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2. 新课标全国Ⅲ卷2017年高考模拟考试(三)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全国卷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7 浏览数:665

一、单选题

1.

美国学者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中国原始居民的宗教信仰有灵魂的恐惧,崇拜无处不藏躲的幽灵,敬畏上天,以丰盛的祭品感谢大地……帝王和僧侣几乎是一体的,他们的丰功伟业常常是得之于祷告和诸神的惠助。下列与材料信息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王权带有神秘的色彩B.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C.君权神授思想的出现D.科技文化的极为落后

2.

宋太宗995年六月下诏指出:近年以来,民多转徙,应诸道州府军监管内旷土,并许民请佃,便为永业,仍免三年租调,三年外输税十之三。十二月的诏令强调 如将来增添荒土,所纳课税,并依原额,更不增加。 材料信息说明宋朝(  )

A.地方割据严重威胁中央集权B.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C.经济发展,土地兼并现象严重D.战争频繁,人民生活困苦

3.

某思想家认为: 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不假外求。若良知之发,更无私意障碍,即所谓充其恻隐之心,而仁不可胜用矣 。材料中的思想家强调(  )

A.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B.知行合一是获取天理的关键C.格物致知 才能求得天理D.顺应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

4.

近代绘画大师陈衡恪形容中国古代某一画派 不但把意思趣味放在画里,而且把书法也放进去 。这一画派(  )

A.属于市民文化B.对研究当时风土人情有重要价值C.属于山水画派D.能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

5.

1871年,清政府和日本签署了《中日修好条规》,规定: 两国指定各口岸,彼此均可设置理事官,约束己国商民。凡交涉财产诉讼案件,皆归审理,各按己国律理合办。 这说明(  )

A.清政府洋务运动获得成功B.近代治外法权都是相互的C.日本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D.清政府一度拥有治外法权

6.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生程俊英曾说:“《新青年》等 刊物,成为我级必不可少的读物。有的同学把《新青年》从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这使我级文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辞藻、空疏无物之古文了 据此,程俊英强调《新青年》(  )

A.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格B.激励了广大民众挑战封建文化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有利于唤醒青年接受新文学

7.

1957年,毛泽东在谈到中美关系时说: 我们跟美国建交,可能要在第三个五年计划完成后,也就是说,要经过18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我们采取这个方针,是为了尽量剥夺美国的政治资本,使它处于没有道理和孤立的地位。 这说明毛泽东(  )

A.极力拖延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B.意欲使美国在国际上被完全孤立C.认为当时中美建交的条件不成熟D.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8.

下图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钢铁生产的状况,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A.百姓服饰受到 文革 的影响B.国民的建设热情受到压抑C.社会资源面临较大的破坏D.英国工业产值仅次于美国

9.

斯东在《苏格拉底的审判》一书中说: 苏格拉底的死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这乃是雅典的悲剧性罪行。 这说明(  )

A.苏格拉底的思想得不到社会认可B.雅典民主是奴隶主贵族的民主C.雅典城邦的公共意志开始遭践踏D.苏格拉底以死捍卫了民主政治

10.

1620年,英国移民登上北美大陆之后,立即通过了 普利茅斯联合协议 ,颁布法律、法令。而且声称 如果需要的话,会任命一些我们应当服从的行政官员 。这说明(  )

A.社会契约思想已经产生B.英国专制主义影响移民C.北美建立起联邦制政体D.天赋人权思想成为共识

11.

1950年到1953年赫鲁晓夫三次在莫斯科附近试验种植玉米获得成功,他萌发了大量种植玉米的念头,60年代苏联出现大规模推行玉米运动。苏联能够大规模推行玉米运动的原因是(  )

A.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B.赫鲁晓夫想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C.赫鲁晓夫试验成功的刺激D.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出现严重失误

12.

