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2.2018届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7 浏览数:453

一、单选题

1.

《史记》载, 周公反政 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毋逸》”,会群臣于闳门,训《皇门》: 弗肯用先王之明刑 ,将致臣属 非休(注:美)德以应 。这说明周初注重(  )

A.重臣扩权震慑君王B.劝诫君主勤政修德C.宗亲定规凝聚族群D.修德重刑推动法治

2.

西汉流行的儒家经典是靠经师口授,用隶书写成,被称为 今文经 ;后来在孔府旧宅等处发现的使用前代文字书写的经书,被称为 古文经 。但古文经在汉代一直不被今文经儒生认可,其主要原因是(  )

A.秦代焚书,古代典籍真假难辨B.时代变迁,阅读隶书已成习惯C.传承断绝,五经内容差异甚大D.儒学独尊,利禄之争日趋激烈

3.

宋神宗元丰年间推行新政,以尚书令的副职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兼门下长官,右仆射兼中书长官, 则三省互相兼矣 。这有助于(  )

A.裁汰官吏冗员B.促进科学决策C.推动政务统一D.规范行政流程

4.

雍正帝用暴力手段打击腐败,维护政治生态的同时,也袒护功臣后代、八旗子弟,特免勤职官员。乾隆帝则鉴于官场人心不稳,干脆对官员采取宽容政策。嘉庆帝更是把和珅贪墨所得收入自己囊中而不是缴纳国库。这说明清朝惩治贪腐的目的主要是(  )

A.维护君主利益B.清除政敌势力C.保持官场稳定D.提高行政效率

5.

某次战争后,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 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 这次战争后(  )

A.列强开始深入中国内地B.中国国际地位大大下降C.中国遭到列强彻底瓜分D.清廷完全沦为洋人朝廷

6.

表1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薛暮桥统计的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农村土地情况调查数据,表格中的信息可以说明(  )
表1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雇农

合计

占农村总户数/%

3.5

6.4

19.6

70.5

100

占农村总土地/%

45.8

18.5

17.3

18.4

100

A.近代农村经济结构剧烈变动B.国民党民生主义已初见成效C.中共土地革命政策的必要性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迫切性

7.

一五 计划规定,五年中的国家投资总额为766.4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55.8%,各部门所占比例按计划规定(如表2所示)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表2

行业

工业

农林水利

邮电运输

文教卫生

城市公用事业

贸易

其他

投资比例

58.2%

7.6%

19.2%

7.2%

3.7%

3.1%

1.0%

备注

工业投资的88.8%用于重工业建设

A.充分利用了旧中国原有工业基础B.注重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统筹发展C.初步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D.着力改变原有工业布局的不平衡

8.

文革 初期,中国同30个国家先后发生了外交纠纷,甚至到了要断绝外交关系的边缘。 文革 后期,仅1972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就达到了18个,迎来了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建交高潮。这一重大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中美关系的缓和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B.纠正 倾思潮淡化了意识形态对立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可D.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与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9.

罗马贵族曾说他们不受平民会决议的约束,因为这些决议的制定未经他们的准可;但是后来颁布了《霍尔腾西法》,规定平民会决议对全体人民具有约束力,平民会决议被等同于法律。这说明罗马社会(  )

A.平民会的决议组成了罗马法B.遵循着法律至上的原则C.每个共同体只使用自己的法D.法律由平民批准和制定

10.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参议员每州两名,由各州议会指定,总统由每州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最髙法院机构由参议院提名及同意后,再由总统任命产生。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实践三权分立的政治理想B.构建民主共和的政治框架C.为防止多数人民主的暴政D.防止联邦政府权力专制化

11.

1969年任联邦德国总理的维利·勃兰特回忆说,建立柏林墙 这一天的经验对我以后岁月中的政治考虑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我深切感受到核时代坚持对抗的严重危险性,被称之为我的东方政策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 。维利·勃兰特的 东方政策 (  )

A.使两极格局下的对抗更激烈B.进一步缓和法德关系C.加速了资本主义阵营的瓦解D.有利于德国实现统一

12.

