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88.2016—2017学年度 江苏省盐城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38 浏览数:123

一、单选题

1.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到: 以政制言,中国自秦以下,即为中央统一之局,其下郡、县相递辖,更无世袭之封君,此不足以言 封建 ”。此处 封建 是指(  )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2.

汉乐浪王盱墓发掘中,有漆杯出土,底有铭文: 建武三十一年,广汉郡工官造,乘舆髹洎木侠紵杯,二升二合,素工伯、髹工鱼、上工广、洎工合、造工隆、造护工卒史凡、长匡、丞頠、椽恂、令史郎主。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漆杯是由官营手工业生产B.漆杯生产中进行了专业分工C.漆杯的制作工艺复杂繁琐D.漆杯可从当时市场大量购得

3.

唐代白居易在《朱陈村》诗中写到: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馀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下列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

A.农业生产以家庭为生产单位B.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自然恬适C.体现了古代自然经济的封闭性D.小农经济不受封建政府影响

4.

南宋诗人赵蕃在淳熙年间离开潭州乘船东归途中,发出感叹: 两岸多为激水轮,创由人力用如神。山田枯旱湖田涝,惟此丰凶岁岁均。 引发赵藩感慨的生产工具应是(  )

A.翻车B.水排C.筒车D.风车

5.

有学者评述到: 中国在战争中所面对的是日本民族团结一致的力量。在中国,政体基本上仍处于中世纪式的,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 下列事件发生在这场战争期间的是(  )

A.黄海海战B.反割台斗争C.淞沪会战D.台儿庄战役

6.

1864年春,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致电总理衙门: 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下列企业符合李鸿章意图的是(  )

A.江南制造总局B.上海发昌机器厂C.广东继昌隆缫丝厂D.上海轮船招商局

7.

1898年光绪皇帝上谕: 各省士民若有新书以及新法制成新器,果系足资民用者,允宜奖赏以为之劝。所制之器,酌定年限,准其专利。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推动了洋务军事工业转向民用工业B.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C.开创了近代专利制度的先河D.清政府调整了民族工业政策

8.

中国近代政治舞台上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既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也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下列史实与下图所反映的政治形势一致的是(  )

A.国民党 一大 召开B.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C.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D.海峡两岸达成 九二共识

9.

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据此判断该材料出自(  )

10.

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在某次重大国际会议上发言: 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任务就是要在承认印度支那人民的民族权利的基础上,停止敌对行为,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 该国际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B.不结盟运动成立大会C.万隆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1.

1956年《新华半月刊》登载一篇访谈录: 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培养和锻炼我们的技术和业务能力,支持我们有利于国家的社会政治活动,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得到很好的照顾。只要自己努力,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A.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B.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C.资本家接受社会主义改造D.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展开

12.

这一矛盾的实质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材料应出自(  )

A.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B.中共八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南方谈话

13.

1985年3月,国务院批复:上海市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范围除老市区外,还包括上海市所辖的十个县的城关区;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集中安排工业、科研项目的重点卫星城镇。该批复出现的背景是(  )

A.设立上海经济特区B.设立沿海开放城市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4.

1986年重庆市九龙坡区对一个全民所有制小食店进行拍卖,最后由该公司的一名职工以17500元和留用两名职工的承诺中标。在公证部门的监督下,卖方和买方当即签署了买卖契约。该职工当即办理了退职手续,放弃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的身份而成为个体户。该事件(  )
①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缩影
②执行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政策
③体现了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改革方向
④反映了多种分配制度并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5.

近代《申报》通讯员描述初次乘坐一交通工具的感受: 俄闻放气声,在旁之西人亦吹口号,即摇摇前行。初犹迟,嗣即逐渐迅疾,但闻辙轨摩荡声甚厉,而人已如电掣飚驰。 该交通工具是(  )

A.火车B.轮船C.飞机D.汽车

16.