就时间轴而言,20世纪可分为三个时期:一、以德国为中心的世界战争时代(1914年至1945年);二、两大超强相互对峙的时代(1945年至1989年);三、传统的国际强权系统终结之后的时代。 这种历史时期的划分注重了(  )

A.大国对历史的影响B.时间的不断更替C.战争对世界的影响D.国际关系的变革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5分)
材料一 一方面是这种天然本能在使人民排斥卓越人物当权,另一方面又有一种力量也不亚于这种本能地在使这些人远离政界,因为他们在政界的竞技中难以保全自己和免于堕落。衡平法院首席法官肯特就十分坦率地流露过这种思想。我提到的这位著名作家在盛赞联邦宪法授权总统提名法官的条款之后说: 最称职的人,也许为了不在普选中当选,而在行动上不十分积极,在精神上保持十分严肃。

——节选自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二 二月革命算是否定了沙皇体制;十月革命也仍只否定了西方现代的代议政治,代之以一党专政。然则这一党专政的模型与尺度全无着落。列宁于1918年初迁居克里姆林宫的时候,他不可能有明确合理的蓝图,预筹日后的局面;多方面还是东扯西凑,因时就势。而且严格言之,斯大林之所经营,还是承袭上述7年的战时体制。否则今日70年后的改组开放就无法自圆其说。

——节选自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材料三 每个人都想到被战胜的敌人,但是每个被战胜的敌人主要是被打倒的、笼罩地被称之为 集权主义独裁 的那样政治制度。在当时, 集权主义独裁 定义并不明确,但是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对那种被打倒的政治制度进行谴责。

——节选自《欧洲民主史:从孟德斯鸠到凯尔森》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民主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概括作者对苏俄(联)体制的认识。(10分)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民主法治存在的局限性及其后果,谈一谈 民主与社会重建 之间的关系。(1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恩格斯曾说: 每一个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精神、历史的基础。 马克思认为: 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的主要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中国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亦是在19世纪90年代的战争和变法中酝酿的……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运动是对当时中国社会内部和外部的冲突及挑战的回应。

——摘编自张立文《论戊戌变法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

材料二 维新运动是一次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运动。胡适在20世纪30年代曾指出: 主张维新的人即当日主张现代化的人。 回顾历史,戊戌变法虽然最终失败,但它给后人留下了无穷无尽的思考和启迪。

——摘编自李丽梅、李阳生《戊戌变法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世纪90年代的战争和变法 中国社会内部和外部的冲突及挑战 具体指的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 维新运动是一次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运动 这一观点。(9分)

1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尾声。3月,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突破了日军内防御圈后,发起了打开日本门户的冲绳岛登陆战。1945年3月末期,美军登陆冲绳岛,打算破门而入,直捣日本本土。日本大本营面对关键时刻,不惜拼死一搏,实施了天号作战方针。以天一号、天二号、天三号、天四号,共四个作战步骤,由冲绳方面,台湾方面,中国南部沿海方面,中南半岛、海南岛四个方面的空中力量,按计划对美军实施自杀式攻击。这次战役是美日两军在太平洋岛屿作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损失最惨重的一次。在长达96天的血战中,日本使用大规模航空特攻战,共动用2393架特攻机,共飞行7852次。日军伤亡9万余人,被俘7400人,被击沉、击伤舰艇20余艘。美军伤亡4.9万余人,损失飞机760余架,被击沉、击伤舰艇四百余艘。冲绳岛战役以日军失败而告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冲绳岛战役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最终投降的原因。(9分)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大诰》者,太祖患民狃元习,徇私灭公,戾日滋,十八年,采辑官民过犯,条为《大诰》。其目十条:曰揽纳户,曰安保过付,曰诡寄田粮,曰民人经该不解物,曰洒派抛荒田土,曰倚法为奸,曰空引偷军,曰黥刺在逃,曰官吏长解卖囚,曰寰中士夫不为君用。其罪至抄劄。次年复为《续编》《三编》,皆颁学宫以课士,里置塾师教之。囚有《大诰》者,罪减等。于时,天下有讲读《大诰》师生来朝者十九万余人,并赐钞遣还。

——《明史·卷九十三·志第六十九·刑法一》

材料二 朕出是《诰》,昭示祸福,一切官民诸色人等,户户有此一本。若犯笞仗徒流罪名,每减一等;无者每加一等。所在臣民,熟观为戒 敢有不敬而不收者,非吾治化之民,迁居化外,永不令归,的不虚示

——杨一凡《明大诰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元璋编订《大诰》的目的及内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朱元璋编订《大诰》的作用。(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