日本战国时代是一种普遍现象,丰臣秀吉规定不经许可大名不得彼此结亲。丰臣秀吉甚至常常以种种借口没收或变更大名的领地,转换大名所在的地区。
材料三 丰臣秀吉推进 检地 ,即调查和丈量土地。规定用统一标准丈量。实行 一地一作人 制度,规定父子和亲属不得同居,必须单独立户。丈量土地后给每个耕作者发新地照,各村都建立检地帐。耕地按肥瘠分为四等,按等课赋。确定实际耕作者——小农为年贡的承担者。法令规定农民必须永久居住在村庄,不得改从它业。丰臣秀吉还废除了关卡,铸造 天正大判 等货币,以京都为标准统一度量衡。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丰臣秀吉强化封建统治的措施。(8分)
(2)根据材料三,简述材料三中所述措施的影响。(7分)

1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51年8月,美国同菲律宾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紧接着,9月同澳大利亚、新西兰签订了《美澳新安全条约》(即《太平洋安全保障条约》),成立美澳新理事会。同月,又同日本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在艾森豪威尔执政时期,被称之为 条约迷 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四处活动,于1953年10月和1954年12月先后同李承晚和蒋介石集团签署《共同防御条约》,最终成为 东北亚防御联盟 。此外,美国还积极策划在东南亚和中东地区组成军事集团。1954年9月8日,在美国策划下,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和巴基斯坦8国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签订了《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即《马尼拉条约》,并于次年9月正式生效,成立了 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组织 。条约规定,缔约国有责任以 自助和互助 的办法, 抵抗武装进攻 防止和反对受外界指挥 颠覆活动 。条约虽然删去了美国草案中的反对 共产主义侵略 的字样,但美国代表团在条约文本所附的 谅解 中,特意强调 武装进攻 的含义仅适用于 共产党侵略 。条约议定书还公然违反日内瓦协议,把柬埔寨、老挝和南越划入该条约的 保护范围之内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建立亚太地区军事体系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组织 的实质,并简要分析美国建立亚太地区军事体系的影响。(7分)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的继承人是腓特烈二世(1740—1786)。腓特烈二世素有实行 开明专制 的美誉,据他说: 君主并非绝对的主人,而只是国家的第一仆佣。 他推崇法国的启蒙思想,自称是伏尔泰的朋友和庇护者。他说自己 论秉性是哲学家,论职责是政治家 ,他主张哲学家与君主共同治国,而 治理良好的政府应该有一个体系,其条理性就如同哲学体系一样。 他还爱好音乐,善写诗词,高谈阔论地评论文学,甚至请伏尔泰教他用法文写作。他开办学校,奖励科学,扶助艺术,重视教育,从任何方面看,他都是 开明君主 的典型,因此深得法国哲学家们的赞誉。从治国思想看,他标榜科学与理性,并且表白自己的统治是合乎科学与理性的。他这样做,当然比明目张胆地强调 君权神授 的神学观点要好一些,表明启蒙思想对他的影响,但 开明专制 在本质上仍然是专制主义。
(1)材料认为腓特烈二世是 开明君主 的典型,根据材料,概述其依据。(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腓特烈二世实行 开明专制 的意义。(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