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0.2016—2017学年度 山西省名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28 浏览数:371

一、单选题

1.

《左传·宣公三年》记载: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该故事反映了(  )

A.春秋时期战乱频繁B.西周宗法观念淡化C.周王室以仁政治国D.礼制等级关系松弛

2.

史学研究者对某种工具描述道: 以水力传动机械,使皮制的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铸造农具,用力少而见效多。 该工具的使用(  )

A.促进了灌溉技术的发展B.大大提高了农作物产量C.有利于冶炼技术的提高D.抑制了铁制农具的推广

3.

某学者在研究清初经济时写道:在松江府属诸州县, 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 。浙江种植桑树, 尺寸之堤,必树之桑 。厂二东种植甘蔗十分普遍, 连冈接阜,一望丛若芦苇 。福建 烟草之植,耗地十分之六七 。其意在说明当时部分地区(  )

A.农业商品化程度较高B.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放松C.粮食产量受到影响D.农业受到资本主义市场影响

4.

据统计,到1894年中国近代产业工人人数约有10万人。其中,外国资本企业中的工人约占35%,洋务派举办的军用工业、民用工业的工人约占37%,民族资本企业的工人约占28%。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资本主义经济超越西方B.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发达C.民族企业依赖西方资本D.民族资本主义力量相对较弱

5.

《申报》在评论甲午中日战争时称: 中国自二十年来,亦未尝有志自强……惟有利器,而无用此利器之人,徒饰外观,毫无实际。 此观点反映了当时国人(  )

A.放弃学习西方科学技术B.忽视了新式人才的培养C.学习西方科学道路的破产D.重新审视 师夷长技 的可行性

6.

某近代历史学者认为: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的同时,在经济领域中同样实现了 突变 ,奠定了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基础和框架,并使之初步成型。 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A.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推动了近代中国物质生活方式的变革C.促进了中国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D.使人们思想解放,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7.

据统计, 一五 计划期间,我国年均社会积累率(企业上交的各项财政收入与企业社会贡献总额的比值)为25%左右,而1958年我国积累率猛增至33.9%,1959年和1960年分别进一步增至43.8%和39.6%。由此可知当时我国(  )

A.工业经济快速稳步发展B.企业发展的负担较重C.开始调整工农业投资比例D.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8.

1984年初,邓小平从南方视察回到北京后,发表了关于对外开放和特区工作的重要讲话,指出: 建立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其旨在说明(  )

A.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B.经济特区还要不断增加C.加快推广经济特区经验D.特区的经济地位应特殊化

9.

下表是1911年未颁布的在《大清民律草案》中关于结婚条件的规定(部分)该规定(  )

1332

男未满十八岁,女未满十六岁者,不得结婚

1333

同宗者,不得结婚

1334

在本律规定之亲属范围内,不得结婚。但外亲或者妻亲中指旁系者,其辈分同者,不在此限

1335

有配偶者,不得重婚

1336

女从前婚解销或撤销之日起,非逾十个月不得结婚。若于十个月内已分娩者,不在此限

A.提高了女性的政治地位B.反映了清政府彻底改革的决心C.体现了近代婚姻观的进步D.开始禁止直系血缘关系的婚姻

10.

下表是有关山东部分地区服饰的记载。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城市

关于西装地方文献的记载

青岛

公务员及教育界以穿西服者为多

威海

英国强租后,市民穿着花样多而混杂,西装旗袍间有

淄博

30年代,商贾男子着西装、中山装

临清

时髦少年则制服之外,另置洋装,多毛织品

海阳

民国年间,公务员、大学生、绅士、富商则穿西装革履、制服马裤

A.西服洋装的普及率并不太高B.山东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大C.西服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D.经济越发达人民着装更多样

11.

20世纪初期,上海电车头等车厢票价铜元4枚,二等车厢全程铜元2枚,半程仅需1枚,比当时人力车一里路需8枚铜元的车资还要低廉得多,即使一般下层劳动者也能接受,因而大受人们欢迎。这有助于(  )

A.区域性人口流动B.近代交通工具的普及C.火车在全国推广D.实现市民身份的平等

12.

