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67. 新课标全国Ⅱ卷2017年高考考前模拟预测(二)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全国卷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7 浏览数:213

一、单选题

1.

汉文化深受儒学影响,对 身份等级 的理念情有独钟,对 长幼尊卑 划分得十分清楚。因此,皇位更替时, 有嫡立嫡 无嫡立长 的原则多多少少都会产生一些作用。这样,皇位传承时斗争的激烈程度略有缓解。对材料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A.宗法制度根深蒂固B.儒学一定程度上可以稳定统治秩序C.宗法制开始遭到破坏D.清朝仍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2.

盖儒学既为 国学 ,也就成了仕途的 敲门砖 ,则功成名就者自有官方的俸禄赖为供养,因此自然就懒于进取和教化。而后进学者一心钻研仕途,更无心于教化了。这实在是儒学的悲剧,也是一切官方学说的悲剧:一种思想一旦列为官方哲学,则必然没落、僵化,对此亦不妨借今证古。一切官方哲学,无论其如何鼓吹,最终都免不了被人民唾弃的命运。以下对材料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A.儒学的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B.主流思想不一定是思想主流C.所有的官方哲学都会遭到人民的唾弃D.儒学成为了人们进仕的唯一途径

3.

下表是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变化的数据。清前期人口比明初增加的政府因素是(  )

时期

耕地面积

人口

明初

85亿亩

6600余万

清前期

10亿亩

41亿

A.大量耕地开垦可以养活更多的人B.摊丁入亩政府使百姓不再隐瞒人口C.一条鞭法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D.重农抑商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

冯友兰讲: 假如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那么中国的历史将倒退到黑暗时期。 钱穆说: 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的失败了。 两位史学家这样说的根本原因是(  )

A.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B.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C.太平天国运动具有空想性D.太平天国运动遭到列强的镇压

5.

1915年以后,特别是1919年以后,中国人对所有外来观念进行消化、整合和重构,将它们定型为 中国当代观念 。材料中的 中国当代观念 (  )

A.倍受当时的政府的推崇B.成为当时多数中国人的共同观念C.1915年的当代观念主体是资产阶级D.1919年以后当代观念完全走别国道路

6.

蒋介石说: 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故我全国同胞,在今日情势之下,不能徒顾一时之胜负,而当彻底认识抗战到底之意义与坚决抱定最后胜利之信心。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蒋介石承认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合法地位B.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全面抗战路线C.蒋介石认识到了人民抗战力量的重要性D.仍然没有抵抗的意图

7.

下为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对此表理解正确的是(  )
表1 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 单位:亿元

年份

工业总产值

重工业产值

轻工业产值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957

704

317

387

537

1958

1083

580

503

566

1959

1483

867

616

497

1960

1637

1090

547

457

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8.

下图是1960年以来中国经济在世界的地位,下列各项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

A.文革 期间中国经济受到严重的打击,地位急剧下降B.经济体制改革后中国经济总量总体处于上升状态
C.20世纪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D.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经济地位上升的根本原因

9.

亚里士多德有一句被广为误解的名言: 人是一种政治动物。 乍听起来,人们很容易以为他是在用厌恶和鄙夷的眼神,打量着那些在政治的泥潭中挣扎的红尘男女。其实,亚里士多德是想说,人从本质上是一种群居动物,只有通过参与集体活动,人们才能不断砥砺切磋,在道德上臻于至善。材料表明(  )

A.亚里士多德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B.民主制度造就了雅典灿烂的古代文明C.亚里士多德推崇雅典的公民意识D.雅典的民主制度有利于公民的个性发展

10.

1600—1763年间,西北欧强国荷兰、法国和英国赶上并超过了西、葡两国。这一发展对于整个世界具有首要意义。它使西北欧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最生气勃勃的地区。 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西班牙与葡萄牙自身的衰落B.英法两国国力超过西班牙、葡萄牙C.新航路开辟的影响D.殖民扩张的影响

11.

麦迪逊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 从严格意义上讲既不是国家宪法,也不是联邦宪法,而是二者的结合 这种结合 的消极影响是(  )

A.埋下了美国内战的祸根B.构建了三权分立的中央政府C.埋下了大州与小州关于国会席位的矛盾D.使美国保留了黑人奴隶制度

12.

市场经济具有周期性不仅是正常的现象和规律,而且是推动技术进步、推动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换代革命的内在的强大的动力,没有经济危机的压力和动力,我们今天可能仍然停留在油灯照明、马车运输、用长矛大刀对抗洋枪洋炮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代。此材料说明(  )

A.经济危机在客观可以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B.没有经济危机就不会有社会进步
C.我们应该多制造经济危机以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D.经济危机是生产力提高的根本原因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这也是美国人以前从未遇到过的一种敌对方式的表现。 俄国保证要实现的纲领旨在使美国社会遭到损害,这种损害,在绝大多数美国人看来,甚至比单纯在军事上惨败于传统的战争可能带来的种种苦难还要可怕 。因此, 苏维埃共产主义被看作是一种应当加以隔离的瘟疫 。当然,在以上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带有决定的意义。美国自认为是私有制立国的 天定命运 天然优越 的国家,具有世界上最优越的制度并自一次大战以后越来越感到负有 领导世界 的使命。
材料二 由于中国在50年代中与印度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身体力行,中国从未用军事力量干预别国内政,几十年来恪守 革命不能输出 的原理,并在处理国际事务时明确论证国家关系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异同划线,而以是否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区别亲疏好恶。这些都赢得国际上广泛的同情和支持。这在客观上使别国认识到,只要它们按和平共处思想办事,中国就是一个最易于捉摸,也最易于打交道的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三 当然,由于历史经验的累积,其策略手段也比过去更为圆滑。可以举个例子,如何理解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如果不了解近几十年国际关系史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史,也就难以认识这种政策的形成过程,难以理解其可贵。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执行的是屈辱卖国的外交政策,跪着办外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执行联苏反美方针。当时 一边倒 向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是因为估计到美国可能对中国进行封锁和干涉,美国逼迫我们一边倒。但当时毛主席就强调要用自己的腿走路,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对苏联有团结有批评。

