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38.2018届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辽宁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29 浏览数:284

一、单选题

1.

周王族作为原商朝西方的一个 小国 战胜强大的商王国,成为中原新的统治者,不能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周武王克商后 自夜不寐 、周公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的状态正是这种忧患意识的表现。在 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 的思想指导下,周初统治者(  )

A.将新征服的土地分封给同姓亲族B.建立了内外服制度C.加强中央集权D.采取了分封政体

2.

《子路》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 庶(繁荣、人口多)矣哉! 冉有曰: 既庶矣,又何加(做)焉? 曰: 富之。 曰: 既富矣,又何加焉? 曰: 教之。 ;这(  )

A.体现了孔子劝谏统治者实行仁政的主张B.有利于儒家思想在当时得到统治者的推崇
C.表明 富民和教民 是孔子治国思想的重要内容D.主张有利于租佃制经济的高度发展

3.

《水心别集》卷二《民事上》记载: 自汉至唐,犹有授田之制……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值)”这段文字实质(  )

A.说明宋代均田制开始瓦解B.体现在土地流转中政治与经济因素的消长C.反映了租佃制经营已占据主导地位D.说明政府由限制到承认土地流转

4.

唐制,凡属皇帝命令,必须政事堂会议正式议决通过,并加盖 中书门下之印 ,而后方可颁行生效。……后来唐朝有的皇帝违反这一制度时,只得将其发诏敕的封袋改为斜封,所书 字,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 斜封墨敕 ,即表示此项命令未经政事堂研究,虽没有 中书门下之印 ,亦请下面马虎承认之。这一规定(  )

A.三省议政对皇帝有一定的制约作用B.唐朝丞相独揽行政大权C.标志唐朝建立二府三司制度D.使皇帝再也不能为所欲为

5.

17世纪,中国人已普遍穿着棉布冬装,而不再穿着宋代时流行的麻布或亚麻布服装。与前文所述现象出现无关的是(  )

A.中国棉纺织技术的进步B.资本主义萌芽有了显著发展C.新的经济作物品种的种植D.社会经济生产的专业化

6.

汇集着西方少有的联合行动的军队官兵、外交官和神甫们的见证录,叙述了维多利亚女王与拿破仑三世军队的丧心病狂和贪得无厌,斥责了傲慢的西方两大帝国对傲慢的东方天朝的横加侮辱……。 与这一事件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北伐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D.鸦片战争

7.

近代商人成立了商会、商团以及商办地方自治组织等各种新型社会团体,其结构、功能与作用都与传统的商人组织有着明显的差别。打破了传统的行业、血缘、地缘限制,更积极参与社会政治事务,尤其是在一些重大的政治运动中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许多政治运动中,商人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变化反映了(  )

A.传统抑商政策走向没落B.行业之间的竞争加剧C.实业救国思潮空前高涨D.商业经济的地位提高

8.

1929年2月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的信: 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结果共产党只有变成小资产阶级农民党。(你们)在斗争的布置上有用乡村包围城市的企图,这种倾向是极危险的。 这说明(  )

A.中共中央坚持走苏俄道路B.中共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C.中共当时存在性质转变的危险D.此时毛泽东已经离开领导岗位

9.

1988年6月11日,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战争电影《血战台儿庄》在香港公映,结果香港市民争相观影。关于这部电影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国共两党紧密合作取得了会战的胜利B.是八路军在华北战场发动的一次战役C.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D.这是战略防御阶段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

10.

1956—1960年中国74个城镇人口迁移统计表

时间

城镇迁入

农村迁入

1956

634

-573

1958

521

-306

1959

1436

-942

1961

-492

-110

1962

-1379

1018

关于该表格所示现象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为了缓解城市规模过大而产生的人口压力B.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遭受挫折C.户籍制度的调整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收到了成效

11.

1982年5月6日、7日,打破部门和地区界限,按行业实行联合和改组的专业公司——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和中国汽车工业公司相继成立。薄一波分别在成立大会上做了重要讲话,这一改组(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极大的成就B.是经济体制管理改革的重大突破C.目标是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D.对外开放取得了显著成效

12.

学者汪辉在谈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时说,它 汲取了传统中国 从俗从宜 的治边经验 ,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其中国家主权的单一性与以人民政治为中心的社会体系的形成是区别于王权条件下的朝贡体制的关键之处,我把它看成是帝国的遗产、民族国家与社会主义价值的综合。材料中的 (  )

A.最早实行这一制度的地区是宁夏B.这是一种苏联模式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方法C.它的法律依据是《民族区域自治法》D.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13.

新中国实行各版本护照,1950、1953、1958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1975版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期因私护照几乎为零;1980版将1975版的 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 改为 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2005年签发的400万本护照中,有80%是因私护照。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71、75年代版本的中法英文对照是中美建交的结果B.修改内容是为了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C.护照的演变反映了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D.因私护照增多,推动我国加入了WTO

14.

伯里克利说 在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在公家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精神深使我们信服 。据此分析(  )

A.雅典人具有绝对的自由B.这里的我们指的是雅典居民C.雅典实行法治反对人治D.这使得雅典的法庭审判结果都让人信服

15.

