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6.2016—2017学年度 山西省名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29 浏览数:139

一、单选题

1.

《后汉书·舆服志》中关于天子、公卿大夫至庶民等各个阶层在使用车马服饰的种类、数量、规格、纹样、色彩、佩饰等方面都有详细规定。这种规定(  )

A.表现出社会等级的森严B.强化了君主专制C.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D.抑制了官员腐败

2.

有经济学家认为: 犁耕与牛耕实是一件事物的两个构成部分,彼此是互为条件的,犁耕的开始必同时是牛耕的开始,没有犁就不能用牛,反之,不用牛即无法用犁。 据该学者观点可推知(  )

A.犁耕以牛的出现为前提B.牛的价值仅是耕田C.犁是以牛为动力的耕具D.犁耕可以省时省力

3.

唐玄宗时,改政事堂名为 中书门下 ,其政事堂印亦改为中书门下之印。皇帝的命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议决通过,并且加盖 中书门下之印 ,方可颁行生效。这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三省各部职责更明确B.相权呈现出加强趋势C.政府的行政效率提高D.政事堂正式统领六部

4.

有学者认为: 宋学把社会看作是各分子所构成的,仍以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要改良个人,还是注重在内心上,这些和佛学并无疑异。 材料意在说明(  )

A.理学和佛学没有根本不同B.理学借鉴了佛学部分理论C.理学不符合当时社会现实D.心学与佛学应该合二为一

5.

苏东坡在《论书》中指出: 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 这表明他认为书法应(  )

A.重视实用效果B.讲求一气呵成C.追求气韵结合D.体现现实需要

6.

近代中国一系列法律性文件,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都明文规定了独立、公开审判的司法原则—— 法官独立审判,无论何人,不得干涉之,法院之审判,须公开之 。司法独立的原则不仅写在宪法中,而且在实践中也有所体现。这反映出(  )

A.社会对司法公正的追求B.民主革命任务基本完成C.近代中国宪政不断完善D.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7.

下面是民国初期不同类型企业的产值比重表。表中数据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

A.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C.民族工业发展的环境有所改善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充足

8.

李大钊指出: 西方文明之特质,全为动的,西洋文明是建立在工商经济上的构造,具有一种动的精神,常求以人为克制自然,时时进步,时时创造。 这说明李大钊(  )

A.全盘否定了中国文化B.希望中国改革政治制度C.主张加快工业近代化D.肯定了西方文化的长处

9.

朱德曾说: 大革命时代,许多进行军事运动的同志,当时中央军委的负责人周恩来、聂荣臻、李富春等同志,以及党所举办的秘密军事训练班的同志,对我军的创建是有功劳的,没有他们所进行的军事运动,就不会有南昌、秋收、广州、湘南等起义。 这反映出(  )

A.民主革命离不开军事武装力量B.中共对大革命失败早有准备C.大革命推动了红色起义的爆发D.大革命培养了大量军事人才

10.

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提出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4月18日,立法院通过裁撤转口税方案;5月24日又通过增加进口税案,规定海关除征原有附加税5%外,再增10%;1936年,实业部商准福建停征莆仙枣业营业税。上述措施(  )

A.客观上有利于民族经济发展B.目的在于保证海关税的征收C.成功抵制了洋货的低价倾销D.推动了国民政府的税收改革

11.

《学习毛泽东》一文中指出,他(毛泽东)在建设苏维埃政权的问题上……在建设民族统一战线问题上,把统一与斗争的原则辩证地了解和运用起来,保证了民族的团结与抗战。在该文看来,我们应学习毛泽东(  )

A.为人民服务的社会责任感B.实事求是的创新精神C.军事指挥才能D.乐观的革命精神

12.

1956年12月,我国文化部发出了《关于国营剧团试行付给剧作者剧本上演报酬的通知》,通知指出实行按劳取酬的原则,必须推行剧本上演报酬制度。上演报酬制度的确立反映出(  )

A.市场调节机制指导文化建设B.文化工作追求以经济效益为中心C.国家对戏剧文化发展的重视D.知识分子的待遇落后于其他阶层

13.

邓小平说,在香港驻军是 国家主权的象征,也是香港稳定和繁荣的保证 ,而且, 切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中央一点也不管 。邓小平在此强调了(  )

A.香港应作为中央管理下的行政地区B.驻军应该适当参与特区行政事务C.一国两制 是因香港问题提出的D.香港的稳定和繁荣是回归的前提

14.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第二年,经历过斯巴达人的两次入侵和瘟疫后,雅典民众开始迁怒于伯里克利。伯里克利凭借着他的品质和智慧说服了民众,采取了他的政策。这反映出在当时雅典(  )

A.政治决策的出台有违民主B.演说于政治家的重要性C.民众凭感觉行使国家权力D.直接民主形式存在弊端

15.

