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3. 山西省孝义市2017年高考考前质量检测(三)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7 浏览数:163

一、单选题

1.

周公参酌殷礼,制定了田制、官制、禄制、乐制、法制、谥制、谶服制、嫡长子继承制等,称为 周礼 ,以此为后人所称道。这反映了西周(  )

A.继承了商朝的礼乐制度B.形成了完备的典章制度C.建立了理性的礼制社会D.完善了官僚行政体制

2.

唐代科举制规定:凡在礼部考中进士者,均须在吏部再考一次,主要考 身、言、书、判 。 这说明唐代科举制(  )

A.重视选拔法律人才B.注重官员的综合素质C.促进了文化的繁荣D.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

3.

明代王良在传承阳明心学的基础上,提出 百姓日用即进道 ,认为 就存在于老百姓的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这反映了心学(  )

A.理论体系发生根本变化B.进一步得到民众的支持C.受到旖家民本思想影响D.开始出现平民化的趋势

4.

明朝时,原为 稻米之乡 的江苏嘉定县不产米,仰食四方;浙江吴会(今绍兴)仰食于盛产稻谷的江西赣州。这反映了明朝时东南地区(  )

A.农业经营发生变化B.农业发展极不平衡C.长途贸易得到发展D.经济重心地位加强

5.

下表为1873~1947年中国进口货物结构变动表(单位:%)

年份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1873

88

919

1903

150

850

1920

285

715

1947

528

472

该表反映出近代中国(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产业结构渐趋合理C.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D.居民消费更加理性

6.

甲午战后,许多中国人出于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担忧,开始认真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语言甚至儒家文明的价值,在许多方面,1895年后的中国失去了同一性和历史性。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  )

A.打乱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B.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凝聚力C.整合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合D.刺激了国人变革制度的愿望

7.

同盟会会员在国内宣传革命时,只强调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而对 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多不提及。这表明他们(  )

A.突出民族革命目标B.重点反对列强侵略C.缺乏动员民众意识D.弱化宪政民主任务

8.

1979年,中国政府进行了最初的改革尝试:允许企业之间在分别拥有对自己所在地区的市场的垄断权之前,在全国其他地区展开竞争;一改以往政府计划只重视生产总值指标的做法,而更加重视利润指标。这些尝试(  )

A.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B.增加了市场调节的作用C.削弱了政府的经济权力D.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9.

为了装饰神庙,希腊人开始更多地采用神像。按照古希腊 神人同形同性 的观念,神是被道德化了的人,所以经常被塑造成最魁伟、最完美的人的形象。这反映出古希腊人(  )

A.追求崇尚美的价值观念B.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实现C.主张人对自然的改造D.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观念

10.

笛卡尔认为,需要哲学家们用 自然的理由 来说服不信宗教的人,归结到一句话,就是用几何学那样精确的方法来处理形而上学的神学。笛卡尔的这一 方法 (  )

A.消除了科学与宗教的对立B.有利于理性主义的宣扬C.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发展D.巩固了天主教会的统治

11.

纽可门蒸汽机的设计是建立在17世纪波义耳等人的科学发现的基础上的。在18世纪,瓦特的发明也有赖于新的温度测设方法和科研方法的应用,并且他和当时的主要科学家们有着经常的联系,并于1785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这说明(  )

A.科学家通过仪器实验的方式了解世界B.英国政府重视科技创新活动C.新的科学发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D.科研技术成果能及时地应用于生产

12.

美国中央情报局1960年和1970年的统计数字表明,欧洲共同体在世界总产值中的比重比美国还大,为苏联的两倍。这说明(  )

A.世界经济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B.战后欧洲摆脱了美国的控制C.美苏争霸削弱了美苏的实力D.美国对欧洲的援助成效显著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825年英国爆发了波及全国的第—次工此危机,连续四五年,经济萧条,群众不满情绪日益增长。1830年银行家阿特伍德、激进分子普莱斯等在伦敦组织伯明翰政治联盟协会,参加者除工业资产阶级外,也有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他们在工业城市举行盛大的群众大会。 1832年上议院被迫同意下议院通过的改革法案,其历史意义在于工也资产阶级加入了统治英国的贵族、资产阶级同盟。由于财产资格的限制,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都没有选举权。议会改革之后,英国工商业步步走向繁荣。但是工人的工资待遇和生活水平却每况愈下。1836年 伦敦工人协会 成立,提出了 成年男子均有选举权 取消对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 议员应有薪给 "等要求,被称为 人民宪章 。全国各地举行示威大会。在运动中和运动后,政府被迫做了让步,通过了 1842年的矿井法案和1847年的十小时工作制法案。

