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5. 山西省临汾市2017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三)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4 浏览数:523

一、单选题

1.

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 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 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说明(  )

A.历史记述的正误需要考古发现佐证B.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C.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D.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

2.

元代推行行省制,设河南行省统辖说河以南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但在黄河下游则以沂蒙山南麓为界与中书省直辖区 腹里 相邻;将江西、广东合为江西行省,治所在南昌;将湘、鄂、桂并入湖广行省,治所设于武昌。这一规划和设置(  )

A.体现了 山河形便 的习惯做法B.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保障了蒙古族贵族的统治特权D.是对南宋统治区实施的特殊政策

3.

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 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 吾人禀赋之自然 。这说明(  )

A.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4.

下表摘编自《清代外债史论》,据该表可知(  )

借款次数

总额

经建借款额及占

总额百分比

铁路借款额及占经建借款额百分比

晚淸政府

208

13.1亿两白银

3.7 亿两;282%

2.8 亿两;76%

北京政府

646

15.7亿元银元

4.5 亿元;286%

3.2 亿元;71%

南京政府

108

45.0亿元银元

6.0 亿元;133%

2.2 亿元;37%

A.经济建设是政府借款的主要目的B.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C.近代中国政府比较重视铁路建设D.政治民主运动推动经济独立发展

5.

近代有学者指出:不同文化的对比与交流,同时也是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比较过程。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吸收或排斥,其内在的逻辑在于对真善美的认识和追求——这就是西学东渐的内在逻辑。在这里作者强调(  )

A.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性B.真善美的文化具有优越性C.西学东渐具有必然性D.西学东渐具有渐进性

6.

1930年2月,中国发生大规模军阀混战,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乘机提出把组织工人罢工、 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来抓。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  )

A.对中国革命的任务认识模糊B.能从时局出发做出正确决策C.对革命形势的估计明显错误D.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7.

中国领导人一直是用革命者的眼光看世界的……他们当时在给国家分类时,标准实际上是很具革命性的,在他们眼中,除苏联阵营的国家外,其他不是帝国主义国家,就是被帝国主义或反革命势力控制的国家。 在此思想指导下所实施的外交政策或原则(  )

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使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C.确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D.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8.

古希腊的学者没有统一组织,政治态度也不尽相同,但在思想学说上,他们的观点和基本倾向却较为一致。以下观点属于 一致 的是(  )

A.感性的认识往往靠不住B.全体公民参与城邦管理C.平民政治是最好的政体D.以个人判断为标准

9.

阅读分析下图,判断其最有可能反映的是美国(  )

A.通货膨胀率B.经济增长率C.财政赤字率D.失业率

10.

下表反映了 1973年苏联经济与美、法、日的对比,据此可知(  )

苏联

美国

法国

日本

1000人以上的大工厂占企业总数比重

11.2%

0.6%

0.1%

1.4%

1000人以上的大工厂生产的工业品占工业品总产量比重

61.5%

38%

42.1%

34.4%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快速发展B.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C.规模经济是苏联经济模式的特征D.法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新霸主

二、材料阅读

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民族国家兴起的大背景下,英国教育家埃利奥特用本民族的语言——英语,而不是拉丁文,书写了《统治者之书》。在书中,他提出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教士,而是培养新的统治者(行政官员)——绅士。而绅士不仅要有广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还要有强健的体魄。该书表现出16世纪英国教育思想的重大转变,新的教育思想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它既有一般资产阶级要求的共性,又突出了英国资产阶级发展的个性。

——摘编自刘明翰、陈明莉《欧洲文艺复兴史》

材料二 民国之初, 皖省教育自受军事影响以后,即萧索不堪——全省学校则亦只有四十余所 。据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的一项统计,当时安徽省尚有私塾14388所,塾生188935人,塾师14424人。而当时安微省的近代初等学校总计5415所,可见当时私塾依然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且近代式小学依然 沿用四书五经、《女儿经》《千字文》等书 。根据当时的教育视察报告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多县教育 经费困难 ,难以维持现状,甚至多有债务。

——摘自李发根《试析近代中国教育所透视出的社会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治者之书》所体现的基本教育思想,并简析该教育思想出现的原因。(1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安徽省教育的状况,并分析造成该状况的社会背景。(12分)

三、开放性试题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在中国近代史上,林长民绝对算得上是一位风云人物,他曾在晚清和民国政治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林长民生平
1876年 出生在福建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06年 进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学习。
1909年 执教福州法政学堂。
1911年 武昌起义后赴上海,以福建省代表的身份参加独立各省临时会议。
1912年 担任临时参议院秘书长,参与草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7年7月 出任段祺瑞内阁司法总长,11月辞职。
1919年 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民》,反对巴黎和会袒护日本。
1923年 任北京政府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1923年9月 反对直系军阀曹锟贿选总统,南下上海参与反直运动。
1925年11月24日 参与郭松龄反秦时殒命于流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林长民生平中的重大活动进行解读。(说明:选取一项即可,解读时要体现与前后活动的联系。史论结合,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四、材料阅读

1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889—1907年,张之洞发起了湖北新政运动。短短十七八年间,修筑了长1200 多公里的京汉铁路,汉口迅速崛起;武汉不仅成为与上海并称的 海上双城 ,而且是全国新式教育的中心。
张继煦先生 《张文襄公治鄂记》中提到, 其时工厂林立,江汉殷赈,一隅之地,足以耸动中外之视听。有官钱局,铸币厂,控制全省之金融,则起事不虞军用之缺乏。有枪炮厂可供战事之源源供给。成立新军,多富于知识思想,能了解革命之旨趣。而领导革命者,又多素所培植之学生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湖北新政的主要内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湖北新政的历史影响。(7分)

1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靳辅,清康熙时一代名臣。康熙十年(1671年),靳辅 疏请行沟田法——沟土累为道,道高沟低,清则泄水,旱以灌田 。 三藩叛乱时,他在池州、安庆等地部署军队,既维护了地方安定,又有力支援了江西地区的平叛战争。康照十六年(1677年),靳辅提出了治河方针: 审其全局,将河道运道为一体,彻首尾而合治之。 它采用明代治河专家潘季驯的 束水攻沙 方法,创造性提出 寓浚于筑 等治河方法。从而使黄河安流了 30年,漕运亦安全畅通。
(1)根据材料,槪括靳辅的为政业绩。(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靳辅身上体现出的品质。(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