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8.2017届 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质量调查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天津市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3 浏览数:132

一、材料阅读

1.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万隆举行会议。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绝大多数国家作出了求同存异的努力。会议提出著名的 万隆十项原则 ,主张 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 。决议 在实际可行的最大程度上互相提供技术援助 ,并接受扩大多变贸易和支付范围的原则,稳定本区域商品贸易。倡议亚洲各国人民 在现代世界的范围内恢复他们旧有的文化接触和发展新的文化接触 。当时舆论普遍认为,这次会议 将作为一件世界大事载入史册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说,我们面临发展和摆脱落后的任务。我们摆在第一位的任务是在本世纪末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初步目标,这就是达到小康的水平。……所以我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因此,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真实的政策,对我们对外政策的纲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上面两图的异同。(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亚非国家在合作发展方面提出的诉求并分析其提出的时代背景。(7分)
(3)分析材料三中外交政策提出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其相关的外交活动。(4分)
(4)综上,影响对外交往的因素有哪些。(3分)

2.

(2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历史上考察,经济全球化过程至少开始于14世纪末期。欧洲人在掌握了先进的航海技术和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之后,率先进行了跨越大洋、联系外部世界的远航。在此后的几百年间,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确立和西欧国家的对外扩张而不断推进。但在19世纪结束之前,由少数发达国家强行推进的全球化主要还是体现在对外贸易的扩大和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政治统治上。

——查尔斯·欧蒙《全球化和地区开发》

(1)依据材料一,概括14世纪末到19世纪促使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分)
材料二 最近一百年中,产业组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生产者让位给企业大亨,小公司被托拉斯取而代之,有时企业规模之大超乎想象力……一百年前的商业规模尚受到地域的限制,如今却可以覆盖全球;以前的商业订单由人或邮政马车来传递,现在则代之以信件、电话、电报和无线电来传递。

——弗兰克·麦克维《近代产业制度》(1903年)

(2)指出材料二中产业组织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变化的时代背景。(7分)
材料三 在过去,每个国家的经济体内部都保持相当程度的独立。用一个比喻:全世界各地就像许多独立的水桶,每一桶水的水面有高有低。到20世纪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于是,劳力便宜的地方成为生产基地,购买能力大的地方,成为消费市场。本来只在国家之内的产销分配,转而成为全球性的产销平衡。

——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

(3)依据材料三,分析20世纪末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出现的主要原因。(6分)
材料四 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必然伴生物,其影响与规模已经构成另一种全球化。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看,全球化是世界走向相互依存网络的历史潮流。反全球化事实上并不是反对全球化本身,而是反对全球化带来的各种问题。但是,靠街头抗议解决不了问题。同样,漠视反全球化现象对全球化的未来发展也不利,应该建设性地思考如何拥有一个合理的全球经济与全球社会。

——庞中英《值得深思的反全球化浪潮》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 反全球化 。(3分)

3.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看曹操的功过,很少人把他的诗文放在 大账 上,因为,对曹操这个人而言, 惊天动地 的事情太多了。其实,从他的诗文中,更易见其心志和品德。骂 曹贱 者,是哪些人呢?不少是站在刘汉集团利益上的人。
欲全面认识曹操,知其行,也需知其言。他生于 乱世末局 ,堪称是 乱世英豪 。他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亦是文学家、诗人。曹操之功,大于其过。仅统一中国北方这一条,当是大功,其文其诗,又属大家。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一诗,就颇显英武豪情: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世间万物,盛盛衰衰,生生死死,虽然各有不可抗拒之规律,然而人并非无所作为。人的精神状态,人的修养心身之道,于大自然面前,具有一定的功力。这功力,显示着无限的人生价值。与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这种人生哲学比,曹操的人生哲学,给人以积极向上的鼓舞。

——庹震《史街拾墨·大账》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曹操经常以反面形象出现的原因。(4分)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曹操。(10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