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4.2017届 陕西省榆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陕西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1 浏览数:111

一、单选题

1.

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确定了监察与行政(包括中央、地方甚至是基层)的分离,中央、地方的监察机构与政府机构的相对分离,监察官员与政府官僚的分离。这确保了监察权力的(  )

A.分散行使B.法制化C.独立运作D.世袭化

2.

西汉《二年律令·户津》规定 受田宅,予人若卖宅,不得更受 ,且规定买卖土地要由基层官吏严格按照程序登记造册,并办理手续。这些规定说明西汉(  )

A.对市场加强控制B.承认私有产权的合法性C.遏制了土地兼并D.力图维护小农的稳定性

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按界别组成,各界部可以就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和协商,既可发表个人意见,也可提出所在界别团体的主张,甚至是跨界别的共同建议、这可以表明人民政协(  )

A.主要履行监督职能B.具有开放和包容性C.拥有人大部分权力D.受人民监督和管理

4.

1956年,一汽总装线装配出第一辆卡车,毛泽东给新车起了个名字叫 解放 ;1958年,根据中国的民族特色改制成了一辆高级轿车,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吴德给轿车命名为 红旗 ,毛泽东欣然题字。这反映了(  )

A.社会建设急于求成倾向B.工业化的基础得以巩固C.计划经济下的政治色彩D.新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

5.

据古代雅典若作《诉美狄阿斯》记载:美狄阿斯在公共场合同德摩斯提尼发生了争执,并打了德摩斯提尼一巴掌。对此,德摩斯提尼并没有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还击,而是提起诉讼,对美狄阿斯进行控告。这从侧面反映了古代雅典(  )

A.公民争执须通过司法解决B.公民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C.司法诉讼彰显了公民权利D.司法审判会主持公平正义

6.

16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的呢绒、德国的金属制品和织物、德法两国的酒、西班牙的羊毛、葡萄牙和意大利来自东方的香料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小麦,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这反映出(  )

A.西欧国家商业繁荣B.新航路开辟推高了欧洲的物价C.荷兰贸易出现顺差D.世界贸易中心移至大西洋东岸

7.

1982年,在第三世界国家的长期努力下,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网际海洋公约》;到1984年,先后有159个国家在公约上签字,但美英等国拒绝签字。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消除历史矛盾B.公约 有损美英等国霸权利益C.第三世界国家崛起阻碍了美英发展D.第三世界国家冲击了两极格局

8.

有学者认为,文化发展存在着两种基本类型,强调一种类型的文化向另一种类型文化过渡的可能性,并证明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有任何现实的机会成为普遍通用的文化而使所有其他文化服从自己。该现点表明当今世界(  )

A.文化发展的多元化B.经济全球化的潮流C.政治多极化的趋势D.各国文化走向统一

二、材料阅读

9.

【历史——选考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刘秀对王莽的倒行逆施进行拔乱反正.重建汉高祖、汉武帝所确立的大汉体制,废除王莽新设立的繁苛细密的法令,恢复汉初的法简刑轻、务用安静的局面,使得东汉光武一朝刑法宽松,社会安定;刘秀为削弱大司马大将军的权力,恢复大司马的原来名称——太尉,把大司空、大司徒的 字去掉,削弱了三公权力。三公的职责都转移到本来替皇帝掌管文书的尚书台。皇帝通过尚书台控制中央政府,使得三公成为没有实权的虚位。与此同时,代表中央控制地方的刺史制度得到强化。刘秀把州牧恢复为刺史,扩大了它的权力,让刺史有固定的治所,使得刹史成为州一级的行政单位。在东汉初建的十几年中,刘秀六次颁布诏书,解放奴婢,效果明显。但在解决土地问题时遇到了极大阻力。在教育方面,刘秀恢复汉武帝时的五经博士,在太学教授学生,太学生每年都要考试。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刘秀恢复汉制的改革背景及内容。(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秀改革的影响。(5分)

10.

【历史——选考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希特勒在发动战役前说: 现有部队肯定能突破的地方(指阿登地区)……防线单薄,他们也不会料到我们会发起突袭。因此,充分利用敌人毫无防备的因素,在敌机不能起飞的气候下发起突然袭击,我们就能指望取得迅速突破。 丘吉尔则指出: 德军第6党卫装甲军是一支大家公认的劲旅……1944年12月初,那条战线的战斗沉寂下去时,他暂时逃脱了我方情报部门的监视。

——摘编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材料二 一名德国奥宁堡部队的士兵后来回忆说: 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景致。 他们以为能够重现4年前席卷英法军队的情景,然而最终结果,却是西线盟军踏上了直捣柏林之路。

——摘编自《阿登战役》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军发动阿登战役的有利条件。(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登战役的影响。(7分)

11.

【历史——选考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魏源认为,历史进化是一种客观必然趋势。法令制度应该随着 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历史自身发展的法则。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也无穷极不变之法。同时,必须讲求行法之人,同一种法,不同的人去执行,其结果迥异。他还揭露清王朝任人唯私,贤者不得用,用者未必贤,他认为用人应以 为标准,使贤能之士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魏源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和智慧,主张民主议政,广开言路。鸦片战争中,他积极反对投降路线,认为要 尽得西人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 ,富国强兵,以战胜资本主义的侵略,他也看出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优越性。对于 不设君位,唯立长官贵族等办理国务 的瑞士,他誉之为 西土桃花源

——《论魏源的法治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源法治思想的内容及其思想形成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魏源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影响。(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