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中国近代之初,仍然遗留着传统而丰富的古代儿童观,譬如
“男璋女瓦
”、
“男左女右
”、
“男尊女卑
”
“男不言内、女不言外
”等。在络绎不绝的出洋考察之后,国人才发现西方近代社会则是
“男女并重
”、
“强迫教育
”、
“生子女皆报官
”
“国中男女皆入学
”等。民国以后,中国社会开始进入一个
“发现儿童
”、
“解放儿童
”时代。
——摘编自陆克俭《发现与解放——中国近代儿童观研究》
材料二 近代以前,把儿童视为双亲所有物,以及中世纪以来贯穿基督教的
“原罪说
”依然占据主动地位,体罚、鞭鞑的教育习俗依然存在。此后英国洛克在《教育漫画》中倡导
“白板说
”,声称儿童的心灵
“好比一张白纸,后天的一切观念都是经验在心灵上刻下的痕迹
”;卢梭则在《爱弥儿》中提出
“尊重儿童、尊重儿童期的价值,让儿童按自然的进程去发展,实现了儿童观历史上的
“哥白尼式的革命
”。工业革命以来,各国政府纷纷立法并颁布措施,建立各级学校、博物馆、公园等,切实推动儿童的健康发展。
——摘编自杨佳、周红安、杨汉麟《西方儿童观的历史演进》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及西方儿童观发展的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中西方儿童观发展出现重大变革的相似背景及主要影响。(1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