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系统
你好
请登录
|
注册
|
返回主站
我的组卷
在线测评
我的收藏
错题本
百万富翁
纠错 | 建议
5330.2016—2017学年度 湖北省黄冈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1
浏览数:158
下载本试卷
全部加入试卷
一、单选题
1.
据《资治通鉴》载,春秋时期晋文公有大功于王室,遂请求襄王允许自己死后按隧礼(天子葬礼)下葬,襄王不许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不然,叔父有地而链,又何请焉!
”
文公于是惧而不能违。据此可知( )
A.天子的权威仍然至髙无上
B.分封制仍维系一定的社会秩序
C.晋国称覇诸侯的野心受挫
D.襄王时僭越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
大致成书于战国中期的《尚书·禹贡》是了解我国古代史的一篇重要历史文献,该书特别推崇夏禹,将当时国人的已知世界划分为特色迥异的九州,认为大禹曾走遍九州,接受了各州的朝贡特产。这些观点反映了战国时期( )
A.恢复夏朝传统等复古思潮影响较大
B.国家的统—日益成为政治现实
C.地方割据的现实与渴望统一的矛盾
D.开始形成天下一家的观念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
有学者指出,汉武帝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后,政府高官中儒士出身者所占比重并不太高,直到东汉时期这一比例仍旧不到不仅如此,两汉时期抱怨儒生过于迂腐,难以胜任公务的言论却不绝于耳。这些现象反映出( )
A.汉代中央没有真正掌握选官权
B.儒生参政被谨慎对待
C.儒家崇尚空谈,不被社会尊重
D.独尊儒术遭遇极大阻力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4.
下图是中国古代某时期教育系统的形象说明。据图,判断下列评论正确的是( )
A.士阶层崛起,私学开始兴起
B.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C.少数下层士人得到入仕机会
D.私人书院兴盛,理学广泛传播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5.
隋至唐朝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来不负但琐碎事务;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下承担了大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
“
丛脞芜杂"的现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上述变化( )
A.协调了中央政府各部门的关系
B.反映出对官员的专业化要求加强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冑
D.进—步遏制了专制皇权的膨胀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6.
嘉靖八年,在大学士桂萼的鼓动下,明世宗(嘉靖)指责王阳明(当时已逝世)说守仁放言自肆,诋毁先儒,号召门徒,声附虚和,用诈任情,坏人心术。近年士子传习邪说,皆其倡导这说明王阳明心学( )
A.具有否定传统懦学的倾向
B.有利于提升人的主体地位
C.没有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D.致良知不合君主愿望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7.
1912年起,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和总统权力的
“
主权在国论
”
在中华民国一度形成强大的社会思潮,并与主张加强地方自治和议会权力的
“
主权在民论
”
进行了激烈讨论。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 )
A.封建残余思想仍占主导地位
B.袁世凯在营造复辟言论
C.民国初年存在的政治困境
D.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激烈斗争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8.
下图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布告,它可用来研究( )
A.南昌起义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B.井冈会师,创建中农红军
C.中共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中央红军转移,进行长征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9.
1964—1980年,以备战为中心、以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为核心的
“
三线建设
”
期间,我国共新设56个城市,城市总数由167个增加到223个,增长33.5%。其中,内地新设城市29个, 占同期全国新设城市的52%。据此可知( )
A.各区域经济结构已趋于平衡
B.国家意志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C.苏联援助促使城市数量增长
D.中共八大方针得到贯彻实施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二、材料阅读
10.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901年8月,朝廷下诏永远停考武科,而且乡试和会试等均试策论,不再用八股程式命题;同时,朝廷决定在考试中增加政治、历史、地理、军事等适应时代需要的科目。1904 年1月,负责修订新学剌的张之洞等上折指出:由于科举表伴,导致新学堂的设立受到阻碍,因此,朝廷应该确立一个过渡期,使科举和学堂教有归于一途,这个奏折上去后,得到了清廷的认可。由此,科举便开始逐漸成少录取名《而梓向学堂选拔人才了。1905年,在日俄战争的重大刺激下,袁世凯会同张之洞等地方督抚大员一起上奏朝廷,请立停科举,推广学堂。慈禧太后在时势危迫之下,也觉得递减科举名额的办法缓不济急,终于接受了立刻停止科举的意见。清廷随后发布谕旨,从1905年开始,停止各级科举考试。
——摘自《凤凰网历史专稿》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中科举制改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科举制改革的历史背景。(9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日俄战争是指1904年到1905年间,
日
本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为了争夺中国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控制权,而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命国主义列强之间战争……对马海战之后,尼古拉二世为首的统治集团,完全失去了赢得战争并利用战争的胜利扼杀革 命的希望,日本方面也认为继续打下去对它不利,双方于1905年9月在朴茨茅斯签订和约。和约规定: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享有政治军事及经济上之
“
卓越利益
”
,并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以及有关的其他特权,均移让与日本政府。此外,条约还规定将库页岛南部和俄国对辽东半岛的租借权以及其附近一切岛屿永远让与日本。
——摘编自纽先钟《日俄战争》
材料二
“
日俄战争是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非欧洲民族充分觉醒的序幕;这种觉醒今日正震撼着整个世界。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俄战争爆发的背景。(7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俄战争的影响。(8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