下图信息反映出(  )

A.东西部互联网发展水平差距较大B.中国互联网已经实现全民普及C.东部地区科学技术全国领先D.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越来越慢

13.

下表反映了史学家估算的某一时期雅典各阶层人口数量的变化。这说明(  )

阶层

公民

外邦人

奴隶

5世纪初

16万人左右

3万人左右

5万人左右

430年前后

16万人左右

5万人左右

12万人左右

A.雅典社会各阶层人口趋于平衡B.奴隶逐渐成为雅典社会的主体C.雅典社会阶层的分化日趋严重D.雅典民主政治主体非常稳定

14.

有学者观点认为,发生在1688年的英国 光荣革命 ,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封建贵族的一次妥协。对此理解合理的是英国(  )

A.光荣革命终止了国王的权力B.政治妥协是阶级斗争的最好方式C.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不彻底性D.代议制民主是王权加强的产物

15.

1800年前后,由蒸汽机驱动的密集的机器已成为工业革命的一个特征,但这不是唯一的方式;许多制造活动仍然在作坊里进行着。上述现象反映了当时(  )

A.机器生产不被人们接受B.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未得到认可C.传统经营方式仍有利可图D.手工作坊可以弥补现代工业的缺陷

16.

1904年,一个金融专家写道: 这两个巨大集团(摩根和洛克菲勒)共同构成美国企业和商业的心脏,其它的则都是通过很多渠道渗入我们全国生活的动脉,使每个家庭和村庄都感到了它们的影响。 这反映出垄断组织(  )

A.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B.有利于统一市场的形成C.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D.扩大了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17.

列宁曾说过,这是 踏上了真正社会主义的收购粮食的道路,使粮食不再是商品,不再是投机的对象 。这表明当时(  )

A.粮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经济保障B.列宁认为社会主义不应有市场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符合人民利益D.列宁试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18.

20世纪30年代初的苏联,许多州提出了 谁不加 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的口号。这反映出苏联农业集体化(  )

A.成为工业化的基础B.具有强制与暴力的色彩C.出现浮夸风D.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19.

1989年,苏联《真理报》发表文章说: 如果说在初期我们认为这基本上指的只是纠正社会机制的部分扭曲现象,只是完善过去几十年间形成的、已经完全定型的制度的话,那么,现在我们说,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 这表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

A.全面促进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B.全盘否定了计划经济体制C.追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全盘否定苏联的社会制度

20.

胡佛在10月24日前股票凶兆暴露时曾说,他 满意地注意到了股票的变化与下跌 ,在他看来,股票崩溃是咎由自取的孤立现象,不仅不会危及一般企业活动,还会使资金转向真正的投资。材料说明胡佛(  )

A.面对危机爆发束手无策B.反对有限制地干预经济C.反危机主张有借鉴意义D.对危机潜在的影响认识不足

21.

面对经济危机造成的大量失业,在罗斯福看来, 得天独厚的美国人从来没有如此规模地堕人贫穷的深渊,从来没有如此丧失过自信和自尊 。罗斯福对失业者充满同情,除直接救济外,主要推行 以工代赈 。下列反映出罗斯福推行 以工代赈 的目的的是(  )
①维护失业者的自尊 ②缓解失业问题
③发挥政府的政治作用 ④重新分配资源

A.①②B.①②③C.①④D.②③

22.

下表信息可用来说明(  )
世界各国开始建立养老保险的时间

丹麦

新西兰

瑞典

奥地利

澳大利亚

英国

法国

1891

1898

1903

1906

1908

1909

1910

荷兰

意大利

俄罗斯

智利

加拿大

南非

美国

1913

1919

1922

1924

1927

1928

1935

A.20世纪初殖民地经济接近欧洲水平B.国家干预政策首先出现在丹麦C.西欧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相对较早D.经济实力决定养老保险的水平

23.

1991年11月,APEC部长级会议通过《汉城宣言》,正式确定其宗旨和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性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贸易壁垒。该组织此举的目的是(  )

A.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B.抗衡美苏两极格局C.实现政治经济一体化D.促进成员国经济发展

24.