——摘编自范存忠《英美史纲》

材料二 知识阶层的结社在戌戌维新时期已出现第一个高潮。进入新政时期,因俄国不肯按约撤兵,冀图霸占东北而触发了拒俄热潮:因美国排斥华工,各地商会纷纷抵制美货,如此等的救亡活动令各种报刊和团体如雨后春笋。再加上为推行新学制而广为组织的教育会,终究卷进社会浪潮,大都变为代表知识阶层利益的团体。至于各种专业性的组织和矢志追求自由民主的公开或秘密的团体,也乘清政府失控而崛起。
辛亥革命爆发,大部分地区政权转移几乎兵不血刃,各地商会功不可没。在民国建立后1927年国民党夺得全国政权以前,各地商会除努力维持地方稳定外,几乎对每一项关乎自己利益的重大国事都敢于发表独立见解,而不怕冒犯政府。

——摘编自袁伟时《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结社的特点,并分析其背景。(1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结社相比,近代中国结社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11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唐朝时期对外交通有陆路和海路。其中—条海路自广州出航,经越南、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等地以至印度、锡兰,再西至阿拉伯(大食国)。从南方海路上来通商的各国,只要不违犯唐法律,贸易往来,完全自由。中国商人到外国通商,也很发达。据阿拉伯人苏莱曼《东游记》说,唐时中国海船特别巨大,波斯湾风浪险恶,只有中国船能够航行无阻。阿拉伯东来货物,都要装在中国船里。当时中国船称雄海上,也就意味着中国对外通商的繁盛。中国输出的主要商品,除丝织物以外,瓷器也以世界最先进的资格受国际市场的欢迎。婆罗洲北部沙捞越(今马来西亚的东部)地方,发现唐朝人开设的铸铁厂,据当地考古学者的论证,铸铁技术自中国传入,对当时还在铜器时代的社会,起着推动作用。依据这些事例,唐朝高度发展的手工业产品和技术,通过商人曾对海外诸国作出了贡献。

——摘编自范文澜等主编《中国通史》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公元前645年,晋国 作爰田 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赏给国人,使无地、少地的人 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耕者对所获得的土地具有长期的使用权。此后,晋国接着 作州兵 ,以州为单位负担一定量的军赋。古时国中设乡,乡以下的行政单位是州、党、族、 闾、比,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一州二千五百家。晋国 的规模与齐国 规模相近,管仲整顿军制在乡,晋国在 ,都是对旧制度加以整顿,使其健全起来,人人得负担军赋,服兵投,因此晋国 甲兵益多 。公元前633年,晋文公将晋国军队由两个军扩大到三军,实行中军元帅既是行政首脑,又是三军统帅的军事体制。其后赵简子 铸刑鼎 ,公布成文法,并以军功免除奴隶藉身份。普国的一系列改革,使它成为春秋时最强大的国家。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晋国军事改革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春秋时期晋国军事改革的影响。(7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40年9月23 日,日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邵北部。9月26 日,美国给予还击,宣布日本实行钢铁禁运。为了南进,日本一方面于9月27 日与德、意缔结同盟条约,以德制美,共同对付英美;另一方面,又于1941年4月13日在莫斯科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以此稳住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认为当务之急还是夺取南方丰富的战略资源以解决中国战场问题。1941年7月2日御前会议确定首先南进。24日 ,日本进军印度支那南部,作为南进的桥头堡。美国立即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并对日禁运石油等战略物资。英、荷与美采取一致行动。日本军方认为美国太平洋舰队是威胁日本南进的最大障碍,摧毁它才能解除南进时倒翼和后方的威胁,在西太平洋地区取得战略主动。10月,日本主战派代表东条英机出任首相,决心在12月初对美、英、荷开战,加速战争准备。12月7日,日军突袭珍珠港。8日,美英对日宣战,从此,亚太地区对日作战有了两个主战场: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

——摘编自吴于虚、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军实施南进战略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军南进的影响。(7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同治年间,中亚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入侵中国新疆,妄图分裂中国领土,俄国乘机武装占领伊犁。同期,日军侵略台湾。李鸿章主张移西征之饷作为东南海防之用。左宗棠则认为 东则海汸,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光绪元年(1875),清政府命左宗裳收复新疆。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左宗袁率西征军 先北路而后南路 缓进速战 。光绪三年,阿古柏证券覆灭,新疆除伊犁地区以外全被收复。光绪六年,清廷派曾纪泽赴俄谈判伊犁问题。俄国以断交、武力相威胁。年近古稀的左宗裳不顾体弱多病,冒风沙严寒进军千里戈壁,配合曾纪泽的谈判。此后中国签订《伊犁条约》,俄国将伊犁和特克斯河流域及通往南疆的穆扎尔山口扫还中国。在进军新疆的过程中,左宗棠多次向清廷陈述新疆建省建的重要性, 并提出建省的具体方案。光绪十年,(1884),清廷正式批准新韁建省,左宗棠还重视屯田开荒,安置难民;推广蚕桑事业,发展地方经济;修筑道路,便利交通。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时代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左宗棠经营新疆的措施。(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