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8.2018届 四川省成都市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摸底考试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25 浏览数:237

一、单选题

1.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 凡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的多数决议,无论在寡头、贵族或平民政体中总是最后的裁判,具有最高的权威。 这表明,他认为在古希腊(  )

A.各邦公民有相同的参政权B.政治环境宽松自由C.公民政治体现出民主原则D.民主政体形式多样

2.

在古希腊神话中, 神人同形同性 ,神与人的形象和性情相同,只不过神青春常驻、最有智慧和最为健美而已。这反映出古希腊(  )

A.人本主义精神缺失B.重视人自身的价值C.文明开化程度较低D.忽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3.

雅典某一机构虽然始终保持选举制,且可连选连任,但在很长的时期内并不给最高长官薪俸,这就决定了贫穷公民很难当选。因此,这一机构实则有利于上层分子掌握国家实权。这个机构是(  )

A.公民大会B.五百人会议C.陪审法庭D.十将军委员会

4.

16世纪初,欧洲的马和牛被引进到美洲;1555年中国出现了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18世纪初,原产自美洲的咖啡风靡欧洲。据此可知(  )

A.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主导地位B.新航路开辟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C.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进步D.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了重大进展

5.

1600年时,大约2/3的英国旧贵族在财政上不仅入不敷出,甚至濒临破产。法国贵族成员更是发出感慨:贵族每天都在破产、消亡,第三等级却占有财富。导致这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价格革命的影响B.圈地运动的推动C.贵族生活的奢靡D.重商主义的实行

6.

15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原产地值12克白银,在埃及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 1014克,在威尼斯达1418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30克。据此推断(  )

A.欧洲人的消费水平远高于亚洲B.印度成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C.欧洲的商贸中心已经发生转移D.西欧具有开辟新航路的经济动力

7.

被誉为 宗教改革晨星 的英格兰牛津大学神学教授威克里夫(1330—1384)宣布: 但愿上帝使这地方的每一间牧区教堂都有一本好圣经,有好的福音注解……用福音和上帝的命令切实无误地教导人民! 他的这一主张(  )

A.彻底打破了天主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B.近似于马丁·路德 因信称义 的主张
C.强化上帝在世俗社会的绝对权威D.直接指导了启蒙运动的兴起发展

8.

1648年,欧洲诸国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许多邦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这对近代欧洲的重要影响是(  )

A.动摇了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B.确立了教权与王权平等的原则C.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D.根除了天主教派在西欧的势力

9.

某学者指出,牛顿发现的三大定律,使得天体和地上物体的运动规律被统一在一个经典力学框架中,致使上帝和天堂无容身之地。人们因而思考,如果人们无法依靠启示 (上帝的命令)来获得真理,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真理。可见,该学者认识到,人们对牛顿科学革命的思考(  )

A.催生了启蒙运动B.直接导致进化论的诞生C.普及了无神论D.加速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10.

启蒙思想家霍布斯认为,人们为了摆脱痛苦而悲惨的自然状态,寻求和平并使和平得到保障,就互相订立了一种社会契约,将原有的所有自然权利交给主权者。而这种授权一经做出,主权者的权威是至上的,一切法律来自主权者的认可和宣布。这反映出,霍布斯的思想(  )

A.背弃了主权在民说B.具有专制主义色彩C.符合共和主义理念D.完善了社会契约论

11.

某学者认为: 大国政府一方面应该保证效率,另一方面又要给社会的自由发展留有空间。美国很好地实现了这两方面的平衡。 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  )

A.确立了联邦制的国家结构B.构建起三权分立的体制C.规定总统由间接选举产生D.规定最高法院独立行使司法权

12.

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甚至只要巴伐利亚、萨克森和符滕堡三个邦联合起来就可以否决对其不利的议案。这反映了德意志(  )

A.国家统一尚待时日B.各邦在议会中权力平等C.采用联邦制国家形式D.代议制民主名不副实

13.

富兰克林·罗斯福曾经明确表示: 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临到毁灭的边沿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 这反映出他(  )

A.领导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B.局限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C.坚定捍卫垄断资本集团既得利益D.决心把美国经济纳人政府的全面管制

14.

下表是苏联不同类型的商业在商业流转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统计表。它反映出(  )

商业流转额中所占比重

私营商业

国营商业

合作社商业

1922

73%

18%

9.5%

1926

25%

57%

18%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得明显效果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形成
C.苏联否定商品货币关系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D.新经济政策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确立

15.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中出现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劳动人民的苦难。英国在这个方面走了弯路、犯了错误,表现得特别明显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开始纠正这一错误的举措是(  )

A.颁布《工厂法》B.颁布《谷物法》C.建立福利国家制度D.改行货币主义政策

16.

1945年7月,工党领袖艾德礼出任英国首相,开始推行以经济计划化为主体的 社会主义 改革政策,先后使英格兰银行、煤矿、航空、电报和无线电通讯、运输、电力煤气和钢铁等行业实现了国有化。这反映出英国(  )

A.率先尝试实行计划经济体制B.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和创新C.公有制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D.工人阶级的政治理想得以实现

17.

1949年1月2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针对发展中国家的 开发落后区域计划 ,并在国会咨文中指出,不发达地区必须有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没有这样的经济基础,就无从满足这些地区人民的种种希望,倘若他们遭到挫折,希望破灭,就会转而追求那些鼓吹通过专制取得发展的 异端邪说 。据此可知,这一计划表明(  )

A.美苏战略争夺的重点转移到中间地带B.马歇尔计划受援国扩大到亚非拉地区C.美国积极促进战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D.美国将经济援助作为冷战的重要手段

18.