一带一路 构想提出之前,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都先后从自身角度出发,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的构想,中国提出的 一带一路 构想计划更详,范围更广,涉及国家、地区更多,受益面更大。这反映了(  )

A.加强区域合作是经济全球化的共识B.发达国家积极增强在亚洲的影响力C.亚洲地区将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D.经济区域合作能突破社会制度差异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蚕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汉武帝时,令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一人有市籍,则身及家内皆不得有田,犯令者,没入田货(货指田中所出)。农商之分,实自此始。

——据司马迁《史记》等

材料二 1950年4月,毛泽东在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工商组讨论会的一份发言记录稿上,针对党内的 倾偏向,写了几段批语,强调指出:目前,我们斗争的对象 主要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而不是民族资产阶级。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是有斗争的,但必须团结它,是采用既团结又斗争的政策以达到共同发展国民经济之目的 ,对于那些 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 ,应当在它们困难时 给以扶助,使之炭羼_。刘少奇在全国政协民主人士学习座谈会上谈到,伤害私人工业生产的积极性,无疑是破坏目前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是 的错误。陈云则在有关调整工商业的问题上指明了私营企业的贡献:私营工厂可以增加生产,私营商业可以帮助流通,可以帮助解决失业问题。

——周利生《建国初期我党对待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汉代对待商人的政策。(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初期我党对待私营工商业的态度。并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汉代与新中国初期两者政策不同的时代背景。(8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11年11月颁布的《鄂州约法》是宋教仁在武昌的半个月旭所起草、经过一些人讨论修改而制定的。《鄂州约法》的内容共分为:总纲、人民、都军、政务委员、议会、法司和补则等七章六十条。《鄂州约法》规定,立法权由议会行使。第五章规定了议会的职权: 议会由议员组成,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有制定法律、通过条约、议定预算决算、向政务委员提出质询,并对违法失职的政务委员进行弹劾等项职权。 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这鲜明地反映了主权在民的思想。同时议会对行政机关拥有监督权和弹劾权,体现了议会至上的思想。

——摘编自刘芳《宋教仁政治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鄂州约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鄂州约法》出现的原因。(6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事实上,从总体来看,这时列宁更多考虑的仍然是依靠国家垄断和国家干预的 革命办 法 来逐步消灭商业、小经济、小企业主和资本主义。他更多强调的是同小生产者及其投机活动作斗争,往往视其为国家垄断事业的 敌人 多头蛇 。他仍然把商品经济、货币关系、价值规律等视为质=本主义的范畴,只能加以消灭,而不能在建设中加以利用。

——胡笑冰《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列宁对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性探索》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的宏观调节有了一定的加强,肯尼迪欣赏法国政府的所谓指导性计划。法国政府向重点企业提出经济目标,但没有东欧流行的那种严密的中央控制。他意识到单靠财政和金融杠杆以及就业法模糊不清的目标来管理美国经济已经越来越困难。在肯尼迪逝世以后,约翰逊政府与肯尼迪时代相比,以前处于市场力量控制的一些领域受到政府的更多干预。约翰逊政府掀起了一股推广社会政策的浪潮。它依靠财政杠杆促进经济的增长,对经济扩张所达不到的有特殊困难的集团给予补充津贴。有人说,约翰逊政府的 伟大社会 是新政的帷幕幕又在美国拉开。但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美国社会正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所困扰。一生产的多样化和社会化的发展,以致1974年美国的通货膨胀达到令人难以容忍的14.4%,同期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9%。供应学派和货币主义者以凯恩斯主义导致 通货膨胀 为理由,用回到小政府和自由放任的理论武器向之展开了猛烈的进攻,在美国大地出现了反国家干预的回潮。

——姜圣复《论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宁的经济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张形成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60年代美国继续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与苏俄在处理政府管理与市场调节方面的相似性。(4分)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系指最晚期的艾滋病毒感染。、艾滋病病毒感染造成免疫系统的渐进性衰退,从而破坏人体抵御某些感染和其它疾病的能力。艾滋病是世界上最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尤其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从1983年第一例艾滋病患者被发现后,艾滋病患者的数量就不断在各地蔓延。

——《全球传染病控制中筹资机制优化》

分析图文材料,提取一条有关 艾滋病毒 的信息,并运用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提取的信息,阐述符合史实依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