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9.2017届 云南省昆明市高三复习适应性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云南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7 浏览数:321

一、单选题

1.

孟子说,舜是 东夷之人 ,周文王是 西夷之人 ,而他们都在 中国 (指华夏地区)行仁政,都成了圣人。孟子认为(  )

A.以夷变夏是历史发展趋势B.文化是区别夷夏的关键C.施行仁政的基础在于重民D.仁政主张源于舜和文王

2.

中国古代 广种未必多收 已为人熟诵;农谚云 锄头底下三分泽 :贾思勰曾告诫: 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材料意在强调中国古代农业(  )

A.生产技术的成熟B.粮食产量的稳定C.精耕细作的重要D.生产效率的低下

3.

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 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袝姑 。这反映了当时(  )

A.君主专制加强B.三省六部制遭到破坏C.伦理制约皇权D.儒家主流地位受冲击

4.

在19世纪之前的两千多年里,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主流是朝着相互分离的方向发展的,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汇合到16世纪才开始,西方的影响到19世纪才得以加强。其主要原因是中西方缺乏(  )

A.文明交流的技术条件B.文明扩张的经济动力C.文明交流的历史基础D.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

5.

太平天国举行科举考试,要求白话写作,题目选自《圣经》、基督教论著和太平天国诏书,如 耶稣舍命待何为 ;考生来自三教九流,包括算命人和巫师等;科试中榜率高,如湖北一次科试,1000名考生800人中榜。此科举考试(  )

A.弥补了传统科举制的不足B.推动了白话写作成为主流C.使基督教取代了儒家地位D.无法起到举才选能的作用

6.

下表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材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  )
每5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 (单位:1000海关两)

年代

各种机器和工具A

农机具B

B/A%

19121916

15956

118

074

19171921

39269

798

203

19221926

43074

390

091

19271931

55192

998

181

A.农业传统技术占主导地位B.农民购买力有较大提升C.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发展D.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7.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这样描述一场战役: 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战斗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这次战役(  )

A.粉碎了敌人速战速决的计划B.是国共合作进行抗日的典型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D.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

8.

由人民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其土地的权利。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土地契约,一律作废。 此政策的目的是(  )

A.团结一切抗日力量B.巩固革命根据地C.巩固新生人民政权D.实现农业合作化

9.

梭伦改革不再以出身而以财产的数量划分公民等级,开启平民参政的时代,各等级的政治权利依其财力之大小而定。第四等级(  )

A.可以参加公民大会B.可以担任低级官职C.能参加四百人会议D.承担最大军事义务

10.

据统计,1492~1595年,西班牙从美洲运回金银共约价值40亿比塞塔,留在国内的最多只有2亿比塞塔,仅占5%。材料说明西班牙(  )

A.确立殖民霸主优势B.未完成工商业发展的资本积累C.处于贸易中心地位D.价格革命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11.

1880年,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发电站,90年代末,美国已有2700座发电站,发电量已达到248亿千瓦时,而英国同期只有45亿千瓦时。各项电器发明广泛应用于美国的工业、交通和公共事业部门。材料说明美国(  )

A.基本实现了电气化B.取代英国世界第一的地位C.成为工业革命中心D.生产集中推动生产力发展

12.

苏联 二五计划 规定: 轻工业生产的年增长率将由 一五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重工业则由40.1%降为14.5%”。 二五计划 实施的结果,轻工业年增长率为14.8%,重工业则高达19%。材料说明苏联 二五计划 意在(  )

A.实现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B.使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C.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D.尝试调整轻重工业发展失衡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法国礼仪制度举世闻名:法国人一度被誉为欧洲最有礼貌的民族。1789年,一场攻占巴士底狱的骤变席卷全国,巴黎大街上充斥着互称 公民 的激进男女,在打倒波旁王朝的同时,也将优雅的法兰西礼仪—---日常交际礼仪,餐饮礼仪、着装礼仪等视作旧体制的毒瘤,逐一以革命法令彻底废除。1875年,动荡的法国开始消停,社会重新认可了传统的礼仪文化,礼仪规则在越发高雅,规范的同时又日趋平民化、大众化。从1914年到二战胜利,礼仪越来越简化快捷。然而到1991年以后,法国尊崇古典礼仪的社会群众越来越多,人们又开始使用一些早已不太习惯,消逝近百年的礼仪,如吻鼻礼、鞠躬礼。