——以上材料均选自《现代国际关系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美国 越来越感到负有 领导世界 的使命 ?(8分)这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2)结合新中国的外交史分析,是什么使别国认识到 只要它们按和平共处思想办事,中国就是一个最易于捉摸,也最易于打交道的社会主义国家 ?(5分)依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原则,并说明其合理性。(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如果说19世纪末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是一批来自传统文化堡垒里的新旧参半的士大夫的话,那么,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则是受过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薰陶过的新型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既反对 中体西用 不中不西即中即西 的文化模式,也反对 托古改制 这一旧瓶装新酒的古老形式。他们不要孔孟之学,不要祖宗之法,而是公开地用 欧洲思潮 来改造中国社会,把美国独立与法国大革命视为楷模,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论、社会进化论作为思想武器。
材料二 不用说,孙中山等人比起洋务派和维新派来,视野要开拓得多,身上的传统文化的包袱也轻得多。因而,他们能够推翻清廷,从形式上结束了中国历史上几千年的封建王朝政治。孙中山用血与火的方式进行革命,但在重建中国政治时,却显得温文尔雅,一身的书生气。他试图在短时期内解决当时中国所面临的一切社会问题,幻想 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他以建设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又企望避免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弊端。这种不切实际而又相互矛盾的天真想法,直接导致了他的三民主义的提出。民族主义旨在排斥满清皇族;民权主义旨在推翻君主专制改体;民生主义为平均地权。
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评述中国民主道路探索由 托古改制 到以 西方革命 为楷模的现象。(要求:观点明确,立意正确,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欣逢恢复高考40年的盛事,全国媒体又将对1977年高考进行 集体性怀旧 ,各地各校将举办一系列的77级同学会、高考恢复40周年座谈会和纪念学术会议。高考制度是社会的稳定器和减压阀,它事关千家万户的安居乐业,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坚持高考制度,有利于维护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高考制度有其局限和弊端,但它仍是目前相对最公平的考试。对中国而言,高考制度不可少。高考不改不行,但急于求成也不行。
材料二 高考,永远是一个让人爱恨交加的话题。一方面,人们对高考趋之若鹜,但另一方面,人们对高考制度的质疑和批判也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痛陈高考制度弊端、呼喊高考改革、甚至要求取消高考制度的声音此起彼伏……方案不仅在考试内容上更加强调综合性、基础性,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实现了高考与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必考科目与选考科目相结合。具体有以下4个 打破 :打破 一考定终身 。打破 用同一把尺子测量所有学生 ;打破 职校高校一勺烩 。为职业技能型人才提供不同的招录渠道和发展路径,考生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3个科目成绩组成,拟选择 理化生 政史地 之外其他组合的学生比例达到60%左右。这也就意味着,原来有60%的学生不能 学其所好 考其所长 ,而现在,更加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权和自由选择权,高考由 取长补短 变成了 扬长避短 。打破 志愿填报高风险 。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
材料三 新高考方案不仅旗帜鲜明地将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而且提出了一系列明确具体的政策措施予以保障,每一项措施都提出了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有些甚至严格规定了具体数据指标。这些措施包括: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综合考虑生源数量及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状况等因素,完善国家招生计划编制办法;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部属高校、省属重点高校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农村学生, 要求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人数明显增加。
(1)针对我国原来的高考制度存在的弊端,新高考改革方案有了什么变化?(6分)
(2)2017年新高考改革方案的目的及意义是什么?(9分)

1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美国为日本婴儿摇篮十载,没想到后者长大长壮后,居然不知感恩,还狠狠扇了美国一记响亮的耳光。珍珠港事件是美国的国耻,属于自作自受,这就是美国为绥靖日本付出的血的代价。美国一边向日本出售军火,一边在国联制止日本侵略中国上不作为。 虽然美国总统特朗普常常批判中国,但提及南海的言论不多,今后美国和中国的距离感并不明确。
材料二 日本三井物产战略研究所刚刚出炉的报告认为,在外交方面,2016年对中国来说 是实际感受自身影响力增大的一年 ,2017年中国外交的最优先课题是构筑和特朗普的关系,而南海对中国的战略重要性不会改变,中国将凭借经济援助等方式,拉近东盟各国, 把该海域切实变成自己的内海
(1)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阐述日本1937年全面侵华的原因及影响。(9分)
(2)当今国际关系错综复杂,中日、中美关系十分微妙,依据上述及所学知识分析在当今的世界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6分)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秋瑾写这首《满江红》词的历史背景是清朝统治腐败,祸国殃民;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疯狂瓜分中国,《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终使中国陷入四面楚歌之中。她深感祖国灾难深重,感慨自己虽忧国忧民,却不能匡济艰危。1904年初夏,秋瑾为寻求救国的道路,毅然与封建家庭决裂,多方筹措留学资金东渡日本。当时的日本是中国革命人才汇集的地方,许多爱国青年觉悟到要救国不能靠清朝统治政权,也不能靠康有为、梁启超的改良主义。他们感到封建旧社会已面临绝境,必须探索新的救国道路,他们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拥护者和宣传者,革命空气十分浓厚。
1905年7月,秋瑾经冯自由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大会推选孙中山为总理,下设执行、评议、司法三部,黄兴任执行部执行庶务,主持日常工作,秋瑾被推举为浙江省分会会长和评议部评议员。
(1)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秋瑾革命活动的背景。(9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秋瑾的革命活动。(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