《时事新报·图画新闻》(宣统年间出版)载文说: 湖南抚院为破除缠足之害,必须当道者躬行表率,嗣后无论绅宦妇女,一律改作圆头薄底靴,俾民间得资楷模。 该材料说明(  )

A.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迁B.晚清时期封建陋习已基本被清除C.部分清朝官员提倡鼓励女性放足D.废止缠足已经得到全社会的认可

17.

恩格斯在评述雅典民主政治时指出: 由于实施这个新制度和容纳大量被保护民—— 一部分是移民,一部分是被释放的奴隶——血缘制度中的各种机关便受到排挤而不再过问社会事务 。材料中 新制度 指的是(  )

A.财产等级制度B.陪审法庭制度C.以地域划分选区制度D.陶片放逐制度

18.

下图是学者霍普金斯和布朗经研究得出的英国一般消费品平均价格指数统计表,该指数的变化与下列哪一事件的发生有关(  )

年度

14511475

1555

1570

1594

1595

1596

1597

价格指数

100

270

300

381

515

505

685

A.新航路的开辟B.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C.工业革命开始D.英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

19.

1651年英国议会通过法案:“(一)只有英国船和英国船员居多数的船只,才能从亚洲、非洲或美洲将商品运入英国、爱尔兰或英国殖民地;(二)惟有英国船或商品出产国家的商船,才能从欧洲运商品到英国、爱尔兰或英国殖民地……”该法案引发了英国与下列哪一国的战争(  )

A.法国B.荷兰C.西班牙D.葡萄牙

20.

有学者写到: 两个世纪以后,一半以上的美国人口向华盛顿派出了18个参议员,而其余一半人口却派出82名参议员。20名参议员代表了所有人口的54%;另20位参议员则只代表不足3%的人口。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按州人口分配参议员名额B.联邦政府拥有了实权C.五个黑人折算为三个白人D.参议员名额每州两名

21.

1917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发布声明: 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们于11月7日战胜了……政府已经被推翻;这个政府……它践踏人民的利益,提高面包的价格以帮助容克们掠夺战争投机者还未动用的东西。 材料中的 政府 应该是(  )

A.罗曼诺夫王朝B.协约国傀儡政府C.孟什维克政府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2.

《美国总统经济史》评述到: 新政中流传久远的部分是积极利用财政政策来保证有足够的总需求,致力于解决低收入人口的分配问题,以及加强对某些经济部门的管制。 下列属于 解决低收入人口的分配问题 的举措是(  )

A.开展蓝鹰行动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C.实行美元贬值D.鼓励农民减耕减产

23.

1920年俄国《消息报》写道:起义不反对苏维埃政权,而反对暴君、刽子手和掠夺者的政权,这些人就是共产党人和无政府主义者等等,他们用机枪杀人,杀死人以后抢走私人的粮食和牲口。为化解这一危机,苏俄政府开始(  )

A.实行余粮收集制B.实行实物配给制C.征收固定粮食税D.开展农业集体化

24.

斯大林曾讲过: 国家、国营工业不经过中介人直接成为农民的商品供应者,而农民也不经过中介人直接成为工业、国家的粮食工作方法者,这有什么不好呢? 下列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B.建立单一的公有制C.允许市场自由贸易D.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25.

1958年至1959年间,苏联集体农庄购置的拖拉机及各种设备的总值达到了320亿卢布,约有100万技术人员转到了集体农庄,使得集体农庄摆脱了机器拖拉机站的控制,有了自主经营的权利,能够根据自身的力量来使用各种机器和技术力量。这项改革(  )

A.打破了斯大林模式B.发挥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C.促进了农业的发展D.确立了与美争霸的优势地位

26.

自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 福利国家 以来,每年的社会保障支出已由65.7亿英镑攀升至615亿英镑,1951年至1986年,英国出现财政赤字的年份有32年,累计赤字达1209亿英镑。这表明福利政策(  )

A.严重制约了社会消费B.激发人们工作积极性C.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D.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

27.