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受审时曾对同胞大声疾呼: 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 这说明苏格拉底(  )

A.提倡理论联系实际B.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C.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价值D.颂扬格物致知的意义

16.

1850年,德国工人运动活动家威廉·李卜克内西曾预言:发电机 这个现代的特洛伊木马使资产阶级社会进入自杀的迷惑中,正象过去特洛伊男人和特洛伊妇女欢呼地进入他们的依利翁城一样,并且将给他们带来肯定的毁灭 。其意在说明(  )

A.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人阶级的壮大B.资产阶级的发展速度太快C.工业革命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爆发D.德国工人运动开始孕育

17.

有人在评价美国政府时说: 政策的制定决不只局限于政府机构和最上层领导人,各种社会力量和社会机构发挥着重要的乃至决定性的作用。 这说明美国(  )

A.政府决策受社会力量影响B.各阶层共同享有行政权C.政治决策满足各阶级利益D.人们拥有直接的监督权

18.

孟德斯鸠认为: 显贵的人容易遭人忌妒,他们如果由平民来审判,就要陷于危险的境地,而不能享有一个自由国家最渺小的公民所享有的受同等人裁判的特权。 这体现了孟德斯鸠(  )

A.人民主权 意识B.公正平等 司法原则C.分权制衡 精神D.君主立宪 体制设想

19.

1849年,英国废除《航海条例》。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英国(  )

A.资本输出的扩大B.世界霸权建立C.商品竞争力增强D.工业革命兴起

20.

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广大工人采取各种形式进行了英勇斗争,组织进行 合法的 选举斗争和议会外斗争,揭露俾斯麦内政外交的反动性,举行游行示威和罢工等活动,在严酷的条件下顽强地坚持了12年,终于在1890年赢得了废除《反社会主义非常法》的胜利。这表明在德意志帝国(  )

A.代议制是专制的工具B.工人阶级获得了立法权C.民主力量在不断增强D.专制势力成为强弩之末

21.

下表反映了拉丁美洲部分国家特定时期的外贸数据(部分)这些数据透露出的正确信息是当时(  )

时间

国家及产品

产量

占世界产量比重

19世纪中期

乌拉圭肉牛

100多万头

1880

智利硝石

25万吨

1897

智利铜

38%

1900

乌拉圭肉牛

700多万头

1900

智利硝石

140万吨

75%

1912

巴西橡胶

90%

A.发达国家原料市场被抢占殆尽B.拉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成就突出C.拉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D.工业革命促进了拉美经济的独立

22.

1947年,苏联在柏林开设 文化会堂 ,展示苏联的成就。美国军事占领当局的 心理战处 和中央情报局对此立即做出回应,也开设 美国会堂 ,其目的是宣传美国。这反映出(  )

A.欧洲是美苏争夺的重点B.冷战是由文化差异引起C.冷战最早是由苏联挑起D.美苏意识形态对抗激烈

23.

1962年,苏联经济学家利别尔曼发文,核心思想是利润刺激,即把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利润分配的基础上,鼓励企业接受计划,挖掘生产潜力,史称 利别尔曼建议 。该建议(  )

A.意图利用市场规律的调节作用B.直接指导了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C.彻底打破斯大林体制的固有弊端D.开创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先河

24.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后,美国竭力试图使之成为一个谈判场所,但遭到了大多数成员国的反对。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就落实亚太地区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作出了承诺。这体现出亚太国家对(  )

A.经济主权独立的维护B.区域合作实效的追求C.经济自由理论的推崇D.地区霸权主义的抵制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汉朝继续推行抑商政策,汉朝封建政权利用经济法规对商贾打击十分严重,从此成为了一个历朝历代相沿不变的传统政策。盐铁专卖法与均输平准法,不仅在汉代是 抑商 的有力工具,而且后世也多采用,成为中国封建制经济法的重要内容。越到后期,惩治 私盐 的条例越多,处罚也愈加苛酷。明清两代对茶叶的私营限制也很严,法律规定 凡贩私茶者同私盐治罪 私茶出境与关隘失察者,并凌迟处死

——摘编自秦语萌《制度经济学框架下重农抑商政策的变迁》

材料二 1953年修正税制实施后,修正税制变更了营业税纳税环节,曾规定经批准的私营专业批发商不纳营业税。执行以来,由于批发标准难以确定,批零业务不易划分,因而形成经营同一行业的私营批发商,其价格、成本虽大体相等,而税负、利润则不一致,纠纷很多,殊不合理。由此造成了资源不均衡的结果,助长了批发商特别是大批发商的发展,严重地影响了国营商业与合作社商业批发阵地的下降。为此,中央决定对已批准不纳营业税的私营专业批发商复征营业税。

