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8. 广东省韶关市2017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6 浏览数:555

一、单选题

1.

考古工作者在湖南、江西、河南、陕西、江苏等地区都陆续发现了许多春秋中后期的铁制农具,这表明当时(  )

A.冶炼技术已较为成熟B.冶铁业规模宏大C.农业生产技术有较大提高D.南北经济发展平衡

2.

色彩本身是人类在生物性进化过程中,为加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把握而发展出的符号系统。唐高宗在位时,专门下诏,要求臣下和百姓都不许穿黄用黄,色彩从此赋予了政治生活意义。唐高宗诏书使黄颜色(  )

A.成为民众追求的时髦色彩B.成为古代彰显专制尊贵的色彩C.成为中国画的主要构成色彩D.成为古代皇家建筑专用的色彩

3.

明代《广志绎》载: 都(北京)人好游,妇人尤甚。 ,她们 每每三五为群,解裙围松树团坐 高冠大袖,醉舞驴背 。这反映当时(  )

A.家庭服务业繁荣大量妇女进京B.北方经济重心地位恢复C.当地社会风气较为开放D.理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4.

对君臣关系,黄宗羲作了独到的论述: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则作了全新的解释,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这些主张(  )

A.导致经世致用思想盛行B.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C.是对儒家思想精华的传承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5.

1891年,南洋巨商张振勋应洋务派实力人物盛宣怀之邀,前往烟台商谈办理矿务、铁路事宜。1895年9月,张振勋独资的张裕酿酒公司在烟台成立,并获准在奉天、直隶、山东三省专营15年,免税3年。这表明(  )

A.洋务派热衷于投资民族工业B.铁路修筑推动酿酒业的兴起C.民族工业经营环境有所改善D.洋务运动对民族资本的依赖

6.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传教士、教民与普通民众不断发生冲突而引发的案件迅速增多,但在1901年后数量又迅速递减,直至辛亥革命前后此类案件已渐趋为无。这一变化最能够反映当时(  )

A.中外民族矛盾日趋走向缓和B.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C.西方各国加强对中国的控制D.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

7.

阅读下图,其中1984年差距开始拉大的主要原因在于(  )
单位:元/人

年份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1978

314

456

1982

347

641

1984

408

910

1988

733

1312

1992

892

2217

1996

1843

4897

2000

2431

6072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B.国务院决定开放沿海开放城市C.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开始推行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8.

柏拉图《会饮篇》中有一个故事:最初人类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和不男不女的阴阳人。阴阳人体力和精力都非常强壮,因此图谋向诸神造反。宙斯需要想出一个两全办法,一方面要让人类活着,否则就没有人类对神的崇拜和牺牲祭祀;另一方面要削弱他们的力量,使他们不敢再捣乱。对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

A.认识到人的力量与价值B.宣扬神本主义的宗教思想C.批判当时希腊人的愚昧D.否定人类对神的宗教信仰

9.

1819年—1846年英国棉纺织品的销售额从2940万英镑上升到4670万英镑,其中,每年出口的比例稳定在50%——55%,其余满足国内需求。可见,英国(  )

A.社会贫富差距拉大B.国内消费能力有较大增长C.对殖民地市场的依赖性增强D.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10.

1865年,美国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 在合众国境内或受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奴隶制或强迫劳役都不得存在……。 2009年1月,奥巴马在林肯雕像下发表演讲,被称为是 在林肯怀中演讲 ,这一情景正是对上述修正案最好的注脚。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奥巴马和林肯一样都是美国伟大的总统B.废除奴隶制后黑人和白人一样有当总统的权利
C.奥巴马当选总统是林肯废除奴隶制的结果D.美国的民主制度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

11.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曾于1962年创作了广为传唱的代表作《答案在风中飘荡》: 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条路\才能被称为一个男人\一只白鸽要越过多少海水\才能在沙滩上长眠\炮弹在天上要飞多少次\才能被永远禁止\答案,我的朋友,在风中飘荡……”这首歌的极度流行反映出当时(  )

A.美国社会对种族隔离政策的批判B.美国青年反对越战的强烈愿望C.美国青年的颓废与迷茫D.美国人民对朝鲜战争的深刻反思

二、材料阅读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中国近代之初,仍然遗留着传统而丰富的古代儿童观,譬如 男璋女瓦 男左女右 男尊女卑 男不言内、女不言外 等。在络绎不绝的出洋考察之后,国人才发现西方近代社会则是 男女并重 强迫教育 生子女皆报官 国中男女皆入学 等。民国以后,中国社会开始进入一个 发现儿童 解放儿童 时代。