196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耶鲁大学教授詹姆斯·托宾说: 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十年来我们在收支平衡中能够允许亏空,是因为我们的债券普遍地被作为货币接受。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雅尔塔体系的建立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C.关贸总协定的制定D.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实现

28.

1994年某国际组织发表宣言:作为一个 由发达经济、新工业经济和发展中经济组成的经济多样化的地区,需要在平等伙伴关系、共同承担责任、互利和互惠的基础上加强合作 将通过进一步减少相互间的贸易和投资壁垒,促进货物、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迅速实现这个目标 。据此判断该组织是(  )

A.欧洲联盟B.北美自由贸易区C.世界银行D.亚太经合组织

29.

1998年6月10日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董事会主席格林斯潘说到: 我每天观察美国经济状况近50年,目前的经济表现,包括强劲增长和低通货膨胀率,可以同我所见过的最出色的表现媲美。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信息化和全球化是其增长的重要动力B.美国出现了新一轮经济发展奇迹C.未能摆脱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规律D.是凯恩斯主义实践的产物

30.

下面是苹果手机的利润分配图,从中可以分析得出(  )

A.世界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的趋势B.发达国家主导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C.世界经济呈现出均衡发展的局面D.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已经确立

二、判断题

31.

【判断题】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导致井田制日渐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32.

【判断题】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

33.

【判断题】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并勾画出了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34.

【判断题】伴随着版图的拓展与国际交往的扩大和商品贸易的发展,罗马公民法的不足日益显现,最终被万民法取代。

35.

【判断题】1929~1933年由美国首先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西方主要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

三、材料阅读

36.

民谚道: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商业是连接国民经济各部分的重要纽带,而政府的决策则直接影响着商业的发展命运。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两京诸市: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两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辩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击钲三百而散。

——《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二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令农衣、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纱。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令农夫戴斗笠、蒲笠出入市井不禁,不亲农业者不许……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六十七《舆服志三》

材料三 (清代)承办洋商业务的行商(注:十三行华商)对洋船负全面的责任,他安排洋商住进合适的商馆,向他们推荐买办、通事、银师和仆役。……一当他们的商务办完,洋人就须立即离开广州,或是回国,或是去澳门过冬。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简述唐代 的管理制度,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局面最早什么时候被完全改变。(3分)
(2)材料二反映了古代哪一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的首倡者,分析其经济根源。(3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 行商 产生的政策背景,并分析该政策的影响。(4分)

37.

自194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迄今,半个世纪以来世界政治舞台风云变幻,兴衰起落,发生了非常重大而深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冷战格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一种以 二元两极 为特征的世界体系。所谓 二元 ,是指这一阶段的世界发生了横向的结构性分裂……它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而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所谓 两极 ,是指因制度性裂变而形成的两大国家集团各有一个支配性的力量中心,而且两者都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从而构成了国际体系层面 两个世界 的对峙。

——余伟民《冷战是这样开始的》

材料二 60至70年代逐渐形成了三个世界并存的世界格局。它是在国际形势大分化、大动荡、大改组的基础上产生的。首先体现在第三世界的兴起……它们开始作为一支重要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新兴民族国家日益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发展力量。其次体现在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

——赵立冲《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演变探析》

材料三 关于筹备新的联盟条约的谈判已经进入死胡同,各共和国退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客观进程和成立独立国家联盟已经成为现实。

——《白俄罗斯、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共和国首脑声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冷战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两个世界 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60至7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表现,并根据所学知识列举 第三世界的兴起 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 的具体表现。(4分)
(3)简述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对当时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要因素。(2分)

四、简答题

38.

工业4.0”在德国被认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德国政府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保持德国的国际竞争力。历史上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引起全世界关注的概念,颠覆了以往制造业的新思维,也改变了国家间的力量结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拉开帷幕,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简述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内部政治保障和外部优势各是什么?(3分)
(2)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引领这一次变革的是哪两个国家?并就通讯领域的新发明举出一例。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中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分别有何创新。(4分)
(3)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也迎来了短暂春天,请分析其外部有利条件,并简述其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3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