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0. 山东省威海市2017年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7 浏览数:167

一、单选题

1.

家国同构 是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某学者为此绘制了如下结构图(见图5)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官僚政治是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B.地主经济是古代唯一的经济形态C.儒家思想影响了宗法观念的产生D.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

2.

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也层出不穷,《四书章句集注》和《孔子改制考》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两者都(  )

A.冲击了传统教育B.得到统治者的推崇C.受外来文化影响D.再现孔子思想精髓

3.

历史上曹操的形象多变。西晋陈寿著《三国志》,称赞曹操 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而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对曹操父子则多有贬损,曹操假谲、毒杀曹彰等皆源于此。这说明(  )

A.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B.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C.儒学地位的变化混淆了评价标准D.记述者的立场影响了历史评价

4.

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的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70%左右。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B.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D.土地兼并现象被有效抑制

5.

读表1《中国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表》(单位:百分比)这表明(  )
表1

轻工业纤维、食品等

重工业机器、金属等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1912

54.7

10.9

13.7

3.6

1926

43.6

25.2

18.9

2.9

1930

33.6

21.6

27.9

2.9

1933

20.4

25.8

32.6

5.2

1936

14.3

13.5

47.0

6.5

A.中国工业化水平逐步提高B.外国加强对华资本输出C.一战后轻重工业协调发展D.中国经济结构趋于平衡

6.

严复在1913年发表的《思古篇》中写道:“……且诸公所以醉心于他族者,约而言之,什八九皆其物质文明已耳。不知畴国种之阶级,要必以国性民质为之先,而形而下者非所重也。中国之国性民质,根源盛大,岂可厚诬? 材料表明严复(  )

A.重拾 中体西用 思想B.质疑中国之 国性民质 C.主张学习西方政治文明D.批评晚清以来的西潮澎湃

7.

1935年, 国民经济建设计划 指出: 关于国民经济建设……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 此计划(  )

A.为经济的自由发展创造机会B.表明政府认识到团结抗日的重要性C.利用国家力量发展民族经济D.从国家层面遏制了官僚资本的扩张

8.

据统计,建国初期某年全国职工提出53万多件发明、技术改革和合理化建议,实施的有23万多件,仅其中6万多件全年就节约和创造价值9000多万元,还涌现出大批先进生产者和劳动模范。这反映了(  )

A.近代以来我国工业和科研基础的落后B.工业化进程中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C.大跃进 运动激发了人们的建设热情D.双百 方针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9.

美国学者芬利指出,在雅典 国家的权力在理论上是不受限制的,没有任何行动或个人行动的范围是国家不能合理干涉的——只要公民大会认为这一干涉是正确的。自由意味着法律的统治和参与决策过程,而不是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 。这表明雅典(  )

A.国家权力制约个人自由B.主张法律至上C.公民大会保护个人权利D.强调主权在民

10.

2016年9月28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投票,强行通过了允许 9·11”恐怖袭击事件幸存者和遇难者亲属起诉沙特阿拉伯政府的法案,拒绝了奥巴马的总统否决。根据美国宪法(  )

A.该法案将会自动生效B.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C.总统可提起全民公决D.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

11.

1955年,苏联《关于修改农业计划工作方法》的决议规定,农业发展由各区执行委员会下达计划任务,由集体农庄和农庄庄员根据需要自行确定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国家计划委员会只负责农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和协调平衡工作。这一做法(  )

A.恢复了苏俄的 新经济政策 B.提高了庄员的生产积极性C.突破了 斯大林模式 的束缚D.形成了合理的工农业比例

12.

表2为经济互助委员会章程(宗旨)的演变概况(节选)由此可知该组织(  )
表2

时间

章程宗旨

1959

国际分工的原则基础上发展全面的经济合作

1962

首次对欧洲以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

1988

与欧洲共同体签署联合声明,双方互相承认,并正式建立关系

1991

成立以市场原则为基础的开放型国际经济合作组织,以取代目前的经互会

A.符合苏联与东欧经济发展规律B.推动了社会主义阵营不断扩大C.后期的政治意识形态逐渐弱化D.是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产物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宋朝时,政府于广州等地先后设置市舶司,以管理海外贸易等事务。成立之初,由于其没有统一的法令,贪官污吏得以任情挟私,一般商人则往往莫知适从。1080年,宋神宗开始推行《市舶法》,在船舶出海与回航的检视、国内外海商的经营活动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如对进口货物执行 禁榷 政策,即某些舶货由政府专买专卖,不许民间交易, 禁榷 物主要是统治者生活所需的奢侈品和民间畅消利厚的香药等。同时,对出口商品实行统制,大部分时期禁止武器、粮食等出口。当然,市舶司对合法经营的海商权益也有一定的保护之责。《市舶法》制订之后又不断加以补充修改。