罗马共和国初期的法律,许可债权人把长期拖欠的债务人逮捕,关在私设的地牢内,把他卖充奴隶,甚至杀掉他。平民要求废除这些法律,并减轻他们的债务负担;……公元前494年,为数颇众的平民退出罗马,移到城外3英里的阿尼奥阿河畔之圣山,发表宣言,除非他们的要求获准,他们不再替政府打仗及工作。最后元老院满足了平民的要求。由此可知(  )

A.这次斗争的方式是非暴力不合作模式B.直接导致罗马废除了债务奴隶制C.这时期的罗马法已经是成文法D.双方的妥协使罗马的社会矛盾得以消除

16.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天赋人权 思想开始在英国广泛传播。新上台的辉格党政府开启了议会改革的大门。1832年,经过两党之间的激烈较量,在君主的强力干预之下,第一次议会改革法案正式通过。这次改革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

A.英国启蒙思想在美法两国革命的刺激下萌发B.这次改革的根本原因是英王强力推动
C.工业革命使英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后主导了议会

17.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8月3日报道,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2日不情愿地签署了对俄罗斯实施全面制裁的新法案。他指出, 为了国家团结 签署这项两党一致支持的法案,但同时抨击该法案 授予国会制衡白宫解除对俄制裁尝试的权力 有严重缺陷 违宪 。这表明(  )

A.签署法案表明总统与国会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B.两党一致支持表明两党不再存在政治分歧
C.美国的权力中心已经由总统转向国会D.法案的内容违背了1787年宪法相关规定

18.

自罗斯福入主白宫伊始,中国人即倾注了对其新政的极大关切之情,包括当时中国最享盛名的《东方杂志》、《申报月刊》、《时事月报》、《世界知识》等报章杂志在内……人们对大洋彼岸这一改革潮的反应之热烈、评论之广泛,无论就广度还是就深度而言,可以说是空前的。这是因为(  )

A.引发了中国的金融危机并推动了货币改革B.关于劳资的相关规定引发中国出现工运高潮
C.美国采取了扶蒋反共策略支持蒋介石内战D.文学艺术界对世界局势的关注度高

19.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和1957年欧洲原子能共同体,英国都没有加入, 1973年英国申请入欧,英国议会以微弱多数通过。入欧后的英国与欧洲大陆 同床异梦 。1975年英国就是否退出欧共体进行公投,结果66%投票者选择继续留在欧共体,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公投。脱欧派获胜。这一过程(  )

A.符合英国和欧洲的整体利益B.表明英国对欧政策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C.欧洲一体化趋势己然毫无前途D.英国制定对欧政策的主要依据是民意

20.

1956年苏联国民收入比1913年大约增加13倍,按人口计算约增加12倍。从1918年到1957年40年间,苏联工业产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0%。同期美国只有3.2%,法国3%,英国1.9%。可见,苏联经济长期高速发展,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望尘莫及的。这一现象(  )

A.说明苏联的经济发展潜力远超西方国家B.是苏联获得了更多经济援助的结果C.成就取得牺牲了太多农民的利益D.使苏联在综合国力上领导美国

21.

下表中一一对应关系完全无误的是(  )

22.

二十世纪中期,美国在西欧设立两个大型广播电台—— 自由欧洲电台 自由电台 。这两个电台公开表示,其主要任务和目的是从全人类利益出发,通过向苏联、东欧国家的人民特别是青年传播国际以及苏联、东欧国家内发生的重大信息,介绍西方社会的成就、生活及价值观念,促进苏联、东欧的言论自由和人权原则受到尊重,即尊重人权和民主原则、尊重言论自由,促进自由交流思想。两个电台的设置(  )

A.目的是对苏联和东欧和平演变B.表明美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C.说明苏联和东欧没有任何民主D.设立的出发点是维护全人类利益

23.

根据长期跟踪监测贸易保护主义活动的全球贸易预警(Global Trade Alert)组织的最新报告,从总量上来说,2015年出台的贸易保护措施的数量相比于2014年多出了50%,同时它也是当年实施的自由贸易措施数量的三倍。就一季度的数据而言,从2000年以来,一般采取的保护主义措施的数量在50—100之间,但2016年的数量已经超过了150个了。这说明(  )

A.各国在经济发展中摒弃了新自由主义B.经济全球化即将走到尽头C.新时期需要建立新型的经济新秩序D.民众反全球化的呼声日越渐高

24.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来到。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现今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下列作品与之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

A.《战争与和平》B.《自由引导人民》C.《童年》D.《百年孤独》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25分)
材料一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 桑弘羊认为,一个强大的国家背后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所以朝廷必须掌握可靠的财政收入来源。他在改革中谏言汉武帝,指出 农商交易,以利本末 的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在《盐铁论》中,桑弘羊说: 大汉辖内之天南地北,若无商贾所臻,则万物无所值也;商贾可累万金,皆于商道逐利而致;足民非井田一处,富国非农本一方。 公元前113年,桑弘羊向汉武帝谏言,提出彻底整顿货币铁序的一揽子建议。至此,五铢钱成为唯一合法的流通货币。币制改革的成功使朝廷的财政收入迅速增长,也巩固了西汉朝廷的政治统治。此外,军事开支有了充分保障,也鼓舞了对匈奴作战的汉军将士,取得对匈奴战事的连连胜利。