——摘编自(法)鲁维洛瓦《礼貌史》

材料二 中国素称 礼仪之邦 在社会中无处不在。18世纪以来,伴随西学东渐,融入西方色彩的礼俗变革悄然伊始。辛亥革命后,中华礼制简约化与世俗化趋势无可逆转,一些古代礼俗如跪拜礼废止不行, 大人 老爷 等官场称呼不再使用 先生 女士 太太 等称谓成为时髦用语。1915年,陈独秀发文宣称: 中华固有之伦理、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一股 国学热 的潮流带动了部分传统礼仪的回归,地铁上大学生的 汉服秀 、中小学校园诵读《弟子规》,举行 冠礼 , 社会上朋友相见作辑打拱,夫妻互称 郎君娘子 等现象屡见报端网络。

——摘编自唐翼明《国学热是中国人自发的文化自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法两国社会礼仪演变的相同之处及其原因。(1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期和90年代中国对待传统礼仪文化的态度,并分析其影响。(10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府,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设的,政府的体制只要对国家的文明有利,君主也好、共和也好,不应拘泥名义如何而求其实际。有史以来,世界各国的政府体制,虽然有君主专制、君主立宪、贵族专制、民主制等不同的体制,但是不能单从体制来判断哪种好、哪种不好,最重要的是不偏于极端,君主未必不好,共和政治也未必都好、评论政治应从实际出发,不应徒慕虚名,况且,政府的体制不是千篇一律的。

——摘自(日)福泽谕古《文明论概略》

运用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 政治体制与文明发展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宋初,中央一级的商税管理机构是三司,三司的最高长官为三司使,三司使又称计相,是管理财税的第一人,三司下面具体由盐铁司负责商税,盐铁司使或副使是商税的具体负责官员,下属的成员过多,行政效率低下。宋神宗对商税管理机构进行改革,把三司裁并于户部,中央财政管理主体发生变更,户部登上管理财税的舞台。全国各地的商科具体由户部中的金部主管,由户部的尚书侍郎总领,其下金部郎中、金部员外郞具体主管,共有70多史官吏。而京都的商税管理权则划入太府寺,太府寺卿或少卿就成了京城商税系统的最高主管官吏,宋朝南渡后,宋高宗三年,把太府寺划入户部,自此户部成为宋代商税唯一的中央管理机关。

——摘编自王红雷《宋代商税征收管理制度》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商税管理机构改革的措施。(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税管理机构改革的影响。(9分)

1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希特勒狂妄宣称,消灭布尔什维克主义是他一生的目标,是纳粹党的基本思想。为此,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签订三国协定,矛头首先指向苏联。据统计,从1940年9月到1941年9月,德国军费开支就达601亿马克,占国家全部开支的70%。1940年12月,勃劳希契和哈尔德提出了进攻苏联的 巴巴罗沙计划 ,得到希特勒批准.该计划要求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用闪电战击溃苏联,并且规定对苏战争必须在6个月到12个月内结束,最迟不得超过1941年圣诞节。

——摘编自张椿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进攻苏联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巴巴罗沙计划 破产的原因。(7分)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王阳明(1472—1528),名守仁,字伯安.他年轻时沉迷于朱熹 格物致知 的理论,格竹而未得至理,便从此抛弃了格物之法。后王阳明在绍兴筑书舍,与佛、道人士讲论禅机、道法之事,研读佛老之书.作为明朝官员的他认为,致良知必须实地用功,为学不能与为政任事分离,经世求治成为其立心、立功的基本生活目标.在贵阳书院,他开始向诸生宣讲 知行合一 。王阳明的 心学 在当时产生极大的影响,其弟子王良将 致良知 具体化为百性日用之道,一生倾心平民教育,由此开创了中国思想史上有名的泰州学派。

——摘编自荣真《文史中国·大明流煌》

(1)根据材料,概括王阳明 心学 产生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阳明的思想。(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