——摘编自陆克俭《发现与解放——中国近代儿童观研究》

材料二 近代以前,把儿童视为双亲所有物,以及中世纪以来贯穿基督教的 原罪说 依然占据主动地位,体罚、鞭鞑的教育习俗依然存在。此后英国洛克在《教育漫画》中倡导 白板说 ,声称儿童的心灵 好比一张白纸,后天的一切观念都是经验在心灵上刻下的痕迹 ;卢梭则在《爱弥儿》中提出 尊重儿童、尊重儿童期的价值,让儿童按自然的进程去发展,实现了儿童观历史上的 哥白尼式的革命 。工业革命以来,各国政府纷纷立法并颁布措施,建立各级学校、博物馆、公园等,切实推动儿童的健康发展。

——摘编自杨佳、周红安、杨汉麟《西方儿童观的历史演进》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及西方儿童观发展的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中西方儿童观发展出现重大变革的相似背景及主要影响。(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强调国民素质是实行民主之先决条件的观点,在民主思想引入中国之初,就在旧官僚、立宪派、革命者和知识分子这些价值取向可能完全不同的人中取得了惊人的共识,一致认为中国的国民素质低下而不宜进行民主政治。但也有观点认为,国民素质不高不是不实行民主的理由,恰恰是要实行民主的理由,素质是民主的结果,而不是前提。

——摘编自姚臻《国民素质与民主的关系之浅见》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请围绕 国民素质与民主实践的关系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四、材料阅读

1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汉朝的学校,是逐渐增盛的。武帝置博士弟子五十人,昭帝增为百人,宣帝时增至二百人,成帝末增至三千人。后汉光武时,就营建太学。明、章两代都崇儒重道,车驾屡幸太学。其时又为 功臣子孙 四姓末属 ,别立校舍, 期门 羽林 之士,皆令通《孝经》《章句》。匈奴亦遣子入学,……学校可谓极盛,然而衰机也就伏在这个时候。这时候,学校人数只求其多,不讲实在。入学的,大概都是一班贵游子弟,并不是真正讲求学问的人。所以,范晔说这时候的学风,是 章句渐疏,多以浮华相尚 。……讲声华的必定尚意气,所以后来就激变成 党锢之祸 。学校里都是一班贵族子弟,所以汉朝的太学生,是和外戚结党而攻宦官的。
国家的学校虽然如此,究竟还不如私人教育之盛。《汉书·儒林传赞》说: 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迄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枝叶蕃滋……”。禄利固然是人所同欲,然而学术的兴盛,一大半的原因,也由于社会上 智识的欲望 ,不容一笔抹杀。……

——节选自吕思勉《中国通史》中国文联出版社

(1)根据材料概况汉朝国家教育和私人教育各有何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国家学校不如与私人教育出现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6分)

1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盛傅月余之日本在满军事行动,前夜竟然实现。平津当局,自前夜十二时起,陆续接到警耗。最初之举动,为夜十时皇姑屯与潘阳坫间之路轨一段被炸,北宁车不能开过,未几即有大队日军,向北大营华军开炮十余乡,并以兵约三百人,袭入北大营。该处所驻边防军第一旅王以哲部,原奉有命令,若遇挑衅,不准抵抗,军械悉存储库中。故日军袭入后,即占领之。日军开枪,华军有死亡,同时日军入商埠地及城内,华方概无抵抗………
北平特讯 本报记者昨晨得潘阳被日军占领消息,虽即驱车至协和医院,访问张副司令……(张副司令)时待见之客甚多,张于匆忙中耳语记者曰……实告君,早吾已令我部士兵,对日兵挑衅,不得抵抗,……自是日兵占领所有交通机关,并本人住宅亦有日兵守卫……此事自应由政府负责交涉。

——节选自《大公报》1931年9月20日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中日双方分析出现奇怪战争局面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该事件对中国带来什么影响?(6分)

1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在塑造当代世界秩序方面,没有哪个国家像美国一样发挥了如此决定性的作用,也没有哪个国家参与世界秩序的态度令人如此难以参透。美国笃信自己的道路将塑造人类的命运,然而历史上,它在世界秩序问题上却扮演了矛盾的角色:它以 天定命运 之名在整个美洲大陆扩张,却宣称绝无帝国企图;对重大事件发挥着决定性的影响,却矢口否认有国家利益的动机;最终成为超级大国,却声言无意施行强权政治。美国的外交政策表明,美国深信自己国内的原则放之四海而皆准,实施这些原则对他国有益无害。美国的对外交往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外交政策,而是传播价值观的工具。它认为其他所有民族都渴望照搬美国的价值观。

——节选自【美】亨利·基辛格《世界秩序》中信出版社

(1)根据材料概括基辛格为什么说美国 参与世界秩序的态度令人如此难以参透? (9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美国的世界秩序观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