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系统
你好
请登录
|
注册
|
返回主站
我的组卷
在线测评
我的收藏
错题本
百万富翁
纠错 | 建议
5206.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17年高考冲刺模拟(四)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6
浏览数:343
下载本试卷
全部加入试卷
一、单选题
1.
中国古代的女政治家,如西汉的吕雉、唐代的武则天等一直被看作是不正统的。但欧洲女性位居女皇、女王却是很普遍。造成中西方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血缘宗法观念的影响
B.女性独立地位的丧失
C.女权至上传统的削弱
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
《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文景时期商业发展状况时说
“
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
。这说明文景时期商业的发展( )
A.强化了政府的抑商政策
B.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瓦解了封建小农经济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
民间信仰中城隍是由死去的名人或者有功劳者担任的,并必须是公正无私者。宋代,祭祀城隍列入国家祀典,城隍庙普及各府、州和县。明太祖朱元璋对城隍特别崇敬,更册封京师、府、州、县四级城隍,各地最高官员需定期主祭。这反映出( )
A.朝廷利用神道为政治服务
B.中国古代信仰的多样性
C.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D.宋明两代多任用正直大臣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4.
明清时期的龙游商人积累了财富之后,乐善好施,如纸商傅元龙,
“
生平于地方事业颇能尽力,建凤梧书院,修通驷桥,明伦堂,鸡鸣塔,诸役咸与焉。
”
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 )
A.儒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B.商人地位和士人渐趋平等
C.礼乐制仍然有着重大影响
D.商人的自身修养普遍提高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5.
孙磊《江南制造局蒸汽机译著的研究》中写道:
“
江南制造局的这批蒸汽机译著一经出版,便开始了传播和吸收的过程。有相当的群体阅读过这批书籍。在19世纪晚期,这批书籍被分别收录入一系列西学丛书,并随着这些丛书流传到日本。
”
这表明这批译著( )
A.在日本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B.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有利于培养各种洋务人才
D.有利于东亚地区的近代化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6.
从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汉族督抚数量增加,满族督抚数量减少,汉族官僚在清政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主要背景是( )
A.鸦片战争后国内民族矛盾缓和
B.洋务运动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
C.八旗军无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D.湘军在反侵略战争中表现神勇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7.
毛泽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正如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
“
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
”
这表明毛泽东( )
A.坚持只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B.全面彻底否定俄国式的革命道路
C.全盘吸收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D.准确把握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8.
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宣传画,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打破了美国对新中国的封锁
B.一五计划中农轻重全面发展
C.苏联的援助开启了中国的工业化
D.展现出了中国人民的信心和热情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9.
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认为
“
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只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任何时候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它
”
。这体现了( )
A.基督教神学对罗马法的影响
B.自然法精神对罗马法的影响
C.罗马法具有继承性和适用性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0.
传统的德意志特殊道路理论认为,自19世纪起,德意志便走上了一条
“
偏离西方但最终回归西方
”
的特殊道路。这里的
“
偏离
”
和
“
回归
”
分别指( )
A.军国主义色彩、民主共和制不断完善
B.军国主义色彩、君主立宪制不断完善
C.专制主义色彩、代议制民主不断完善
D.专制主义色彩、联邦制国家不断完善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1.
20世纪60年代,有评论称美国
“
以一钱不值的废纸掠夺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资源和工厂
”
。这主要是针对( )
A.马歇尔计划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关贸总协定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2.
20世纪90年代,德国因为翻修柏林国会大厦时启用了外来劳动力,导致国内工人发生了暴动;在西班牙南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的居民深受传说中外来者
“
窃取
”
本国工作机会的困扰;欧洲高科技产业工人心酸地称自己被
“
班加罗尔(印度的高科技中心)化了
”
。上述材料反映了( )
A.世界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平衡
B.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
C.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D.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狐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
材料二
威廉统治末年 ,内阁成员的相对固定化以及内阁会议召开的惯常化 ,促使内阁完成了从私密状态向公开状态的转变 ,笼罩于其上的神秘面纱被慢慢揭去了。与此同时 ,内阁也逐渐完成了从君主御用咨询决策机构向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的过渡。内阁的公开化、正式化以及内阁与议会、政党的关联,使得内阁的合法性逐渐增强,人们对于内阁的认可程度越来越高。此时,一个与内阁有关的新术语,即
“
政府
”
开始出现。议会辩论中,
“
新政府
”
“
上届政府
”
“
现任政府
”
等常被议员们提及。而这里所谓的
“
政府
”
,实际上就是
“
内阁
”
,二者之间几乎可以通用。由此表明,内阁已开始取代枢密院而转化为实际上的中央政府机构,在罗威尔看来这是过去两百年间
“
文明世界所发生的行政机构的重大改革之一
”
。
——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内阁制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阁臣的特点和内阁对明代政治建设的意义。(1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威廉统治末期英国内阁发生的变化。并比较明代内阁和英国内阁在行政权力方面有何不同。(11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当前,对于中国文明及其历史命运,存在着大致两种看法:一种看法是说中华文明从来辉煌灿烂,500年前就逐渐形成了一种以生产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之平和—平等的发展模式,只是在1840年之后由于西方的入侵,才突然间被打断了发展(乔万尼·阿瑞吉)。另一种看法则是说这个文明从根本上
“
一塌糊涂
”
,几千年来都是
“
专制
”
和
“
独裁
”
,因而注定是要被
“
现代文明
”
所荡涤和抛弃的。
——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东汉明章之治发生在中国古代东汉汉明帝和汉章帝两代皇帝统治时期。这两代皇帝都沿承了光武帝的治国方式和道理,在他们统治时期,均采用了一些利国利民的政策和宽松治国之道,使东汉的经济、社会出现了汉代各皇帝统治期间少有的繁荣和稳定,由此,也使东汉步入了鼎盛时期。明章之治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其一,两代皇帝均减轻百姓的赋税和徭役,除此之外他们还给一些没有土地的贫苦子民安排土地,并贷款给他们粮种和农用工具。因此,明帝统治后期史书有云:
“
天下太平,人无徭役,百姓殷富,牛马被野。"之说。其二,明帝推行
”
大射
”
和
“
养老
”
等礼仪,此外,他还升堂讲学。其三,明帝年间,大将军窦固曾击退北匈奴;公元89年,窦宪再次击退北匈奴。由于匈奴屡遭溃败,因此不断的向西后退。除此之外,
“
明章之治
”
期间,班超曾经出使到了西域地区,也使西域各国再次亲附汉代,断绝了与匈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保障了北方边境的安宁。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明章之治的具体措施。(8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明章之治的影响。(7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由于原来俄国属于协约国一方而与同盟国处于交战状态,为了退出战争,新成立不久的苏俄政府在提出的和平建议被协约国拒绝后,便与同盟国的德国进行和平谈判。1917年12 月,谈判在布列斯特开始,德国代表团长提出了掠夺性条件,要求占有被德军占领的大片俄国西部领土。1918年2月,德军终止谈判,占领大片土地,逼近彼得格勒。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苏俄中央委员会举行了的紧急会议。会上,列宁的主张被以 6:7的票数否决。随后,中央又连夜开会,经过激烈的争论,托洛茨基转而支持列宁,会议结果以7票赞成、5票反对、1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列宁的提案。苏俄政府连夜通知德国方面,同意签约。
材料二
《罗迦诺公约》草签后,欧洲一片欢腾,法国外长白里安说:
“
和平终于到来了。
”
德国外长斯特莱斯曼称,公约将成为国家之间和人民之间关系史上的
“
里程碑
”
。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两个条约签订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德国从两则条约中的获利之处。(7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