——摘编自李金明、廖大珂《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史》

材料二 克伦威尔时期英国海外扩张加剧,远洋商业利益成为政府追逐的目标。1651年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不经英国政府允许,任何外国商船所载的任何货物或商品,皆不准输入或带进英国及其所属的领土。所有进口至英国领土的货物必须由英国的船舶运输……。此后,新的《航海条例》陆续出台,不过,其内容已经从对荷兰一国的敌对过渡到对殖民地经济的严格控制,因此引起了殖民地民众的抗议。19世纪以来,《航海条例》逐渐阻碍英国经济的持续发展。1854年,《航海条例》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李明倩《英国航海法的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市舶法》与英国《航海条例》在内容方面的相似之处,并指出其实施背景的不同。(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英国《航海条例》的历史影响,并分析指出其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11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3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简表。
表3

时期

录取数量或方式

考试内容

考试程序

唐代

进士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

诗赋、儒家经典、法律、文字、算学等

武则天时,初设殿试,但未形成定制

宋代

录取名额大为增加

儒家经典为主,儒家经典可依据多种注疏

考试分解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

明代

开始实行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

命题范围只限于四书五经,答卷只能以朱熹的注释为主

士人需先入地方学校为生员或入国子监为监生,再通过乡试、会试、殿试而入仕

结合材料与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 科举制度与社会发展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明末一条鞭法夭折之后,豪绅富家凭借特权逃避编丁,土地兼并加剧,无地农民苦于丁银负担,大量逃亡。于是一些地方进行了丁银均入田赋中征收的税制改革,称之为 随粮代丁 丁随田办 。公元1721年,清政府宣布 添丁不加银 ,这就为 摊丁入地 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保证。康熙五十五年,清政府首先在广东省试行丁银摊入地亩征收。至雍正年间, 摊丁入亩 已经开始大规模推广。 摊丁入亩 改变了过去地丁并行的税制,简化了征税手续,放松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尽管田赋重了,但免去了人头税,这对无地贫民而言,无疑是带来了一丝福音。到雍正末年,国库存银由康熙末年的八百万两增加到六千多万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杜丽雯《中国古代重大赋税改革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赋税改革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初赋税改革的意义。(6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就在希特勒入侵苏联的那一天,丘吉尔宣布: 苏联的危险就是……我们的危险,也是美国的危险,正如苏联人为保家而战的事业是全世界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民族的事业一样。 两个月后,即1941年8月14日,丘吉尔和罗斯福发表了《大西洋宪章》。在这一宪章中,他们以理想主义的措辞宣布了他们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原则,1942年5月,英国和苏联签订了为期20年的互助条约,6月,美国和苏联又签订了《美苏租借协定》;这两个条约是同盟国合作的具体表现。合作的另一个表现是1943年8月苏联人决定解散他们为推翻世界资本主义而于1919年建立的共产国际。同盟国战时合作的另一结果是1943年11月成立了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UNRRA)。这一国际机构紧跟在军队的后面,向已被解放的国家提供各种救济,直到新的国民政府能负起责任时为止。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同苏联合作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美同苏联合作的意义。(6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傅奕(555—639),相州邺(今河南安阳)人。他素不信佛,认为 石象为砖瓦之用 。武德四年(621),他上奏《请废佛法表》,请求废除佛教。他首先回顾佛教传入中国之前的情况, 耕能让畔,路不拾遗。孝子承家,忠臣满国……”之所以会出现这一情况,他认为主要是 当此之时,共遵李、孔之教,而无胡佛故也 。同时还上奏 益国利民 十一条,如规定青壮年僧尼不婚不嫁,以致减损户口。 请僧尼六十以下简令作丁,则兵强农劝 ,有利于国计民生。……武德七年(624),再次上《请除释教疏》,主张禁断佛教,提出了 生死寿夭,由于自然 的唯物论观点。在玄武门之变前,傅奕曾密奏: 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 平素 虽究阴阳术数之书,而并不之信 的傅奕却诡称天意,显然在宫廷的政争中,他是倾向李世民的。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傅奕废佛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并概括其废佛思想的主要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傅奕的废佛思想。(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