20世纪80年代以后,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陷入严重困境。1981~1988年,除中国外的发展中国家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仅为1.9%,不仅低于西方发达国家(2.5%),也远低于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发展中国家经验不足B.跨国公司全球扩张C.经济发展战略的失误D.旧的国际经济秩序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西欧近代民族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建设民族国家,第二阶段为民族侵略与扩张。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而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要么是对基督教的。16、17世纪,西欧摧毁普世世界国家,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君主国家。刚开始资产阶级与王权相结合,但随着王朝国家不能体现他们的利益要求,他们展开了对王朝国家的批判,要求获得自由平等人权,要用新的政治原则、观念来构建民族国家。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二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分为三个阶段:清末民初是形成阶段,该阶段近代民族主义与传统的民族主义相杂糅;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五四时期是发展阶段,开始从文化上寻找落后的原因,谋求文化上的解决;民族主义与政治和思想运动相结合,呈现出多元的倾向。十四年抗战是高涨阶段,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但是长久以来,民族主义 建设 的一面,即与现代性变迁,特别是国家建设密切相关的这一 面,被严重忽略了。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西欧近代民族主义兴起和发展的原因。(10 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西民族主义的差异,并指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 建设 的一面。(1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就在英国发生革命的同时,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也在英国达到了它的高潮 阶段,艾萨克·牛顿的伟大工作就是在英国革命期间完成的,这两大革命由此构成了一幅 17世纪的 双元革命 奇观,与18世纪的 双元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交相 辉映。如果说18世纪的双元革命的综合效果是启动了整个欧洲乃至全球的现代化进程的 话,那么17世纪的双元革命的综合效果则主要是启动了一场为现代社会勾画蓝图的思想 运动,而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标准价值观的锻造也是在这个运动中完成的。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材料中任意一个时期的 双元革命 论述其综合效果。(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建安元年,曹操在许县试行屯田制度,当年 得谷百万斛 ,于是,曹操正式在各地推行 《置屯田令》。屯田的主要方式有 军屯 民屯 。军屯始于西汉,民屯则是曹操的首创, 将闲散的劳动力安置为50人一屯,分配在收归国有的荒废农田上进行耕作, 秋冬习战阵, 春夏修田桑 。为保证屯田制度的顺利实施和加强管理,曹操颁布 重(禁)豪强兼并 的法 令,禁止豪强兼并土地和控制劳动力,使得 流民归还,关中丰实 。设立了 典农部 ,专门 管理屯田事务,在地方也设置专门机构来保证屯田的有序实施。大兴水利,治河修渠,构建 起科学的灌溉体系,使得 以溉稻田,官民有蓄 。同时,还改进灌溉工具 翻车 耧犁 技术。

——摘编自孙金刚、孙晓平《枭雄曹操的经济政策述略》

(1)根据材料,概括曹操推行屯田制的主要措施。(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曹操推行屯田制的意义。(9分)

1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欧罗巴所谓诸文明国,一时民气趋于作战,愤盈激烈,殆生民以来之所无……斯拉夫、拉丁、条顿、盎格鲁种族之异,厘然分明,方各起以交相残杀。……而所以分强弱、判存亡 者,各视其种力为何如已耳。
今者欧战之开历三岁矣,其惨烈浩大,为人类历史之所无,已死伤者二千余万人,所糜金钱以一国言,日费六七兆镑,其作战杀人之机械,空有飞艇,水有潜舟,凡三百余年彼中科学所发明者,靡无不用,交战之国,几于有妇皆鬓,无男不役。以今方古,不独东方旧战视之 蔑如,即拿破仑诸役,与夫最近之南非、辽沈,皆儿戏耳。
欧战英、法、俄、意虽有进步,然德殊不易败,欲睹结局,尚不知当糜几许金钱?当残若干生命?文明科学终效,其于人类如此,故不佞今日回观吾国圣哲教化,未必不早见及此,乃所尚与彼族不同耳。……西国文明,自今番欧战,扫地遂尽。

——摘编自《严复集》

(1)根据材料,概括一战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对当时中国社会思潮的影响。(6分)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从1853年起,英国就已经开始酝酿修约。西方人的第一对手是以钦差大臣身份主持夷务的两广总督叶名琛。叶名琛是中国旧传统培育出来的优秀人才:26岁的进士;38岁的巡抚;43岁的总督;46岁的相国。作为当时中国主管对外事务的最高官员,他会非常自然地带着旧传统的全部惯性去对付一个他并不熟悉的对手。西方提出改约,英国公使包令要求会见钦差大臣,作为回答,叶名琛提出在 一个河边的仓库 里接见英国公使。在他手里,外交上制服夷人的取胜之道不在于面对面的抗争折冲以卫护实利和主权,而在于从精神上施以贬抑和折辱。
1856年,西人 驾炮注击总督署,司道冒烟进见,请避居,叶相手一卷书危坐,笑而遣之 。1857年12月,英法联军再度攻城,时人谓叶名琢 以渊默镇静为主,毫无布置 。两天之后广州即被占领,包括叶名琛在内的城中全部天朝官吏都成为俘虏。他在被俘后自况苏武: 向戍何必求免死,苏卿无恙劝加餐。 另一方面,由于囚禁在域外的加尔各答,他能天天接触到来自外国报纸的种种信息,在对世界有了新的了解后,他说了这么一句话, 现在我明白了,这比我以前从香港了解到的要清楚得多,那时我根本不懂 。曾国藩在家书中 说, 久做达官,深虑蹈叶相末路之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叶名琛生活的时代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造成 叶相末路 的原因及其影响。(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