——摘编自吴兴彬《汉代传奇人物桑弘羊的经济思想发徽》

材料三 重商主义是英国最早的国家干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产生于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变革时代,16—18世纪走向全盛。重商主义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发展和原始积累,但随着资产阶级逐渐壮大,这一政策限制了资本主义自由发展,不惜民穷求 国富 的政策也导致了民生艰苦。由此,经济政策的钟摆开始反向运动。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第四次重大变革》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商鞅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思想形成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桑弘羊经济思想与重商主义的相似之处(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各自形成的背景及影响。(15分)

三、开放性试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人类文明的存在和发展具有一般的基本规律。犹如一个有机体,每个文明都会经历起源、成长、衰落和解体四个阶段。文明兴衰的基本原因是挑战和应战。一个文明,如果能够成功地应对挑战,那么它就会诞生和成长起来;反之,如果不能成功地应对挑战,那么它就会走向衰落和解体。

——摘自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汤因比关于 挑战——应战 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论述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2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总结了元朝败亡的教训,认为纲纪废弛,官吏放纵,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了农民大起义,这是元王朝崩溃的主要原因。为此,他极力主张 立国之初,当先正纲纪 ,用重典惩治 奸顽
太祖开国之初,惩元季贪冒,重绳赃吏。揭诸司犯法者于申明亭,以示戒
《明大浩初编》规定,官吏 贿赂出人,致令冤者不伸,枉者不理,虽笞亦坐死 ,《大浩三编》规定,官吏受赃而纵囚徒者, 本身处以极刑,络没家产,人口迁于化外。
明太祖朱元璋还允许人民对 巧立名目,害民取财 的省、府、州、县官吏, 连名赴京状奏 ,力图借民众力监戒和惩治贪官。
为加强监察杜绝贪奸之路,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五年把御史台改为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负责纠察百官并随时检举弹劾。朱元璋还设立巡检司和锦衣卫,遍布全国各地,广布耳目,访察贪廉,要求百姓举报,从而使一大批贪官受惩。

——以上均摘编自《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 我欲除贪赃官吏,却奈何朝杀而暮犯。

——朱元璋语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大力反腐的原因?概括其措施。(10分)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反腐改革的影响(5分)

28.

【二十世纪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二战前,越南是法国的殖民地,二战中被日本占领。日本败退后,北方建立起以胡志明为首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1954年在中国的援助下,北越击败法国军队,法国势力退出越南,美国乘虚而入。1955年美国支持下的南方吴庭艳发动政变建立越南共和国(南越),两者形成了对峙局面。美国出于亚洲战略的需要,在肯尼迪、约翰逊任职期间分别对北越发动了特种战争、局部战争,但是丛林战让美军陷入了多年痛苦的泥淖。另一方面,为了摆脱孤立形象,中国则积极支持南越的反美统一战争。70年代尼克松政府出于国内压力和人道主义,被迫宣布从南越逐步撤出美国部队。1973年1月,美国在结束越南战争的协定上签字。越南战争期间,美国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美国自己的损失也非常惨重,超过5.8万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
越南战争是美国外交史上的一次大失败,美国在武力失效下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最终不得不回到谈判桌上,用和平手段来实现停战。

——梁志明《越南战争历史评述与启示》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背景。(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战争对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影响。(9分)

29.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祖籍安徽歙县。
在鸦片战争之前几十年,人口成倍增长,物价腾贵,土地兼并严重。洪亮吉提出了系统地控制人口增长的主张。他在1793年写的著作《意言》中指出,治平之世的户口在成倍地增长,比三十年前增五倍,六十年前增十倍,比百年前增二十倍。而田与屋远远不能适应人口的迅速增长。同是屋十间、田一顷,第一代供两口人用,第二代就要供十人用,第三代要供二十多人用,到玄孙一代人口增加不下五、六十倍,一户人家至少分成十户,但田与屋一般不过增加一倍,最多三、五倍, 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又况有兼并之家,一人据百人之屋,一人占百户之田,何怪乎遭风雨霜露颠踣而死者之比比也 (《意言·治平篇》)。
他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办法,一是 天地调剂法 ,即任凭水旱疾疫天灾减少人口;二是 君相调剂法 ,即由统治者采取措施,鼓励开荒、移民,限制兼并,实行减税、救济、发展生产等等。他对解决人口问题的前景抱悲观态度,因为在他看来,天地不能不生人,而天地的养人的方法和产品数量有限,不足以供养成倍地增长的人口。他的人口思想是封建社会末期经济危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种反映。

——主要内容摘自赵秀立《洪亮吉与汪士铎的人口思想比较研究》

回答下列问题(答题不得摘抄原文)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洪亮吉所指的人口问题并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8分)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其的观点。(7分)

Baidu
map