——差异化税收制度与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工商业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评价。(10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私营工商业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7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与1953年后的新中国对待私营商业发展的异 同。(8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在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上,英国作家司格特的历史小说深深抓住了社会历史的本质,并 以现实感、家常的方式使我们熟悉了过去的历史 他的描绘中保留了真正史诗作家的伟大历史客观性 。司格特小说向法国文坛吹来了有悖于纯粹依赖凭空想象的浪漫主义原则的新鲜空气,以真实辉煌的画面描绘吸引了大批读者。司格特小说的主人公使人物的面貌具有生动的立体感,这种成就使维尼、雨果尤其是巴尔扎克受益匪浅。维尼的《商·马尔》、巴尔扎克的《朱安党人》、梅里美的《查理九世时代轶事》、雨果的《悲惨世界》、福楼拜的《萨朗波》,其中大多已被认为是现实主义或带有明显现实主义特征的作品。

——摘编自王钦峰《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在欧洲国家间的影响关系》

分析材料,围绕 现实主义文学 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7.

【历史——选考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汉宣帝三次下诏把 訾百万者 迁往平陵、杜陵等地,而后将其土地或充为公田,或配给无地、少地的贫民。还下令将国家园囿或郡国的公田借给少地或无地的贫民进行耕种,并低息甚至无息借给他们种子和口粮。汉宣帝即位不久,他就免除了当年的田租,接着针对有些地方遭受了旱灾、地震和瘟疫,免除了这些地方三年的租赋。公元前55年,汉宣帝下令减免天下口钱,并在边郡各地筑造谷仓,在谷价低的时候适当抬高价格收购粮食,在谷价高的时候适当降低价格卖出粮食,从而调剂边郡的谷物供应,保持谷价稳定,这被称为 常平仓 。汉宣帝对表现优异而又提拔不了的地方官员,用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的办法进行嘉奖。后来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对官吏的考核制度,包括奖惩制度。汉宣帝时,汉朝彻底征服匈奴。
汉宣帝正本清源,大力改革,既学汉文帝休养生息,又学汉武帝的霹雳手段,兼具汉文帝和汉武帝两帝之长,力避两帝之短。他在任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同时还降服匈奴、统辖西域、安定西羌,文治武功皆有大成,成就了汉朝最鼎盛、最繁荣的时代。

——摘编自李仕权《改革的教训——打捞中国历代沉没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宣帝改革的内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宣帝改革的作用。(7分)

28.

【历史——选考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45年,美国总统面临的地缘政治一如既往的复杂。即使备受战争蹂躏,苏联还是对建立战后国际秩序造成了两个障碍。它的国土面积及其占领的范围破坏了欧洲的均势,它的意识形态挑战着西方制度架构的合法性。共产主义指责所有现存制度是各种形式的非法剥削制度,号召进行世界革命,推翻统治阶级。
斯大林的全球战略非常复杂。他深信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导致战争,因此 二战 结束顶多是休战。他认为希特勒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特殊代表,而不是这一制度的异类。希特勒战败后,不管西方领导人怎么说或怎么想,资本主义国家依然是敌人。苏联的战略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安全,为不可避免的摊牌做好准备。这意味着把苏联的安全边界尽量向西推进,并通过各国共产党和特工行动削弱安全边界之外的国家。

——摘编自亨利·基辛格((世界秩序》

(1)根据材料,概括基辛格关于苏联对战后国际政治秩序影响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苏两国对抗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6分)

29.

【历史——选考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马和出生于云南昆阳州(今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33岁的马和因战功显赫,获成祖赐姓 的殊荣,从此改称郑和。
郑和下西洋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终于宣德八年(1433年),前后共28年之久。郑和的宝船每次都载了许多宝物,送给每一个访国之国王,作为 礼物 。并且许多国家也都派使者或皇帝本人,乘郑和宝船并带了其国之特产珍奇,返回明都进贡。永乐年间,海外朝贡国家由洪武帝年问之几国,增至30余国。西洋诸国对明朝出品之陶瓷、丝绸、钱币等都极其喜爱,永乐年间确也利用郑和下西洋之官船,栽运这些货品到海外。在返程中,郑和官船亦购买或交换一些中国所缺之香料、染料、宝石、象皮、珍奇异兽等。所以下西洋当然有某程度中外两方贸易作用。原为中国东南沿海区的妈祖海神,保佑船事之信仰对郑和下西洋人员是很重要的。因为访问西洋各国有七次之多,妈祖信仰也借助此航行,传播到南洋诸国。这是下西洋文化方面最值得提及的,也是影响至今的。

——摘编自苏明阳《郑和下西洋历史漫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