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产量提高,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只有11%的钢锭铸造采用这 种新技术。这类在苏联普遍存在的现象,反映出苏联(  )

A.基础研究成果偏少B.缺乏专利保护意识C.体制制约科技推广D.科技创新缺乏动力

19.

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前,世界各国的普遍意见是在联合国框架内解决伊拉克问题。俄罗斯、中国等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一直主张对伊继续进行核查;包括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在内的美国盟国都坚决反对不经联合国授权对伊动武;114个不结盟国家也一致认为,不能越过联合国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据此可知(  )

A.伊拉克战争是冷战格局下的局部战争B.冷战结束后国际力量出现重新组合C.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格局已经形成D.联合国成为有效遏制美国霸权的关键

20.

二战后美国实行 廉价货币 政策,大量美元涌入欧洲,同时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恶化,造成美元贬值的压力,动摇了人们对美元与黄金固定兑换比价的信心。1960年10月,伦敦黄金市场价格猛涨,美元大幅贬值,形成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此次危机表明(  )

A.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缺陷B.英美两国争夺经济霸权C.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D.战后国际金融秩序混乱

21.

《大国崛起》关于 德法和解 的解说词中提到: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法德两国由世仇走向和解的根本原因是(  )

A.美国对欧洲的援助B.民族意识的觉醒C.国家利益的驱使D.相同的社会制度

22.

有学者评论道: 艺术家致力于描绘日常生活和普通人,而非历史、英雄或异国情调。他们的兴趣深深地扎根于当下。……在一个只有表现宗教、历史或神话的作品才被认为是 伟大艺术 的年代,这是一种革命性的想法。 下列作品鲜明反映了这种 革 命性的想法 的是(  )

二、材料阅读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莱比锡位于欧洲东西向与南北向的商业要道上,中世纪时期已是德国的商 业中心;19世纪以来,一直是德国乃至欧洲中部重要的工业与贸易城市。1915年正式运 营的莱比锡中央车站连接了德国乃至欧洲的大部分城市。1933年,莱比锡的居民人口达 71.3万人,成为德国第四大都市。然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莱比锡经历了漫长的 城市收缩过程。1989年以来,大量人口迁往西德加速了莱比锡人口的快速流失;此外, 煤炭等传统产业的衰退也加速了莱比锡工业人口的外流,从1989年1998年,莱比锡人口 减少总计10万人。20世纪90年代,莱比锡政府通过大规模投资、城市外围住房扩建以 及城市郊区一体化等治理措施的实施,试图恢复莱比锡昔日的城市功能与政治经济地位。

——据徐博《莱比锡和利物浦城市收缩问题研究》

材料二 利物浦位于英格兰西北部的默西河口,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天然良港。 17世纪后,奴隶贸易与殖民经济让利物浦城市经济与人口飞速增长。1830年,伴随着世 界第一条客运铁路的开通(利物浦一曼彻斯特),利物浦成为英国第二大都市^ 1931年, 利物浦的人口达到85.6万人。然而20世纪中期以后,去工业化引起了利物浦的城市收 缩。20世纪70年代 集装箱革命 有效地缩短了港口上下货时间,造成大量工人下岗。 随后,利物浦政府提出了清除贫民窟的计划,使成千上万的家庭从中心城区迁到郊区 新 城 ,造成城市厂房及仓库被大量空置。20世纪80年代后,利物浦开始致力于城市复苏, 并转向发展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旨在通过文化和旅游产业扭转城市收缩的不利局面。

——据黄玮婷《英国城市收缩现象的经验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到20世纪前期莱比锡和利物浦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共同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中期以后,莱比锡和利物浦城市收缩原因的异同,并谈谈德、英两国的应对措施带给中国城市化建设的启示。(13分)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下面是1650—1950年世界人口数量及分布变化表

欧洲

美洲

大洋洲

非洲

亚洲

总计

时间

数量

占比

数量

占比

数量

占比

数量

占比

数量

占比

人口数

占比

百万

%

百万

%

百万

%

百万

%

百万

%

百万

%

1650

100

18.3

13

2. 4

2

0.4

100

18.3

330

60. 6

545

100

1750

140

19. 2

12

1. 6

2

0.3

95

13. 1

479

65.8

728

100

1850

266

22.7

59

5. 1

2

0.2

95

8. 1

749

63. 9

1171

100

1900

401

24. 9

144

9. 0

6

0.4

120

7.4

937

58. 7

1608

100

1950

572

15.0

330

13.0

13

0.5

219

8. 8

1368

54.7

2502

100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有关世界人口变化的信息,并予以简要分析(提取信息清晰合理;围绕所提取的信息,恰当引用史实进行分析)。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19世纪90年代,美国海军军官马汉在《海权论》一书中提出 海权 的概念, 海 权 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包括海上军事力 量和非军事力量。前者包括所拥有的舰队和附属的基地、港口等各种设施;后者则包括以 海外贸易为核心的、与海洋相关的附属机构及其能力,也就是国家海洋经济力量的总和。 马汉的这一论述最大程度的拓展了海权的内涵和外延。从物质形态上来说,海权实际上就 是一个国家在海洋上的综合实力。建立和发展强大的海上力量对促使国家经济的繁荣和财 富的积累、夺取制海权和打赢海上战争以及维护国家国际政治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马骏主编《战争论丛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马汉 海权论 提出的背景。(7分)
(2)简述近代以来西方大国海洋霸权的兴衰历程,并谈谈你对 海权 的认识。(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