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39年,伟大的汉武帝派官员张骞去寻找、联络数十年前为匈奴所破的大月氏。汉武帝接连派出好几支远征大军去讨伐匈奴,最后迫使匈奴各部落或者归顺,或者逃往沙漠地区。这时,贸易紧跟在胜利的中国旗帜之后。商路的安全有了保证,人们的需求也随着外交使团的活动而大为发展。对于中国丝织品来说,情况尤其如此。中国丝织品是各地最为需要的,至少占中国出口商品的90%;剩下的10%包括肉桂、大黄和优质铁。这些货物由商队沿着著名的
“丝绸之路
”来回运送。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导致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1933年6月,66个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
——摘编自【美】迈克·亚达斯《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三 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
“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
“新大陆
”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是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这期间世界从大变为中等。
“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这其间因大箫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这期间世界从中等变小。而在
“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的普及,让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
——摘编自【美】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
“丝绸之路
”得以开通的条件。(4分)
(2)材料二中所反映的国际贸易存在哪些问题?20世纪40年代,西方国家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6分)
(3)依据材料三,说明
“全球化3.0”阶段与前两阶段在主体和推动力上有何不同?(6分)
(4)综上,谈谈你对国际贸易的认识。(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